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痢疾十二个秘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痢疾十二个秘方
71.1 香连导滞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连6~9克,木香1.5~3克,莱菔子9克,槟榔5克,焦山楂12克,金银花30 克,焦粬10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导滞。
【方解】方中以黄连苦寒、专清肠胃之热、其性守而不走,故能厚肠胃而解毒;木香
调气以除后重,其用量不宜过多,此二味为治痢专药。山楂活血化痰以去脓血;莱菔子、槟榔、焦曲、厚朴宽中下气、宣导积滞;金银花解毒止痢。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导滞之功。【主治】赤白痢(细菌性痢疾),症见突然发热或不烧、腹痛、大便赤白黏液或脓血便,
亦有先泄水样便,继则成脓血便者,里急后重,1日十数次或数十次、小便赤短或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①本病初起如有发烧表证者,加桑叶9克,薄荷5克,菊花9克;如高烧、脉
数大、口渴、具有阳明证者,再加生石膏30克,滑石12克;②后重较甚、每日数十次或百余次者,加大黄6~10克。一般药下即减,但大黄不宜重用或久用;③病程较长、延久不愈者,则病久中虚,加杭白芍30克,当归9克,和血养阴,可收显效,但痢疾初起,白芍断不可用;④恶心欲吐,加竹茹20克,藿香9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甚佳。
71.2 神效红白痢疾散
【来源】李岛三,《中医必读》
【组成】土茯苓200克(炒黑存性),生地炭100克,山楂炭75克,金银花150克(微炒)、
川射干100克,广木香25克,生甘草50克,陈枳壳35克(炒)。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每次用药散15克,加红糖或白蜜,用滚水
冲服,日服数次,以痢止为度。
【功用】凉血清热、解毒止痢。
【方解】方中以土茯苓、金银花、射干清热解毒;木香、枳壳理气止痛;生地炭、山
楂炭凉血止痢;生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重在清利湿热以治其本;湿热除,则痢
自止,经络通则痛自停。药扣病机、奏效颇捷。
【主治】湿热毒、红白下痢、脐腹结痛、里急后重、红白混下、昼夜无度、脉证稍实
者。
【加减】屡用屡验、疗效甚佳。
71.3 双炭饮
【来源】朱南山,《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组成】金银花炭6克,熟军炭3克,板蓝根15克,赤芍9克,白术6克,鸡内金9克(冲)、黄芩、连翘各6克,陈皮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化湿导滞。
【方解】方中金银花、熟军二炭清热解毒、导浊止血;板蓝根、黄芩、连翘助二炭解
热毒;鸡内金导积滞、消停食;白术、陈皮健脾开胃、理气化湿;赤芍缓急止痛,活血化瘀。综观全方,法度谨严,有丝丝入扣之妙,是治疗噤口疫痢的良方。
【主治】噤口疫痢,证见腹痛下痢脓血、口渴烦躁、噤口呕吐。
【疗效】临床屡用、确有良效。
71.4 疫痢解毒饮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30克,黄连、黄芩各9克,白头翁9~30克,秦皮9克,生地榆15~30 克、桑叶9克,鲜芦根30克,薄荷5克,金银花、马齿苋各30克,六一散20克,木香1.5克,
酒军5~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方解】疫毒伤人最厉,热毒结于肠胃、若不急急救治即有腐肠烂胃之险。故方用生
石膏性味辛凉,既能清阳明里热,又能解肌退烧;再配鲜芦根、桑叶、薄荷辛凉宣散,使
邪热从表而散。虽然此种高烧是由肠胃热毒熏蒸于外,亦不能排除有暑湿热毒夹杂其间,
故以辛凉之清里解肌者为君。白头翁、秦皮、生地榆凉血以止痢;金银花、马齿苋清热以
解毒。加木香少许以调达气机。黄连、黄芩、大黄消炎杀菌以排毒。惟桑叶、薄荷不宜久用,一二剂即可去之。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
【主治】疫毒痢(中毒性痢疾),证见发病急、大便脓血或鲜紫血、高烧烦躁、口渴嗜
饮、里急后重较“菌痢”尤甚。舌质红、苔黄、脉数大或细数。甚则嗜睡、昏迷、抽风。
【加减】恶心呕吐,加竹茹30克;神志昏迷为热毒上冲心包,加安宫牛黄丸1粒,犀
角粉1克(或用水牛角代),天竹黄9克,九节菖蒲6克芳香开窍、凉血解毒;抽风为热极风动,加羚羊角粉1克(冲),全蝎5克以凉肝熄风。
【疗效】屡用效佳。
71.5 开噤止痢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红参10克(另煎分冲),炒金银花15克,酒炒川连5克,石菖蒲10克,石莲子15 克,木香6克,白芍、炙甘草、炙升麻、炙柴胡、黄芩炭、陈皮各10克,生姜3片、陈米百粒。
【用法】药米加水同煎、米熟汤成、点滴与服。另用食物疗法,即用鱼肉之类的香美
食物、置病榻前、患者欲食即与、使其饱餐、胃口一开、自然思食不吐、以诱导其开胃进食。
【功用】补正祛邪、败毒清热。
【方解】痢疾是由湿热毒邪蕴结于胃肠道中的疾患。如日久不愈,不仅气血耗损,亦
使胃阴伤残,因而食思缺乏、饮食不进,故前人名之为“噤口痢”,或称“噤口毒痢”。此时
正气固然大虚,但湿热邪气仍实,治之之法,徒补则助邪、徒清则伤正,故于益胃和中补
气方中,加入泄湿清热降胃逆之品,补清兼行。朱丹溪云:“噤口痢者,胃口热甚故也。
大冷大热,用香连丸:莲肉、木香各1半,共为末,米汤调下。又方:人参0.9克,姜炒黄连0.3克,为末浓煎、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则再服。但一呷下咽便开”。许浚引《仁斋直指方》云:“下痢噤口不能食,亦由脾虚,宜以参苓白术散去山药加石菖蒲为末,粳米饮调
下6克或人参、赤茯苓、石莲子,入些菖蒲煎服,胸次一开,自然思饮”。现此二说,则噤口痢为虚而有热、虚中挟实,也即正气虚弱是本,湿热实邪是标,宜标本同治,切不可固
执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一面论治。所以方用性味甘温、大补元气之人参;甘温而涩、清心
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之石莲子;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之
石菖蒲;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以肠澼下痢之黄连;再加仲景用治下痢、后人改作的痢疾
之祖方——苦泻、酸收、甘补之黄芩、芍药、甘草三味,更佐以散热解毒,以肠澼血痢之
金银花;解百毒治下痢后重之升麻;宣畅气血、升陷散结之柴胡,使以调和诸气,治呕吐
反胃、泻痢后重之木香;调中导滞,能泻能补,可升可降之陈皮;和中止呕、开胃下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