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三篇激励.ppt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课件
7
2 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 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动力。
二者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 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 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 时,才能转化为动机。
8
三、行为
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 行为可分为
目标行为 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中
33
某经理撰写的内容如下: 图中人为一家小企业的管理人员,
她想为公司赢得一份合同,她知道竞争将 十分激励,因为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参与该 合同的竞标。她在想象要是她的公司赢得 了这笔金额巨大的合同,她该是多么快乐, 因为她已经想出了帮助公司多快好省地赢 得该合同的捷径,因而此刻她正感到踌躇 满志。 麦克利兰认为它显示了强烈的成就动机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 为
B、人的需要有主导性,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人类典型的需要结构模式有五种
C、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 在例外的特殊情况
15
需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成就需要 要 的 相 对 强 度
心理发展水平
16
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对美国工人需要结构变化的估计
需要种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1935 年百分比 35% 45% 10% 7% 3%
1995 年百分比 5% 15% 24% 30% 26%
18
中国企业员工需要的层次
需要的分类 需要的具体内容 综合得分率均值
位次
生理需要
工资奖金高
7.136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 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 利设备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 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组织行为学-激励

组织行为学-激励

概念激励(Motivate)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

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

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

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

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

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组织行为学(4)—激励行为
– 使人员与工作相匹配,才能有效的达成期望行为 – 明确行动者的角色期望,使他们真正知道组织、群
体以及领导对他角色期望的具体行为,即他们知道 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
– 避免机会的不均等对工作绩效及报酬的影响
第二节:公平理论
一、公平理论的研究内容
亚当斯(J.S. Adams)1965、韦克(Weick) 1966提出 两个基本假设 – 个人在评价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时是以经济的奖 赏或报酬为基点的 – 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社会的比较过程,而且这种比 较不仅是个人的绝对或纵向比较,还取决于个人与 他人之间的相对或横向比较
没有不满意 满意
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 激励的主要作用取决于激励因素的满足,保健因素 的满足只能起到较少的激励效果
– 管理者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保健因素的作用 – 不可忽视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满足会直接降低人
的满意度 – 现有激励因素得不到满足,虽然较少引起不满足感,
但也同样不能使激励效果发挥出来 –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界限是相对的,二者相辅相成
2、综合模式
M(激励)=E(期望)×V (效价) ×I(关联性) 关联性:影响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
期望 效价 关联性
能力
技术
激励
努力
绩效
结果 (报酬)
E值
I值 V值
+公

-感
例:


0.8
0.1
4
6
4
5
12.8
3
丙 问题:谁的激励大?
0.6 • 期望:对自己考高分的概率
8
• 效价:对得分高低的看法
其中个人对成就的追求是激励的主要内容,成 就需要是展示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熟度的标志

组织行为学-第3章-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3章-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课件

韦克斯勒智力分布表
IQ
类别
百分比 (%)
IQ
类别
百分比 (%)
130以上
超常
2.2
120~129
优秀
6.7
110~119 中上(聪明)
16.1
90~109
中等
50.0
80~89
中下(迟钝)
16.1
70~79
低能边缘
6.2
69以下
智力缺陷
2.2
----情绪智力的测量
情绪智力测试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 是乐观测试;一是PONS测试。
例如:-----是这种车突然间增多了吗? -----大班课好还是小班课好? -----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样吗?
实验1: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个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会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
态度的成分组成 :
认知——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 情感——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行为(意向)——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 准备状态。
2. 态度的特征
态度的社会性 -----不是生而就有的,是后天习得的。 向和 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具有特定对象
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图三种因素组成,这三种因素常常是 协调一致的。
实验2: 让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小时前进餐,另一组
被试者在实验16小时内不准吃东西,然后,让 这两组人看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要求他们说 出图片的内容,结果那些16小时未吃东西的人 中,很多人都把图片的内容说成是食物。这说 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被试者更有可能把模 凌两可的图形当成是与食品有关的东西。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案例阅读:“她为什么下班总是最后走?”资料来源:《检 查日报》 05.5.18
重庆市某县国税局原干部左某,近日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 1995年,重庆市税务机关实行“金税工程”,以计算机联网的方法征收税款。当时左
某任某县国税局下属的一个征收所的征收员,承担用电脑对税款解缴汇总入库的职责。 做某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上班最先到办公室打扫卫生, 下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并经常帮助同事收缴税款,因“表现出色”,左某连续 几年被该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新华生主义
主流内容: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 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公式:S—O—R 中间增加思维加工系统 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系统处理,输出
的是行为。
三、勒温的观点
借用物理学“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 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 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 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 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情感、意志对
人行为的影响) 1.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
一定的反应。 公式:S_R(刺激—反应)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
2.说明的问题 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刺激)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 缺陷: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
目标导向行为: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即寻求目标的过程。 通俗讲是为干某种事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 需要的行动,或者叫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

3.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1)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②具体、可操作、分 阶段性目标比空泛的号召性目标好;③有一定 难度的目标比随手可得的目标好;④能被人接 受的目标比不能接受的好。
(2)目标设置理论示意图
目标难度 目标具体性
员工的目标接受度
向目标努力
绩效
员工对目标的承诺
内在奖励 外在奖励
M=V×E
M( )代表个人所受激发的程度;
V()指个人对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将会达到 某一成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是个体对这一成 果或目标之有用性的主观估计;
E()指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预期成果(或 目标)的概率,即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自己 所采取行为将会导致某种预期成果之可能性的 主观估计。
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 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为和努力,并使员 工满意。一定要认识到, (1)对员工的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任何一种激励模式都很难包容一切。 (3)必须根据现实问题的不断变化,灵活应 用各种激励理论,并高度重视激励理论的创新。
1.佛隆(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佛隆在1964年首次提出了期望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有助于 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地激励起 来,产生内在的激发力量,从而产生真正的行 为。这种激发力量(M)的大小等于该目标对 人的效价(V)与人对能达到该目标的主观估计 ( E,即期望值)的乘积,即
③在组织中注重发现、培养、宣传有高成就需 要且获得成功的杰出员工并树为楷模。
④为避免员工想入非非,在激励他们成就需要 的时候,一定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PPT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PPT

双因素理论开创了激励的新观点 1.激励因素有六点:对工作的满足感;工作得到
认可和奖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工作职务上 的责任感;工作有发展前途;通过工作有发展 成长的机会 2.保健因素有: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 督系统;与上级主管、同级、下级之间的人事 关系;工作条件、薪金;个人的生活;工作的 安全性等。 P96\97图5-6和5-7对双因素理论的深化理解
解释生存需要 解释相互关系需要 解释成长的需要 工作需要与工作成果关系图p95图5-4
ERG理论中的满足上升、挫折倒退图p95 图5-5
阿德佛需要理论与管理 重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了解 不同人的需要 注意需要的转化
3.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 理论)
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打破以往大部分 人认为激发人的积极性靠外部条件而转 化为主要从内部、从工作本身出发调动 人的积极性。如:对于作教师的我来说, 是教师工作本身能够激发我的工作积极 性,而不是装潢豪华的教室或来自物质 的刺激。还有,很多人以工作为乐,以 办公室、实验室为家的“工作人”现象 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 激励理论与分类 -内容型激励理论
激励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及它们如何激 起或引发人的行为
自我实现需要 掌握需要的规律,培养人的高层需要 重视激励因素 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一个企业和民族的发
展很有意义
内容型激励理论介绍
由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赫兹伯格双因素 理论、阿德佛ERG理论、麦克利兰成就 需要理论构成,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研 究需要该激励基础的理论,是被国外研 究的最多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研究表明,激励过程是从个人 需要出发的。
P88图5-1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

组织行为学-第三篇激励

组织行为学-第三篇激励

自我实 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 生理需要 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增大,激励 力量增强。
需要层次理论(续)

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心理的发展,需要也发生 变化。 一个国家的人民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 直接相关。
安 全 社 交
需 要 的 相 对 强 度
尊 重
生 理
自 我 实 现
美国工人优势需要变化概况
需要种类 1935年 1995年 生理 安全 爱与归属 尊重 35% 40% 10% 7% 3% 5% 15% 24% 30% 26%
A
B C 心理的发展
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需要的层次 诱因(追求的目标) 管理制度与措施 1 . 生 理 的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 身体保健 ( 医疗设备 ) 、工作时间 需要 境、各种福利 (休息)、住宅设施、福利设备

人类的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 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需 要,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与活力。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以层次 形式出现的,不仅每一层次都包含 有众多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激励 作用,而且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 相对满足时,其激发动机的作用随 之减弱或消失,此时上一层次的需 要则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因而,人 的基本需要是一种有相对优势的层 次结构。
需要和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和实现 的可能时,才会转化为动机。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 动机与效果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 致。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三讲 激励理论

第三讲   激励理论

是高成就需要者。
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与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
可以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Page 32 2015/12/21
第七节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一、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导出了更完备的激励模式,较好地说明 了整个激励过程。
奖励的价值 努力
完成特定 任务能力 达成绩效
① 个体的努力 个体的绩效 ② ③ 组织的奖酬 个人的目标
① ② ③
Page 19
努力-绩效关系 绩效-奖酬关系 奖酬-个人目标关系
期望理论的关键问题
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 我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某一工作绩效水平? 我有能力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吗? 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将得到什么酬报? 这种酬报对我有多大吸引力?
Page 23
公平理论:公平的形式
定义:感知结果的公平性 分配公平
例如:我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加薪 感知结果的公平性
例如:我得到了应得的加薪
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感
程序公平 定义:感知决定结果的过程是否公平 感知决定结果的过程是否公平 例如:我经历了加薪的程序,并且得 例如:我经历了加薪的过程, 到了为何得到加薪的解释 并得到了为何加薪的解释
工作丰富化是一种纵向地扩大工作范围的工作设计方法,主要 集中改造工作本身的内容。 只有实现了下列6个变化,才能实现工作丰富化: 增加每个员工的工作责任 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 将员工的工作绩效及时反馈给本人 根据工作绩效考核情况给予奖酬 提供员工更多的培训 提高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观
提供了更大的激励和更多的满意机会,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 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和缺勤率。 增加了员工培训费、整修和扩充设备费,支付了更高的工资。 17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 80张)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 80张)

二、目标设置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可应用性 具体、有难度、认同,成为员工行动方向 及动力 使下属得到较高目标认同 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 促进目标管理
第二节
期望理论
本理论着重研究人们选择他所要发生行为的 过程。需要是人们行为目标的导向,多种 需要的存在,使其强弱或重要性不同,需 要如何决定人们的行为?期望理论认为, 决定行为动机的因素除了需要的强弱外, 还有需要满足的可能性问题。
一、期望理论的内容



佛隆提出该理论,逻辑关系如下:需要-行 为-目标;需要-动力-目标为实现-需要是一 种期望-期望带来力量-激励人的积极性。 简而言之,一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与他 所追求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是 有关系的。 期望理论是研究需要(期望)与目标之间 关系的规律的理论。 期望理论公式:M(激发力量)=V(目标
激励技术: 1.金钱(人们对金钱的认识、社会公众对金 钱拥有者的普遍看法、金钱对不同人群的 作用。普通人-一般成功人-著名成功人。 )结论:当预期得到的报酬与目前个人收 入相比差距较大时,金钱才能起到激励作 用。金钱对企业行为的负面作用是偷、漏 、骗、抗税,对管理层来说是利用职权假 公济私、非法占有、贪污受贿。
第八章

内容型激励理论



激励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及它们如何激起 或引发人的行为 自我实现需要 掌握需要的规律,培养人的高层需要 重视激励因素 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一个企业和民族的发展 很有意义
内容型激励理论介绍

由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 论、阿德佛ERG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 理论构成,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研究需要 该激励基础的理论,是被国外研究的最多 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第三章激励原理(组织行为学-浙大况志华)

第三章激励原理(组织行为学-浙大况志华)
其次,还必须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或诱因。 愿望要转化为行为的动机,还必须存在 一些足可以通过行为而满足愿望的基本 条件,即外在诱因。
七、动机与行为、目的的关系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对行为具有唤起、维持、加强和调整功能。 行为是个体特定动机的外化,是动机的客观体
现。 因此,动机和行为是一种因果关系,二者密不
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作以说明。
需要 动机 目的 行为模式
环 境 诱 因
需要 紧张焦虑 动机 行为
需要满足
目标
人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行为激励
一、激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质
(一)什么是激励?
1、“激励”即激发、鼓励。作为心理学的术 语,是指持续激发个体动机的过程。
2、组织行为学中所谓的“激励”,是指调动 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从层次看需要的结构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包括三个层次
–1、自然需要
–2、社会需要
–3、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这种需要一旦得到初步满 足,人们便会把个人追求的目标转向环境,即转向周围的 人,需要同周围的人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希望得到爱与 友谊等等。 所有这些需要都属于社会需要。精神需要是 一种发展需要,是个体对于能力、智慧、成就、理想的追 求。
(二)环境分析
影响职工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的环 境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职工自身和家庭因素; 二是组织自身的因素; 三是社会环境因素。
(三)激励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激励策略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如 下五条原则:
1、以组织的内外环境为转移的原则。 2、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3、利益兼顾的原则。 4、目标协调的原则。 5、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统一的原则。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激励与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激励与激励理论

•区别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从工作本身 得到的某种满足,如对工作的爱好、兴趣、责任感、 成就感等。这种满足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积极进 取。外在激励是指外部的奖金或在工作以外获得的 间接满足,如劳保、工资等。这种满足只能产生少 量的激励作用。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员工, 必须注重工作本身对员工的激励。第一,改进员工 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实行工作丰富 化,从而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就、责任和成长。 第二,对高层次的管理者来说,应简政放权,实施 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干部、员工的自主 权和工作范围,并敢于给予他们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任务,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对 员工的成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感到自己 受重视和信任。
(2)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与区别 • ERG理论不强调人的需要的严格顺序。认为较低层 次需要的满足会带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愿望; 但同时也认为多种需要作为激励因素可以同时存 在。 • ERG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出现挫折,会导致需求产 生倒退的现象。即如果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
(2)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几点说明: • 五种需要层次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一个逐级发展的 过程。 • 人的需求,不同时期和环境,有所不同,需求具有 一定的主导性。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 下一个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 如果你要激励某个人,你需要知道他现在处于需要 层次的哪个水平上,然后去满足这些需要及更高层 次的需要。 •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较高 层次的需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 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期望理论着眼于3种关系
1 2
组织奖励 3 个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