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初步形成化学反应具有一定条件和可控性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住、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学生观看动画,得出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宏观:反应物的浓度;微观:微粒发生的有效碰撞几率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学生可能答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并在班内展示。学生可能答案:
【思考1】木炭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有什么不同
【思考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思考3】请解释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这一现象
【追问】反应的围观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得出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即体现其氧化性
【引导】氧气能帮助非金属木炭燃烧,那么属于金属类的铁丝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章第三节氧气(课时2)-
作者
刘晴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再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化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此思想为指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以生火时炉火越扇越旺发问,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利用氧气性质设计并动手完成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自主的将化学与日常生化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出氧气的主要性质
(2)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为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具有细化第一节空气成分等基础知识的作用,更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实验奠定基础。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了,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再由教师演示实验,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并初步形成化学反应可控的观念。本节是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因此给出了对物质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这些思路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有指导作用。
2、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类别的角度类比二氧化碳的性质,预测二氧化硫的性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为后续继续学习其它物质的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预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的同时,还要求学生选择试剂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体会理论预测对实验的指导作用的同时,锻炼并发展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其他物质研究的验证实验做出铺垫。
学生问题为:
1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氧气的哪些性质?(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预测co2的性质并设计实验证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和应用情况)
3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设计意图: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化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2、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过多的氧气4、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高温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学生观看与记忆
学生根据反应物跟产物猜测化学反应方程式。
给予学生正向鼓励,激发求知热情
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技术准备:多媒体电脑、实验用品(集气瓶氧气木条木炭火柴澄清石灰水铁丝坩埚钳铁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电脑
10分钟
拓展应用
【小结】研究SO2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拓展应用】请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预测SO3的性质。
学生体会、记忆
进一步巩固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多媒体电脑
3分钟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两部分。学生采用问题回答形式,教师采用评价表格形式:
实验用品:酒精灯、集气瓶、木炭、坩埚钳、澄清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用品:集气瓶、铁丝、火柴、酒精灯、坩埚钳等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NaOH溶液
实验用品:SO2的水溶液和试管等
3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加强关注生活的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实验用品:KMnO4溶液等
【归纳】教师归纳学生成果,并给出最佳方案,向学生解释方案的优点
【演示】铁丝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
【思考】本实验的现象
【课件展示】教师以幻灯片形式向学生展示
【追问】本实验有如此现象,在教师演示实验中你觉得那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
【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归纳并给予肯定,对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注意事项给予补充
2、学生合作交流情况
自评总结
自评反思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
由于学生接触较多的是二氧化硫的负面宣传,对二氧化硫的实际应用了解不多,本节课中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只要正确的使用二氧化硫是可以为人民造福的,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二氧化硫,学会利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世界。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在外就餐使用筷子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引领学生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从而拒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但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如:
1、考虑到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在验证二氧化硫的性质时采用的是微型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而对其物理性质如刺激性气味体会不够深刻,这一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还在进一步思考中。
2、可逆反应是学生本节课第一次接触到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是采用讲述的方式直接讲解的,这一方法实际效果不够理想,还在继续寻找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
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表为:
课名课堂教学组织者授课班级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与要求
评价等第


合格
不合格
评定
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
2、目标达成度
教学内容
1、内容正确
2、富有思想性、教育性
教学策略
1、学习线索清晰
2、学习环节流畅
3、问题设计难度适宜
4、针对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
学生学习状态
1、学生参与课堂欲望
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知道了掩盖的某些用途,比如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但对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如何用化学的方法探究学习?””“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物质在空气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些问题。学生还不了解。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与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类比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动脑思考的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叙述: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下面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思考一下氧气有哪些性质。(教师播放图片)
回答问题
氮气
氧气
学生听课,观看图片,思考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同时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多媒体电脑、教材
【投影简介】微型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
【引导】黑色物质是四氧化三铁
学生听讲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记忆
学生可能答案:
木炭在空气中呈红热状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预测木炭与氧气
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并尝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利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原理解释,并
得出氧气纯度越高反应越剧烈的结论。
3、在验证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红色又出现的演示实验中,应再增加向品红溶液中滴加等量的蒸馏水的对比实验,以突出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2分钟
提出问题
【问题】通过以上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我们可以得出氧气有那些性质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2分钟
分析问题
探究学习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答案,根据图片提问第一课时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表扬,并用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试验
【投影简介】总结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