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调整探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调整探微作者:夏明星来源:《党史博采(纪实版)》 2021年第2期文|夏明星军事战略,简称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军事战略方针,是一定时期内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纲领和原则,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与集中体现。
(《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5月)不言而喻,军事战略方针攸关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攸关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中国进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为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国家战略,中国逐步把军事战略方针由“积极防御,诱敌深入”(俗称“八字战略方针”)相继调整为“积极防御”“新时期积极防御”“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最后言简意赅地确定为“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实现了战略思想领域的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
一、“战略方针中是否仍保留‘诱敌深入’的提法,确实值得研究”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全局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相统一,坚持防御反击、后发制人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5月)在这一科学战略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迭克强敌,中国革命履险如夷,最终胜利在望。
1949年5月23日,面临美国军事干涉中国内战的危险,毛泽东致电邓小平、刘伯承、粟裕等,重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需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
”(《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98页)10月1日,新中国雄起于东方,人民军队积极防御战略思想遂内化为国家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次年10月,中国军队出境抗美援朝,即是这一战略方针的生动实践。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6_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六)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军事思想2、国防3、军事高技术4、国际战略力量5、积极防御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与中国虽不相邻,但却与中国有着直接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的国家是()。
A、新加坡B、英国C、法国D、美国2、《国防法》是()开始颁布实施的?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3、人民军队的根本任务是:()。
A、战斗B、工作C、宣传D、生产4、中国古代封建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军政》、《军志》的问世B、《孙子兵法》的问世C、《孙膑兵法》的问世D、《武经七书》的问世5、20世纪末,以()为标志,人类进入现代高技术战争时代。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海湾战争D、阿富汗战争6、战略的本意为()。
A、经济战略B、政治战略C、文化战略D、军事战略7、历史上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往往以世界()的发展为先导。
A、经济格局B、政治格局C、军事格局D、文化格局8、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
A、原始社会早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早期D、奴隶社会中期9、在黄海和东海大陆架中,与中国相向不共架的国家是()。
A、朝鲜B、韩国C、日本D、越南10、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是()。
A、实力B、企图C、环境D、时机、方式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毛泽东认为战争规律具有()等特点。
A不可知性 B盖然性C稳定性 D 客观性2、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军事实践活动主要有:()。
A、三湾改编B、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C、古田会议D、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原则3、国防的目的主要是:()。
A、捍卫国家的主权B、保卫国家的统一C、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D、维护国家的安全4、战争的性质取决于:()。
A、战争的政治目的B、战争的阶级本质C、战争的文化传统D、战争的历史作用5、战略的基本特性有:()。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战略的四次重大调整
国防战略方针是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根本依据,是涉及军队和国防所有工作的总原则。
我国建国以来的国防战略方针继承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积极防御的原则,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赋予不同的内涵。
从50年代起到现在,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曾有过四次大的调整,即50年代中期的“积极防御,防敌突袭”;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实际执行到70年代末)的“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80年代中期的“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和1993年以来的应付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一、“积极防御,防敌突袭”(1956~1964年)1949年全国大陆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的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保卫祖国成了国家武装力量的主要任务。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的周边态势出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少有的稳定。
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成为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力量。
同时,新中国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和平外交,同南亚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使我国南部边境保持大体的安宁。
只有东南沿海,受美国支持的国民党集团还对我国大陆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即便如此,安全还是有相对的保障,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开几艘军舰打上几炮就能让中国屈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外敌明火执仗的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发动战争的威胁却是新中国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毛泽东在1955年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今后帝国主义如果发动战争,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样,进行突然的袭击。
因此,我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要有所准备,当着突然事变发生的时候,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根据这个思想,中央军委在1956年3月召开扩大会议,对国家的军事战略进行专门的研讨。
会上国防部长彭德怀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
这个报告首次明确了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指出:为了有效地防止帝国主义的突然袭击,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飞领土完整和安全,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应该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积极防御的方针
实事求是反思和演绎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江泽民指出,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要坚定不移地贯彻。
同时,随着形势的变化,还应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发展,一个基础性的思维环节是实事求是地反思和总结有关历史经验,并从而有所汲取,有所演绎。
这里仅就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历史演化为背景加以论述。
第一,作为历史经验反思和演绎的结晶,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已经并继续表明,只要霸权主义这个战争的根源和包括霸权主义在内的各种破坏我国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安全的暴力因素存在,我们仍然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历史不会忘记,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而在苏美之间持续尖锐对峙的同时,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也日益加深。
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及谋士认为中国当时处于类似苏联的斯大林时期,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而且中国一旦加入核俱乐部,比苏联更具有"危险性"。
基于此,美国于1961年9月和1962年9月在中国尚未进行核爆试验的情况下进行了针对中国的代号"高跟Ⅰ"和"高跟Ⅱ"的核战争演习。
1964年8月5日,制造"北部湾事件",连续轰炸越南的义安、鸿基、清化等地区;1965年3月,出动地面部队进入越南南方,发动局部战争;1971年2月8日,又策划南越军队入侵老挝。
这些侵略战争都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而且1968年10月和1970年3月,美国又进行了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代号"高跟68"和"马球帽"的核战争演习。
1964年至1968年,美国作战飞机入侵中国领空155批383架次;1964年8月至1971年12月,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97架次。
此间,苏联的表演更加猖獗。
1962年4月和5月,制造伊宁事件,将6万余名中国公民裹胁到苏联境内。
军事理论习题及答案6_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六)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军事思想2、国防3、军事高技术4、国际战略力量5、积极防御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与中国虽不相邻,但却与中国有着直接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的国家是()。
A、新加坡B、英国C、法国D、美国2、《国防法》是()开始颁布实施的?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3、人民军队的根本任务是:()。
A、战斗B、工作C、宣传D、生产4、中国古代封建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军政》、《军志》的问世B、《子兵法》的问世C、《膑兵法》的问世D、《武经七书》的问世5、20世纪末,以()为标志,人类进入现代高技术战争时代。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海湾战争D、阿富汗战争6、战略的本意为()。
A、经济战略B、政治战略C、文化战略D、军事战略7、历史上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往往以世界()的发展为先导。
A、经济格局B、政治格局C、军事格局D、文化格局8、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
A、原始社会早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早期D、奴隶社会中期9、在黄海和东海大陆架中,与中国相向不共架的国家是()。
A、朝鲜B、国C、日本D、越南10、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是()。
A、实力B、企图C、环境D、时机、方式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认为战争规律具有()等特点。
A不可知性B盖然性C稳定性 D 客观性2、标志着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军事实践活动主要有:()。
A、三湾改编B、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C、古田会议D、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原则3、国防的目的主要是:()。
A、捍卫国家的主权B、保卫国家的统一C、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D、维护国家的安全4、战争的性质取决于:()。
A、战争的政治目的B、战争的阶级本质C、战争的文化传统D、战争的历史作用5、战略的基本特性有:()。
中国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当代意义
谈到以上问题,可能很多人会义愤填膺甚至对中国政府的处置态度深感不满,认为很多问题其实凭武力就可以解决,而政府除了“强烈谴责”和“深表遗憾”外无所作为。殊不知,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中国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战略其实包含了如下几项原则:
一是后发制人。中国军事战略自卫防御性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战略上的后发制人。这也与中国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和近代饱受列强侵略的历史遭遇密切相关。中国一贯主张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慎重对待战争和战略上后发制人。邓小平明确强调: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性的,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因此,不论环境、利益和实力如何变化,中国的军事战略始终是防御性的,在军事上严守自卫立场,决不先发制人,决不对外侵略扩张和争夺霸权。当然,后发制人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南海问题是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掣肘因素。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又开始积极活跃起来,其中以菲律宾的表现最为突出,从目前仍未解决的黄岩岛对峙事件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靠山的南海各国致力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使中国失去主动权。
美重返亚太有意制约中国。反观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都无法排除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在中国东部,美国凭借美日韩联盟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在中国东南,构成了以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为主的军事防御路线。在中国西南,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此外,还与我国周边国家联合军演以威慑中国。这不仅损害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2004年,军委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条
2004年,军委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条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要坚持以下原则:
1、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2、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综合安全威胁;
3、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
4、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积极运筹谋划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集中优势力量,综合运用战法手段;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
5、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促进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架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本刊特稿军事历史2007年第6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袁德金王建飞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军事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一(2007)06—0001—05编者按: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军事科挚院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我刊特约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载于“本刊特稿”专栏,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战争对象、战争样式和敌我力量对比,军事战略方针经历了确立和不断调整的演变过程。
总结这一历史演变过程,探寻其基本规律,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于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历史演变的阶段,目前军事学术界虽有不同的划分,但基本认为,主要经历了从“积极防御”到“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再到“积极防御”,以及“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四个阶段。
(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在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一直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应当采取什么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并没有明确解决。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但美国却更加敌视新中国,并构筑起针对新中国的新月形包围圈。
为了在整体和平条件下保证国家安全,确立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已成为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有一个军事战略方纸‘1955年4月,当国防部长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拟乘参加华沙条约国会议之机与苏联方面讨论新中国国防和军事战略方针问题时,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三)捍卫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中立型,防御自卫型(我国)。
二、我国国防历史(一)古代国防历史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薪对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役制。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二)近代的国防中国近代五次对外战争及战后条约1840 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56 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暖挥条约》1884 年至1885 年中法交战(中法战争中国战役胜利)一《中法新约》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辛丑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钓鱼岛划给日本中国古代国防建设: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城和京杭运河)(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可喜局面。
三、主要启示(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我国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权威性③强制性④适用性⑤稳定性二、国防法规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一)国防法规对国防建设的调整作用(二)国防法规对武装力量的调节作用(三)国防法规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化作用(四)国防法规是取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是宪法和国防法规规定的基本任务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履行兵役,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护国防设备,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接受国防教育,支持和协助国防运动。
军训理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1、2014年是中国解放军成立87周年。
2、我国在国防反面的基本国策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3、以下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没有阿富汗。
4、世界上成书最早的军事专著的作者是孙武。
5、我国国防建设总目标是国防现代化。
二、填空题1、人民解放军有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组成。
2、国防类型分为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3、我国的国防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4、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5、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特征是内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
6、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军事力量、战略环境。
三、名词解释1、国防政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国防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和使用武装力量,以及进行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活动的准则。
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
通常可分为总政策和具体政策。
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保证。
国防政策有其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防政策。
霸权主义国家的国防政策是为其强权政治服务的;中国的国防政策遵循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基本路线和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维护和平反对侵略服务。
2、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3、新概念武器: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做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一类新型武器。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国的军事战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10.05•【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国家安全形势二、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三、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四、军事力量建设发展五、军事斗争准备六、军事安全合作前言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保障。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军队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紧紧围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一、国家安全形势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
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将有新的发展,各种国际力量围绕权力和权益再分配的斗争趋于激烈,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活跃,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仍是一些地区的常态,世界依然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
积极防御
二、积极防御 战略思想的基 本精神
(一)充分准备
(二)后发制人 (三)攻防结合 (四)持久胜敌
(一)充分准 备是实行积 极防御战略 的前提
所谓积极防御战略,首先 表现在充分的战争准备上。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 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 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恩格斯
“最有效的防 御仍然是以攻 势行动的积极 防御。”
——斯大林
毛泽东的 伟大贡献
他吸取了前人积极防 御的精华,创造性地把积 极防御的一般原则运用于 战略指导,形成了一套统 管战争全局的、指导战争 全过程的独特的积极防御 战略思想。
这样,就把积极防御由 指导防御作战发展成为指
导战争全局的战略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战行动
战略防御中战役 战斗的进攻战
防御战役中的反突击
防御战斗中的反冲击
主要表现在以攻为守上
莱芜战役是华东战场
莱 一次规模空前的歼灭战。
芜
华东野战军以伤亡8800人 的代价,在短短的3天内,
战 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区前进
役
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 计5.6万人,俘中将司令官
李仙洲。连同南线阻击及
《孙子》指出:“无恃其不 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 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物质准备,就是根据需
物质准备 要和可能的条件,为争取
战 争
战争胜利创造必要的物质 基础。
准
备
主要是指揭露敌人的战
精神准备
争阴谋,进行深入广泛的 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使
全体军民对敌人可能发动
的战争保持高度警惕等。
(二)掌握 准备时机是 争取主动的 重要环节
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方针
第2期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方针郭新宁(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和本国国情,逐步形成并坚持奉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家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有了飞跃性提高,但是我在国际体系中在更大程度上仍处于守势,这决定了在在战略指导上应采取防御性姿态。
当然,在新的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外延也必须有新的发展,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
关键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386(2006)02-0031-06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存在重大现实或潜在威胁的状态,国家安全战略是综合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其他力量或手段的宏观筹划和谋略,旨在维护和确保国家安全。
一般来说,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由战略目标与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手段或措施三大部分组成。
战略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安全战略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战略任务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体现着国家安全战略的总意图,是达成战略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战略方针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主体和核心,是一定时期内指导国家安全斗争全局的总纲领和总原则,其主要功能在于规定达成既定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
战略手段是为达成战略目标而运用国家实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及文化等方面的力量)的方式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用什么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斗争及怎样进行这一斗争的问题,是根据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运用国家实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
本文拟就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及其在新的国际安全形势下的充实与发展,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内外环境。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的认识
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它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
为此,中国制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
第二,注重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利益全局,人民解放军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中国的安全环境十分复杂,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都存在发生危机和冲突的现实可能。
军事战略首先必须主动预防、化解危机,坚决慑止危机的爆发和升级。
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第三,提高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为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体系对抗的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人民解放军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既要维护国土安全,又要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既要维护国家发展稳定,又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为此,军兵种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陆军从区域防卫型转向全域机动型,海军从近岸防御型转向近海防御型,空军从国土防空型转向攻防兼备型,第二炮兵战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
第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人民解放军实施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战略,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各个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有力指导了军事斗争实践。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标签: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继承;发展军事战略方针是党的军事政策的集中体现,是为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服务的。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各个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有力指导了军事斗争实践。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确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并没有明确提出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
1953年底至1954年初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明确了军事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和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道路,但没有深入讨论和明确表述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家安全形势提出新中国要有一个军事战略方针。
1956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脅主要来自美国,军事斗争的立足点是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大规模入侵。
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应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对中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依据和具体内容作了系统阐述。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国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这种似乎四面受敌的严峻形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曾遇到过的。
它迫使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做好就会可能发生突然事变的准备”。
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发展研究
( 一) 积极 防御 , 不 是单 纯 防御 , 而 是 攻 势 防御 。 是 攻 守 结
合。 实行 积极 防御 , 一定要 灵活机动 。 战略指导 既要坚 持战略上 的 防御 和 后 发 制 人 , 又要 重 视 在 战 役 斗 争 上 采 取 积 极 的攻 势 行 动 和先机 制敌 : 既要 有持 久作 战的准备 , 更 要力 争在 战役 战斗 中快 速 反 应 、 速 战速 决 , 特别是应对 高技术条件 下的局部战争 。 当具备 了战略速决条件 时 , 就要力争战 略上 的速决 。积极 防御
略是 我 国长期奉行的战争指挥和 国防建设 的基 本方针和策略 , 这一军事战略在 党的领导 集体 不断的 实践 、 探 索和深化 的过程 中形
成并发展起 来贯彻 新时期积极 防御 军事战略 方针 , 重在 了解其发 展轨迹 , 研 究其显著特 点 , 把 握其 科学 内涵 , 遵循 其科 学发 展规 律, 切 实做到 与时俱进加 强军事战略指导。
作为现代 化建设的发展方 向 ,推进机械化和信 息化复合发展 ,
逐步 实现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 向信息化 的转 型 ,实现军 队火 力 、 突击 力 、 机 动能力 、 防护能 力和信 息能 力整体 提高 , 到 2 1 世纪 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 队 、 打赢信息化 战争 的战略 目标 。 ( 三) 发展人 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依靠人 民群众建设和巩 固 国防 , 是 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 。 面对现代 战争 的新 变化 , 中国坚持实行精干 的常备军与强大 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 , 高
( 四) 提 高联合作 战和 完成 多样 化军事任 务 能力。为适应
现代 战争体 系对抗 的要 求和应 对多种安 全威胁 ,人 民解放 军 以联合作 战为基 本作 战形 式 , 提高军 队威慑力 和实 战能力 , 以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_普通班
1、坚持战略上后収制人
2、坚持持久作战的思想
3、坚持人民战争
44.74万平方公里 14.51万平方公里 2032万人 55.1万人
台湾海峡军事演习示意图
4、从作战类型和作战样式看,作战类型:未来进行 的主要是统一祖国或收复失地的战争(战役战斗主 要是进攻战;把攻势作战摆在突出的位置) 。 作战样式:陆、海、空、天诸军兵种联合进行的立 体战、电子战、导弹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等。一 定的条件下也不放弃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
5、从战争手段看,采用高新技术兵器和其它 技术幵用的空前激烈的军事较量。把未来战 争的基点,放在立足现有武器装备战胜优势 装备的敌人,放在打赢可能収生的信息化条 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美国军事思想界认为:动用国家的武装力量,通 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的各项目 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前苏联军事界认为: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和最高 领域,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和进行 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二)军事战略方针的主要的内容
1、判断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对象 2、确定战争或军事斗争的目标与性质 3、明确战略的主要方向 4、提出武装力量建设的要求
(3)1998我军提出“两个历史性课题”:打 得赢和不变质
(4)十六大提出“双重历史任务”(机械化 和信息化),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収展 (5)2003年中央军委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 变革 (6)2004年中央军委提出军事斗争准备把基 点放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确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并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
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基点。
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决定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
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坚持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注重深远经略,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决遏制和打赢战争。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
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创新基本作战思想。
根据各个方向安全威胁和军队能力建设实际,坚持灵活机动、自主作战的原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优化军事战略布局。
根据中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安全威胁和军队战略任务,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应对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威胁,维护共同安全;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坚持以下原则: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综合安全威胁;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积极运筹谋划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集中优势力量,综合运用战法手段;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如;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战斗精神培育,严格部队组织纪律性,纯洁巩固部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鼓舞军心士气;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坚持把人民战争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拓展人民战争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战争动员以人力动员为主向以科技动员为主转变;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促进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