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

合集下载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励志故事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励志故事

数学之王苏步青的励志故事苏步青,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之王苏步青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故事一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着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

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

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

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

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

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

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1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100首。

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

1944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

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

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

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这是苏步表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的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

苏步青的诗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1:“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面对困难,那些不改自己的信念的人最终都获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功,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欢迎参考~名人励志小故事篇一: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

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

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

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

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

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

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

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

”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

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

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数学家也是有很多励志的小故事的哦,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宋元第三杰杨辉学算学在南宋度宗年间,古城钱塘(今杭州)有一位少年,聪明好学,尤其喜爱数学。

但由于当时数学书籍很少,这个少年只能零碎地收集一些民间流传着的算题,并反复研究,从中增长知识。

一天,这个少年无意中听说100多里的郊外有位老秀才,不仅精通算学,而且还珍藏了许多《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数学名著,非常高兴,急忙赶去。

老秀才问明来意后,望了望这位少年,不屑地说:“小子不去读圣书,要学什么算学?!”但少年仍苦苦哀求,不肯走。

老秀才无奈,于是说:“好吧,听着!‘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阔不及长十二步,问长阔共几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长方形面积等于864平方步已知它的宽比长少12步;问长和宽的和是多少步?)你回去慢慢算吧,什么时候算出来,什么时候再来”。

说完便往椅子上一靠,闭目养起神来,心里却暗暗发笑:“小子一定犯难了,这道题老朽才刚刚理出点头绪(此题的解法一般要用到二次方程),即使他懂得算学,那一年半载也是算不出来的。

”谁料,正当老秀才闭目思量时,少年说话了:“老先生,学生算出来了,长阔共60步。

”“什么?!”老秀才一听,惊奇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夺过少年演算出来的草稿纸瞪大了眼睛看起来:“啊,这小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居然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算出来了。

妙哉!老朽不如。

”老秀才转过脸来,对少年夸奖道:“神算,神算,怠慢了,请问高姓大名?”“学生杨辉,字谦光。

”少年恭敬地回答。

后来的事,同学们都能想象出来了,在老秀才的指导下,杨辉通读了许多古典数学文献,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系统地发展。

经过不懈的努力,杨辉终于成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并享有数学“宋元第三杰”之誉。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毕达哥拉斯的故事公元前57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的小岛),他最先概括“数学”和“哲学”两门学问和推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定理。

关于牛顿励志小故事

关于牛顿励志小故事

关于牛顿励志小故事牛顿是17—18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爵士、国会议员。

他是大批__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牛顿的一些励志小故事或许能够鼓舞你。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牛顿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牛顿励志小故事篇1:牛顿与小风车的故事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架小风车带到学校。

同学们都围拢过来看。

正在一帮小家伙眨巴着眼睛羡慕牛顿的时候,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哟!这风车做得还怪灵巧呢!”这同学讲的是反话,因为他平时学习成绩好,一直在牛顿之上,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很不服气,于是又提高嗓门说:“你这小风车外型造得还可以,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原理吗?”牛顿一时答不上来,脸就红了。

那位同学劲头更足了:“哼!说不出来吧,可怜!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说明你只不过和木匠一样!”牛顿被他这番话羞得无地自容,他哭丧着脸,走开了。

这时,原来围在牛顿身边的一群小同学也一个个对他另眼看待了。

“木匠!木匠!连原理都讲不出来,还在这里显示!”说着,有的同学就动手打他的风车,别的同学也跟上去,七手八脚把牛顿的小风车打了个稀巴烂。

牛顿心里很难过,眼泪一滴滴地流下来,事后他细想:这些同学为什么欺侮我呀?还不是我自己不争气?自己为什么不下决心把功课学好呢?夜已经深了,小牛顿还在想白天发生的事。

最后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功课学好。

人小志不小,小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

下课认真复习功课,有空还不忘他的小手艺。

不多久,他的学习成绩就赶上来了,而且超过了骂他是“木匠”的那位同学,成为班里的优秀生。

牛顿励志小故事篇2:牛顿的成长故事1642年的圣诞节,在英国.林肯郡.沃斯索普村一个农民家庭中,一个天才人物 –艾萨克.牛顿 (Isaac Newton) 出生。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两年后,他母亲改嫁,牛顿便由他的外祖母抚养。

爱因斯坦成功励志故事(精选16篇)

爱因斯坦成功励志故事(精选16篇)

爱因斯坦成功励志故事(精选16篇)爱因斯坦成功励志故事篇1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

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

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却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

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

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3篇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分享

3篇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分享

3篇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分享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一【欧姆与欧姆定律】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

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

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

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

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

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

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

他将实验结果于1826年发表。

1827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

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

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

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二【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

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

科学家励志故事(10篇)

科学家励志故事(10篇)

科学家励志故事(10篇)科学家励志故事(精选篇1)暑假里,我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述了很多中外科学家成功成才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是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他成功地证明了“1+2”这个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的问题。

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他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坚持埋头研究,经过无数个日夜、几度寒暑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然而陈景润付出的努力也是惊人的,他用掉的演算草稿纸可以装满几个麻袋,也终于积劳成疾。

后来虽然他身体不好,依然锲而不舍地耕耘着。

陈景润在其他著名问题的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陈景润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想想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又是多么优越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学习,努力刻苦地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腾飞做贡献!科学家励志故事(精选篇2)我读完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首先是前言和目录它上面写了即将为我们讲述的名人·科学家的名字。

“铁路之父”詹天佑·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大师竺可桢·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科学巨星”牛顿等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科学的力量。

尤其是为科学献身的布鲁诺让我非常感动。

他的全名叫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

他从小勤奋好学,对文学·逻辑学和辩论学都有所涉猎。

当他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他立即被深深吸引了。

他决定摒弃宗教思想,追随科学真理,他的行为引起了教会的强烈不满。

在当时的社会,天文学也是存在争议的科学。

由于布鲁诺坚持信奉哥白尼学说,宗教不满他的叛逆,1519年布鲁诺被捕了,他被送到罗马受审。

3篇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分享

3篇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分享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三【失明的数学家欧拉】
欧拉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经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较大的孩子在旁边喧哗。欧拉在28岁时,不幸一支眼睛失明,过了30年以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在他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数学研究。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工作着,在他双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间,还口述著作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由于欧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欧拉全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学会就开始整理出版,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完,计划是72卷。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四位数学家的故事

四位数学家的故事

四位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的浩瀚宇宙中,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星星,数学家们就是这些星星的点亮者。

今天,咱就来讲讲四位数学家的故事。

先来说说阿基米德吧。

这家伙,那可是相当厉害啊!他对数学的痴迷简直超乎想象。

据说有一次,他正聚精会神地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敌人都打进城了他都不知道。

等人家都杀到他面前了,他还在那嘀咕着数学式子呢,你说逗不逗?他的那些发现和理论,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后来的数学家们打开了无数扇智慧之门。

还有高斯,那可是个天才啊!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数学天赋。

老师给他出的难题,他一下子就能解决,把老师都惊得不行。

他就像一台超级数学运算机,什么难题到他那都能轻松搞定。

他的成果那可是数都数不过来,为数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说牛顿。

嘿,这家伙可不光是物理学家,在数学上也有极高的造诣。

他创立的微积分,那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就好像给数学世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它飞速前进。

牛顿就像是一个勇敢的开拓者,在数学的荒野中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最后讲讲华罗庚。

咱中国的骄傲啊!他的成长经历那叫一个励志。

从一个穷小伙儿,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一路拼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啥都有可能。

他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世界都对中国的数学家刮目相看。

这四位数学家,各有各的了不起。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让我们沉醉其中。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数学的大厦添砖加瓦。

我们在惊叹他们的成就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想,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把呢?数学的世界是那么的神奇和美妙,而这些数学家们就是引领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的引路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追求知识的道路虽然充满艰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收获满满的成果。

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像他们那样伟大的数学家,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去创造美好。

你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全力以赴呢?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数学励志故事

数学励志故事

数学名人励志故事: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老师,我没有胡闹”数学名人励志故事:数学家的墓志铭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笛卡儿在物理学,生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数学名人励志故事:华罗庚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数学名人励志故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是充满了励志和奋斗的故事。

华罗庚出
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在家乡的小学里,他就已经学完了全部的数学课程,老师们都无法教他新的知识。

后来,他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了一名数学系的学生。

华罗庚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才华,他在数学竞赛中屡获殊荣,成
为了当时数学界的新星。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钻研数学知识。

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数学图书馆里,钻研各种数学问题,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华罗庚的努力下,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成为了当时中
国数学界的泰斗。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被誉为“中国的数学之父”,成为了国际数学界的泰斗。

华罗庚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华罗庚的一生是一个充满了激励和感动的故事,他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
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愿我们都能像华罗庚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坚定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而且永不屈服,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并下决心去消除它。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篇一:欧勒刻苦研究数学家欧勒(1707—1783)是瑞士人,他从小酷爱数学,26 岁就当上了数学教授。

他研究出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于是便利用这方法去计算一颗行星的轨道。

谁也没想到,悲剧从此开始。

起初他以为很快就会算出来的,伏在桌子上整整计算了一天,却没有结果。

他怀疑是否自己的方法出了毛病,但检查的结果使他相信没错。

于是他继续计算,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又一天过去了,他隐隐约的地看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但一下又抓不到手中。

数学家的手已经酸痛了,双眼刺痛流泪。

然而,他渴望的东西就在前头,他无法放下笔,脑海里尽是些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

直到第三天,这些符号才汇聚成一个美妙的数字!这最后的数据,在数学家的眼前好象金字一般放射着无数的光芒。

但一会儿,这光芒渐渐地模糊起来,最后竟然消失了。

原来,由于太紧张、太辛苦,欧勒的一只眼睛竟然累瞎了!若干年后,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篇二:高斯智断瓶中线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理物学家。

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

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

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碰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着解题的办法来。

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一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二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励志故事精选:数学家的故事》摘要:下面是编整理数学励志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助!,数学励志故事精选三少年郭守敬爱研究,但这种别具格莲花漏却是闻所闻、见所见啊!要志坚强要勤奋要探要发现而且永不屈珍惜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善忍受我们和周围恶并下心消除它下面是编整理数学励志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助!数学励志故事精选欧勒刻苦研究数学欧勒(707783)是瑞士人他从酷爱数学6 岁就当上了数学教授他研究出种计算行星轨道方法是便利用这方法计算颗行星轨道谁也没想到悲剧从开始起初他以很快就会算出伏桌子上整整计算了天却没有结他怀疑是否己方法出了毛病但检结使他相信没错是他继续计算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又天了他隐隐约地看到了己要东西但下又抓不到手数学手已酸痛了双眼刺痛流泪然而他渴望东西就前头他无法放下笔脑海里尽是些各种各样数学直到三天这些才汇聚成美妙数!这数据数学眼前象金般放射着无数光芒但会儿这光芒渐渐地模糊起竟然消失了原由太紧张、太辛苦欧勒只眼睛竟然累瞎了!若干年另只眼睛也失明了数学励志故事精选二高斯智断瓶线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777855年)是德国9世纪著名数学、理物学高斯不到0岁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成就对高斯接二连三成功邻居几伙子很不气心要难他下伙子们聚到起冥思苦想终想出了道难题他们用根细棉线系上块银币然再非常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瓶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另头也系瓶塞上准备以他们心翼翼地捧着瓶子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口吻说道你天到晚捧着拿着放镜东游西逛副蛮有学问样子你那么有事能不碰破瓶子不瓶塞把瓶棉线弄断吗?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挑衅很生气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确有些思是认真地想着题办法繁华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伙子能难倒高斯而得街上围观者越越多兴趣甚浓都想着法子但无济事除了摇头嘲外只把期冀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头紧皱声不吭伙子们更得了他们己高明难题而叫绝有人甚至刁难道怎么样你智力有限吧实不出就把你得到那么多荣誉证拿到街上当众烧以别再逞能了高斯确气恼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影响而冷静思考他无地看了看明媚阳光又望了望那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面放镜对着瓶子里棉线照着分钟、两分钟人们奇地睁了眼随着钱币铛声落瓶底发现棉线被烧断了高斯高声说道我是把太阳光聚焦让这热很高焦穿瓶子照射棉线上使棉线烧断太阳光了我忙人们不由发出阵欢呼声那几伙子也佩得连连赞叹数学励志故事精选三少年郭守敬爱研究郭守敬是元代著名天学、水利学和数学他十五岁那年有天里了位客人他是武安天宁寺和尚法名子聪人深通天、地理、算数和音律等多种学问与郭守敬父亲郭荣交情极深这天两位老朋友坐到起又认真切磋起学问了子聪拿出幅莲花漏拓片兴致勃勃地介绍道这是天圣莲花漏宋仁宗天圣九年由燕肃创制而成因其主要器皿都采用莲花、莲蓬和莲叶形状故名莲花漏漏设计精巧计甚准可惜由战乱已失传我节被人打折石碑上偶然拓得图反复思不其奥子聪话郭守敬不落地全听到了他心想己虽然早就懂得了利用漏壶滴水计道理也见到不少玲珑精巧漏壶但这种别具格莲花漏却是闻所闻、见所见啊!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了主便壮着胆子对子聪说师父这莲花漏拓片请借我半月饱眼福子聪深知郭守敬是聪明学孩子便毫不犹豫地应允了半月子聪郭取莲花漏拓片进堂屋郭守敬就满面春风地迎了上嗓门高高地说师父我摸到些门道了接着就头头是道他讲起莲花漏各部分结构和用途只说得子聪频频头啧啧赞叹善哉贤侄真是神童!旁郭荣却直摆手说哪是什么神童!你走他整日厮守这图又是写又是画还弄了些针摆弄摆弄瞧才几天光景他就人瘦圈啦!子聪听了更是感动当即表示愿带郭守敬武安紫金山学深造二天少年郭守敬胸怀壮志离开了可爱故乡数学励志故事精选。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华罗庚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呢?今天,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篇一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培养了、陈景润、陆启铿、杨乐、等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

为了培养年轻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篇二从文明之火第一次燃起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一直伴随着人类。

芝加哥科技博物馆列出了古今88位大数学家,华是其中之一。

初露锋芒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及感悟

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及感悟

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及感悟1 海伦凯勒的人生历程海伦凯勒,1880年3月27日出生在美国纽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工程师、发明家和数学家。

因192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闻名于世。

虽然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但由于父亲的过早去世,海伦凯勒却仍然忍受着社会的歧视。

但在母亲的鼓励下,三岁的海伦凯勒已经开始接受私人教育,这打开了她学习科学的大门。

海伦凯勒从幼年时期开始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数学才华,在11岁时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著名的线性方程。

15岁时,她拒绝了著名的华盛顿大学的邀请,转而报读哥伦比亚大学的技术系,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对数学的热情。

在大学里,海伦凯勒证明了一系列著名的数学定理,创造了令人激烈思考的几何体图形和分析性理论——以及一种用于研究空间结构的新技术:三角几何。

今天,这种技术仍然活跃在几何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

此外,她还是现代计算机和太空探索的奠基人之一。

1936年,海伦凯勒设计的Bell-Labs首款实用的数字计算机(非常适合进行大量数据处理)使太空探索得以实现,并为人类progress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海伦凯勒不断攀登,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巨大成就,她的励志故事鼓舞了后世的女性学者。

在母亲费尔德里奇的鼓舞和一些重要的对手的鼓励下,海伦凯勒持续努力不懈,最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海伦凯勒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即使屡遭拒绝,也不影响她的热情和勇气。

她曾经逐梦,以创新的眼光来审视世界,不断探索、实践与再创新,死心塌地把事情完成,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海伦凯勒曾在一封信中激励道:“Image the things you can do, and you will be the master of your dreams.”(想象你能够做的事情,你将成为你梦想的主人)。

她用自己的成功人生告诉我们,只有必须努力去实现,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3 海伦凯勒的感悟海伦凯勒深知勤奋就是成功的保证,“对于我来说,只有一件事是更加可怕的,那就是放弃”。

数学家励志小故事

数学家励志小故事
数学家励志小故事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数学家华罗庚的励志故事350字左右(数学家小故事50字简短)

数学家华罗庚的励志故事350字左右(数学家小故事50字简短)

数学家华罗庚的励志故事350字左右(数学家小故事50字简短)本文目录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简短华罗庚和王维克的故事50字华罗庚的故事数学家小故事50字简短华罗庚的故事10个字持之之恒的故事数学家华罗伊的故事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简短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你写的《堆垒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

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

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思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华罗庚和王维克的故事50字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读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字也写的不好,但是王维克老师发现华罗庚虽然调皮贪玩,做数学题目时思维很敏捷,有数学方面的天赋。

老师决定从此引他入门,细心教导,成了华罗庚的良师益友。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真的成为数学天才!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庆贺自己的发现,毕达哥拉斯用了一头公牛祭祀庙宇里的神像。
E
毕达哥拉斯衣着朴素,吃简单的食物,大多赤脚走路,说要过一种简朴纯洁的生活。在他的社团里,有男有女,打破了当时禁止妇女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戒律。而且一切财产归公有,大家共同享受,地位一律平等。对自己和门徒有种种戒律,比如,不准吃心脏,不准吃豆子,不许在灯边照镜子等等。
毕达哥拉斯说:我是哲学家(希腊语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哲学这个词。
勒翁问为什么是爱智慧,而不是智慧?
毕达哥拉斯说,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爱智慧。就像今天来竞技场的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来做买卖挣钱的,有的是无所事事闲逛的,而最好的人是沉思的观众。如同生活中,不少人为卑微的欲望追求名利,只有哲学家寻求真理。
C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由数构成。
他对数充满敬畏。相信是数创造了世界,通过对数的研究能了解宇宙的奥妙。而‘一’最为基本,既是一切数的开始,又是计量一切数的单位,与理性、灵魂、本体是同一个东西。
他发现任何具体事物都有一定数量的规定性。他第一个把秤和尺介绍给希腊人。
他把音乐中一定数的比例关系构成的和谐,运用到观察天体运动中,各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也是按照数的比例排列组合,宇宙的结构像音乐般和谐,天体像人的灵魂一样和谐有序。
A
古希腊人热爱运动,崇尚健壮的体魄,欣赏高超的竞技能力。一次,菲罗斯僭主勒翁邀请毕达哥拉斯观看竞技比赛。盛大的竞技场里人山人海,场面恢宏。毕达哥拉斯与勒翁谈天说地,气氛和谐。勒翁很钦佩毕达哥拉斯的知识学问,看到竞技场里各种身份的人士和竞技台上身怀绝技的勇士,便转身问毕达哥拉斯是什么样的人。
数学家也是有很多励志的小故事的哦,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宋元第三杰杨辉学算学
在南宋度宗年间,古城钱塘(今杭州)有一位少年,聪明好学,尤其喜爱数学。但由于当时数学书籍很少,这个少年只能零碎地收集一些民间流传着的算题,并反复研究,从中增长知识。
毕达哥拉斯死了,他的学派却持续繁荣了800多年,直到公元3世纪融入新柏拉图学派。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后来的事,同学们都能想象出来了,在老秀才的指导下,杨辉通读了许多古典数学文献,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系统地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杨辉终于成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并享有数学“宋元第三杰”之誉。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公元前57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的小岛),他最先概括“数学”和“哲学”两门学问和推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定理。
谁料,正当老秀才闭目思量时,少年说话了:“老先生,学生算出来了,长阔共60步。”“什么?!”老秀才一听,惊奇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夺过少年演算出来的草稿纸瞪大了眼睛看起来:“啊,这小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居然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算出来了。妙哉!老朽不如。”老秀才转过脸来,对少年夸奖道:“神算,神算,怠慢了,请问高姓大名?”“学生杨辉,字谦光。”少年恭敬地回答。
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路过一家铁匠铺,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听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于是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这种关系。
随后,他又在竖琴上做进一步试验。根据不同长度弦的振动,发现了弦的长短与和谐音的关系。证明音乐中蕴藏着数的奥秘,竖琴之所以能发出悦耳的音调,是因为合乎一定数的关系。他甚至认为灵魂就是一种和谐。因此,“毕达哥拉斯是千古第一人表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比任何人更早把一种看来好像是质的现象——声音的和谐——量化,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
一天,这个少年无意中听说100多里的郊外有位老秀才,不仅精通算学,而且还珍藏了许多《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数学名著,非常高兴,急忙赶去。
老秀才问明来意后,望了望这位少年,不屑地说:“小子不去读圣书,要学什么算学?!”
但少年仍苦苦哀求,不肯走。老秀才无奈,于是说:“好吧,听着!‘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阔不及长十二步,问长阔共几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长方形面积等于864平方步已知它的宽比长少12步;问长和宽的和是多少步?)你回去慢慢算吧,什么时候算出来,什么时候再来”。说完便往椅子上一靠,闭目养起神来,心里却暗暗发笑:“小子一定犯难了,这道题老朽才刚刚理出点头绪(此题的解法一般要用到二次方程),即使他懂得算学,那一年半载也是算不出来的。”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D
一天,毕达哥拉斯应邀到朋友家做客。这位习惯观察思考的人,突然,对主人家地面上一块块漂亮的正方形大理石感兴趣。他没有心思听别人闲聊,沉思于脚下排列规则,大小如一的大理石彼此间产生的数的关系中。
他越想越兴奋,完全被自己的思考迷住,索性蹲到地上,拿出笔尺。在4块大理石拼成的大正方上,均以每块大理石的对角线为边,画出一个新的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2块大理石的面积;他又以2块大理石组成的矩形对角线为边,画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而这个正方形正好等于5块大理石的面积。于是,毕达哥拉斯根据自己的推算得出结果: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
从此,世界有了哲学家,追求真理也成为哲学家永不放弃的目标和信念。
B
孔子和毕达哥拉斯是同时代的人,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古代中国的儒家学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虽然这两位思想家所在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相差遥远,但他们有关“和”的思想以及对音乐功能的认识却表现出极大的相同点。
他招收门徒也极为严格,要想做他的门徒,必须先隔着门帘听他讲课,5年后,他认为达到要求水平才与学生见面,弄得很神秘。
有一个人听了他5年课,最后他还是拒绝与这人见面。心怀强烈的嫉恨,这人放火烧了毕达哥拉斯的房子,克罗内托城对他言行不满的人乘机发起攻击。他本来可以跑脱的,路上他遇到一块豆地就停了下来,他宁愿被抓住也不穿过豆地,违背自己的禁忌,宁愿被杀也不玷污自己学的说。这样,他被追上来的人割断喉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