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沉淀滴定方法;
2.掌握沉淀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3.了解沉淀滴定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导读

理论基础:沉淀反应。
重要知识点:溶解度与溶度积;分步沉淀。


难点:佛尔哈德法中的返滴定法;吸附指示剂 的作用原理。

二、返滴定法测定卤化物
第三节 佛尔哈德法
佛尔哈德法是在酸性介质中,以铁铵矾
[NH4Fe(SO4)2·12H2O] 作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
点的一种银量法。根据滴定方式的不同,佛
尔哈德法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两种。
一、直接滴定法测定Ag+
在含有 Ag+ 的 HNO3 介质中,以铁铵矾作指 示剂,用 NH4SCN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当滴定 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 SCN- 与 Fe3+ 结合 生成红色的[FeSCN]2+即为滴定终点。
2
滴定溶液中c (K2CrO4)为5×10-3mol/L是适宜的 浓度。

四、应用

莫尔法通常用来测定氯化物和溴化物。 莫尔法不能用于准确测定碘化物和硫氰化物。
莫尔法干扰因素较多,凡能与 CrO42- 生成沉淀 的阳离子,与Ag+生成沉淀的阴离子,均产生干 扰。

第三节 佛尔哈德法

一、直接滴定法测定Ag+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莫尔法
第三节 佛尔哈德法
第四节 法扬司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沉淀滴定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类一、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沉淀滴定法 吸附指示剂法 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 吸附指示剂法 分析化学课件

滴定条件
选择吸附力适当的指示剂
沉淀胶体微粒对指示剂离子的吸附能力,应略小于对待测
离子的吸附能力,否则指示剂将在化学计量点前变色。但不能
太小,否则终点出现过迟。
吸引力略大
被测离子
吸引力略小
沉淀胶
体颗粒
指示剂
滴定条件
如果测定Cl-时以曙红为指示剂
吸附顺序:I->SCN->Br->曙红>Cl->荧光黄
荧光黄做指示剂。
Ag+
Cl-
ClAg+
AgCl
Ag+
Ag+Cl-
终点时的吸附反应可用下列式子表示:
Cl-
Ag+
AgCl ⋅ Ag + + FIn− (黄绿色) ⇌ ⋅ + ⋅ − (粉红色)
吸附指示剂变色原理
终点时的吸附反应可用下列式子表示:
AgCl Ag + + FI(- 黄绿色)
吸附指示剂法
(法扬斯法)
基本概念
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法是用吸附指示剂
(adsorption indicator)确定滴定终点,以AgNO3溶
液为滴定液测定卤化物的银量法。
测定原理
滴定液
指示剂
K2CrO4
直接测定
AgNO3
中性或弱碱性
溶液中
滴定条件
滴定方式
滴定目标
可溶性
1、氯化物
2、溴化物
测定原理
25ml稀释后,再加入糊精溶液(1→50)5ml,荧光黄指示剂8滴,充分振摇后用
AgNO3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沉淀表面呈现微红色,停止滴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沉淀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溶液中发生的沉淀反应来确定
物质的含量。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生成、滴定终点的判定和计算含量三个方面。

首先,沉淀滴定法的原理涉及到沉淀生成的过程。

在滴定过程中,当两种反应
物混合后,若生成的产物是不溶于溶液的沉淀物,就可以利用沉淀的生成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沉淀生成的反应通常是通过加入沉淀剂,使两种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而实现的。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测定的离子或物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其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还包括滴定终点的判定。

在沉淀滴定中,滴定终点的
判定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指示剂来帮助判断滴定终点。

指示剂可以根据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终点。

当反应接近终点时,滴定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这时就需要停止滴定,从而确定物质的含量。

最后,沉淀滴定法的原理还涉及到含量的计算。

通过滴定过程中所消耗的滴定
液的体积,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含量。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直观,能够准确地确定物质的含量。

总的来说,沉淀滴定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沉淀生成、
滴定终点的判定和含量的计算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和测定各种物质的含量,对于化学分析和实验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温度
溶剂 离子型沉淀在水中溶解度比在醇中大
1
2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5
胶溶作用 胶溶透过滤纸而引起损失
颗粒大小 小颗粒溶解度大;水解作用,样品离子 水解,S↑
2
3
1
4
5
沉淀放置时易使原来不生成沉淀组分沉淀出来 — 沉淀生成后不宜久放(和母液分开)
包埋或吸留:形成块 — 重结晶或陈化 后沉淀
表面吸附:处于沉淀颗粒表面离子不是处于静电平衡中 — 洗涤沉淀
3.应用范围 Cl- ,Br-,I- ,SCN,Ag+ 一般指示剂离子与滴定剂电荷相反,与被测离子电荷相同 AgNO3和NaCl都有基准物质 可直接配制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
一 重量分析法分类及特点 分类: 沉淀法 挥发法 萃取法 特点: 准确度高,0.1%,是理论成熟的经典分析方法之一,不要求特殊仪器和设备 麻烦,费时 适合高含量组分
沉淀的滤过和干燥(自学) 过滤 无灰滤纸,灰分<0.2mg,可
忽略 洗涤 蒸馏水洗 — S小,不易胶溶的
沉淀剂洗 — S大
易挥发电解质稀溶液洗 — 易胶
溶的,少量多次 沉淀的干燥、灼烧、恒重
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
换算因数
W(%)= ×100%
AgCl在0.01M[NH3]中溶解度
AgCl Cl- + Ag+
Ag+ Ag(NH3)+ Ag(NH3)2+
配位效应,使沉淀溶解度↑
[Ag+][Cl-]=Ksp, [Ag+ ] 总=[Cl- ]=S
01
[Cl-]= Ksp
4.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1)沉淀溶解度及溶度积 沉淀在水中溶解经过2步: MA(固) MA(水) M+ + A- ① ② ①步 S0 = =aMA(水)

分析化学PPT课件:第七章-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第一节-沉淀滴定法-1

分析化学PPT课件:第七章-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第一节-沉淀滴定法-1
滴定条件:酸性条件(0.3 mol/LHNO3)---防止Fe3+水解
2020/8/25
佛尔哈德法(Volhard)返滴定法
待测物:X- (Cl-、Br-、I-、SCN-)
标准溶液:AgNO3、NH4SCN
滴定反应:X- + Ag+(过量) AgX+Ag+(剩余) + SCN‖
AgSCN
指示剂:铁铵矾 FeNH4(SO4)2 指示原理(终点反应): SCN-+ Fe3+ FeSCN2+(红色)
第七章
一、沉淀的溶解平
沉淀滴定法和重 衡
量分析法
二、影响沉淀平衡 的因素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三、银量法的基本 原理
四、莫尔法
五、佛尔哈德法
六、法扬司法
2020/8/25
概述
1.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2. 沉淀滴定法的条件: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 (2)反应迅速、定量 (3)有适当的指示终点的方法 (4)沉淀的吸附现象不能影响终点的确定
SP前 荧光黄 FI-
FI- Cl- AgCl Cl-
Cl-
Cl-
FI-
2020/8/25
SP前 曙红 E-
E- AgCl Cl-
Cl-
E-
Cl-
Cl-
滴定剂Ag+对滴定条件的要求:
不能生成Ag(OH)的沉淀
pH< 10.0
沉淀AgCl对滴定条件的要求:
卤化银沉淀光照下易变为灰黑色
避免强光照射
2020/8/25
H++CrO42- Cr2O72- (K=4.3×1014)
pH> 6.5

分析化学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答案解析

分析化学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答案解析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思考题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

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

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

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

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

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

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

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

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

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2) 化学计量点时 溶液是AgCl的饱和溶液 1 pAg = pCl = pKsp = 4.91 2 (3) 化学计量点后 由过量AgNO3的量决定 例加入AgNO3溶液20.02mL时(过量0.02mL)
0.1000 × 0.02 [Ag ] = = 5.0 ×10 −5 20.00 + 20.02
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无定形沉淀: 特点:溶解度小,颗粒小,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 沉淀条件 1). 浓溶液——降低水化程度,使沉淀结构紧密 2). 热溶液——使沉淀微粒凝聚,减小杂质吸附 3). 搅拌下较快加入沉淀剂——加快沉淀聚集速度 4).不需要陈化——趁热过滤、洗涤,防止杂质包裹 5).适当加入电解质——防止胶溶
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凝乳状沉淀:颗粒介于两种沉淀之间 例:AgCl沉淀 沉淀的形成 构晶离子 成核作用 均相、异相 晶核 生长过程 扩散、沉积 沉淀微粒
晶核的形成 均相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作用缔和而成晶 核。 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中固体微粒形 成晶核。
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3. 重量分析法
沉淀法、挥发法、萃取法 3.1 沉淀重量分析法 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⑴溶解度小 ⑵易过滤和洗涤 ⑶纯净,不含杂质 ⑷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⑴确定的化学组 ⑵性质稳定 ⑶较大的摩尔质量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2.滴定条件
(1)指示剂的用量:指示剂K2CrO4的浓度必须合适,若指示剂K2CrO4的浓度过大,终点将过早出现,且因溶液颜色过深而影响终点观察;指示剂K2CrO4的浓度过低,则终点推迟,影响滴定的准确度。实验表明:终点时CrO42-浓度约为5 10-3mol/L比较合适。
(2)溶液的酸度:滴定应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若酸度太高,CrO42-将因酸效应致使其浓度降低,导致Ag2CrO4沉淀出现过迟甚至沉淀不发生;若碱性太强,将生成Ag2O沉淀。适宜酸度范围为PH=6.5—10.5。当溶液中有铵盐存在时控制溶液的PH ==6.5—7.2范围为宜。




三种滴定方法的条件控制和适应的范围
教学场所
环境
教室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双语()
课时分配
2学时
教学
方法
讲授、比较
教学
手段
网络教学();多媒体(√)
教学
用具
投影仪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注
§7-1概述
一、直接滴定法
二、返滴定法
§7-2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一、莫尔法
二、佛尔哈德法
本节只讨论银量法,银量法根据所用指示剂不同,按创立者的名字命名,分为三种:
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法(volhard)法和法扬司(Fajans)法:
7.1.1沉淀滴定曲线
设用浓度为 的Ag+标准溶液滴定体积为 ,浓度为 的Cl-溶液,滴定反应为:
滴定反应常数 ,设滴定过程中加入滴定剂Ag+的体积为V,则
2.使比较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发扬斯法滴定条件原理;
滴定原理和应用;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思考题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

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

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

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BaSO4,2+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

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

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

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

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

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

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分析化学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以及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本文将介绍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应用场景以及注意事项。

一、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沉淀滴定法利用沉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滴定计量液体中的离子浓度。

在滴定过程中,通过加入适量的滴定剂,使待测离子与滴定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

当反应完成时,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最后称重,从而确定待测离子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样品:选择合适的试剂作为滴定剂,并准备待测溶液样品。

2、校准滴定管: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校准滴定管,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3、确定终点:通过加入过量滴定剂,使待测离子完全反应,并生成不溶性的沉淀。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确定反应终点。

4、过滤和洗涤:将生成的沉淀过滤,并使用洗涤剂洗涤沉淀,以去除杂质。

5、烘干和称重:将过滤后的沉淀烘干,并使用天平称重。

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待测离子的浓度。

三、应用场景沉淀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食品等领域。

例如,在化学领域中,可以利用沉淀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在环境领域中,可以用于测定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在食品领域中,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1、试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离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以确保反应的完全性和沉淀的生成。

2、校准滴定管:为了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滴定管进行校准。

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3、终点判断:在滴定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判断反应终点。

过量的滴定剂会导致误差增大。

4、过滤和洗涤:过滤和洗涤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需要仔细操作,确保沉淀物被完全收集。

5、防止污染:在实验过程中,应防止试剂和样品受到污染,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安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例如,一些试剂可能具有腐蚀性或毒性,需要谨慎使用和储存。

分析化学要用化学基础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要用化学基础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与被测组分卤化物反应的AgNO3滴定液的物质的量 等于加入AgNO3滴定液的总量减去过量的AgNO3滴定液。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被测组分卤化物的量即可计算X-的含量,计算 公式为: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2.直接滴定法 铁铵矾指示剂直接滴定法是在酸性介质中,以铁铵 矾[NH4Fe(SO4)2·12H2O]作为指示剂,以硫氰酸铵 (NH4SCN)为滴定液,通过直接滴定测定Ag+含量的银量 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1)分析依据 ①滴定反应 铁铵矾指示剂直接滴定法的滴定反应式 为: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2)化学计量关系。计量点时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3)结果计算。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终点时消耗的 体积即可计算氯化物的含量,计算公式为: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3.滴定终点的确定(以测定氯化钠的含量为例) (1)滴定前。在NaCl溶液中加入K2CrO4指示剂, NaCl和K2CrO4分别电离,溶液呈现CrO42-的颜色,为黄 色的透明溶液,反应式为: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4)排除干扰物质 强氧化剂、氮的低价氧化物、铜盐、汞盐均可与 SCN-作用而干扰测定,应预先除去。
三、吸附指示剂法
1.概念 吸附指示剂法(法扬司法)是以硝酸银为滴定液,用 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通过直接滴定测定卤化物和 硫氰酸盐含量的银量法。
三、吸附指示剂法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②滴定开始至终点前 加入的NH4SCN为滴定液与 Ag+反应生成白色的AgSCN沉淀,溶液为白色的混浊液。

分析化学-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S2=K’sp1/2=(Kspα Ag(NH3))1/2 由 于 Ksp(AgBr) 值 相 当 小 , 故 忽 略 因 络 合 效 应 对NH3浓度的影响。
αAg(NH3)=1+β1[NH3]+β2[NH3]2=1.7×105 S2=2.9×10-4mol/L S2/S1=4.1×102
5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它因素 (1)温度
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 Ag++Cl-=AgCl↓ Ag++SCN-=AgSCN↓
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反应来进行测定的方法, 称为银量法(Aregentometric method) 。
银量法可以测定C1—、Br—、I—、Ag+、SCN— 等,还可以测定经过处理而能定量地产生这些离 子的有机物。
例如,测定铝时,称量形式可以是 Al2O3(M=101.96)或8-羟基喹啉铝(M=459.44)。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损失沉淀1mg,以A12O3为 称量形式时铝的损失量:
A12O3:2A1=1:x x=0.5 mg
以8-羟基喹啉铝为称量形式时铝的损失量 :
A1(C9H6NO)3:A1=1:x x=0.06 mg
由于许多沉淀的固有溶解度比较小,所以 计算溶解度时,一般可以忽略固有溶解度的 影响。
S=[M+]=[A-]
二 活度积和溶度积
K2 = aM+aA-/aMA(水) ,
得:aM+aA-=K2S0=K
0 sp
K 0sp称为活度积常数,简称活度积。
aM+aA-=γM+[M+] γA-[A-]=K0 sp
[M+][A-]=K 0sp/γM+γA-= Ksp

沉淀滴定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分析化学课件)
滴定反应: 终点前: Ag+(过量) + X- AgX↓
Ag+(剩余)+ SCN- AgSCN↓(白色) 终点时: Fe3+ + SCN- [FeSCN]2+↓(红色)
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 容量瓶(250mL) 酸式滴定管 (50mL) 碱式滴定管(50mL) 锥形瓶(250mL)
移液管(25mL) 洗耳球 烧杯 试剂:基准物NaCl 5% K2CrO4溶液 硝酸 硫酸铁铵溶液
1
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 二、测定步骤
(一)0.02mol/LNaCl标准溶液的配制 (二)0.02 mol/LAgNO3溶液的标定 (三)硫氰酸铵溶液的标定
6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条件
一、直接滴定法测定Ag+
测定条件
A 滴定过程中必须充分摇动溶液,否则不断形成的AgSCN沉淀会强烈吸附
Ag+ 在其表面,使终点提前。
B 可在酸性溶液中直接测定Ag+,控制H+的浓度范围在0.1~1mol/L,否则
Fe3+会发生水解。
适用范围
直接滴定法可测定Ag+含量等
7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条件
数据 序号 1
2
3
项目
V AgNo3
C AgNO3 mol/L
VNH4SCN 初读数/mL
VNH4SCN 终读数/mL
VNH4SCN /mL
cNH4SCN mol/L
c NH 4 SCN
∣di∣
mol/L
相对平均偏差%
4
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 三、数据处理计算公式: Nhomakorabeac NaCl

分析化学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2. 佛尔哈德法测 Cl- 时存在的问题 及应对措施
∵ SAgCl > SAgSCN
溶解度
∴ 化学计量点后微过量的 SCN- 会与溶液 中已生成的 AgCl 反应:
AgCl↓+ SCN- AgSCN↓ + Cl-
造成多消耗 SCN- 标准液。
为避免此反应发生,可加硝基苯(或二氯 乙烷),覆盖沉淀表面,或在返滴定前, 滤除 AgCl。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的指示剂是 (1) K2CrO4 。
2. 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滴定酸度pH是 (2) 6.5 ~ 10.5 。
3. 沉淀滴定法中铵盐存在时莫尔法滴定酸度pH 是(3) 6.5 ~ 7.2 。
4. 沉淀滴定法中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是 (4) 铁铵矾 。
5. 沉淀滴定法中佛尔哈德法的滴定剂是 (5) NH4SCN 。
一、原理 以 AgNO3 滴定氯化钠为例
终点前:Ag+ + Cl- = AgCl (白色)
终点时:2 Ag
CrO
24
Ag2CrO 4
砖红色
可见, 要正确指示终点, 指示剂 的加入量是关键。以下计算之。
二、指示剂用量
化学计量点时
cr,e (Ag ) cr,e (Cl - )
K
sp
(AgCl)
二、佛尔哈德法的滴定条件
1. 指示剂用量 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验确定为: 0.015 mol / L Fe3+ 为宜。
2. 酸度
0.1 ~ 1 mol / L HNO3
太低时, Fe3+ 水解。 太高时,ce(SCN-) 降低,滴定反应不完全。
三、佛尔哈德法应注意的问题

经典课件:分析化学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经典课件:分析化学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终点前】 Ag+ + Cl- ⇌ AgCl↓(白色) Ksp= 1.8×10-10;
【终点时】 2Ag++CrO42- ⇌ Ag2CrO4↓(砖红) Ksp= 2.0×10-12;
【终点颜色】 白色沉淀→砖红色沉淀
.
10
AgCl的Ksp> Ag2CrO4的Ksp,为何先生成AgCl? AgCl : Ksp [Ag][Cl] ss
.
17
3.干扰离子
滴定前应设法除去能与Ag⁺作用生成沉淀的 阴离子,与CrO42-作用生成沉淀的阳离子及在中 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的离子。
阴离子:PO43-、AsO43-、SO32-、S2-、CO32-、 C2O42-
阳离子:Ba2+、Pb2+ 有色离子:Cu2+、Co2+、Ni2+ 易水解离子:Al3+、Fe3+、Bi3+、Sn4+
.
19
二、佛尔哈德法(铁铵矾法)
.
2
【银量法】以AgNO3为标准溶液,滴定Cl-、 Br-、I-、Ag+、SCN-、CN-等离子的方法。
Ag+ + Cl- ⇌ AgCl↓
Ksp= 1.8×10-10
Ag+ + Br- ⇌ AgBr↓
Ksp= 5.0×10-13
Ag+ + I- ⇌ AgI↓
Ksp= 9.3×10-17
Ag+ + SCN- ⇌ AgSCN↓ Ksp= 1.0×10-12
络合滴定:与c 和K´MY有关,c↑,K´MY↑, 滴定突跃↑☆
氧化还原滴定:与 ΔEθ 和n1、n2有关,主要决 定于 ΔEθ ☆

沉淀滴定法分析技术—吸附指示剂法(分析化学课件)

沉淀滴定法分析技术—吸附指示剂法(分析化学课件)

二、测定原理---以测定氯化物为例
1、吸附指示剂
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染料,大部分是有机弱酸,
其阴离子在溶液中容易被带正电荷的胶状沉淀所吸附

吸附后结构发生变化,以至引起颜色变化,从而指示终点
的到达。
HFIn
H+ + FIn-
常用的吸附指示剂
指示剂名称
待测离子
滴定剂
色变化
荧光黄
Cl
7~10
黄绿色 → 微红色
二氯荧光黄
Cl
黄绿色 → 红色
曙红
Br、I、SCN
橙 色 → 紫红色
pH范围

Ag+
pH
Ag+
pH 4~6
Ag+
pH 2~10
AgNO3 标准溶液
2、滴定终点前
荧光黄指示剂,有机酸, 在溶液中离解:
指示剂
HFIn
荧光黄(HFIn)
H+ + FIn-
Cl AgCl
(AgCl) Cl- FIn-
(AgCl) Cl-+ FIn-
pKa=7.0
pH>pKa(7.0),以FIn 为主
以荧光 黄为例
滴定剂Ag+
2Ag ++2OH - 2AgOH Ag2O +H2O 控制溶液pH在 pKa~10.0之间
pH>10. 0
四、溶液的pH
常用的吸附指示剂
指示剂名称
待测离子
滴定剂

色变化
荧光黄
Cl
7~10
黄绿色 → 微红色
二氯荧光黄
Cl
在测定Cl-时只能选用荧
SP前 荧光黄 F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JWK-033 共7页科目分析化学7.1沉淀滴定授课日期12.9课时2班级12制药授课方式讲授作业题数1拟用时间0.5h教学目的1.熟悉难溶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原理与溶解度的关系。

2.掌握溶度积规则,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溶解、了解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分级沉淀。

选用教具挂图多媒体教学重点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

难点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

教学回顾金属指示剂、EDTA配位法说明无授课人: 审阅签名: 【组织教学】1、师生互致问候语2、考勤、组织教学。

【导入】以沉淀反应为基础测定物质含量的滴定分析法称为沉淀滴定法。

银量法是最成熟和最有应用价值的沉淀滴定分析法,即以硝酸银为标准溶液来测定卤素离子、SCN -、CN -,以及以NH4SCN 标准溶液测定Ag +和间接测定卤素离子。

【课堂教学】7.1 溶度积原理7.1.1溶度积常数n MA( M aq + A (aq)n+-固)()[][]spK M A +-=-溶度积s=[M]=[A],s 2=[M][A]=K sp7.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相同点: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不同点:溶度积是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力下,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常用100克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表示。

结论:溶度积常数值只能用来估计和比较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大小。

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

7.2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7.2.1溶度积规则根据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沉淀、溶解反应进行的方向。

某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称离子积。

用Q i 表示。

任意情况下的离子积为:①当Q i=K sp 是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即平衡状态; ②当Q i<K sp 是不饱和溶液若有固体则发生溶解; ③当Q i>K sp 是过饱和溶液,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7.2.2沉淀的生成欲使某物质析出沉淀,必须使其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即增大离子浓度可反应向着生成沉淀的方向转化。

例5:将等体积的4×310 10-3mol ·L-1的AgNO 3和4×10-3mol ·L-1的K 2CrO 4溶液混合是否能析出Ag 2CrO 4沉淀?K sp(Ag 2CrO 4)=9.0×10-12 解:混合后因Ag 2CrO 4=2Ag ++CrO 42- c (Ag+)=2×10-3mol ·L -1, c (CrO 42-)=2×10-3mol ·L -1 Q i=c 2(Ag+)×c (CrO 42-)=(2×10-3)2×2×10-3=8×10-9 Q i>K sp ∴有沉淀析出。

答:能析出Ag 2CrO 4沉淀。

7.2.4沉淀的溶解根据溶度积规则,要使沉淀溶解,必须减小该难溶盐饱和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浓度,以使Q i<K sp 。

减小离子浓度的办法有: 1、生成弱电解质Mg(OH)2(s)Mg +OH -H +Cl -H 2OHCl2++222+2由于加入H+使OH-和H+结合成弱电解质水,溶液中的OH-离子的浓度降低使平衡向着溶解方向移动。

从而使沉淀溶解。

2、氧化还原反应:3C uS+8HNO 3=3C u(NO 3)2+3S ↓+2NO ↑+4H 2O3、生成配位化合物:AgCl(s)+2NH 3=[Ag(NH 3)2]++Cl -4、酸度对沉淀和溶解的影响通过控制p H 值可使某些难溶的弱酸盐和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或溶解。

5、沉淀的转化如在AgCl 的沉淀中加入I-离子又生成了一种新的沉淀AgI 。

在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生成另一种更难溶的物质,叫沉淀的转化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较大的易转化为溶度积较小的。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较大的易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

7.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沉淀条件的选择7.3.1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共沉淀现象本身不能单独析出沉淀的物质能随同另一种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共沉淀。

(1)表面吸附表面有剩余电荷,吸附构晶离子,形成吸附层,再吸附相反电荷离子(称抗衡离子),形成扩散层,组成了双电层。

吸附层吸附规律:优先吸附构晶离子。

抗衡离子的吸附:a.与构晶离子形成溶解度、离解度最小的化合物。

b.离子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

AgCl Ag Cl KI I K Ag I AgI+--++-=+=++=c.离子电荷高的优先吸附。

影响因素:a.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b.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杂质量减少。

防止:洗涤(电解质水,易挥发的沉淀剂)(2)混晶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形成的晶体结构相近的离子代替构晶离子形成混晶,不能洗去,应在沉淀前进行分离。

如BaSO4和PbSO4,BaSO4和KMnO4(3)吸留和包夹表面吸附的抗衡离子在沉淀生长时被覆盖包藏在里面不能洗去,陈化可减小,严重时,需重沉淀。

7.3.2 后沉淀某组分析出沉淀后,另一种难于析出沉淀的物质在沉淀表面上析出沉淀的现象。

例:MgC2O4可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而不沉淀,但用草酸盐沉淀分离Ca2+与Mg2+,析出CaC2O4沉淀表面有MgC2O4析出。

放置时间越长,后沉淀现象越严重。

类似现象常见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分离中。

避免或减少后沉淀的主要方法是缩短沉淀和母液共置时间。

沉淀玷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测Ba2+,包藏了BaCl2吸附 H2SO4无影响SO42,包藏了BaCl2吸附 H2SO4-7.3.2 沉淀条件的选择1、沉淀的类型按颗粒大小分:直径特征晶形沉淀 0.1-1μm 排列规则,结构紧密BaSO4凝乳状沉淀AgCl 无定形沉淀 <0.2μm 无规则堆积,含水多,体积大Fe2O3·nH2O属于何种沉淀,由沉淀性质决定,但沉淀条件也起很大的作用。

2、沉淀的形成构晶离子-晶核――沉淀微粒由沉淀性质决定均相成核作用微粒-晶核-沉淀微粒异相成核作用由沉淀条件决定晶形沉淀与无定形沉淀的生成3、沉淀条件的选择晶形沉淀(稀、热、慢、搅、陈)使其颗粒大,减少包藏,关键是控制相对过饱和度。

例:BaSO4沉淀a.在稀、热溶液中沉淀;b.在酸性介质(HCl)中;c.慢加,快搅;d.陈化无定形沉淀(浓、热、电、不陈)定向排列聚集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沉淀反应最终是形成晶形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是由晶核形成速率与颗粒成长速率的相对大小决定。

如右图。

⏹晶核形成速率和颗粒成长速率都与溶液过饱和度成正比⏹当颗粒成长速率>晶核形成速率时,易形成晶形沉淀;反之,易形成无定形沉淀。

⏹重量分析中,目标是能形成晶形沉淀,因此,应尽可能减少相对过饱和度。

溶解度小,不可能减小相对过饱和度。

关键是加速凝聚,防止胶溶,减少吸附。

例:Fe(OH)3沉淀a. 在浓的热溶液中沉淀;b.在电解质存在下沉淀,中和胶粒电荷;c. 立即用热水稀释;d.趁热过滤。

均相沉淀法避免局部过饱和现象。

通过缓慢的化学反应,使沉淀剂由溶液中慢慢地、均匀地产生。

例如:沉淀Fe(OH)3:CO (NH 2)2+H 2O =CO 2↑+2NH 3 控制温度可控制尿素水解速度,控制[OH -]产生的速度。

优点:得到的沉淀,颗粒较大,表面吸附杂质少,易滤,易洗缺点:仍不能避免后沉淀和混晶共沉淀现象 【小结】1.难溶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原理与溶解度的关系。

2.溶度积规则,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溶解、了解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分级沉淀。

【作业】沉淀在下述介质中的溶解度变化原因为:a .酸效应;b .盐效应;c .同离子效应;d .络合效应 (1)AgCl 沉淀在11-⋅Lmol 3KNO 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大;(b)(2)AgCl 沉淀在11-⋅L mol HCl 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大;(d)生成[]-2AgCl(3)AgCl 沉淀在0.0011-⋅L mol HCl 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大;(c) (4)AgCl 沉淀在11-⋅Lmol 3NH 水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大。

(d)生成[]+23)(NH 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