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
“名词解释”部分
二、名词解释: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
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格物致知论:格物致知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朱熹继承了程颐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心中生来就包含有一切事物之理,但心却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通过“格物”工夫,对事物加以研究,才能达到心的自己认识,并从而达到对于天地万物之理的认识。
皖派经学:清朝乾隆年间,以戴震为领袖的皖派经学,兴起于新安理学之乡,又宣告了绵延600余年的新安理学的终结。戴震提出了人性的社会道德属性,并认为欲、情、知三者皆性的思想。将欲、情、知看作人性的基本内容,这是戴震在人性论方面的一大贡献。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戴震提出了具有新的内涵的“人性善”说。在道德论和理欲观方面,戴震否定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相斥观,肯定了人性自然和人情自然的存在。戴震提倡从音韵训诂、字义名物、典章制度等方面阐明经典大义,这与新安理学家空谈义理的学风大相径庭。这种批判精神也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批判传统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5-1923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发起的以反对封建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
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5类,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验。
吴富体:唐代散文家吴少微,新安人。唐中宗时他与富嘉谟同朝为官且交谊深厚。两人文风相近,力矫徐庾余风,名重一时,号“吴富体”(也作“富吴体”)。《新唐书》中言:“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竞,独嘉谟、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这里概括了“吴富体”的特点:以经典为本,典雅雄厚,气势豪迈。“吴富体”作为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的散文文体,对古文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剧谈录》:《剧谈录》是作者康骈自述“新见异闻”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大多讲神鬼灵应,也有一些武侠故事和当时奇事。这些生动的文言短篇小说,上承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下对宋代的《太平广记》甚至清代的《聊斋志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除了对后世的神魔小说和武侠小说产生重大影响外,还提供了对唐代世情生活的珍贵研究史料。
《唐文粹》:《唐文粹》是一部唐代文学总集。其编纂目的是呼应宋初文学的复古
思潮,为当时的学子提供一个全面的唐代诗文精华读本。它收集的唐代诗文风格多样,数目众多,全部按体裁和题材内容进行分类编辑,分16类:赋、诗、颂赞、表奏、书疏、文、论、议、书、序等,共100卷,1980篇。《唐文粹》在编选中去取得宜,选录精要,唐代诗文精华,大多荟萃其中,故为人所推重。该书在宋代就广为流传,成为文人士子诵习的范本。这对宋初诗文革新运动无疑是一部力作。而且姚铉选录作品的风格和编写体例对后世选家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唐文粹》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唐文选本,入选作品多是各家代表之作,不少作品因此书才得以保存,这也是安徽文人姚铉的功绩。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1110~1170),晚年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杰作,分前后两集,共100卷,50余万字。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胡仔在自序中认为“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因此他论诗格外推崇李白、杜甫、苏轼和黄庭坚。在重视前人创作成果的同时,他还强调诗歌必须不断创新,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人学诗很有裨益。《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的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有不少散佚的材料,靠此书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青泥莲花记》:明代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是写青楼故事的轶事小说,共十三卷,汇录了历代妓女的事迹,表现她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可歌可泣的人生遭遇。书中所选人物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梁红玉、孙凤奴等巾帼英雄,也有前代传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如李娃、霍小玉等,还有崔微、段东美等当时名妓。作家将她们喻为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希望通过此书“以娼论古”,达到宣扬民主思想和善良人性及批判现实的目的。全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舌华录》:明代曹臣的琐言小说《舌华录》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