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品流通过程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商品流通过程
第一节商品流通过程概述
一.商品流通过程的含义
所谓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转移过程。
1. 商品流通过程是一个商品实体的运动过程。
2. 商品流通过程包含着价值实现过程。
3. 商品流通过程体现着复杂的交换关系及其内在的经济联系。
4. 商品流通过程是商品流通组织能力的优化组合过程。
二.商品流通过程的内容
1. 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联系
在流通过程中,一种合理、有效的经济联系,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
⑴市场供求关系,它决定着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向、规模与结构变化;
⑵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流通的形式;
⑶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中各流通主体之间的分工形式及其行为协调方式、组织形式;
⑷流通效益的实现方式及其在各流通主体的分配。
2. 流通过程的要素结构
⑴商品;⑵货币(钱);⑶从业者;⑷流通技术;⑸市场需求信息
3. 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组织主体
⑴供应;⑵需求;⑶组织;⑷服务
商品流通主体是指具有一定行为能力的商品流通参与者,它是一个社会商品流通的细胞。三.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几个基本范畴
1. 商品流通环节:是指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不同交换主体间的经济联系组合方式及相关业务活动职业结合方式的综合。
2.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在利益机制的推动下,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交换线路。
3. 商品流通时间: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具体包括商品购进时间、商品运输时间、商品贮存时间、商品销售时间等的综合。
4. 商品流通规模:是指为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而投入在流通另一的相关经济要素的规模及由此形成的实现商品流通的生产力大小。
第二节商品流通阶段
一.商品流通准备阶段
1. 信息准备
2. 资金准备
3. 技术准备: 服务技术、网点选择、区域、经营管理
4. 人员准备
5. 组织准备
二.商品买进阶段与商品卖出阶段
买进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三.指导消费的阶段
基本工作:
⑴了解需求
⑵需求服务设计,具体包括规范化设计和个性化设计
⑶指导消费的行为
第三节商品流通渠道
一.商品流通渠道的内容
1. 商品流通渠道反映了商品在空间上运行的路线。
2. 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根本要求。
3. 评价商品流通渠道是否合理的基本指标是流通渠道的长度与宽度、流通渠道的效率。二.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因素
1. 商品流通渠道的选择受经济规律的影响、制约。
2. 商品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流通渠道的影响。
3. 商品属性与特点对流通渠道的影响。
4.生产力布局与消费需求的空间分布状况,对流通渠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商品流通渠道的表现形式
1. 商品流通渠道的表现形式
⑴生产者→消费者
⑵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⑶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⑷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 商品流通渠道结构分析
⑴“生产者→消费者”流通渠道分析
1) 特点:
①流转环节少;②单个流通费用最低;③可以有效地沟通产区需要信息,提高生产的针对性与目的性;④生产者经济效益较高
2) 具有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集中反映在:
①市场范围狭窄,商品销售数量有限,市场因素对生产者扩大再生产限制大。
②市场信息不充分。
③市场风险集中。
④生产者经济要素投入分散,在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⑵“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分析
1)特点:
①由于零售商的介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被割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取决于零售商的能动性。
②“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这一流通渠道的效能取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结合方式及利益关系。
③商品流通范围突破了生产者能力的限制,而是扩大到一系列零售商的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④生产者节约了对流通领域的资源投入,降低了经营风险,有利于集中力量从事生产与产品开发。
2)具有局限性,它集中反映在:
①生产者与零售商在各自利益的支配下,其行为协调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这一流通渠道效应的发挥。
②由于生产者与零售商的职能分工,在交换过程中各自关注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从
而产生较高的流通渠道管理费用。
③生产者的产品销售依靠一系列零售商的行为来实现,当零售商规模达不到一定的市场集中度时,有时可能引发零售商的不良竞争,导致商品销售市场秩序混乱。
⑶“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渠道分析
1) 特点:
①流通环节较多,流通链长,能使商品进入广阔的市场。
②充分利用流通职能分工的细化,能较好地利用各类流通企业的优势,加快商品流通过程,提高商品流通质量。
③市场信息质量较高。
④经营风险进一步分散,提高了流通参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 自身也有局限性。它集中反映在:
①流通费用高
②流通渠道管理难度大。
③流通参与者的地位不稳定。
第四节商流、物流、信息流
一、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内涵及其关系
1、商流
所谓商流,就是指商品通过交换而实现价值形态的变换和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运动过程。它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一种运动形式,反映着商品价值运动的本质要求。
2. 物流
所谓物流,是指商品经营者根据市场需要,有目的地利用有关流通手段实现商品实体的空间移动的经济运动过程。
3、信息流
所谓信息流,是指伴随着商流、物流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有序运动的过程。
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方面统一于商品流通过程之中,三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商品流通过程的不断发展。
二、商流过程
1. 商流过程的基本内容
商流过程的核心是商品价值形态的转换及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商品所有权转移。因此,在流通领域,商流的经济运行过程集中体现在G-W和W-G´的形态变换之中。为了实现这种转换,商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资金准备、市场信息收集、商品购买谈判与签约、监督合同履行、商品销售。
2. 实现商流活动的形式
商流活动的两端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商流活动的联系方式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商品特征和商品交易技术来决定。从现阶段商品交换的实际来看,商流活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
1、有赖于集中场所的商流方式。
集中场所的交易活动是商流活动实现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几个特征:
⑴有丰富的商品作为集中场所的物质基础。
⑵生产者、经营者的选择权利得以较充分的实现。
⑶竞争机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