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评项羽与刘邦的成败片段

合集下载

刘邦项羽

刘邦项羽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 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 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 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生死关头的选择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 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 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 诸君溃围
也许,打了七十多仗,他已经累了。 也许,有这七十多战的战无不胜,他觉得 已经够本了。是啊,他原本没把那天下王 位太当回事。他只想能够英武豪雄地痛快 一生,也只想在退出战场退出人生时有一 个精彩的谢幕,能最后再痛快一回。这正 是性情中人的思路和做派。
为人方面
汉王道逢得 孝惠、鲁元, 乃载行。楚骑 追汉王,汉王 急,推堕孝惠、 鲁元车下,滕 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曰: “虽急,不可 以驱,奈何弃 之!”于是遂 得脱。
为君快战
•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 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 乌江拒渡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为德自刎
乌江自刎——
英雄的完美谢幕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 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 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 磅礴,惊天地,泣鬼神, 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 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 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 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 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 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 值。 ——易中天:项羽之死
史公论赞
•„„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 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 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 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 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 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 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悬赏征求
封城邑
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吾为若德
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德,名词作动词,做好事。
垓下之围
乌江自刎
垓下之围
• 四面楚歌 • 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 溃围而出 • 斩将刈旗
乌江自刎
• 乌江拒渡 • 赠马亭长 • 慷慨赠头
故事 人物形象
语言
写法
垓下 之围
东城 快战
乌江 自刎
多愁 惊、起、饮、歌、 动作、语言
易中天: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
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 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 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 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 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 力和审美价值。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 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 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 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 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 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 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 家王朝。
司马迁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 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 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 著。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 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 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 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 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 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 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在 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 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高祖本纪》之刘邦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高祖本纪》之刘邦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祖本纪》之刘邦⼈物形象分析教案⼀:学习⽬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现⼈物形象的主要有⼈物的语⾔、⾏为等细节描写。

学会在⼈物描写中运⽤细节描写。

2、过程与⽅法:通过对⽐的⽅法突出刘邦的⼈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邦的⼈物形象,分析作者对刘邦的态度,形成⾃⼰对刘邦的认识。

⼆:学习重点:掌握运⽤细节描写⼈物,塑造⼈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刘邦的情感态度。

三:学习难点:通过对⽐来展现⼈物形象,抓住细节。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段Ppt多媒体课件展⽰六:教学过程:复习旧知:⼀;给加横线字注⾳⼆:解释加横线的字1.贳酒( shì ) 1. 啖以利:利诱沛公从从百余骑:使跟从2.折券( quàn ) 2. 沛公3.啖以利( dàn ) 3. ⽴诛曹⽆伤:杀死4.轵道( zhǐ) 4. 及项⽻杀宋义等到沛公以以为诈:认为5.馈饷( kuì) 5. 沛公(⼀)导⼊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祖本纪》,对刘邦的个⼈经历有了⼤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在前⾯学习的基础上进⼀步来分析刘邦的⼈物形象。

(板书“⼈物形象——刘邦”同时打出幻灯⽚)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项⽻本纪》,我们回忆下项⽻具有怎样的⼈物形象呢?(学⽣讨论总结归纳)。

我们知道项⽻有⼀个主要竞争对⼿刘邦,在《项⽻本纪》中对刘邦有所涉及,如⼤家都知道刘邦有句⼝头禅是“为之奈何”这主要反映了刘邦什么性格?(没有主见,同时⼜善于听取别⼈意见)。

刘邦是不是就这些性格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起来分析刘邦的⼈物形象。

(⼆)分析⼈物形象就要抓住⼈物的语⾔、⾏为等⽅⾯。

俗话说“⾔为⼼声”,语⾔就是⼈物形象的外在表现。

我们知道项⽻出⾝于楚国贵族,少时学书、学剑均不成,学万⼈敌⼜不肯竟学,⽽其叔⽗却认为他是奇才。

为什么?(找出书上原话“以此奇籍”)关键在于项⽻说了⼀句话“彼可取⽽代也”。

这是项⽻说的话,也就是他的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的志向(远⼤)由此我们联想到同样年少的刘邦,他有没有这样的志向,他⼜有怎样的语⾔呢?⼤家快速阅读《⾼祖本纪》之1-3段找出刘邦相关的语⾔。

《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

《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

《史记高祖本纪》载,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连韩信这样带兵多多益善之人也为之所“禽”。

的确,在谋略方面,他比不上张良、陈平;在打仗方面,他比不上韩信、彭越;在治理国家上,他不及萧何。

然而,刘邦能够“将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其精妙之处,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近日,看了易中天老师的《品汉代风云人物》,易老师对刘邦的用人之道有着精辟的见解,余依据自身的体会总结了一些,与易老师讲的略有不同,供大家参考。

刘邦的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到的一个词。

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

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

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这个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刘邦的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

《项羽之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1、《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要求: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所在的重点词句;(二)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垓下之战》课件设计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垓下之战》课件设计

【乌江自刎】
项羽先是被围数重突围求生,可后来为何 可以逃生,他却不肯渡乌江,宁愿选择自刎? 死前为何要把头颅 送给旧友?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你欣赏项羽吗?
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选择 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史记》人物, 以“我眼中的XX”为题,写一 段评论性文字,评价要全面、客 观、辩证 ,表述有文采,不超过 150字。
【霸王别姬】
项羽为谁而哭泣?从 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 特点?
【东城快战】
项羽连夜溃出重围后,失道遇到田父,田 父为何骗他? 明明是刘邦联合各路英豪合击灭亡项羽, 为何项羽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愿为诸君快战”,为什么是“快战”?
易中天的评价:
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 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快战只求痛快一时, 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作为统帅 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 胜利的希望,象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 自弃,只求一个痛快一个漂亮的亮相和谢幕, 太幼稚了。
垓下之战
——司马迁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来自乌江自刎【霸王别姬】 项羽为谁而哭泣?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 特点?
【东城快战】
项羽连夜溃出重围后,失道遇到田父,田父为 何骗他?明明是刘邦联合各路英豪合击灭亡项羽, 为何项羽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 君快战”,为什么是“快战”? 【乌江自刎】 项羽先是被围数重突围求生,可后来为何可以 逃生,他却不肯渡乌江,宁愿选择自刎?死前为何 要把头颅送给旧友?

楚汉之争打了几年

楚汉之争打了几年

楚汉之争打了几年楚汉之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所以这场战争打了4年多。

易中天在评历史人物时曾讲过韩信,说他为什么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

也还有一些别的人的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

这些说法对吗?按当时情况看,没有出现“三国”,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之仁”之类愚蠢想法,而失去了良机;另一种可能则是韩信审时度势,认为脱离刘邦自成第三势力是不可能的,因而放弃了。

窃以为第二种可能性要比第一种可能性大。

韩信脱离刘邦自成一系的时机应该在项羽和刘邦相持,谁也无法取胜,而他正好消灭了项羽派去攻他的龙且大军,兵力大增时。

这时有两人劝说他。

一是项羽派去的武涉,韩信拒绝了,这很正常,说客是为项羽的利益而来的,项羽终久是敌国。

另一人则是蒯彻即蒯通,没有其它背景,从其说辞中看也确是从韩信的利益出发的。

蒯彻劝说韩信脱离刘邦,鼎足天下。

其说辞要点有四:一是楚汉相拒三年,谁也无力取胜,韩信的军力就成了决定性因素,“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

”;二是人生多欲,人心难测,不能信任刘邦,以原来是刎颈之交的张耳、陈余后成为死敌为例说明;三是“勇略振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以勾践、文种、范蠡为例说明;四是时机难得易失,不能犹豫。

其逻辑性极强,所举例子也很恰当。

以韩信之智,绝不会不明白。

在蒯彻讲了前三点,韩信想了几天后,决定还是留在刘邦手下。

这是韩信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吗?韩信是常胜,决不会有需要决断时犹豫不决的毛病。

不能想象韩信用了几天时间,只是因为“妇人之仁”而不知该怎能么办。

这几天在干什么?很可能是在考虑分析蒯彻之计是否可行。

韩信在初见刘邦时,曾为之分析项羽优点弱点,十分中肯,可见韩信绝非除了打仗不明白别事的呆子。

能为常胜,必然能准确地分析了解敌方将领和我方人员,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韩信会不了解刘邦吗?不可能。

项羽与刘邦的评价

项羽与刘邦的评价

性格决定命运 “楚汉相争”实为 项羽与刘邦的性格之争
1.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全自己。 2.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虚心细致,随机应变。 3.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 能效其力。 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 危受命。 4.项羽养奸遗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则有奸必除,又能收敌为其所用。
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 能激荡天地。 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实重情重义之人.在人 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于铁血纷飞的战场,扫荡秦军.
• 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别姬”时“泣下数行”的
• 以数十击数千,当者披靡,斩将刈旗。身处绝地,杀人
•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
克 服 缺 陷 , 务 必 修 身 养 性
天 天 向上
发 扬 优 点 , 须 知 过 犹 不 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谈人生启示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项羽死了,他以大无畏的死完 成了他在历史舞台上既辉煌、又无 比缺憾的人生表演。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 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带历史性的 关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多谋善断,培养理 想 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否 则,决不可能在人生转折的大舞台上演出威武雄 壮的话剧来,而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啸“此天 之 亡我,非战之罪也”。为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 个 遗憾……
项羽,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但他不懂政治。 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换得表面的震慑。项羽个 人的英勇终究没能挡住群起的诸侯,没能挡住民 心的向背。生存以人为本,无论一个民族、一个 企业、一个领域、一个项目。 项羽他可以去攻城掠池、啸傲疆场,但他 不适合去经营天下。他不知道用人,本来能人就 不多,有一个厉害的范增却不好好任用,依靠个 人的英勇只能营造一个短暂的传奇。而刘邦则不 同,他文武都不突出,但善于用人,他任用张良、 萧何、韩信各挡一面,依靠群体的力量最终成就 了一个王朝的霸业。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第十讲 刘邦胜利之谜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第十讲 刘邦胜利之谜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第十讲刘邦胜利之谜许建华发表于2006-5-5 17:53:00 阅读全文(26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来源:《百家讲坛》cctv-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英雄豪杰群起响应。

出身平民的刘邦顺应历史潮流,加入到推翻暴秦的行列中。

刘邦的实力虽然不强,但由于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很快就在群雄之中崛起,他率领的部队也成为反秦联军中的一支劲旅。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军关中,秦王子婴投降,泰王朝灭亡。

然而,建立了这一旷世功勋的刘邦,却差一点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那么,刘邦是怎样脱险的?他又是怎样化险为夷、走向胜利的?******************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破成阳,驻军霸上。

霸上在哪里呢?在现在西安市长安区的白鹿原。

陕西有个作家叫陈忠实,他写过一本书《白鹿原》,故事发生地就是刘邦当年驻军的霸上。

当刘邦的军队来到的时候,秦王子婴穿着白色孝服,脖子上挂了一块丝巾表示要自杀,跪在路旁向刘邦投降。

这样刘邦取得了灭秦斗争中的重大胜利。

胜利对刘邦是一个考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在上一集已经交代过了,刘邦这个人的特点是“好酒及色”,他是喜欢酒肉和女人的。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宫里面有多少酒?有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个从边远地方来的这么个乡巴佬进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宫看见那么多的酒、那么多的肉、那么多的美女,他会怎么样?刘邦的反应也是正常人的反应:今晚就住这儿了。

但是,刘邦手下的将领樊哙劝他不要住,说,这个地方不是咱们住的,咱住不得,我们还是住军营吧。

刘邦说,那不行,早年我就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好容易我有了今天,我今晚不住这儿?不行,我要住这儿!樊哙劝他,刘邦不听。

这时候张良又来劝他,张良说,沛公,您不要住在这里,过去这是谁住的地方?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难道您想成为第二个暴秦吗?樊哙的话虽然说得不中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还是退出秦宫,还军霸上吧,我们还是住到白鹿原去吧。

读品人录

读品人录

读书笔记《品人录》作者:易中天。

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很早前就听说过。

他是《百家讲坛》中的一名演说员,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对于《品人录》他很客观的去品历史人物。

《品人录》共品评了5个历史人物: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

因为喜好的原因,我只看了刘邦项羽部分和武则天部分。

先说说项羽和刘邦,项羽虽然是贵族出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但却是一个心有鸿鹄之志的人,早在秦始皇游会嵇时,项羽便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话,但最终没有成功,败给了一个流氓出身的家伙、不学无术的混混:刘邦。

一个万人敌的贵族英雄竟然败给了一个从小吃喝嫖赌的亭长[相当于现在的副乡长,而且还是试用的],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项羽武功盖世,而刘邦则无力村夫;项羽有几时上百万的雄兵良将,而刘邦却只有为数极少的士兵,论身份,论实力,项羽都应该是那个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项羽在兵败垓下后,一听到四面的楚歌声,还没冷静下来仔细想,就认为自己大势已去,更没有信心去与刘邦作战。

只是逞了一时之勇,杀了无数名汉将后逃到乌江边上自刎而死。

易老先生从他的性格来分析,注定就是这么一个结局。

一个要强不能虚心接受失败的人,在还有退路的情况下,竟然选择自刎。

如果此时换成是刘邦可能结局也就不会如此收尾。

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虚心。

可能因为项羽是贵族、是英雄,让他虚心接受失败比死还难受,刘邦则不会这么想,能屈能伸,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再说到虚心,我想武则天应该算做得不错的吧!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一个强悍的女人。

她聪明又富有智慧,做事有计划,可谓步步为营。

虽然在夺取皇位前用了不少惨不忍睹的手段,但在当上皇帝之后却是一改高压政策,以怀柔方针取而代之。

她虚心纳谏“有古贤王之风”。

就拿王及善来说吧。

王及善原本是退休在家,但因契丹侵扰而被起用为滑州刺史。

当武则天向他询问朝廷得失的时候,王及善娓娓道来,提出十几条改善意见。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那么,项羽自小就有养成了怎样的性
格呢?
成败史迹回顾
钜鹿之战:
勇冠三军,成为天下 英雄(破釜沉舟)
鸿门宴: 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英雄末路悲怆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 (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 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性格决定命运
总结项羽的性格:
1.霸王别姬 过于儿女情长
2.东城快战 逞匹夫之勇
原因:少时个人修养的缺失
田父指路 残忍暴戾,不得人心 3.乌江自刎 沽名钓誉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不善用人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残忍暴戾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项羽最得意之战: 项羽召黥(qí 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 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本纪》 所过无不残破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
杜牧认为:男儿应 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 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认为:军民 离心,败势难回。根据 “壮士衰”“势难 回”“肯与君王卷土来” 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认为:项羽 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 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 仰。

2024年西楚霸王的故事

2024年西楚霸王的故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2024年西楚霸王的故事
西楚霸王的故事1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课内素材,活学活用(高考作文满分卷片段): 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 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 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 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 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 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 然而项王最终选择自刎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 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 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 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 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 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知迈进。
《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把自己和项羽的成与败归 结为: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 军 ,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 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其所以为我擒也。”

在刘邦看来,项羽败就败在其用人制度上的重大 失策。
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心理学家

少时虽志向大,但性格浮躁,做事 不彻底。

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格
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作用。

也暗示出他的悲剧命运。
他山之石:
让我们来看一下项羽的竞争对手刘邦及后来的文人政
客是怎样评论项羽的?

11.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项羽之死极致版

项羽之死极致版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jì )曰:“吾起兵 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 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 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度:估计,揣摩 身:亲身,亲自 破:打败,攻克 于:在,被动句 岁:年 当:面对,抵挡 卒:终于 亡:使……灭亡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 )旗,令诸君知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固:本来 快战:痛快地打一仗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 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 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 多 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 摸圆了。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 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 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 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 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 《史记·项羽本纪》
•乌江之刎标志着一个新时
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
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
正含义从此变了性质寄居
在中国象棋棋盘上……
翻 译 一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 骑曰:“吾为公取彼一 将。”令四面骑驰下,期 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 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 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 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 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 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 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 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 “何如?”骑皆伏曰:
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事不彻底。
• 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 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 作用。 • 也暗示出他的悲剧命运。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 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于铁血纷飞的 战场,扫荡秦军。又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不起人 民的时候,选择了立即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才 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本色。

• •
项羽知耻而重义,是
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
之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
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 然转赠忠贞之士。兵败人 亡仍豪气干云,大叹天之 亡我,非战之罪。

—— 《史记〃项羽本纪》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 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 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 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 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 入壁,不敢复出。 —— 《史记〃项羽本纪》

乌江之刎标志着一个新时
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
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
此变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
多情善感
• 四面楚歌 儿女情长 • 霸王别姬 英雄末路的
悲哀
血性柔肠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 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跑 才 率领 •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追上,赶上 却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只有

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有什么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那么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爆发的原因项羽入关汉元年十月,刘邦进至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

然而胜利在即之际,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自然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军。

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

戏下分封项羽上书义帝请封功臣,怀王回复“如约”。

项羽大怒,不遵义帝之命,自主分封。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十八诸侯。

而割梁楚九郡自王之,号“西楚霸王”。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亦关中地“为由,封与刘邦。

刘邦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

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

汉中韬晦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萧何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

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刘邦于是采纳萧何建议,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

至汉中后,故项羽帐下执戟郎中韩信因不受重用而弃楚归汉。

后经过萧何举荐于汉元年五月任大。

刘邦积极为回师关中做准备。

山东复乱项羽以韩王韩王成灭秦无功为借口,不让他就国而带他到彭城,废为侯爵,又把他杀了,立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

原燕王韩广不愿徙王辽东,新燕王臧荼攻杀之于无终,并其国。

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垒的句子

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垒的句子

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垒的句子在《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垒的句子有: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4、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5、项王默然不应。

6、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8、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项庄拔剑出鞘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0、项王曰:“此一人可赐绢百人。

至时五日,使者往不来,吾当自往。


11、项王留沛公与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品人录之项羽》节选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

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

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

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

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

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

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

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

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

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

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

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

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

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

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

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

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

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刘邦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英雄。

高二语文第页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