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水的变化》 (2)第一单元第2课《热胀冷缩》 (5)第一单元第3课《溶解与分离》 (10)第一单元第4课《燃烧与灭火》 (14)第一单元第5课《奇妙的变化》 (19)第二单元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 (24)第二单元第2课《动物的生长变化》 (26)第二单元第3课《我们的生长变化》 (29)第二单元第4课《遗传与变异》 (31)第三单元第1课《多样的地表形态》 (35)第三单元第2课《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 (38)第三单元第3课《卵石的形成》 (40)第三单元第4课《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43)第四单元第1课《地球的内部构造》 (46)第四单元第2课《地震》 (49)第四单元第3课《火山》 (54)第四单元第4课《一切都在变化》 (60)第四单元第5课《词汇表》 (64)第一单元第1课《水的变化》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2学情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水结成冰又融化;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变干等。

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加上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蒸发、沸腾、凝结”等知识,这是学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3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

2. 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生长图片、植物生长实验材料。

2. 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它们需要哪些条件?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讲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等。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实验过程中,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所需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观察植物生长的记录表,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所需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2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方式,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65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65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共65页)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人教版pep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pep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pep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温暖的春天课时1: 春天的性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春天的性状,了解春天的特点。

- 教学内容:- 春天的气候变化- 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

2.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气候变化。

3. 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4. 小组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春天的性状进行讨论和展示。

- 教学反馈: 学生展示活动中,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课时2: 春天的生物-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 教学内容:- 春天的花草树木- 春天的昆虫和鸟类- 教学步骤:1. 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春天的气候特点。

2. 展示春天的花草树木,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3. 展示春天的昆虫和鸟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4. 小组活动:学生选择一个春天的生物进行研究和汇报。

- 教学反馈: 学生汇报活动中,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课时3: 春天的灵感-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 教学内容:- 春天的美景欣赏- 春天的灵感启示-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

2. 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3. 引导学生根据春天的美景,进行想象和创作。

4. 小组活动:学生分享自己根据春天的美景所创作的作品。

- 教学反馈: 学生分享活动中,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长课时1: 植物的播种-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植物的播种过程和条件。

- 教学内容:- 植物的种子- 植物的播种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上一单元的春天植物。

2. 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3. 示范植物的播种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4. 小组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次植物的播种实验。

- 教学反馈: 学生实验中,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年级科学下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五年级科学下册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

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力与运动- 研究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因,掌握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本课的主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展示力的作用。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影响。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第二课:声音- 研究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量测声音的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 呈现: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展示声音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声音的性质。

- 引导:引导学生探讨量测声音大小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第三课:光的传播- 研究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光的现象,并问学生有关光的问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现象,展示光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并进行分组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要点,强调光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下内容省略)......第六十课:人类呼吸和健康- 研究目标:了解呼吸作用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增加健康意识。

- 教学步骤:- 导入:介绍呼吸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 呈现: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分析: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预防方法。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健康呼吸系统,并进行小组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呼吸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运动、声音、光、呼吸、健康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概要。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体验营养第一课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教学目标- 能够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并学会用“香、酸、甜、苦、咸”等词语描述食物的味道- 了解人们对食物的需求,知道通过食物摄取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食物的味道及其描述- 营养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教学过程1. 通过感官体验的方式介绍不同口味的食物,并引导学生用“香、酸、甜、苦、咸”等词语描述食物的味道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了解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3. 介绍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其来源第二课探究人体的消化吸收教学目标- 了解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及不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 学会正确选择和搭配食物,保证良好的营养吸收情况教学重难点- 消化吸收过程- 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况及其影响教学过程1.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和人体内脏结构的图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选择和搭配食物来保证良好的营养吸收情况第三课观察水的能力和性质教学目标- 观察水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和现象,并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 了解水的性质和重要性,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教学重难点- 水的状态和现象的观察及描述- 水的性质及其重要性教学过程1. 通过观察实验、图片等方式介绍水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情况下的状态和现象,并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2. 介绍水的性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第二单元不一样的世界第四课万物皆有它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物质变化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物质分类及其性质- 物质变化过程的科学探究教学过程1. 通过实验、图片等方式介绍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等方式,科学探究物质变化过程,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第五课发现镜子的神奇教学目标-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基本性质- 了解镜子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重难点- 光的传播方式和基本性质- 镜子的原理和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教学过程1. 通过观察实验、图片等方式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重要性2. 介绍镜子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第六课探究音乐的神奇世界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分类- 能够通过欣赏、表演等方式体验音乐的神奇世界,培养音乐兴趣教学重难点- 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分类- 音乐的欣赏、表演等方式,音乐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1.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分类,呈现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2. 通过欣赏、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神奇世界,在活动中培养音乐兴趣。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针对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的教学设计,并围绕以下教学目标展开:- 掌握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科学装置和变化2. 第二单元:天文知识3. 第三单元:植物的结构与生活4. 第四单元:水资源与水的应用5. 第五单元:剪纸的发展与应用6. 第六单元:物体的浮沉7. 第七单元:核与能源的利用8. 第八单元:社会科学-地图的使用9. 第九单元:生日礼物的制作10. 第十单元:机器人的世界三、教学重点本教案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学生对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和概念;-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研究态度等;- 实验记录: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材: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器材: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进行准备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进行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计划本教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时间安排。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能够描述科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内容1.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科学- 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科学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3. 研究: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找到并分享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补充。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并鼓励他们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实践活动,展示了对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教案二:植物的形态与功能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 掌握通过观察植物外部特征来判断其环境适应性-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教学内容1. 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形态特征- 植物形态特征与其主要功能的关系-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多种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形态和功能的思考。

2. 研究:通过讲解和展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形态特征,并介绍它们的主要功能。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和讨论来判断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强调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册)
本文档主要为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提供全册教学指导及教学建议。

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
- 明确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目标
- 涵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能量、光、声、电等科学知识
2. 教学内容
- 详细介绍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实验、实例、小结等
3.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提供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 鼓励学生实践、探究和思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评价与反馈
- 对每个单元的研究目标和效果进行评价
- 提供评价和反馈的具体方法和标准,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提升
5. 教学资源
-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包括教材、练册等
6. 教学计划
- 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
通过本文档,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全册内容,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成绩。

请注意,本文档是基于人民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编写的,内容及指导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优化。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目录- [单元一:生物和环境](#单元一:生物和环境)- [单元二:科学探究](#单元二:科学探究)- [单元三:物体的测量](#单元三:物体的测量)- [单元四:天气与气象](#单元四:天气与气象)- [单元五:食物与营养](#单元五:食物与营养)- [单元六:运动与力](#单元六:运动与力)单元一:生物和环境第一课:生态-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的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教学重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的概念,讲解不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搭配图片示例。

第二课:种子的传播- 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掌握种子的扩散原理。

- 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 教学内容:介绍种子的传播方式,讲解种子如何通过自然力扩散。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搭配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

...单元六:运动与力第一课:力的三要素-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三要素。

-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力的作用和效果。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搭配实际案例和动画演示。

第二课:运动中的力-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中的力,掌握力对运动的影响。

-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中的力。

- 教学内容:介绍运动中的力,讲解力对运动的影响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理。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搭配实际案例和示意图。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大致内容安排。

具体的教案内容请参考教材。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2. 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种子发芽的过程及其条件。

2. 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和功能。

3.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教学准备:1.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材。

2. 植物种子、土壤、水杯、透明塑料袋、放大镜等实验器材。

3. 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 学生活动手册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

二、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结合教材内容,简要讲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及其条件。

2. 通过示范实验,展示种子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的过程。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实验。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植物的种子,将其放在湿润的土壤中,放入透明塑料袋中,观察其发芽过程。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和功能(15分钟)1. 讲解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和功能,包括吸收养分、固定植物、光合作用等。

2.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和功能。

五、开花和结果(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与种子的关系。

2. 讲解植物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六、实践应用(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植物观察实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和观察报告。

2.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现象。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2.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不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坚持“健康第一”和“育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教书育人的精神,积极开展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解决问题并尝试改进观察方法。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措施:为了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并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特别是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为了促进学生的研究,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科学研究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共同成长。

6、课堂常规有序,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按时上下课,遵守课堂纪律,不互相干扰。

7、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和发表观点,这些都会被记录并及时评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板书设计:1.2怎样移动重物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费力的杠杆:镊子、钓鱼竿、铁锹、扫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天平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说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一些事例。

备课人:授后小记:授课日期:月日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或()的装置,都)两类。

2()。

3,它能((),它能()。

41、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①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②是否能改变力的方向③是否省力2、下列机械,属于杠杆的是(),属于斜面的是(),属于轮轴的是(),属于滑轮的是()。

①吊车臂②水龙头③钻头④螺丝钉⑤撬棍⑥斧子⑦刀⑧没把手⑨方向盘⑩镊子3、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①齿轮传动②链条传动四、判断题1、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

()2、阿基米德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3、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大。

()4、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5、当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费力。

()1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判断题:1、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壳体建筑。

()2、蛋壳又轻又薄,根本承受不了多大的力。

()3、赵州桥是平板桥。

()4、改变形状可使物体的承受力增大。

()5、吊车起重臂的支架结构只是为了美观。

()6、三角形组成的结构不但牢固稳定,而且用料最少。

()二、选择题1、最不容易变形的支架是()①三角形②正方形③圆柱体2、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分类的。

①材料②作用③形状3、()结构最稳定。

①六边形②五边形③三角形4、铁塔、铁架桥属于()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打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打印)

小学科学第册教学计划及课时设计2012学年第二学期执教:徐军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科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及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2、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得证据做好记录。

3、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二、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单元:自然与生活第一课:大地的变迁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 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3. 探究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

2. 呈现:展示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的示意图,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结果,并记录、分析和推理。

4. 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地球自转对白昼和黑夜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区别- 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 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拓展:- 练使用太阳表,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 学生对地球自转和白昼黑夜变化的理解程度的口头回答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环境第一课:树是动物的家园教学目标:- 了解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掌握家乡附近的几种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树木的责任感教学内容:1. 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2. 家乡附近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3. 树木的保护和环保意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概念。

2. 呈现:展示家乡附近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3. 探究: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了解家乡附近的树木,观察树皮、树叶等特点,并记录。

4. 总结:与学生分享考察结果,并讨论保护树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家乡附近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保护树木和培养环保意识的责任教学拓展:- 绘制家乡附近树木的分布地图,探究树木的分布规律。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对树对动物的作用的口头回答- 学生对家乡附近树木特点和用途的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2023年最新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最新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最新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全面研究和掌握2023年最新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物质的存在形式2. 第二单元:水的变化3. 第三单元:空气和运动4.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和外部特征5.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2. 掌握水的三种存在形式,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3.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并了解运动的种类;4. 了解动物的生活和外部特征,包括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5. 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流程1.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并准备相关实验和教具;2.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3. 教学展开: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示范实验等;4. 练巩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6.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作业和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参考资料1. 2023年最新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2. 相关实验和教具以上为2023年最新人教版(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概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三)科学特色活动1、科学幻想画: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

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

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

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单元教学进度表五、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第一周——第四周第二单元:第五周——第八周第三单元:第九周——第十二周第四单元:第十三周——第十六周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

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