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口规划

合集下载

道路交叉口规划

道路交叉口规划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一、现状与问题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在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要转换到另一条道路上行驶时,只能通过交叉口实现其转换方向的目的。

根据在运城市主要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调查结果表明:对车辆行驶速度影响最大的就是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路段(中间无道路平面交叉口时)的车辆在连续行驶时,其车速在30~60km/h之间,但如果车辆行驶中途经过几个交叉口时,其区间行驶速度迅速下降为5~15 km/h 之间(详见第二章有关车速调查的资料)。

一般认为: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有其在路段上通行能力的1/4~1/2,平面交叉口越多,间距越密,通行能力就越小。

因此,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目前在市区范围内许多主次干路的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⑴相当一部分交叉口尚未进行合理的出入口拓宽;⑵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数量不足;⑶路口标志、标线和道路行车渠化设计不充分,难以满足实际要求;⑷部分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相交道路的数量过多;⑸一些道路的路口间距过密,影响行车速度;⑹一些道路相交时,交叉角过小,对于一些行车方向的车辆转弯行驶极为不利。

二、规划原则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类型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的大小确定。

尤其是立体交叉,还需兼顾考虑所处的地理位臵条件、道路立交网络的系统性等因素。

依据运城市总体规划对运城市城市性质定位及城市功能,运城市目前是一座中小城市,将来将发展为大城市(大城市的低限),城市中心区以商业、贸易、行政办公为主,为了使城市用地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使城市景观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市区的道路交叉口应以平面交叉为主,尽量少布臵立体交叉,在必须布臵立交的路口应尽量简洁、轻巧,以跨线桥形式为主。

三、平面交叉路口的交叉路条数在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路口时,如果相交的道路越多,则道路交通线路上的冲突点(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可以发生碰撞的地点)就越多,对于行车安全也就越不利。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学习要点总结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学习要点总结

短间距交叉口规划 30. 短间距交叉口之间通行能力的匹配应符合规定:(1)上游交叉口流入车道组的通行能力
不应大于下游交叉口流出车道组的通行能力;(2)无法估算通行能力市,相邻交叉口进 口道数的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相邻两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相同时,上游交叉口 流入进口车道总数与下游交叉口流出车道总数应相同;当相邻两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不 同时,上游交叉口流入进口车道总数与下游交叉口流出车道总数相差不宜超过 1 条;(3) 两端交叉口进口道均按偏移中心线展宽时,应进行两交叉口的协调规划。当需要设置人 行横道时,应设置在渐变段中央。
立体交叉规划 31. 一般立交可选择全苜蓿形叶形、部分苜蓿叶形、喇叭形、菱形以及环形或组合型等立交
型式。 32. 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较大、并需高速度集散车辆的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的枢纽型立交,
应选用全定向型或半定向型立交;左转弯交通量差别较大的枢纽立交,可选用组合型立 交。 33. 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一般立交,可选用菱形、部分苜蓿叶形或 喇叭形立交型式。 34. 城市中不宜选用占地较大的全苜蓿叶形立交;如需设置同侧的环形左转匝道时,应在两 相邻左转环形匝道间设置集散车道。 35. 左转交通量较大的立交不应选用环形立交。 36. 定向型立交 采用定向型匝道连接实现左转的互通式立交。定向型匝道是指左转车辆可以从主线左侧 驶出,直接左转 90。后,到相交道路主线左侧驶入。其特点是左转车辆左出左进。行驶路线
环形交叉口。新建道路交叉口交通量不大,且作为过渡形式或圈定道路交叉用地时,可 设环形交叉。 26. 常规环形交叉口各组成要素的规划:中心到形式和大小、交织段长度、环道车道数及其 宽度与横断面、环道外缘形状、进出口转角半径、交通岛、人行横道等。 27. 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的形状宜采用圆形、椭圆形、圆角菱形。中心岛曲线半径宜为 15 米-20 米。中心岛内不得布置人行道。中心岛内的交通与绿化设施应符合行车安全的要 求。 28. 常规环形交叉口环道、环道外缘及进出口规划规定:(1)环道车道数宜为 2 或 3 条;(2) 环道上每条车道的宽度应在直线车道宽度基础上增加曲线车道的加宽宽度。中心岛半径 在 15m-20m 间时,行驶小型车环道加宽宽度不应小于 0.7 米,行驶大型车环道加宽宽度 不应小于 2.4 米;(3)环道外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与该段环道相邻的相交道路路段 上的人行道宽度;(4)交叉口右转车道宜按直线布设,且直线与相交道路边缘线之间宜 为圆弧曲线,交叉口右转车道也可按与中心岛反向曲线布设;(5)环道进口外缘交角圆 弧曲线半径不应大于中心岛的计算半径。各相交道路的进口交角圆弧曲线半径相差不应 过大;(6)环道出口外缘交角圆弧曲线半径可大于中心岛的计算半径;(7)在环道进出 口上各向车辆行驶轨迹线的“盲区”范围,可布设三角形导向交通岛。 29. (1)进入常规环形交叉口的相交道路应改为减速让行标志管制道路;(2)常规环形交 叉口交织路段应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交叉口设计应优先考虑交通流量大的路口 优化车道布置,提高车道使用效率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交通流冲突 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设立人行横道,确 保行人安全过街
设置合理的交叉口 信号灯,保障行人 和非机动车的通行 安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化交叉口设计, 提高通行效率,减 少交通冲突
建立完善的交通监 控系统,实时监测 交通状况,及时处 理交通问题
功能:提供道路拥堵、事故、管 制等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最佳路 线建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信息 显示板、车载终端等
优势: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车 辆拥堵和延误,提升交通安全和 出行效率
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通过实时监 测交通流量和车辆等待情况,调整信号 灯的配时方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审批流程:设计方案 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符合规范要求
备案制度:设计方案 审批通过后需进行备 案,以便后期监管
审批与备案的意义: 确保设计方案的科 学性和合法性,保 障道路交叉口的安 全与畅通
审批与备案的要求: 设计方案需提供详 细的技术资料和图 纸,符合相关法规 和标准
监管部门:负责监督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实施过程 监管内容: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 监管方式: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监管效果:确保道路交叉口设计符合规范要求,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雕塑及小品设计的意义:提升交叉口景观品质,增强城市文化氛围 设计原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 常见类型:主题雕塑、景观小品、绿植雕塑等 实际应用: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施
照明方式:采 用高效LED灯 具,实现均匀、 舒适的照明效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完整版202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完整版202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647-20111总则1.0.1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交叉口,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实现交叉口人流和车流的交通安全与通达,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应的道路交叉口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新建、改建与交通治理专项规划。

1.0.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保障安全、保证效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

1.0.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交通功能traffic function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对出行者所能提供的交通服务和服务水平。

2.1.2宏观交通组织ma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一定范围的交通系统中,规定各类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关系,使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系统中能有序、安全、高效地通行的交通运行方案。

2.1.3微观交通组织mi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交叉口可通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面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向各方向疏散,以保障人流和车流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

2.1.4快速公共交通bus rapid transit(BRT)运用大容量公共交通车辆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在专用的车道上运行,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2.1.5信号控制交叉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6无信号控制交叉口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不用交通信号灯,而用交通标志、标线或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通行权的规定,组织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7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yield sign intersection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减速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减速、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规范

交叉口设计规范

交叉口设计规范
交叉口设计规范旨在规定如何在交叉路口设计和管理车流和行人流。

设计规范旨在贯彻路网规划,便于出行、增加行车安全,减少交通拥堵。

一、交叉口规划要求
1、交叉口规划应符合地理环境作用,结合路段规划和交通流量,确定合理的路网结构。

2、优化交叉口,要求流畅、安全,有效利用道路资源;必要时,可设置人行横道。

3、结合交叉口的总体规划要求和综合网络的调整,针对交叉口的独立设计、改造实施方案;
4、兼顾快慢车合流、路网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安立利、行人出行安全和景观效果。

二、交叉口设计要素
1、交叉口形态:针对不同出入口设计,应用T型、Y型、十字形、多环形等不同的交叉口形式;
2、信号控制:考虑路口类型、出入口数量、车流量等因素,采用合理的随机变化原则,运用信号灯或其他控制方式,使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过交叉口;
3、减少拥堵:拥堵是交叉口出现拥堵的主要原因,应切实采取措施,减少交叉口拥堵,例如设置交叉口改善设施,采用有益于流量分导的改进措施等;
4、安全措施:应切实采取措施,维护交叉口行车安全。

设施包括设限速标志、安全岛、指示牌、绿波带等;
5、景观设计:采用现代设计手段,将路口美化,增强视觉效果。

可通过绿化、小品建筑、照度等设计措施;
6、循环出行:应倡导循环出行新模式,如鼓励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等,减少车辆聚集,减少交叉口拥堵等。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第七章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7.1平面交叉口7.1.1 道路交叉口的作用道路与道路(或与铁路)交叉的部位成为道路的交叉口。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个平面相交的交叉口称为平面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

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交叉口也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

平面交叉口世道路交叉口的主要形式。

它是直行道路与横向道路在同一平面上交叉的道路。

车辆和行人至平面交叉口时,要与横向道路的车辆和行人分时共用交叉口空间,其通行能力比路段中的小。

另外,部分车辆和行人要在交叉口改变前进方向,交通流之间的干扰较多,通行的顺畅性、安全性都较路段中的低。

我国城市中交通阻滞主要发生在平面交叉口。

为此,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需要采取展宽交叉口的措施,弥补通行时间的不足(即:时间不足,空间补);还要按车流前进的方向划分车道,以减少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及安全(图7-1-1)。

7.1.2 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7.1.2.1 分叉点、交汇点与冲突点由于车辆进出平面交叉口的行驶方向不同,在时空上相互干扰。

概括说来,交叉口车流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分为:分岔、交汇与冲突三种形式(图7-1-2)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称分流点)。

在车速较慢时,或前进中没有其他方向的车人流干扰时,转向的车辆很容易驶出,对分岔点的交通没有什么影响。

但在车速较高的快速路上,转向车速要减速,或在道路上因转向时受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影响,也要减速,以策安全,就会影响到分岔点的车速和车流密度。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或称合流点)。

对于已过交叉口的转向车流,要与横向的直行车流汇合在一起,驶离交叉口,车流产生一个交汇点。

在车流密度较稀时,转向车辆可以顺利地汇入直行车流。

当直行车流的密度很密时,尤其是在快速路上,转向车辆难以汇入直行车流,就需要有较长、较宽的交汇路段候驶。

第七章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第七章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第七章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称分流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或称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

夹角一般大于75︒,最小不应小于45︒机动车与机动车干扰产生的冲突点为2点,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干扰产生的冲突点为2点,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干扰产生的冲突点竟多达14点。

若道路越宽,车流量越多,则冲突点的干扰越严重,这就是三幅路平面交叉口的致命弱点,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在两个道路网系统上行驶最佳。

难点是如何加密城市道路网,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能各行其道,达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真正分流。

15公里/小时以下。

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R 1 路口最小缘石转弯半径(米);R 机动车最外侧车道中心线的圆曲线半径(米);b 最外侧机动车道的宽度(米);e 最外侧机动车道的加宽值;C 分隔带宽度(米);w 路口转弯处非机动车道宽度(米);V 右转 路口车辆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μ 横向力系数,采用0.15;i 右转弯处路面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号,向外侧倾斜用“-”号。

i 值一般应按交叉口的设计等交线来计算确定。

当i 值的变化不大时,它对计算R1值的影响不大。

因此,可按一般常用的路面横坡i=0.015来计算R1值。

31 (1)有利于提高通行能力,当无信号控制不能满足通行能力的要求时,就必须选用信号控制。

R R b e C w 1=-+++()(2)有利于提高安全性,一般说来,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的事故率较低,但当车速较快时容易发生尾撞事故。

因此,盲目地采用信号控制措施也是危险的,在改善交叉口时必须对各种情况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推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推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5.2 原则5.3 交叉口类型5.3.1 各级道路相交路口的类型信号平交、非信号平交、环交、立交5.3.2 相交道路数量及交叉角度5.4 交叉口转弯设计(转弯半径、停车视距)4.0.7 当平面交叉口为非机动车专用路交叉口时,路缘石转弯半径可取5~10 m。

5.2平面设计5.2.1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5.2.2交叉口平面设计中应考虑交叉口视距要求,交叉口转角部分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于1.2m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停车视距可按式5.2.2确定。

式中:V ——交叉口计算车速,其值可按3.0.3的规定取值t ——制动反应时间,取2.5秒Ф——潮湿系数,按不利情况取值为0.4φ——粗糙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3~0.05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等必须设在交叉口附近时,应做视距分析,且桥墩宽尽可能缩小,台阶宜通透。

针对问题5.4 进口道拓宽《指引》相关法规、标准图示单位:米对各类“丁”字相交路口道路红线只 当平交十字路口有二个(含)以上的角 做抹角修改,不再拓宽。

抹角边长为 部被永久性建筑物“填满”,道路红线 支路15米,主、次干道20米。

不再进行修改。

新安排建筑时按第二章 有关要求后退。

当二条路错口(或偏轴)相交时,只拓宽当三条(含)以上道路相交时,道路红线抹角修改一侧,其原则是尽量使路口对只做抹角修改,不再拓宽,抹角边长为:正,减少偏差的程度。

修改的尺寸按典支路15米,主、次干道20米。

型路口。

当二条路斜向交叉(交叉角≥105°或当二个路口相距过近,如按典型方案进行≤75°)时,道路红线只做抹角修改,道路红线修改将产生“穿袖”(修改段搭接) 不再拓宽,抹角边长为:支路15米,时,则只抹角,不再拓宽,抹角边长均为主次干道20米。

20米。

5.5 人行天桥或地道、地块出入口的设置5.6 公交车站5.6 公交专用道5.7 机动车道5.7.1 车道宽度5.7.2 车道功能划分5.8 非机动车道5.8.1 车道宽度5.8.2 过街处的处理5.9 步行道5.9.1 车道宽度5.9.2 过街处的处理5.10 人行横道5.10.1类型包括国外做法、国际惯例5.10.2 宽度5.11 中间隔离带5.11.1 使用条件5.11.2 功能及宽度5.12 交通岛5.13 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5.14 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等5.15 绿化5.16 其他5.16.1 地铁出入口(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规划方案

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规划方案

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规划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规划方案,从交通流量分析、道路设计、信号灯控制以及可持续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交通流量分析交通流量分析是交叉口优化规划的基础。

通过对交叉口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和统计,可以得到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分布情况。

根据交通流量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车道划分。

同时,还可以根据交通流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如交通信号灯的时长调整等。

二、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叉口优化规划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首先,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如十字型、环形、T型等。

其次,应合理设置车道宽度和弯道半径,以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

此外,还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以提高行人的通行便利和安全。

三、信号灯控制信号灯控制是交叉口优化规划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长和相位,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可以采用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实时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相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左转专用信号灯、行人过街信号灯等,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可持续交通可持续交通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规划的重要目标。

通过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使用,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在交叉口规划中,应合理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道,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优先级。

此外,还可以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和步行街区,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我们以某城市的一个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

该交叉口位于市中心,交通流量较大,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2(续)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2(续)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2(续)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2(续)6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及附属设施6.1通常规定6.1.1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及有关附属设施,包括:交通控制信号灯、交通岛、标志、标线、隔绝设施及绿化。

6.1.2交通管理及附属设施,必须与交叉口同步设计;新建交叉口应按本规程规定设计,扩建及环境治理交叉口则应当据此并作提升设计。

6.1.3交叉口绿化设计不得影响交通安全与通畅;交叉口范围内以及机非隔离带、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不得影响视距三角形;绿化布置不得影响行人过街;行道树的树干及枝叶不得侵入道路界限,不得遮挡驾驶员对交通信号灯与交通标志的视线。

(强制)6.1.4附属设施的布置严禁有损提升交通流的安全性与通行效率。

6.2交通信号灯的设置6.2.1交通信号灯应当按公安部《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规范》(gb14886-94)规定设置。

6.2.2存有拐弯专用车道且用多增益信号掌控的交通干道上,按各流向车道分别设置车道信号灯。

6.2.3信号灯的设置,应当包含机动车信号灯、行人信号灯、自行车信号灯。

当自行车交通流可与行人交通流同样处理时,可装自行车、行人共用信号灯。

6.3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及交通岛的设置6.3.1平面交叉口应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及交通流向标志作渠化设计,安全岛应按行人横道线宽度铺设人行道板。

(强制)6.3.2渠化的行驶路线应当简单明了;根据各流向车流的安全高速行驶轨迹设计。

6.3.3交叉口内应把各流向交通流高速行驶轨迹所须要空间之外的多余面积用标线或实体构筑导向交通岛。

6.3.4导向交通岛间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应当防止因过阔所引发的车辆循序、抢道现象;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转弯半径大小设计车道加宽。

6.3.5交通岛不应当设于斜曲线顶部。

6.3.6交通岛宜先用标线画出,实施一阶段后,按实际车流行驶轨迹作调整,再制成永久性的实体交通岛。

6.3.7交通岛面积不宜小于7.0m2,面积窄小时,可采用路面标线表示。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ppt课件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ppt课件

R1
R
B 2
F
式中:
B——机动车道宽度〔右转车道〕〔m〕 F——非机动车道宽度〔m〕 R——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m〕
R V2
127( ih)
第二节 平面交叉
第二节 平面交叉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四〕交叉口展宽〔P163-166〕 在交叉口处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 用,因此只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添加车道数 的方法,提高交叉口通行才干。
紧缩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第二节 平面交叉
B、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 1.宽型中间带:当没有较宽中间带〔普通不小于5m〕时,
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紧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
压一面
第二节 平面交叉
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5m〕时,利 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 添加缺乏部分宽度。
第二节 平面交叉
• C、拓宽路口式: • 在交叉口衔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 • 特点: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高,
事故率低,通行才干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 适用:交通量大,转弯车辆多的二级公路或城市主
干路。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增设右转车道
增设直行车道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同时增设右转、左转车道
冲突点从 空间分散
开来 〔26〕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冲突点从 空间分散
开来 〔20〕
冲突点 从时间 分散开 来〔8〕
左转弯 制止相 交冲突 点消除
消除部 分主要 冲突点 〔相交 冲突点〕
交通导流 措施
第二节 平面交叉
进一步 从时间 上分散 冲突点
左转车 辆可等 待侍机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7章道路与道路交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7章道路与道路交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2012
7、道路与道路交叉
2012年4月14日 南京
1
相关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CJJ 129-2009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其内容含
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7.2.6 交叉口渠化进口道车道数应大于上游路段的车道数,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3.0m;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 车道宽度宜与路段一致。 (车道匹配,极限最小宽度2.8m)
7.2.7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存在任何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a
b d
c e
应包括整个交叉口功能区,即:所 有相交道路的交叉部分和进口道、出 口道的延伸(10m~20m)。 含公交、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过 街设施。
4
立体交叉口范围—— 规划规范
包括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面交点 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 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 的路段共同围成的空间。 含公交、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 过街设施。
a: 1-2m
b: 3-4m
c: 1-2m
d: 2m左右
11
7.2 平面交叉
交叉口线形
不好的做法
好的做法 12
7.3 立体交叉
90规范—全互通和不完全互通和环形3种—更强调交通流特征、功能
7.3.1 立体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直行及转向(主要是左转)车流行驶特征、非机 动车对机动车干扰等分类,主要类型及交通流行驶特征宜符合表7.3.1的规定,分类 应符合下列规定:
25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的一个指标。交织角是指入环车、出环车行驶轨 迹的平均夹角这个夹角越小越安全。
(五)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
优点 车流可以连续不城间市道断路交叉的口规驶划设过计 交叉口 提高了通过能力 利于安全行车 交通组织简便 美化城市
缺点 占地面积大 左转车绕行距离大 交通能力有限 当非机动车交通量大时,影响机动车进出环道
交织段长度大于交织距离
V计(km/h) 交织距离m
20 25 30 35 40 50 70 25 30 35 40 45 60 80
(二)环道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车道条数 车道宽度
(三)环道的横向坡度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环道上应保证行车平 稳和排水通畅
(四)环形交叉口的交织角
交织角是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时安全程度
(三)设计标准和依据
(一)平面交叉口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交叉口型式的选择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 交叉口车道数量及车道宽度
的确定 附加车道设计 视距的保证 转角缘石半径的确定 人行道和过街横道的设计
(二)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
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角宜大于45°,不宜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停车线的设置
人行道
设计交通量
三、环形交叉口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二)环道的宽度 (三)环道的横向坡度 (四)环形交叉口的交织角 (五)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 (六)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1、形状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2、中心岛的半径
R岛应满足行车平稳的要 求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一)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条文说明)》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条文说明)》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2010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城市规划编制标准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对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时空资源配置,提高城市道路网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安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编制遵循的主要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公共交通系统、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路权;2、保障安全的原则-突出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的安全保障;3、节约土地的原则-既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又不占用不必要的土地;4、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强交叉口规划过程中保护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5、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条文和参数。

二、编制工作概况编制过程及主要工作1、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4年7月)2003年9月,建设部在深圳召开全国城乡规划标准规范工作会议,会上确定由同济大学主编《规范》,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工作,《规范》开题会于2004年7月6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正式进入编写工作阶段。

开题会原则同意编写组提出的《规范》编制大纲、主参编单位的分工和工作计划。

2、调研及初稿编制阶段(2004年8月~2005年12月)(1)2004年8月5日,编写组在成都市召开《规范》工作会议,会上确定了调研计划,决定通过函调、实地调查和专题调研的方式对全国18个大中小城市交叉口交通特征、行人过街、自行车道、公交专用道和公交车站布置、快速道路进出口交织段等项目进行调查,会后各参编单位对各自负责调查的城市进行了资料、数据、录像的收集以及实地的交通调查和数据处理。

(2)2005年1月到2005年11月期间,各参编单位对各自负责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编写,最后由杨佩昆统稿,初步形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讨论稿。

(3)2005年11月15日编写组在北京召开《规范》编制工作会议,会议逐条讨论了各参编单位分工编写的条文,并就下一步征求意见的相关工作安排达成一致意见,会后各参编单位按各自分担的章节对条文作了修改。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驶,如果,交叉口内采用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甚至自行 车也从天桥或地道内推过,则转向的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 速度才能提高至25∽30公里/小时。
交叉口的车速应与路段上的设计车速相呼应。对于快 速路,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行人和非机动车流与机动车 流是分开在不同的层面上行驶的,所以交叉口的车速可以 采用道路设计车速的七折,以此设计交叉口的几何要素。
1. 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值根据下列几个方面因素考虑: (1) 缘石半径取值应满足交叉口转弯车辆的最小半
径。 (2)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取用半径,通常正交十字交叉口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三.交叉口设计
3、交叉口缘石半径
交叉口转角缘石半径
道路类别 道路类和主次干路(不设计非机动车道路) 主干路(设非机动车道) 支路 居住区道路 货运道路 非机动车道路
矛盾点类型
分岔点(个) 交汇点(个) 冲突点 左转车冲突点(个)
直行车冲突点(个) 合计
相交道路条数
3
4
5
3
8
15
3
8
15
3
12 45
0
4
5
9
32 80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2、交叉口的相交道路的条数与夹角 平面交叉口,原则上不能五条路以上相交叉。 平面交叉口处交通流的分岔、交汇、冲突点的数量随着相 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中尚不包括非机动车车 流。假设每条道路仅有双车道,上下行各有一股车流到交 叉口转向,则表6-1中左转车和直行车形成的车流矛盾点 的数值可由公式计算: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平面交叉口的车流矛盾点(无信号灯)
矛盾点类型
分岔点(个) 交汇点(个) 冲突点 左转车冲突点(个)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并优化交通网络。

本文将从交叉口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常用设计类型以及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1. 引言城市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道路用户流量集中的地方。

合理的交叉口规划设计可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堵塞、提升通行能力,同时也能保障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良好的交叉口规划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以下问题:•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在交叉口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堵塞的状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提高交通安全性:合理的交叉口规划设计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系数。

•优化交通网络:交叉口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整个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连接,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交通网络的效率和便捷性。

•促进城市发展:交叉口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效率原则:交叉口设计应尽量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可行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考虑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和道路连接等因素。

•环保原则:交叉口设计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交通设计。

4.1 交叉口形式根据道路布局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的不同,常见的交叉口设计类型包括:•十字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的区域,设计简单、容易实施。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一条主干道和一条支路交叉的情况,能够确保交通的顺畅。

•Y形交叉口:适用于三条道路交叉的情况,能够合理调度交通流。

4.2 超级交叉口设计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超级交叉口设计逐渐被引入。

超级交叉口设计将多个交叉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交通枢纽,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一、现状与问题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在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要转换到另一条道路上行驶时,只能通过交叉口实现其转换方向的目的。

根据在运城市主要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调查结果表明:对车辆行驶速度影响最大的就是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路段(中间无道路平面交叉口时)的车辆在连续行驶时,其车速在30~60km/h之间,但如果车辆行驶中途经过几个交叉口时,其区间行驶速度迅速下降为5~15 km/h之间(详见第二章有关车速调查的资料)。

一般认为: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有其在路段上通行能力的1/4~1/2,平面交叉口越多,间距越密,通行能力就越小。

因此,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目前在市区范围内许多主次干路的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⑴相当一部分交叉口尚未进行合理的出入口拓宽;
⑵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数量不足;
⑶路口标志、标线和道路行车渠化设计不充分,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⑷部分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相交道路的数量过多;
⑸一些道路的路口间距过密,影响行车速度;
⑹一些道路相交时,交叉角过小,对于一些行车方向的车辆转弯行驶极为不利。

二、规划原则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类型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的大小确定。

尤其是立体交叉,还需兼顾考虑所处的地理位臵条件、道路立交网络的系统性等因素。

依据运城市总体规划对运城市城市性质定位及城市功能,运城市目前是一座中小城市,将来将发展为大城市(大城市的低限),城市中心区以商业、贸易、行政办公为主,为了使城市用地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使城市景观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市区的道路交叉口应以平面交叉为主,尽量少布臵立体交叉,在必须布臵立交的路口应尽量简洁、轻巧,以跨线桥形式为主。

三、平面交叉路口的交叉路条数
在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路口时,如果相交的道路越多,则道路交通线路上的冲突点(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可以发生碰撞的地点)就越多,对于行车安全也就越不利。

在规划道路交叉口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⑴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布臵成十字交叉的路口,这样不仅行车效率高,而且由道路划分出的地块使用效率也高;
⑵ 为了防止交通过于拥挤,原则上不能设臵五条路(指进入交叉口的道路数量)以上相交叉;
⑶ 丁字路口虽然较为安全,但车辆运行效率并不高,并且往往与其它丁字路口相距不远,形成交错路口,反而增加了汽车在直行道路上的停车次数,这种情况应该尽力避免;
⑷ 在对已有的平面交叉路口重新规划时,尽量不要再增加新建道路与其交叉。

即使现有的平面交叉口是次干路之间或者是次干路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也不能随意增加进入交叉口的道路数量;
⑸ 选定路线时,由于某种原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在现有平面交叉路口上规划新的道路时,必须同时改建和调整现有道路;
⑹ 环行交叉口一般不需要信号灯控制,车辆也可以连续行驶,但是占地面积较大,绕行距离长,一般不宜布臵在城市中心区,通常应该布臵在城市边沿区。

四、平面交叉路口的交叉角
在规划城市道路交叉路口时,应使通过交叉口的相互交叉车流的行驶路线互相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相交。

在道路平面交叉时,当两条道路成直角的交叉时(正交路口),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最短,交叉口的占地面积也最小,因此正交路口较为合理。

但在某些特殊场合,相交道路也有可能成锐角交叉,此时应注意在锐角处的视距三角形内清除驾驶员视线障碍,确保行车驾驶安全。

当道路相交时,虽然不是完全正交,但交叉角接近正交时(其中较小的锐角也大于45度),这种交叉口的使用效果与完全正交的交叉口几乎完全相同。

在进行道路交叉口设计时,对于交叉角的设臵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⑴ 尽量采用正交叉角,当交叉口不设信号灯控制时,必须坚持主路优先的原则,当相交道路上有车辆同时到达时,主要道路上的车辆应该优先行驶,次要道路上的车辆应为主路车辆让路,次要道路的路口应该设臵让路标志;
⑵ 尽量不要采用小锐角相交,如果不得已采用小锐角相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视距三角形内无驾驶员视线障碍;
⑶ 尽量不要将相交道路的平曲线设在道路相交处,也不要将道路交叉点设臵为道路的转点,尤其是对于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更不应该如此;
⑷ 在设臵道路立体交叉时,在进行匝道交叉口的设计时,应该注意匝道出入口处设臵加速或减速车道的渐变段,以保证车辆分流或合流时的行驶畅通。

由于运城市的原有道路网的形式所限,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正交交叉口(尤其在禹都大道和大运公路沿线),今后应采取一些管理措施保证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行车安全。

在新建区,其道路网中的交叉口,一般都采用正交。

五、平面交叉路口的形式
⑴ 十字形交叉口
两条道路相交,其交叉角相互垂直或接近于垂直。

其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容易处理,适用范围广,在本次道路工程专项规划中的大部分道路交叉口均采用此形式。

⑵ 丁字形(或Y形)交叉口
在本次规划中,一般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设在交叉口的顺直方向,以保证该方向上的车辆行驶畅通。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一条为尽端式的主要道路与另一条主要道路相交时,也可以设计成丁字形交叉口形式。

相距较近的丁字形交叉口容易形成错位交叉路口。

错位交叉路口是指相距非常近的两个丁字形交叉路口。

这种平面交叉路口其交叉范围特别大,各种车流的行驶路径也复杂,对主要道路的车辆行驶也不利,在本次规划中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错位交叉口时,可从交通组织方面对其不利影响进行限制。

只准车辆右转弯行驶,尽可能在主要道路上设中央分隔带,对主要道路上的车辆的左转弯行驶进行限制。

⑶复合交叉口
当道路交叉口处的入口道路超过5条时,这种交叉路口被称为复合交叉口,这种交叉口用地面积大,交通组织复杂,应尽量避免设臵。

目前处于市中心运城汽车站附近的交叉口即属于这种类型,在本次规划中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⑷环行交叉口
习惯上也称“转盘”,它的交通组织是:在交叉口中央设臵一个直径较大的中心岛,让进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以岛为核心作逆时针单向绕行至所要去的路口即行驶离。

它的特点是:车辆在交叉口不必停车而连续不断地通过。

环行交叉口占地面积较大,在运城市中心区很难实现,一般布臵在市区边缘地带,运城市的环行交叉口仅设臵了两个,即关公像广场环行交叉口和中银大道和禹都大道的交叉口。

在进行平面交叉路口的竖向设计时,在交叉口的范围内尽量使坡度平缓,以免因刹车不利引起路口停车困难和交通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