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问题证明

合集下载

四色定理数学证明过程

四色定理数学证明过程

四色定理数学证明过程“四色定理”是指,由Kempe于1879年提出,即任意一个地图只需要四种颜色来涂色,就可以保证相邻区域颜色不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数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证明“四色定理”的正确方法。

在1976年,法国数学家A. Appel和W. Haken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的正确性。

本文将分享一下“四色定理数学证明”的过程。

证明“四色定理”的方法是“规约法”。

即将“涂色问题”转化为一些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图论问题,然后通过算法求解。

步骤一:将“涂色问题”转化为图论问题首先要把“涂色问题”转化为一些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图论问题。

通过数学家Halstead的研究,人们发现只需要涂四种颜色的是那些“好”的地图,将其进行编码,最终将地图还原成图。

这里的“好”的地图指的是那些没有的海岸线被其它地图穿过的地图。

步骤二:将“图论问题”转化为无矛盾的有限数学问题其次,将图论问题转化为有限的概率问题。

通过构建一个叫做“网格图”的数据结构,将图论问题通过计算概率,可以变成一个有限的数学问题。

然后通过数学的力量,我们可以证明这个数学问题是有解的。

这个证明过程中涉及到多项式定理、双射、图的对称性等。

步骤三:验证证明的正确性最后,通过计算机程序验证证明的正确性,确保其结果无误。

这个过程还涉及到超过1200页的论文撰写和审核,以及超过100万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有的证明过程都由计算机来完成。

总结作为一个数学难题,“四色定理”的证明让人们深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它不仅仅让我们了解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数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精或。

通过“规约法”,我们成功将这个看似无从下手的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图论问题,最终证明了“四色定理”的正确性,为人类解决了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问题。

四色问题

四色问题

四色问题的证明 证明
肯普的证明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包围其他国家,或没有三个 以上的国家相遇于一点,这种地图就说是“正规 的”(左图)。如为正规地图,否则为非正规地 图(右图)。
四色问题的证明 证明
一张地图往往是由正规地图和非正规地图联系 在一起,但非正规地图所需颜色种数一般不超过正 规地图所需的颜色,如果有一张需要五种颜色的地 图,那就是指它的正规地图是五色的,要证明四色 猜想成立,只要证明不存在一张正规五色地图就足 够了。
四色问题 问题的诞生 问题 四色问题的提出 四色问题的证明
问题的诞生 一、四色问题 问题
四色问题,1852年最先是由一位叫古德里 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 古德里在给一张英国地图着色时猜测:为 给任意一张平面地图 平面地图着色,并使任何具有公共 平面地图 边界线的区域的颜色不同,至多需要4种颜色。 他就请教自己的老师、著名的数学家德摩 德摩 根,希望帮助找到证明,但是德摩根也不能证 明。
四色问题的局限性 四色问题的
虽然四色定理证明了任何地图可以只用四个 颜色着色,但是这个结论对于现实上的应用却相 当有限。现实中的地图常会出现飞地,即两个不 连通的区域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情况(例如美国的 阿拉斯加州),而制作地图时我们仍会要求这两 个区域被涂上同样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四个 颜色将会是不够用的。
用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 数学语言 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 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 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 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 字。”(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一整
段边界是公共的。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 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因为用相同的颜 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四色问题的证明

四色定理的证明范文

四色定理的证明范文

四色定理的证明范文一、四色问题的简介根据网络上的一些内容,可知:四色猜想是说,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也就是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一张地图只需四种颜色来标记就行。

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简单来说也就是,给平面或球面上的任意一张地图上色,使得相邻国家异色,那么至少需要预备几种颜料几种颜色?是否可以只预备四种颜色?在长期的论证过程中,人们发现,大量的试涂表明,四种颜色够用。

人们证明,三种颜色是不够用的,五种颜色肯定够用,四种颜色也够用(计算机证明)。

人们还证明,二维平面内无法构造五个或五个以上两两相邻区域。

在四色问题中假设相邻关系是指两个国家有一段或多段共同边界,是指有邻边,不是指有邻点。

假设没有公地,所有国家都直接接壤(分别相邻),或者间接接壤(分别相连)。

假设没有飞地,国土连通。

飞地相当于任意指定一些他国属于国,则四色肯定不够用了。

假设国家的面积都足够大,不是一丁点、一个点。

假设国家的数量有限,不是无限多。

假设国家的形状任意。

这可以是五花八门,变化莫测,花样繁多,譬如像麋鹿的剪影:在四色问题中需要考虑任意地带的上下方面的相邻情况,左右方面的相邻情况,内外方面的相邻情况,首尾衔接(例如圆周中)的相邻情况,跨越跳跃(例如国形状像拱桥、麋鹿、藤蔓、交际花,与诸多位置的国家们接壤)着的相邻情况,等等。

需要考虑各国的排序,需要考虑上色的顺序。

因为许多国家相邻相连,交织交错,来来往往,层层叠叠,那么从多个方向来上色的话,齐头并进来上色的话,就会互相遭遇、碰头,在交汇点上可能发生冲突,难以协调、确定国的颜色,使得问题复杂,影响证明的进行。

二、四色定理的证明一个平面或球面上的点是无限小、无限多,或者是足够小、非常多。

令这些点各自随机选择红黄蓝三色的一种,再做布朗运动。

四色定理计算机证明过程

四色定理计算机证明过程

四色定理计算机证明过程四色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它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猜想:任何平面图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可以使相邻的区域彼此区分开来。

这个问题在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并且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计算机来证明四色定理的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平面图和相邻区域。

平面图是指在平面上绘制的图形,其中的线段只能相交于端点且不相交。

而相邻区域则是指平面图中由边界线相连的相邻的区域。

为了证明四色定理,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穷举搜索。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通过对平面图进行逐一遍历,尝试为每个区域分配一种颜色,并检查是否存在相邻区域颜色相同的情况。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可证明该平面图可以使用四种颜色进行着色。

在计算机中实现这个算法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如何表示平面图和如何进行穷举搜索。

我们可以使用邻接表来表示平面图。

邻接表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图中的顶点和边。

对于平面图而言,顶点即为区域,在计算机中可以用数字或者其他唯一的标识符来表示。

而边则表示两个相邻区域的边界线,可以用一个列表来表示每个区域与其相邻区域的关系。

然后,我们需要实现一个递归函数来进行穷举搜索。

该函数的输入参数为当前的平面图和已经为部分区域分配的颜色。

在每一步递归中,我们选择一个尚未分配颜色的区域,尝试为其分配一种颜色,并递归调用函数继续搜索。

如果找到了一种着色方案使得整个平面图都满足相邻区域颜色不同的条件,那么我们就成功地证明了四色定理。

在实际的计算机程序中,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优化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已经分配颜色的区域来确定下一个要分配颜色的区域,从而减少搜索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剪枝策略,即在搜索过程中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

通过上述的算法和优化技巧,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来证明四色定理。

当然,由于穷举搜索的复杂性,对于大规模的平面图,这个算法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计算资源。

四色定理的理论证明

四色定理的理论证明

个顶点看作一个顶点,得到与<b-ii>中讨论相
同的情形,因而这种情况下 G 是 4-可着色的。
因此我们剩下的问题是着相同颜色的二顶点
不挨着的情况。
不妨假设,按逆时针方向绕着 v 的顶点是
(图二)
v1 v2 v3 v4 v5,其中 v1 v3 着相同颜色 c1 ,v2 着 色 c2, v4 着色 c3,v5 着色 c4。(图二)
(3) 由图<4>知:v 1∈extC2,v 4∈intC2,圈 C2 由颜色 c2 c4 着其顶点(v 无 色除外)。因为 v1 v4 着色 c1 c 3,用 c1 c 3 着色的顶点产生子图 H9,所以 v1 v4 必然属于 H9 的不同分支。同样,v3∈intC2,v1 v3 属于 H9 的不同分支。 在 v1 所在的分支上交换颜色 c1 c3,而不影响 G-v 的正常着色。使 v1 着 色 c3。同样,v3∈extC1,v5∈intC1。用 c1 c4 着色的顶点产生子图 H10,H10 包含 v3 v5,因为圈 C1 由色 c2 c3 着其顶点(v 无色除外),所以 v3 v5 属于 H10 的不同分支,在 v3 所在的分支上交换色 c1 c4,而不影响 G-v 的正常 着色,使 v3 着色 c4。这样,我们使 v1 v4 着色 c3,v2 着色 c2,v3 v5 着色 c4, 余下的色 c1 给 v 着色。这样,对于情形<4>我们再次得到 G 的一个 4-着 色法。
着色,我们来证明存在 4-着色法,使得 G 可 4-着色。
a). 如果和 v 邻接的顶点上所使用的颜色少于 4 种,那么只要用余下的任一
种颜色给 v 着色,便可以得到 G 的一个 4-可着色法。
b). 与 v 邻接的顶点着满 4 种颜色,因为有 deg(v) ≤5,所以存在与 v 邻接

四色定理的最简单证明

四色定理的最简单证明

四色定理,也被称为四色问题,是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它提出了一个简洁而有趣的断言:任何平面地图都可以用不超过四种颜色进行着色,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地区颜色不同。

尽管四色定理的最简单证明仍然非常复杂,需要使用高级数学工具,但我可以尝试为您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

思路如下:
1. 假设存在一个需要五种或更多颜色才能正确着色的地图。

2. 选择其中一个地图并标记为A。

3. 找到A与其他地图相邻的地图,标记为B。

4. 找到A与B相邻的地图,标记为C。

5. 找到A、B和C都相邻的地图,标记为D。

6. 因为A、B、C和D都相邻,根据四色定理,它们应该可以用不超过四种颜色进行着色。

然而,根据假设,我们需要五种或更多颜色。

这导致了矛盾。

7. 因此,根据反证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平面地图都可以用不超过四种颜色进行着色。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路,而且四色定理的详细证明涉及复杂的图论和组合数学的技术。

数学家们在数十年的努力中最终证明了这个定理的正确性。

四色猜想的证明

四色猜想的证明

四色猜想的证明四色猜想的内容是:如果把地图上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涂成不同颜色,那么只需要4种颜色就足够了。

要证明四色猜想,首先需要定义一些新的概念:1、国家的表示法——点由于该猜想的内容中不涉及与国家形状有关的问题,而只涉及国与国之间的相邻关系,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用点来表示。

2、相邻与不相邻在叙述时,用符号“=”表示相邻,用“#”表示不相邻,如果用图示法表示相邻与不相邻则要复杂一些,先看下图:(a)(b) (c)图1在图1(a)与(b)中,分别用了直线和曲线连接两个国家A和B,表示国家A与B相邻,为了简便起见,这里只用直线表示相邻,图1(c)中是已知A与B相邻,叫你判断C 与D能否相邻,连接CD、CD与AB相交,相交是否就是不相邻呢?我们先看一组图:图2图2是把图进行等分后的结果,从三等分开始,如果每一份代表一个国家,这表示等分后的所有国家相聚于一点,从四等分后的国家A 、B、C、D可知,如果国家之间点的接触算是相邻,则A与B,C与D都为相邻,显然这时的A与B,C与D是交叉相邻,与图1(c)中的情况相同,此时A与B,C与D的交点表示接触点。

若点的接触不算相邻,那么连接A与B的直线可以看作一道墙,在这中间不能有任何直线通过。

因此,由于C与D的连线与AB相交,据此判断出C与D不能相邻。

但是当相邻用曲线进行表示,C与D却能够相邻,这是否说明用直线表示相邻有问题呢?当然不是,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用曲线表示相邻同样不能有相交的情况出现,因此,用直线表示相邻时,适当移动C或D的位置就可以使C与D相邻。

3、完全相邻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一概念的证明都是伪证明,现在给出完全相邻的定义:在一个面上(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给定N个国家,如果这N个国家两相邻,那么我们就称这N个国家完全相邻。

由于1个国家没有相邻关系,因此上面的N要求要大于1。

如果是3个国家完全相邻,它们的相邻关系为:(这三个国家分别设为1、2、3)1=2,1=3,2=3有了以上这些概念之后,就有了证明四色猜想的基础。

四色定理证明方法

四色定理证明方法

四色定理证明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色定理是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指出任何一个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进行着色,使得相邻的区域彼此颜色不同。

这个定理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深奥的数学问题,其证明方法也非常复杂。

四色定理最早由英国数学家弗朗西斯·加思顿在1852年提出,并且在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凯尼思·阿普尔和沃夫冈·哈肯证明。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主要是通过图论和逻辑推理来完成。

我们来介绍一下四色定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在地图着色问题中,地图可以看作是由一些区域和它们之间的边界组成的。

而一个合法的地图着色方案就是给每个区域都分配一种颜色,使得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四色定理的证明方法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数学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图论。

图论是一门研究图和网络结构的数学学科,它在证明四色定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证明四色定理时,数学家们首先将地图转化为一个特殊的图的形式,这个图被称为地图的双图。

地图的双图是在地图的基础上构造出来的一个图,在这个图中每个区域对应一个顶点,而边界对应一条连接这两个顶点的边。

这样一来,地图的问题就被转化为图的问题。

为了证明四色定理,数学家们需要证明对于任意一个地图的双图,我们都可以使用四种颜色进行着色。

证明的关键在于通过逻辑推理来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使得我们只需要考虑一些简单的情况。

数学家们通过对图的结构和特性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找到了一种方法来证明四色定理的真实性。

除了图论,证明四色定理还涉及到概率论、逻辑推理和计算机算法等领域的知识。

数学家们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最终找到了证明四色定理的方法。

四色定理的证明方法是一个集合多种数学技巧和理论的综合性问题,它不仅考验数学家们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数学的复杂性和魅力。

四色定理虽然已经被证明,但它依然是数学领域中一个重要而且有趣的问题,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数学中的四色定理证明

数学中的四色定理证明

数学中的四色定理证明在数学中,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命题被称为四色定理。

这项命题的内容是:对于任何一个平面图,只要它的区域数(包括无限远处的区域)不超过四个,那么就可以用四种不同的颜色给每一个区域都染色,使得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这个定理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极其难以证明。

在 1852 年,英国的一位数学家 Francis Guthrie 发现了这个定理,并向他的教授请教。

几十年过去,当 Guthrie 的教授告诉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反例时,这个猜想被否定了。

但是至今为止,对于四色定理到底成不成立,数学家们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明。

在 1976 年,Kempe 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他已经证明了四色定理。

但随后,一位来自伯明翰大学的数学家 A.K. 阿普尔比汀对他的证明中的一个错误进行了纠正。

这个错误的发现一方面表明了四色定理确实非常难以证明,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其他数学家,让他们继续尝试寻找证明的方法。

经过长达100 多年的探求,直到1976 年才被证明成立。

当时,国际上的四名著名数学家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证明。

这个证明是非常复杂和深奥的,令人不得不惊叹于人类智慧的力量。

笔者在此不打算深入讨论这个证明的细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四色定理的意义。

首先,四色定理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答案。

如果我们不去深入研究、探求,很容易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随便就能口胡一些东西,却很难真正去理解和掌握某一项学问的基本原理。

其次,通过四色定理的证明,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在过去,证明这个定理是极其困难的,但现在,我们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借助各种数学方法,从最细微的角度去找到证明。

最后,四色定理的证明也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无论遇到多么困难和棘手的问题,我们都应该尝试着去解决它。

这需要勇气、毅力和耐心,同时也需要一些创新和发明。

正是因为几名著名数学家的努力,四色定理的证明才能变成现实。

四色问题----四色

四色问题----四色
电子计算机问世后来,因为演算速度迅速提升,加之人机对话旳出 现,大大加紧了对四色猜测证明旳进程。美国伊利诺大学哈肯在1970 年着手改善“放电过程”,后与阿佩尔合作编制一种很好旳程序。
1976年6月,他们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旳两台不同旳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 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毕了
著名数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也没有能找到处理这个问题旳途径,著 名数学家威廉·哈密顿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顿逝世为 止,问题也没有能够处理。
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旳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 了证明四色猜测旳论文,宣告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以为四色猜测从 此也就处理了。
1923年美国伯克霍夫:肯普旳想法+新旳设想证明了某些大旳构形可约
1939年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证明了22国下列旳地图都能够用四色着色
1950年
,有人从22国推动到35国
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下列旳地图能够只用四种颜色着色
随即又推动到了50国
————这种推动依然十分缓慢。
高速数字计算机旳发明,促使更多数学家对“四色问题”旳研究。从1936年就开始研 究四色猜测旳海克,公开宣称四色猜测可用寻找可约图形旳不可防止组来证明。
但是肯普旳证明阐明了两个主要旳概念:
“构形” “可约性”
构形:他证明了在每一张正规地图中至少有一国具有两
个、三个、四个或五个邻国,不存在每个国家都有六个或更多种 邻国旳正规地图,也就是说,由两个邻国,三个邻国、四个或五 个邻国构成旳一组“构形”是不可防止旳,每张地图至少具有这 四种构形中旳一种。
“可约”性:“可约”这个词旳使用是来自肯普旳论证。
但是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旳成就,他们以 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旳书面证明措施。直到目前,仍由不 少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在寻找更简洁旳证明措施。

4色定理的证明

4色定理的证明

4色定理的证明:对(连通的简单)平面图(记为G)的结点数n进行归纳。

当n=1时,结论当然成立。

假设当n=k(k是自然数)时结论成立,当n=k+1时:根据(连通的简单)平面图的性质,必存在一个结点,设为v,其度(记为d(v))<=5。

1、当d(v)<4时,图G除去结点v得到的子图,记为G-{v},根据归纳法假定,结论成立。

而结点v可以用4种颜色中的某一种进行着色,故结论成立。

2、当d(v)=4时,图G除去结点v得到的子图,记为G-{v},根据归纳法假定,结论成立。

设与结点v相联的结点依此为v1,v2,v3,v4,其着色各不相同,依此为c1,c2,c3,c4(着色若有相同,则结点v就可以用4种颜色中的某一种进行着色),如图1所示。

现在来证明结点v可以用4种颜色中的某一种进行着色。

从结点v1出发,构造可达结点集,其结点的着色只有2种,c1和c3交替出现,依此为c1,c3,c1,c3,c1,c3,c1,c3,……。

若该结点集不包含结点v3,则结点v3就可以用c1进行着色,而不影响其他结点的着色,那么,结点v就可以用c3进行着色。

若该结点集包含结点v3,则从结点v2出发,构造可达结点集,其结点的着色只有2种,c2和c4交替出现,依此为c2,c4,c2,c4,c2,c4,c2,c4,……。

则该结点集不可能包含结点v4(否则,就不是平面图了),那么,结点v4就可以用c2进行着色,那么,结点v就可以用c4进行着色。

3、当d(v)=5时,图G除去结点v得到的子图,记为G-{v},根据归纳法假定,结论成立。

设与结点v相联的结点依此为v1,v2,v3,v4,v5,且只有2个结点的着色相同(若有2个以上结点的着色相同,则结点v就可以用4种颜色中的某一种进行着色),着色相同的结点对的物理位置有相邻和相隔2种情况:(1)相邻。

与结点v相联的结点的着色依此为c1,c1,c2,c3,c4,如图2所示。

现在来证明结点v可以用4种颜色中的某一种进行着色。

四色问题的证明

四色问题的证明

四色问题的简单证明一共识1证明任意地图能不能只用四种颜色就可以填满整个地图,我们可以转换为另一个同等的命题:就是地图上不存在有五个区域相互接触,最多可能有四块区域相互接触。

2地图分为有空白地图和无空白地图。

有空白地图意思是地图的一些区域不需要填色,而无空白地图就是指地图的每一个区域都要求上色。

二先证明以下三点命题1一区域要与另一区域接触,那么这一区域的周边要留下空白。

(定理一)证:如下若A要与另一个区域接触的话,那么A的周边必须留有空白。

若A周边没有空白,而又能与另一块区域接触,这是不可能的。

2一张无空白地图存在M块区域,对于原有n块无间隙区域,必然有在原有区域的基础上有n+1块区域(n-1<=M)它们之间无间隙。

(定理二)证;地图上有k块区域无间隙,那么必然有k+1块区域无间隙。

若有k块区域无间隙,不存在k+1块区域无间隙,除了原来的k块区域外,每一个区域都与这k块区域所组成的图形有间隙。

就是说每一块图形与k块图形有间隙,那么k块区域的周边必然存在间隙,就是地图有间隙(有空白区域)。

矛盾。

所以命题成立。

3若无空白的地图的四色问题成立,那么有空白的地图的四色问题也成立。

(定理三)证:对于任意的有空白的地图,我们可以对应地建立无空白的地图,然后把无空白的地图填满颜色,再根据原地图除去相应区域的颜色即可。

三主体证明。

(1)首先我们在无空白地图上选取一个区域为研究对象。

如下图(2)由定理二得一定存在一个B 与A 无间隙接触,并为了A B 都能与另一区域接触依据定理一AB 周边要留有空白,所以有:这是两区域依照定理一二得到AB的唯一的关系即至少需要两种颜色(3)依据定理二我们在AB 的基础上处在C 使得ABC 之间无间隙, 又因为定理一要ABC 周边留下空白。

舍去c 只与A 或B 接触的即得这是在定理一二下的ABC 互相接触的唯一一种关系(4)在(3)的基础上研究由定理二我们是知道必然存在D 与ABC 无间隙的接触因为要得到四色,那么必须D 与ABC 同时接触,不然没有意义。

关于“四色问题”的证明

关于“四色问题”的证明

关于“四色问题”的证明“四色问题”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证‎明难题,它要求证明‎在平面地图‎上只要用四‎种颜色就能‎使任何复杂‎形状的各块‎相邻区域之‎间颜色不会‎重复,也就是说相‎互之间都有‎交界的区域‎最多只能有‎四块。

一百五十多‎年来有许多‎数学家用了‎很长时间,化了很多精‎力才能证明‎这个问题。

前些日子报‎刊上曾有报‎道说:有好几位大‎学生用好几‎台电子计算‎机联合起来‎化了十几个‎小时才证明‎了这个问题‎。

本人在二十‎多年前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四色问题”,可一直找不‎到证明它的‎方法。

现在我刚接‎触到“拓扑学”,其实用“拓扑学”原理一分析‎,“四色问题”就象当年欧‎拉把“七桥问题”看成是经过‎四个点不重‎复的七条线‎段的“一笔画”一样简单,连一般的小‎学生都能证‎明它。

根据“拓扑学”原理,任何复杂形‎状的每一块‎区域都可看‎成是一个点‎,两块区域之‎间相互有交‎界的可看成‎这两点之间‎有连线,只要证明在‎一个平面内‎,相互之间都‎有连线的点‎不会超过四‎个,也就证明了‎“四色问题”。

平面内的任‎意一个点A‎可与许许多‎多的点B、C、D……X、Y、Z有连线(如图1所示‎),同样B点也‎可与其它点‎有连线,C、D……X、Y、Z各点也可‎与其它点有‎连线。

但有一个原‎则:各连线之间‎不能相互交‎叉,因为一旦交‎叉就会产生‎一条连线隔‎断另一条连‎线(如图2所示‎),BC的连线‎就隔断了A‎D的连线。

但有人会说‎:两点间的连‎线可有许多‎条,AD连线可‎绕到B点或‎C点以外(图2中虚线‎所示)不就没有交‎叉了吗?可是这样一‎绕就产生一‎个结果:原来在一个‎封闭图形外‎的点变成了‎封闭图形内‎的点。

下面就通过‎对封闭图形‎的分析来证‎明相互之间‎都有连线的‎点不超过四‎个。

一个点本身‎或两个点之‎间的连线都‎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封闭‎图形(如图3所示‎)。

三个相互之‎间都有连线‎的点从A点‎连到B点再‎到C点又回‎到A点(如图4所示‎),必定会造成‎图形的封闭‎。

选修课之四色问题课件

选修课之四色问题课件

回溯法
通过尝试多种颜色组合,寻找满 足条件的着色方案。此方法在理 论上可行,但因计算量大,实际
应用中效率较低。
智能优化算法
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通过 模拟自然过程或物理现象,寻找 四色问题的近似最优解。这类方 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具有一定
优势。
03
四色问题的应用与拓 展
四色问题在地图染色中的应用
02
四色问题的证明与解 法
四色问题的初步证明
肯普的证明
肯普在19世纪提出了一种基于归 纳法的证明,但后来被发现有错 误。不过,其部分思路对后续研 究仍有参考价值。
阿佩尔的初步证明
20世纪初,阿佩尔与哈肯借助大 量的计算机辅助计算,进行了初 步的证明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 果。
四色问题的计算机证明
四色问题与算法设计
贪心算法
在解决四色问题时,通常会使用贪心算法进行尝试性涂色,通过不断优化局部选择,达到全局最优解 。
回溯算法
当贪心算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使用回溯算法,通过逐步撤销选择,寻找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
四色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其他应用
地图着色
四色问题最初的研究动机就是为了给地图着色,因此计算 机科学家可以将四色问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地图着色算法 ,提高着色效率。
阿佩尔与哈肯的计算机证明
通过构造不可避免组合的方法,阿佩尔与哈肯成功地用计算机完成了四色问题的 证明。这一成果被认为是数学史上的一大突破。
证明的验证
为确保计算机证明的准确性,后续研究者对阿佩尔与哈肯的方法进行了严格的验 证,确认了其正确性。
四色问题的常见解法
贪心算法
通过逐步为地图区域着色,尽可 能减少所用颜色数量。这种解法 在简单情况下较为实用,但面对 复杂地图时可能无法得到最优解

肯普证明四色定理

肯普证明四色定理

肯普证明四色定理引言四色定理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指出任何一个平面上的地图,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可以将相邻的区域彼此区分开来。

这一定理由英国数学家弗朗西斯·伯尔·肯普于1976年给出了证明,被誉为图论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肯普的证明思路和关键步骤。

一、引入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肯普证明四色定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关键概念。

在图论中,我们将地图看作是由一系列区域(也称为节点)和相邻关系(也称为边)组成的图。

而四色定理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种颜色方案,使得相邻的区域不会被相同的颜色所标记。

二、肯普证明思路肯普的证明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分割、约简、重组和验证。

1. 分割:首先,我们需要将地图划分为若干个不相交的区域。

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辅助线来实现,使得每个区域都是简单多边形。

分割后的地图称为简化地图。

2. 约简:在简化地图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约简操作,即将一些特殊的情况转化为一般情况。

其中一个重要的约简操作是将地图中的桥连接(即只有两个节点相邻的边)删除,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复杂性。

3. 重组:在约简后的地图上,我们需要将某些区域进行合并,形成更大的区域。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形式,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证明四色定理。

4. 验证:最后,我们需要验证合并后的地图是否满足四色定理。

这可以通过逐步添加边,检查是否存在相邻区域被相同颜色标记的情况来进行。

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种颜色方案,使得每个区域都与相邻的区域有不同的颜色,那么四色定理就被证明了。

三、关键步骤解析以上是肯普证明四色定理的整体思路,下面将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解析。

1. 分割:在分割地图时,肯普引入了一个概念叫作“三角形邻域”。

他通过添加一些辅助线,将地图分割成一个个简单多边形,并保证每个多边形都有一个三角形邻域。

这样一来,每个多边形就都可以通过三角形邻域与其他多边形相连。

2. 约简:肯普证明了在简化地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删除桥连接来减少问题的复杂性。

四色定理证明

四色定理证明

四色定理的证明一、四色定理的介绍地图四色定理最先是由一位叫古德里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

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

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

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宣告借助电子计算机获得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又为用计算机证明数学定理开拓了前景。

二、四色定理的证明通过四色定理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两个图形相邻,则需要用不同的颜色将它们区分。

反之,若两个图形不相邻则可以用一种颜色。

由此得出,如果一张地图不能用四种颜色将它们分开,则必然存在五个两两相邻的图形。

所以,只需证明是否存在五个两两相邻的图形即可。

1.把一个图形X 分成2个小图形的情况共有两种。

分别如下:图 2说明:a.图形X 的选取是任意的(在这里举的是一个圆)。

b.将图1的分法叫线切法,点M,N 为交点,其特点是两个图形都只共用自己的一部分边界。

将图2的分法叫内取法,其特点是其中一个图形所有边界与另一个图形共用。

内取法的性质是里面的图形B 只能与图形A 相邻,称图形B 为内取图形。

2.将一个图形X 分成3个小图形的情况共有6种,方法是先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再把其中一个分成两个。

对图1因其分成的两个图形是等价的所以共有2种(如图3和图4),对图2的继续分共有4种(如图5到图8)。

分别如下:图5图6 图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图3、图5和图7是满足两两相邻的。

3.将一个图形X 分成4个小图形两两相邻的情况。

方法是先把图形X 分成2个小图形A 和B ,再把B 分成3个小图形B1、B2和B3。

又因为分成3个图形满足两两相邻的只有图3、图5和图7三种分法,图5和图7有内取图形无法与图形A 相邻,故要想满足4个图形两两相邻只能采取图3这种分法。

四色猜想的证明

四色猜想的证明

四色猜想的证明把每个区域看成一个点,相邻的区域(点)用线连起来,则不可能存在连线交叉穿过的情况。

现存在一张地图(a )需用上4种颜色才可区分相邻区域(点)。

下面证明是否存在必须用上第5种颜色的地图:假设存在这样的地图,则在必须染上第5种颜色的点的周围一定存在染有其它4种颜色的点与之相连(如图b )。

由于E 是必须用上第5种颜色的点,所以无论从哪点开始按何种顺序染色最终都得使ABCDE5点两两异色。

而且在染色时颜色的选取只受之前染过颜色的点的限制,无需考虑其它未染色的点的颜色。

记5种颜色分别为“1”“2”“3”“4”“5”,则这5种颜色地位是平等的。

下面从上面那5点染起:不妨先将E 染为“1”,再染B 时要使它不能选E 的颜色,则BE 必相邻,不妨染为“2”,再染C 时要使它不能选EB的颜色则EC,BC必相连,不妨染为“3”,再染D时要使它不能选EBC的颜色则ED,BD,CD必相连,不妨染为“4”,再染A时要使它不能选EBCD的颜色则EA,BA,CA,DA必相连,但A与C由于BD相连而无法相连,这样A的颜色只需选C的颜色而无需用上第5种颜色。

因此不存在必须用上第5种颜色才可区分相邻区域的地图。

综上所述:无论多么复杂的地图,只需4种颜色就可以将所有相邻区域分开,即四色定理得证。

关于四色定理证明过程中的详细说明一:对“不可能存在连线交叉穿过的情况”的证明:先谈区域间的交界线的定义问题:当区域间仅交于一点时,若把它看作交界线,则当有n个区域交于一点时,这n个点两两相邻,需用n种颜色才可区分,这样讨论“只需用几种颜色就可以将相邻区域分开”就毫无意义了,故点不能看作时交界线,交界线应该具有一定线度。

所以当区域M和N相邻后其它区域不可能通过MN的交界线而相邻。

二:对“染A时A无法与C相连”的证明:在E周围的四点定具有如图(c1)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BCDA4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妨将其按如图(c2)位置关系排列(即将它们的位置关系固定)。

四色定理证明过程-定义说明解析

四色定理证明过程-定义说明解析

四色定理证明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四色定理是著名的图论问题,最初由英国数学家弗朗西斯·伯兰德提出。

该定理表明,任何平面上的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进行着色,使得任何相邻的区域都拥有不同的颜色。

四色定理在图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更是一种对于地图着色问题的普遍性解决思路。

通过证明四色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颜色着色问题的本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本文将从四色定理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其证明过程和要点,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经典的数学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四色定理进行简要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四色定理简介、证明过程概述和证明要点。

在四色定理简介中,将介绍四色定理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在证明过程概述中,将介绍证明四色定理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在证明要点中,将详细展开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内容,探讨四色定理的意义和展望。

通过本文,读者将对四色定理的证明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能认识到四色定理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四色定理的证明过程,通过详细分析和解释,让读者了解四色定理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同时,通过揭示证明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定理和证明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促进数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四色定理简介四色定理是数学领域中一项著名的定理,它指出任何一个平面上的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进行着色,使得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这个定理最早由英国数学家弗朗西斯·格斯特在1852年提出,并在1976年被美国数学家康韦·阿佩尔和沃夫冈·汉克尔利用电脑进行证明。

四色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证明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问题,却需要复杂的数学推理和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描述:
问题1:平面上任意不重叠的区域,仅采用4种不同的颜色即可对区域进行填充,而使得相邻区域的颜色不同。

上述问题可转换为:
问题2:平面上只存在至多4个点能够互相连接,而连接的线不交叉。

二、问题1和问题2的等价性:
两个区域相邻具有特性:任意分别属于两区域的两点之间都存在一条线连接,这条线仅属于这两个区域。

对于4个区域,任意4个点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4个点互相不交叉连接即代表区域之间是相邻的,因此需要4种颜色填充。

而如果存在第5个点使得这个点与其它点能连接而不与其它连接线交叉,则意味着这5个点所属的5个区域相邻,则需要5种颜色进行填充。

如果交叉即意味着连接线代表的区域被截断变成不相邻。

因此只需要证明平面上不可能存在第5个点符合下述条件:
条件:第5点与其它4个点连接而不与其它连接线交叉。

三、问题2的证明:
3.1、显然的,平面上任意3个不同点能够两两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3个点连接线将平面划分成了2个部分:区域ΩABC与区域ΩABC~;ΩABC构成一个封闭的区域。

B
3.2、第4个点D的位置有两个选择:
3.2.1、选择1,第4个点D区域内:
B
此时区域ΩABC被分为3个区域:区域ΩABD、ΩACD、ΩBCD。

且这3个区域均是封闭的。

第五个点E,可选择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点E在区域ΩABC~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E在封闭区域ΩABC外部,而D点在封闭区域内部,因此,E点与D 点相连必定要穿越区域ΩABC的边界,即E与D的连接必与其它连接线交叉。

如下图所示:
B
点E与点D连接与点B与点C的连接交叉。

因此区域ΩABC~中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第5个点。

第二种情况:点E在ΩABD、ΩACD、ΩBCD3个区域的任何一个区域,设为区域Ω。

那么必存在A、B、C、D中的一点在区域Ω之外,假设为X点,则点E与点X相连必定要穿越区域Ω,即点E与点X的连接线必与其中的一条连接线交叉。

如下图所示:
B
如E点在区域ΩABD中,则点E与点C不在同一封闭区域,点E与点C连接必穿越区域ΩABD 的边界,如图点E与点C的连接与点D与点B的连接交叉,将点D与点B的连接截断,导致点D与点B被阻隔,使得D点与B点不相邻。

因此在在ΩABD、ΩACD、ΩBCD这3个区域中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第5个点。

综上,当第4个点D在区域ΩABC中时,不存在第五个符合条件的点E。

3.2.2、选择2,当第4个点D在区域ΩABC~中的任意一点。

显然D与A、B、C能够进行连接,并且与连接线不交叉,此时的区域如下所示:
此时,构成的区域的形式与前述的情形相同,同理,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第5点E。

四、综上
一个平面内至多存在4个点相互连接而连接线不交叉。

因此,等效的四色问题成立。

从上述可以看出,问题的本质在于平面上的不同3点的相互连接将形成封闭区域,当4个点组成了相互连接的图形区域,第5个点无论在何处,都存在一个点与第5个点不在同一个封闭区域,即不相邻。

因此第5点所在区域可以采用与之不相邻点的颜色进行填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