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高三语文二诊模拟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高三语文二诊模拟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9高三上·晋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

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

“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

“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

“生”有一个中间环节是“气”,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二气交感诞育万物,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

《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

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伸、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无不是阴阳相生的体现。

“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太极图示”。

宋初周敦颐所谓“太极而无极”,即指太极无边无极,无所不在。

“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

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

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圆形艺术思维使得艺术极富张力,如汉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

线型的艺术特征是“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

根据宗白华的论述,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而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空间的艺术。

线型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时间之美,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

《清明上河图》在动态的多点透视中呈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完整的风情画面;书法是时间之流中笔的生命之舞,最能反映线性艺术的特点。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传统的“生生美学”及其艺术呈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与审美方式,是一种活着
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与美学。

它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特别是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当代美学,对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2018年1月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对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与西方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

B . 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最终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C . “太极图式”既描述了生命的形态,也呈现了“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

D . 中国古代传统书画,通过线型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基于审美的民族差异性,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基本特点。

B . 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论证了美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C . 为了论述“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文章先引述再阐释,最后举例,条理清晰。

D . 末段强调了“生生美学”对当代美学和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写作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迥然不同,是因为中西方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

B . 不能理解“生生美学”的内涵,就难以感受中国传统书画和戏曲等艺术的魅力。

C . 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

D . “生生美学”因为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 (12分)(2018·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
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
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3. (15分) (2017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文,日文,俄文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沐浴之后特有的腥气,也许那尽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王禹偶在黄冈,破如橡的大竹为屋。

据说住在竹楼里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这样岂不像是住在竹筒里,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

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

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

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

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都是,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吧,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

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

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

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

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

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

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

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

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

听听那冷雨。

【注】①安东尼奥尼,意大利导演,曾于1972年拍摄过电影《中国》,真实记录70年代中国百姓现状。

②余光中,(928-2017),祖籍福建,著名文学家,诗人,作品有《乡愁》等,先后任教于台湾各大学,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去世。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听听那冷雨”中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二是表现因“雨滴在伞上,
脸上”的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B .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由“雨”展开联想,由雨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C . “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经过提炼了的细节传达出了作者的深情。

D .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结合文章分析“冷雨”深刻的文化内涵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 (2017高三上·寻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

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

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已诺之。

”竟往。

康卒,子植幼。

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

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悖为相。

悖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

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

”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

悖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成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秩满,悖犹在相位。

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

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B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C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D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B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

C . 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

D . 秩满:“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邵伯温勤学好友,受到良好教育。

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 . 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

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

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 . 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

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

D . 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

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②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5. (9.0分) (2017高三上·宝鸡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②。

未报恩波知死所③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④。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

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诗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 . 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

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 . 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

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闲由处境遭遇而来,表现了诗人孤独、闲适的心情。

D . “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E . 作者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

(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6. (6分) (2020高三上·吉林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词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微露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能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