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第四次作业
《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1、《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课堂管理: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描述: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管理。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7、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8、教育的有限性: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奥鹏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2、课程答: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潜在课程答: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4、校本管理答: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首先,导向功能。
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其次,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
再次,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四,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
最后,协调功能。
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
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2、简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答:(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
(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3)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交换。
(0281)《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1)《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
共4小题,12分。
)1、研究性学习2、范例教学3、发现学习4、隐性课程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4小题,20分。
)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为什么说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是紧密联系的?3、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档案袋评价法?谈谈你对这种评价法的看法。
三、判断说理题(每小题6分。
共3小题,共18分。
)1、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行为主体和行为动词两个要素。
2、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3、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就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
共2小题,20分。
)1、.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2、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参考答案:一、简答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课程观有些。
实用主义哲学课程观、逻辑实证主义课程观、日常语言分析哲学课程观、批判理论课程观.二、简答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
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三、简答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基本观点。
1918年博比特《课程》的出版标志着课程理论研究的兴起。
1923年查斯特的《课程编制》使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得以形成。
之所以称为科学化课程,主要因为其深受“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ilor)思想的影响。
特征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博比特的基本主张:课程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准备经验。
提出活动分析法。
就是把人的活动分解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并以此确立课程目标、组织内容的方法。
博比特首次提出课程开发的概念,并确立了基本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美国的泰勒提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的目标模式。
四、简答活动课程观。
杜威:儿童、经验、活动。
主张以儿童的活动为课程的中心;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的内容;主张教材的分类和排列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知识获得过程。
【西南●最新版】[0609]《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609]《地理教学论》第一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选作4个)1、理念2、审美情趣3、地理教学目标4、地理教学过程5、地理基础知识6、地理程序性知识7、地理策略性知识8、地理基本技能参考答案: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
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
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4、地理教学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发展地理能力,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与科学观念的多主体交互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过程。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为学习方法类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单选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参考答案:C[单选题]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参考答案:D[单选题]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参考答案:C[单选题]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参考答案:D[单选题]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参考答案:A[单选题]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B[单选题]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参考答案:B[单选题]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参考答案:B[多选题]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参考答案:BC[多选题]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参考答案:BC[多选题]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参考答案:AB[多选题]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参考答案:CD[多选题]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参考答案:CD[多选题]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参考答案:AD[多选题]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参考答案:ABD[多选题]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参考答案:AB第二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选作4个)1、地理情感2、地理态度3、地理价值观4、地理课程5、地理课程标准6、地理教材7、地理教学规律 8、地理教学原则参考答案:1、地理情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较复杂而稳定的心理体验。
教学论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教学论的重要性。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
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将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作业内容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最后,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可测量性。
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知识目标: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贴近学生实际。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回顾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引入圆的面积概念,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
(3)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实例讲解。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以《圆的面积》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圆的面积概念和公式。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圆的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论 第四次作业
教学论第四次作业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人类的一般认识总是始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
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3)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中的教养与教育彼此具有相对**性,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2、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自己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古老而又应用的最广泛的经典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来实现的。
对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
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学里的要求,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对教学增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食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
教学论第四次作业要求
打分:所有作业都要进行打分(小组作业由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打分,参考第一次作业打分操作方式;个人作业由老师进行打分);请大家及时下载第二次作业,每人对其他组打分,交由组长汇总后计算平均值再发给我,时间是周日晚上八点。
作业:教育理念在附件里,在初中或高中化学教材中找到体现上述相应化学教学理念的例子。
(每个点都要包含,一页PPT为一点教育理念,每个点至少一个例子)要求:1.形式:采用截图的方式进行PPT制作,并注明相应教育理念和简单的相关解释——如何体现该点教育理念的(比如:PPT第一页,放一张第2点教育理念的相关例子教材截图,PPT页面下方注明第二点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
”,然后简述如何体现的);2.时间:周三晚上八点组长收好给我,第二批补交的在周四早上七点前发给我3.命名:第几小组姓名学号。
如:第三小组唐斐然2012210518;个人的PPT不用打包,而是小组整体打包(强调一遍,解压后就是一个小组文件夹,里面打开是四个PPT。
小组长们加油,刚把爹!)附件:教材第69页的化学教育理念(第一点和第五点仅为举例,以供参考,不用再做,不用写番号)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举例采用的是初中化学教材燃烧与灭火)2.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4.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重要的地位,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5.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加强STS教育,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科学的化学观;(老师举例采用的是“乔老师的第一次设计和第四次设计”,内容是N、P 元素,通过自然界生物固氮的方式引入话题,从身边化学现象引起学生们对N元素反应的感性认识。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潜在课程:指学校潜在课程指学校内部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式课程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4、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5、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答: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 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规定;这是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而教师历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有美好的心灵;在今天,拥有丰富的知识已不再是为师者的决定性条件或主要素养,高尚、健全的人格才是为师者的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道德:第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第三,尊重同事,团结协作;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答:内容的渗透性和差别性;潜在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由于学校间客观条件和长期形成的传统不一样,潜在课程又具有了差异性;内容上的全面性;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全面地包括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概念上的相对性;潜在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相互联系上的非系统性;潜在课程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步骤,没有前后相继的知识线条等;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答: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因此说作为教育管理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为:1鉴定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4诊断功能;5调节功能;6监督作用;7管理功能;8教育功能;5、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答:1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2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3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的、消极的影响;4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那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三、论述题1.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论述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答:经济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客观的,教育所以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成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一支能在科学上有发现,生产技术上有发明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是举足重轻的;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在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即在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也是科学技术知识扩大的、高效的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高等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创造、发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功能;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使高等学校成为出人才、出成果的基地;另外,高等教育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人们形成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价值观念、协作观念等、态度、行为习惯等,并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和协调作用;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2、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3、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5、大教学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着的教育学专着,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学的特点答: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中国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教育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教育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答: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着差异;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答: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1前学科阶段: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早期的教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着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2 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3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4.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答: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4抓住时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5.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答: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首先,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其次,资本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此外,资本主义教育还有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推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方法、产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等特征;三、论述题1.论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1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3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由此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第三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3、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正式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是一种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做法如下:⑴布置各科实验室作业室,按学科性质设置参考书、实验仪器、标本等学习用具,设教师1~2人;⑵每个学生遵照作业指定的指引,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与教师订立月“学习约”;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作业,并公布在作业室内;⑶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安排学习速度和时间,可以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⑷学生完成本月“学习约”规定的内容并经教师考核合格后学习下一个月的内容,并将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4、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着;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性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2.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答: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第三、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第四、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3.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答:必然性——个人本位论有其历史必然性;它的鼎盛时期是18世纪后半期,主要代表人物卢梭所期望教育培养的自然人实质上是一种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人;可以说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在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反抗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压制,弘扬人的主体性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局限性——对于个人本位论来说,在对个人主体性张扬的同时,他们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社会制约性,甚至把社会臵于与个体对立的地位;4.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指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环节,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是智慧、理智、胆识和意志四者的独特结合和巧妙运用;二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对平时积累的教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长期而深刻的了解,如果没有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就不可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三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职业的特殊要求;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健康而稳定的情绪,他应当有能力把自己个人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情感之外,他必须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后果;因而,讲求“教育分寸”并做到恰如其分,是教育机智能否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5.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造”;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着名的教育目的论;三、论述题1.谈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答: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废人”;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包括认识到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地学习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加速知识的社会运用转化——即要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科技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有效地促进科技的生产力转化;。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交往说2. 分科课程3. 课程编制4. 教学组织形式5. 班级授课制6. 教学认识方式7. 教学论8. 复式教学9. 师生双主体说10. 认识实践说11. 泰勒原理二、填空题1. 西方目前主要的课程模式有、、。
2.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有、、、、。
3.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
4. 程序教学模式是提出的。
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国(人)提出的。
6.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包括与两层含义。
7. 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8.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是、、、、。
9. 赞科夫实验教学论的主要原则有、、、、。
10. 韦尼格教学计划的三个层次是、、。
三、简答题1. 如何评价概念获得的教学模式2. 凯勒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有哪些3. 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4. 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5. 对话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有哪些6.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特征是什么7. 简述教学认识特殊说的优缺点8. 简述泰勒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9.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10. 简述潜在课程与显在课程的关系11. 简述罗杰斯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四、论述题1. 教学交往的特殊表现有哪些2.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3. 试述教学认识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4. 试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5. 试述批判教学论的特征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意义6. 试述教学过程论的新发展理论及其实质与表现7. 试述教学模式新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交往说:是师生间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过程,认为教学活动中没有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就没有交往,就称不上教学活动。
2. 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3. 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北语20春《课程理论》作业4正确答案
(单选题)1: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
A: 课堂教学、课外教学
B: 固定课时制、灵活课时制
C: 单式教学、复式教学
D: 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在要注意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开发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取长补短。
A: 合作互补
B: 集体审议
C: 学校文本
D: 学生为先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 课程
B: 教学
C: 教师
D: 学生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古罗马()系统地总结了罗马教学成就和自己的从教经验,写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根据评价()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A: 客体
B: 关注的焦点
C: 目的
D: 主体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他是近代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凭借经验与习惯,而应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A: 裴斯泰洛齐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云南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4
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4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使得其教学模式可以被学习、示范和模仿,从而使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一种技术、技能和技巧,并能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A:整体性B:开放性C:针对性D:操作性答案:A()是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A:工业革命B:社会努力C:家庭要求D:学生要求答案:A人的发展是()A:社会化B:学习化C:教导化D:成长化答案:A()是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
A:儿童的生活B:学习做人C:参与社会D:语文教育答案:A以下关于讨论法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A:要有明确的讨论主题B:讨论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好充分准备C:教师要成为讨论的引导者和推动者D: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并要求学生接受。
答案:D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的两个功能是()A:唤醒B:指向C:监控D:反馈答案:A,B教师素质的特点是()A:职业性B:培养性C:道德性D:发展性答案:A,B,D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A:班级授课B:个别化教学C:小组协作D:分层教学答案:A,B,C人的发展包括()A:身体发展B:智慧发展C:心理发展D:感情发展答案:A,B,C()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
A:教师的教学B:学生的学习C:教案、教材D:课堂环境答案:A,B,C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A:对B:错答案:B教学评价部分在教学设计中是可以忽略的。
()A:对B:错答案:B。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第1214章)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第12—14章)一、填空题1.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
6.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7.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9.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1.( C )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的范围。
A.重现力 B.表现力 C.接触面 D。
参与性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 B );A.多媒体化 B.实用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3.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 D )。
A.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B.媒体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再现出来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 B )。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型(第四次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型(第四次作业)课程类型专业:学科教学(地理) 姓名:张俊黎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课程类型具有多样化特点,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别也不同。
一、依据课程组织重心划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两种最基本的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1、含义:学科课程所谓“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2、主导价值: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课程和古希腊古罗马的“七艺”课程就是最古老的学科课程的形态。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3、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夸美纽斯:“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赫尔巴特:从心理学出发,培养兴趣,设置培养学生经验的、思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兴趣的、多样的学科。
斯宾塞:学习实用的科学知识,围绕完满生活的五个方面来组织安排课程。
4、特点:A、分科设置,它是分门别类的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B、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具有严谨的逻辑性;C、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D、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以知识为基础,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序的整合起来。
5、优点:A、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B、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C、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6、局限性:A、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忽视了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学生学习时的认识既不是来自生活和实践,也不是完成后回到实践中去,而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认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学科课程对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科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发生冲突,教师也往往牺牲学生的价值,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轻点知识的记忆,忽视理解,学生被动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模块作业
1、简述教师行动研究的涵义。
答: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思想、知识及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批判性的研究的方式,是自我提升教育实践的重要行为。
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和科学的程序,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生话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
2、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无不是对反思最好的论证。
可见反思是对学习与自我提高的必要条件。
而反思则是反思的更进一步表现形式,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同时也是一种高级的认知形式。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
对于教师来说,只教而不反思,就无法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升华加工成理性认识,那么这些经验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在教育过程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将对教学的一切感性认知加工成理性认识。
总之,反思是教师的自悟能力;反思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反思是教师的生活方式;反思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反思是教师教育的元认识;反思是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反思是教师的思维方式。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将反思能力融入自己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实际面对的每个教学活动中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做好记录,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写好教学反思,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1)写教学的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等;(2)写教学的不足之处,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上的侧重点;(3)写教学机智。
西南大学远程教育15春第二学期[0281]《教学论》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0281]《教学论》第一次作业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0609)《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判断题]10、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9、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理教学新理念主要包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8、地理教学系统的七要素包括课程教材,方法教具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反馈评价,教学环境参考答案:正确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6、素质教学目标主要指知、能、德参考答案:错误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4、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男女搭配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3、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沟通与合作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2、《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教材论、方法论、目的论,评价论。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参考答案:正确第二次作业[判断题]10、理课程标准中地理价值观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全球意识。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9、地理课程标准关注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包括: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表达和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8、地理思维方法包括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实验法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7、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 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6、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正文与阅读系统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5、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正确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判断题]4、地理重点知识是地理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3、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要注重认知目标、行为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2、教学目标ABCD模式中"C”意指行为动词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样”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名称、地理术语、地理分布等地理基本事实。
国开作业小学数学教学论-任务四31参考(含答案)
题目:分数是采用概念形成方式学习的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中,考查的方式只有笔试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二是指构成的方式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并集思想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数学学习是根据数学教学计划进行的数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树学技能和能力、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意向转化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可能突然对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是一定的教学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教学反馈是一种教学信息传递过程,这种传递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传递,只有书面的形式。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的分配,它反映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小学数学教学论形考作业4
1分别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
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
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
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
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
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
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
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如“一般地,式子根号a(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
式子根号a(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学里的要求,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对教学增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食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目标明确,即教师要明白这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要养成哪些行为方式 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2)重点突出,是指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平均使用时间 和精力。(3)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4)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5)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大方、清楚。(6) 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 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 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是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教学原则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是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指导的。而现代教学的目的更关注促进人的发展,唤起人探求真、弘扬善、崇尚美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人的不断的自我超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原则,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科学性,只关注教学原则对教师教知识和学生学知识的“约束”作用,偏重于教学原则对教学双方外在行为的要求与规范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观的认识,实际上缺乏对原则内在的人文意义与价值真谛的深刻认识和揭示。
答:以问题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 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实 际已有的和可能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由于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主来传递和交流知识价息的,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水平,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采取复述教材式的教条性和机械性的表达方式,而应做到:第一,清晰、精练、准确;讲解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第二,教师语言表达要生动、活泼,要有激情,有着丰富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第三,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要体现着一种指导、向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
4、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答: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 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 、教材中的知识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养与教育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2、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与实施,应当使师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指导意义,它的真切关怀和它的实际帮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原则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在一旁对教学双方发号施令,贯彻教学原则应当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过程:它可以对教师提。供积极合理的建议,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引导,为教与学的双方指明方向。实际上,融汇在教学活动中的原则实施过程,深刻地蕴涵着道德的。认知的、情感的、审美的、技能的等多重意义。
7、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作为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的教学原则,在数字活动实践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充分发挥教学原则的积极有效作用,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原则。
(一)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与作用。作为科学的教学原则,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要远远大于单一原则功能之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片面地夸大某个原则,更不能把单个的教学原则绝对化
第四次作业:论述题,共8小题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人类的一般认识总是始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因此,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应全面地关注并服务于师生在智力能力、人格个性、道德情感、协作创新等方面发展的要求,使师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为此,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都应当服务和服从于这个目的,即教学原则的有效实施,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要求在贯彻教学原则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第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第三,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学习方式,应当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非认知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三)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教学原则是在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是中国历史上优秀教育与教学思想的概括和结晶,它们在过去和今天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8、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二,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集体,培养集体主义品质。
第三,以班级为组织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竞争、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第五,班级教学往往是与授课(或称上课)的教学活动形式联系在一起的,此两者的结合即班级授课制。
答:(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自己的主体意识。(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古老而又应用的最广泛的经典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来实现的。对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3) 有序组织教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实施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着系列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不断地设疑,引导学生在求知欲望的促使下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要改变那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6、为什么说,到目前为止,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答:班级教学自其产生以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组织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直到目前,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的是因为它的多方面的功能。
第一,一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洞时也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