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通论》读后感悟
《教育哲学通论》读后感悟摘要:一、引言二、教育哲学的内涵与价值三、教育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四、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五、个人成长与教育哲学的思考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教育哲学通论》的阅读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塑造。
通过对教育哲学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育哲学的内涵与价值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以及价值的哲学思考。
它涉及教育的理念、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及教育与个体的成长关系的探讨。
教育哲学对于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真谛,提升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哲学在实践中可以指导教育者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帮助教育者明确教育的目的,把握教育的方法,以及关注教育的个体差异。
同时,教育哲学也可以引导教育者关注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及教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的儒家教育哲学,到近现代的教育哲学思想,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教育哲学,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创新性。
五、个人成长与教育哲学的思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哲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育哲学的指导。
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成长目标,了解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同时也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所在。
六、结论总的来说,教育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价值。
教育哲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素养,还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教育哲学读后感
教育哲学读后感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读《教育哲学》后有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云阳中学陈槐茂从本书的目录上来看,全书的论述都是围绕“人”这一主题所展开的。
但是翻阅下来,却又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认知。
在这里,教育哲学不再讨论那些抽象的“基本问题”,而是讨论那些与每一位教育者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讨论的方式也不再是演绎的和规范的,而是反思的和批判的,研究的目的不是强迫人们接受自己的结论,而是和人们一起认真的思考。
他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管他们是青少年还是成人,是男是女,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总之都是人,它都具有人作为人存在的特征——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和独特性,这样的特征决定了人的一生之中所必须面对的关于死亡、奴役、有限、孤独及自我认同的问题。
而教育作为教化人的武器,它也必然是和上述问题相伴随的,它所教授的并不单单是给予人生存的意识和技能,而且还有授予人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以及一颗清醒的头脑。
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
今日的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这几个方面在书中是教育与哲学的具体分析,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都涉及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语“理性”,比如第五章中,则是从理性与教学来分析的,这其中又包括了理性与人生、理性的教化来详细的阐述的。
不同的人对于理性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书中这样说,理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想活动,它不仅包括了概念、判断和推理,而且也包括了质疑、反驳和辩护。
这种情形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表现的尤为突出的。
我们知道有些观点是带有感性色彩的,但是这种感性的理解也是掺杂在理性的表述中的,我们不可以明确的说明这其中的有些错误,这就表现了一种理性的思维。
[让教育走向生活] 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读后感
《[让教育走向生活] 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读后感》摘要: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课题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教育是教人化人”,“教人做人”,“学做真人”,提出“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促进人的发展张顺,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朝阳区青年优秀班主任;袭普良,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教师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他通过解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提出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生活进行的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而进行的教育。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汲取“生活即教育”的科学思想,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并将这一实践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进特色办学的根本实践方式。
“走向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教育源于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课题;坚持用生活进行教育,让学生融入健康的学习生活;坚持教育改造生活的原理,培养学生学做真人。
“走向生活”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将新课程理念同十七中的文化延伸结合起来,在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同时,进一步促使十七中实现自己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
一、坚持教育源于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课题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一方面,现实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使之具备可以完成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变化使教育不断面临新的课题,促使教育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内容,并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的关系。
可以说,生活教育就是从生活需要出发的教育。
正如陶行知所言:“人生需要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
”十七中针对现实生活中诚信的缺失、亲情的冷漠,以及丢弃理想、信念的现实,在学生中开展了以“无人监考”为载体的诚信教育;开展了以爱父母、爱学校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开展以自理、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立志教育。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一
著作 。布鲁 贝克 的 《 高等 教育 哲学 》英 文版 的书名
为 《 n tep i s p yo ih re u ain ,研 究 o h hl o h fhg e d ct 》 o o
部 系统 的高等 教育哲 学 著作 ?王 承绪先 生 在译 者 “ ( 鲁 贝 克 的 《 等 教 育 哲 这 布 高
育哲 学体 系 。①有 研 究 者 指 出 : “ 体 上 说 ,布 鲁 ” 总
育哲 学 》 ,还 是翻译 成 《 于高 等教育 的哲 学 》 关 ,我
们都 可 以看 出 ,布鲁 贝克在 写此 书 的时候是 要写 一 部 “ 学 式” 的著 作 ,最起 码从其 写作 动机 来看 是 哲
如此 。此外 ,有些研 究者 认 为 , 目前教 育哲 学 的合
维普资讯
高 教 研 究
Hale Waihona Puke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ODERN EDU CATI ON CI S ENCE
20 0 8年 第 1期
布 鲁 贝 克 的 高 等 教 育 哲 学
布 鲁 贝克 《 高等教 育 哲 学 》读后 感
杨 黎 明
[ 摘 要 ]布 鲁 贝克 的 《 高等 教 育哲 学 》 一 书在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学 界 产 生 了广 泛 的 影 响 , 众 多 学 者 从 多
学校教育哲学赵丰平读后感
学校教育哲学赵丰平读后感篇一学校教育哲学赵丰平读后感嘿,朋友!最近读了赵丰平的学校教育哲学,我这心里头啊,那真是像煮开的水一样,翻腾个不停!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东西可能就是一堆大道理,枯燥得很。
可当我真正读进去的时候,我发现,哇塞,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赵丰平讲的那些教育理念,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有点理想化。
但我觉得吧,这就像是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的一丝亮光。
也许我们暂时还达不到那个境界,但它给了我们一个方向,不是吗?我就在想啊,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不是有时候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呢?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只知道拼命飞,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飞。
赵丰平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可能吗?我觉得可能,又觉得不太可能。
毕竟,一个班那么多人,老师能顾得过来吗?但反过来一想,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多用心一点,是不是也能做到呢?读着读着,我不禁反问自己,我在学校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吗?也许有,也许没有。
这真让人纠结啊!不过,我觉得这本书至少让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这已经很棒了!不是吗?篇二学校教育哲学赵丰平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赵丰平的学校教育哲学,我这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你说这学校教育,咋就这么复杂呢?赵丰平讲的那些东西,我觉得有的地方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比如说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我就想啊,现在我们整天就是做题做题,哪有机会去创新啊?但是呢,又一想,学校也有难处啊,那么多学生,要一个个都照顾到,那得费多大的劲啊!我觉得吧,赵丰平的理念是好的,可真正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像我们想要在沙漠里种出一片绿洲,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不过,难道因为困难我们就不去做了吗?那肯定不行啊!我有时候会想,要是学校能按照赵丰平说的那样做,那该多好啊!也许我会更爱学习,也许我会变得更自信。
可这到底能不能实现呢?我心里也没底。
但不管怎么说,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校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收获呢?我觉得应该算吧!篇三学校教育哲学赵丰平读后感朋友们,跟你们唠唠我读赵丰平学校教育哲学的感受哈。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教育哲学读后感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教育哲学读后感过去,我虽读过一些音乐理论但没有如此深刻的感触。
第一,雷默的不断进取精神。
坚持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不断的跟踪、消化,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他对音乐教育的理论探索中。
第二,雷默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态度。
面对音乐教育界内部外部的质疑,受到的一个又一个理认思潮的冲击和挑战,雷默并不是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对持与他不同观点的学者,雷默没有粗暴地批评或一味自我辩护,而是心平气和地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将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提出一种求同存异的融合主义立场,主张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将不同观点的合理部分融合起来。
第三,雷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以真心去探究不同民族文化的灵魂,从内心认知”国于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传播。
第四,雷默的严谨治学的学风。
书中加入了其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心理学、神经学。
在自己深入研究后本着融合主义的态度对其进行引述、分析而运用不同观点时,不是将这些观观点简单化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极端状态,而是辛辛苦苦地把这些思想异同仔细区分出来。
另外,我读完此书后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我国初中音乐课程大量安排了艺术欣赏内容,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
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在书中雷默以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就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提出一些建议:理想的教师应是鼓励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
1、唱各种曲目,独唱并与他人合唱2、用乐器演奏各种曲目,独奏并与他人合奏。
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本着《高等教育哲学》所提出的以生命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彰显出了作者的人本精神,本文通过阐释“生命论”之蕴涵,分析其对现行高等教育理念的启迪,,希冀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学人生命意义的彰显。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篇一“生命论”是作者张楚廷先生的生命与心灵深处对话的产物,是一个颇具思想深度的大学人。
本着对高等教育生命性灵的呵护,进行的一次人本主义思想之旅。
它饱含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把握、成竹在胸的俯瞰、鞭辟人里的论析和细察入微的识见.反映了作者对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本质有通透的认识.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真谛有深刻的领悟。
显露了作者的锐敏与智慧、圆通与成熟、深悟与大哲。
这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分析、领悟与裁度。
尤其是。
“生命论”所彰显的“大学要倍加重视自觉自为的生命,寻求大学人精神生命的完满”这一思想主旨,对当下大学所呈现出的生命意义日渐消解、衰微的症候(如大学精神缺失、大学理想黯淡以及大学信念迷失等)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而言。
无疑颇具反思性和启迪性价值。
大学是育人心智的地方,她更关注入的学识修养、人格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或者说更不主要追求授人于一门技能。
如果过分关注现实功利,就很可能会牺牲精神教化和生命关怀这一长远追求。
守望一种超越世俗的乌托邦精神,则更能回到“以人为本”这一大学精神旨归。
张楚廷先生的力作《高等教育哲学》所彰显的“生命论”能给予我们某些重要的启示。
一、“人”的本体论: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点是什么?以发展知识、追求真理为基点?以发展任的理智为基点?还是以国家社会利益为基点?这就涉及到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问题。
高等教育哲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客观上位我们提供了如何正确看待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高等教育实践的一般性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指导。
但是,高等教育教育的“内核”——即哲学基础是有个性差异的,具有不同“内核”的高等教育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书中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哲
学性质、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使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全面
的理解。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教育的哲学性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哲
学性质,它能够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唤起人们的共鸣。
音乐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熏陶。
其次,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个人非常赞同的。
作者指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这些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育的方法。
作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表现力和鉴赏力,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全面接触音乐,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和
表现力。
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综上所述,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音乐的哲学
性质、目标和方法,我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更加坚定了我将来从事音乐
教育工作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音乐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艺术素养和人文精
神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高等教育哲学的探讨
引言
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的《高等教育哲学》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是一部深入探讨高等教育领域的经典 著作。该书自以来,一直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者所传颂。在本次演示 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以及阅读该书所带给我们 的启示和感悟。
五、建议与展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知识的价 值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此,建议教育机构应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合 理性和科学性,以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 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 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二、知识的价值
1、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知识是人类对世界及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根据不同的标准,知识可以被划分为 不同的类型,如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等。理论知识是指 那些关于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实践知识则是指那些关于如何做某事的 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可以明确表达和传递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 难以言传和转化的知识。
参考内容三
一、引言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哲学的关系,并介绍美国学者约 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布鲁贝克在 《高等教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 了独特的高等教育哲学理论,对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2014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哲学导论论教育学读后感
《论教育学》读书笔记1、姓名: ******学号:******专业: ******2、内容摘要①导论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P3那些从小被母亲娇生惯养的人也是无可救药的, 因为一旦他们踏进社会, 就会越来越多的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和打击。
P4人需要保育和塑造。
这里所说的塑造意味着规训和教导.P4由于见识取决于教育,而教育复又取决于见识, 故教育只能循序渐进, 只有通过一代人将其经验与知识传给下一代人、由这一代加以改进后再传给下一代的方式, 才能产生出正确的关于教育方式的概念。
P7 只有在君主们受到更好的教育时, 我们才能指望“善”会自上而下的实现.P9②靠驯服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 问题首先在于孩子们学习思考, 对那些一切行动由之而出的原则进行思考.P113③论自然性的教育一般来说人们必须注意, 教育的最初阶段必须只是否定性的,也就是说,一定不要在自然的安排上再增加什么, 而只要不妨碍自然就了。
P18对孩子最早的败坏乃是依从他们独裁式的意志,让他们靠哭喊就能迫使一切人就范.P20人为的工具用得越多, 人就会越依赖器具.P20当孩子想靠哭喊来迫使大人做什么时, 可以对其不予理会, 但他友好的要求的东西, 只要是对他有好处的, 就应该给他。
这样孩子就能习惯于坦率地表达想法。
P22人类很多弱点的产生, 不是因为人们没有交给他什么, 而是因为给了他虚假的印象,P23对人来说, 最好的休息是劳动之后的休息.P28散漫是绝不能允许的, 至少在学校里是这样, 因为他最终会导致某种散漫的偏好和习惯。
最好的人才也会由于散漫而荒废。
P30培养人心灵能力的最佳方式, 是让一个人自己去做他想做到的事。
制作对于理解来说是最有用的辅助工具。
对于那些仿佛是完全从自身出发学会的东西, 人们总是掌握的最彻底, 记得也最牢.P33当儿童说谎时, 一定不要惩罚他, 而要让他面对轻蔑, 并且告诉他,人们将来会不信任他。
如果儿童做了坏事大人就加以惩罚, 做了好事则予以表扬, 就会使他为了得到好处而做好事。
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地位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意义——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求, 坚定地 弘扬 敬业乐业精神 , 包括 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 高 尚的职业 尊严感 和荣誉感 , 目标 明确 的事 业 心 , 是 也 能 够发挥 聪明才智为学 院发展作 出贡献 的, 这样才能 发 现创造人 生价值 的成功 与乐趣 。 ( ) 二 珍惜 文献 、 甘为人梯 文献是 图书馆赖 以生存 的前提 , 完成图书馆职 能 是
人梯 的资本 。然 而为读 者架起 攀登科 学高峰的阶梯 , 又 必须珍惜 图书 。这是 图书馆员 的又一条职业 道德规范 ( ) 热情周 到 、 极端 负责 这是 图书馆员对读者所应做 到的工作标 准 , 也是 图 书馆员应具备 的职业道德 。 一般来说 图书馆对外通过阅 览、 外借 、 咨询服务等来完成 自己的职责 , 而这 三者 的服 务对象都是学生 。图书馆与师 生是 “ 鱼水 相依 ” 的关系 , 师生利用 图书馆 可 以索取 和提交知 识 , 陶冶情操 , 悦 娱 心灵 , 接受教育 。对待学生必须 热情周 到 、 端负责 , 极 把 学 生放在首位 , 视学生为朋友 , 对学生 满腔热 情。 急学生 之 所急 , 想学生之所想 , 才会对学生亲切 、 礼貌 、 恳 、 诚 耐 心, 服务周 到 圆满 ; 做到热情 周到 、 端负责 , 极 既是 图书 馆 员的工作态度 问题 ,也是 图书馆员 的职业道德 问题。 如 果每个 图书馆员 都能做 到热爱天 职 、 珍惜 文献 、 为 甘 人梯; 热情周到 、 极端负责 的职业道德 , 么图书馆就会 那 创 造出一流的服务水平 、 一流 的丁作效益 。 总之 , 高职院校 图书馆 的职业道 德建设 , 并非学 院 的政治思想 工作 , 应该充 分体现在 服务水 平 , 他 管理 效 率, 形象 氛围等各方面 , 应该集 中表现 出一种乐业敬 业 , 服务育人 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
教育哲学书籍读后感
教育哲学书籍读后感《教育哲学》读后感。
《教育哲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的书籍,它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哲学对于我们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首先,书中对于教育的本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和品德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灌输。
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让我对于教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重视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其次,书中对于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这种对于教育目的的深入思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教育实践中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书中对于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启发性教学。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学生。
这种对于教育方法的深入思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者应该如何去教育,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教育实践中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阅读《教育哲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哲学对于我们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启发性教学。
这些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教育实践中的方向和目标。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能够更加深入地贯彻这些教育哲学的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教师的哲学观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
幼儿教师的哲学观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幼儿教师的哲学观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篇一:《幼儿教师的哲学观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读完《幼儿教师的哲学观》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我就像在迷雾中摸索了许久后,突然被人塞了一盏小灯,虽然光线微弱,但好歹能看清一点周围的景象了。
第一章像是一个宏大的开场,它把幼儿教育放在一个大的哲学框架下讨论。
我当时就在想,“哟,这可真够高大上的,幼儿教育和哲学,这俩怎么凑一块儿了呢?”但越读下去,我就越觉得,嘿,还真挺有道理的。
就好比建房子,哲学就是那个地基,幼儿教育是在这个地基上盖起来的房子。
如果地基不稳,房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塌了。
书里提到的一些观点,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经历。
我小时候上幼儿园,那时候的老师就像是个“大管家”,每天管着我们吃喝拉撒睡,好像没太多别的事儿。
但按照书里说的,幼儿教师可不仅仅是个“管家”啊。
那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被照顾得很好,但在心灵的启迪上,可能还缺了那么一点火候。
第二章呢,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更加细致的园林。
它谈到了幼儿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这可真是个很纠结又很有趣的话题。
幼儿就像一个个小谜团,你以为你看透了,其实可能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有时候,你觉得孩子调皮捣蛋,也许人家只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世界呢。
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孩,有一次把家里的卫生纸扯得到处都是,他妈妈气得不行,正想揍他。
我就说,“姐,你先别急,说不定他是在模仿蜘蛛织网呢。
”这小孩一听,眼睛亮闪闪的,直点头。
你看,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特。
在这两章里,我觉得最有争议的地方可能就是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了。
到底是引导者多一点,还是陪伴者多一点呢?我觉得可能不同的情况得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孩子遇到危险或者错误观念的时候,那肯定得像个严厉的引导者,把他们拉回正轨。
但在孩子自由玩耍、探索的时候,做个默默陪伴的人就好了。
就像放风筝,线不能拉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松。
这两章读下来,我心里是既兴奋又有点担忧。
兴奋的是,原来幼儿教育有这么多深层次的东西可以挖掘;担忧的是,自己要是以后真成了幼儿教师,能做到像书里说的那样吗?这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突然被要求去参加跑步比赛,压力山大啊。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读后感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读后感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应该是怎样的呢?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幼儿教师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哲学观?通过阅读,感受到幼儿教师首先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态环境,才能真正走入儿童世界。
教育哲学观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打破原有认识,逐渐形成新的认识。
也是我们在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而建构形成的一种智慧。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教育智慧。
与儿童接触、反思、调整后的一种心理变化,从而改变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教师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所以“教育”是轻松的。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必须来自教师真实的生活与感受。
书中特别提到了“教师教育哲学生成的重要场域是在教育生活之中”。
幼儿教师应该是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人,积极施展自己生命中的激情与创造,突显自己的个性与自我,让教育哲学拥有源源不断的生长空间。
我们要在沉淀中生长自己的教育思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生活,实现研究式的教育。
哲学是个“空框”结构,幼儿教师哲学观的构成内核来自幼儿教师的自我觉醒与身份认同。
只有当教师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去做的时候,行动才会变得有方向,进而可以在行动至上来审视自己的行动。
“哲人气质”换个说法“幼儿教师需要智慧”。
这种智慧不仅仅是抓住教育契机的教育机制,更多体现在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对宏观问题的把握、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教育真谛的坚定和追求等。
这些智慧,能让我们免于一日生活中无意义事物的劳苦、免于专业立场模糊下反反复复的精神内耗。
总之,智慧至少能够让我们泰然处之,不慌不忙。
幼儿教师教育哲学观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育对幼儿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也可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状态,甚至是一段创造精彩的生命旅程。
通过分析原因进一步强调教育应有科学性的一面,保证教育的价值;也应有艺术性的一面,使教育中的人有意义感和存在感。
教育哲学导论简成熙读后感
教育哲学导论简成熙读后感篇一教育哲学导论简成熙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教育哲学导论》简成熙这本书,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我觉得吧,这本书可真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一开始,我可能就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对里面的一些概念和理论那是云里雾里。
但是读着读着,也许是我突然开了窍,又或者是作者的讲解越来越清晰,我好像能摸到点门道了。
这书里讲的那些教育的本质啦、目的啦,让我忍不住反问自己:我所经历的教育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考个高分,还是为了真正变成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我觉得吧,可能以前我们都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教育真正应该培养的东西。
比如说,书里提到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在学校里整天忙着做题、考试,都没时间去发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这难道就是好的教育吗?也许不是吧。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过犹豫。
有些观点我觉得好像太理想化了,在现实中能行得通吗?比如说,提倡让学生自由地探索和学习,可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下,真的能做到吗?我不确定。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让我思考了很多。
我想,教育可能不只是老师教、学生学这么简单,它得是一场心灵的碰撞,是一次共同成长的旅程。
这一路读下来,我收获满满,真心觉得不错!篇二教育哲学导论简成熙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教育哲学导论》简成熙的那些事儿。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还真小瞧它了!书中关于教育的种种论述,就像一道道闪电,劈中了我内心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
我一边读一边想:“哎呀,原来教育还能这么看!”比如说,简成熙提到教育应该培养有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人。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学习经历,整天死记硬背,创造力啥的早就不知道扔哪儿去了。
不过呢,我也有困惑的时候。
有时候作者的观点听起来特别高深,我就琢磨:“这我能理解吗?能用到实际生活中吗?”可能我这脑子还不够灵光,得好好琢磨琢磨。
还有啊,书里说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教育学家、音乐学家罗伯特·贝林德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作者以哲学的思辨方式探讨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展示了他对音乐教育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通过作者娴熟的叙述和理论推导,我对音乐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者首先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技巧和知识。
他强调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生活、追求真理。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反思我在音乐教育中是否过于注重技术和功利,是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理解。
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他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获得了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受过的机械式训练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培养我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反而压抑了我的表达欲望。
我深感作者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我希望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多地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对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通过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从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同时,音乐还可以成为人们减轻压力、愉悦心情的良药,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对音乐的多重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音乐教育的决心。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学校教育哲学》读后感赵丰平
《学校教育哲学》读后感赵丰平
《学校教育哲学》是由赵丰平教授撰写的一本关于学校教育哲学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学校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教育的意义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强调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输入。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于现行教育方式的思考,是否过于注重应试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呢?
其次,书中还讨论了教育的价值观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智育的全面培养。
这使得我对于教育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品格建设,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除此之外,书中还涉及了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角色等重要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更加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学校教育哲学》让我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工作者,也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都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深思熟虑,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和推动教育改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教育环境和机会。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第四章读后感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第四章读后感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胡华园长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一书,当初见这本书时,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的潜意识里,儿童往往与游戏相连,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哲学却高深莫测,儿童与哲学仿佛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但在细读百草园故事中,我慢慢的找到了答案。
胡园长将哲学比作了最亲近生活大地的树干,和儿童一样,都有着最初的启蒙意义,同时哲学也是生活智慧的探索历程,是爱智慧的过程,如果说儿童是天然的哲学家,那教师自然就是天然的教育哲学家了。
在这本书的第四章中,书写了许多幼儿教师的百草园教育故事,这些真实的故事饱含着教育实践智慧,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幼儿教师教育观的形成,通过自发、自觉、自由三阶段,慢慢形成并且不断深化,才能从一个经验型教师转变为智慧型教师,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自我鉴定、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祝福语、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计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lf-assessment, internship reports, personal experiences, blessing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teaching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中英教育哲学读后感
石中英教育哲学读后感石中英教育哲学读后感石中英教育哲学读后感石中英教育哲学读后感这本教材从封面上就给人一种理论性很强的感觉,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但是翻阅下来,你又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认知。
一直以来,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始终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质疑:教育哲学有必要吗?有哲学就行了,何必又添一个教育哲学?书的开篇就为我们说明了哲学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重新阐述了哲学的概念,从而说明教育哲学独立存在的意义。
就拿书中第三章第三节的人的境界与教育来说,联系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人的境界和教育内部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对受教者来说,境界越高,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育程度越高,自身的境界也会相应提升。
同样这个结论对施教者而言也适用。
施教者的人生境界提升对受教者的教育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这样环环相扣的关系怎么能不引起我们重视?书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比如什么是“人的存在性”?人既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多的属性,而这些属性的总和,就是人的存在性。
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的意识性。
每个人都有意识,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意识被别人剥夺。
让别人做他不想做的事,就是剥夺他人的意识。
可热衷于掌控他人意识的人不在少数。
这在教育领域,就体现为教师的灌输,为教学设置过多的标准答案等等,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
按石中英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一种“不人道的精神虐杀”,当然这种措辞有些严厉。
我们总是想当然得认为学生的思想幼稚,需要老师在各方面进行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有权力剥夺他们意识。
如果这样,学生就容易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丧失自我,缺乏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的,忽略他们最基本的作为人的存在性。
教师应当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即使错了也不急于反驳他们的观点,而是要把正确的观点陈述出来,让学生做对比,从而得出最终的答案,并且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存在那些漏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你放在我的心上
——读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哲学》有感
哲学颇让人视为畏途,而选择张楚廷先生的哲学思想来谈体会,
这无疑更需要勇气。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迷
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
"哲学使你从思
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
"这使我找到了读
哲学的部分理由。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张楚廷先生的力作《教育哲学》。
书中用了
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
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
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
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
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
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
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
会让人收获非浅。
张楚廷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
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
件。
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
爱心为先。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
子是神。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
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
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教育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
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
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
”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
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
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读了张楚廷先生的力作《教育哲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