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认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分析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作为认知系统本身,人与计算机没有差别。

答:错。即使是认知系统本身,人与计算机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①人脑操作速度慢②人会发生注意力分散,易受情绪、动机、疲劳等的影响。③人会丢失信息④人可能会错误提取信息⑤人的知识表征模糊,近似粗略⑥人的思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及时发现新问题,吸收新知识。

2、认知能量分配理论认为,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水平的加工时,增加分配给它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加工。

答:错。认知能量分配理论提出了资源限制加工和材料限制加工。(1)资源限制加工: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它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加工,否则材料加工就要受到影响。(2)材料限制加工: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水平的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它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3、表征是指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答:错。表征的过程就是编码。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人的各种信息加工系统形式的加工过程。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称为代码。

4、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会影响记忆结果。上下文越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越精细。

答:正确。记忆结果还依赖于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当项目与上下文加工一致时,会形成整体贮存,因而记忆效果好;上下文越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越精细。否则即使进行了语义加工,记忆效果也未必提高。

5、乔姆斯基认为言语与思维是相同的。

答:错误。乔姆斯基认为句子有两种结构,一是表层结构,二是深层结构。前者是指句子的形式,后者指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是思维。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论述解释警戒衰退机制的三种理论。

答:

(一)唤醒理论

唤醒理论更多的是从警戒的神经系统特点和机制来讨论它的功能原理并解释警戒衰退的可能原因。主要内容如下:

(1)唤醒是指有机体的一般状态或一般性兴奋水平。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神经元细胞除了主要通过其轴突与传导通路内的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相联系外,还能通过树突与周围的许多神经元联系在一起构成网状结构;由此,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一部分可沿感觉传导特异通路直达相应皮层感觉区,而另一部分就进入网状结构、从而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使大脑产生一般性的兴奋或唤起水平,这样皮层的功能就普遍得到了增强。

(2)为了使网状结构处于最佳的机能状态,必须使知觉环境出现不断的变化,弥散性的神经冲动才能长期维持;而在单调的持续性注意任务中,环境变化太少,维持警戒所需要的非特异性神经活动水平就会下降,从而降低了网状结构的唤起水平,最终降低了检测信号的有效性。

(3)唤醒水平降低引起的是个体在警戒任务中的判断标准的变化(提高),而不是注意敏感性变低。(二)疲劳和维持需求理论

有研究者认为,在检测时钟任务中,被试因为疲劳转移了他们的视线或者在监视过程中眨眼次数增加了,从而导致了信号的漏报。该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1)疲劳是产生警戒衰退的最主要原因,它导致了对视觉信号维持注意力能力的变异,影响了注意的敏感性。

(2)警戒任务的工作负荷通常较高,因此长时间的维持注意的需求会就会导致注意敏感性的下降。而那些要求有更多心理资源的因素,包括关键信号不确定、连续任务而非同时任务、事件率很快、关键信号不熟悉、认知任务(让被试回忆信号看起来或听起来象什么)取代了感觉检测任务、信号密度低因而很难检测到等,都会更加降低警戒的敏感性水平。只有当操作者自动地、需要很少努力检测目标时,其敏感性水平才会较高,而且警戒衰退才会消失。

(三)期待理论

期望理论更倾向于从判断标准的转换而不是注意敏感性的下降来解释警戒衰退。该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1)人对信号的检测能力与人对信号的准备性或说期待呈正相关,这种期待依赖于人对要检测的信号的认知及信号出现的条件在头脑中已储存的信息。在警戒作业中,被试在主观知觉到的信号频率基础上不断的设定和修改判断标准β;而一旦有信号漏报,被试感知到的信号频率就会下降,这种降低进而就会影响被试将判断标准β向上调整;而向上调整的判断标准β就更增加了漏报的可能。如此反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警戒水平的不断衰退。

(2)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一个无限大的β,可事实上,其他一些因素将使标准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是高不可攀。因为这个恶性循环并不仅仅依赖于最初的信号漏报,其他各种能提高注意敏感性的变量(诸如信号呈现时间长、密度大、强度高、不确定性降低甚至奖惩措施等)也会增加被试在警戒任务中

的期望作用、提高β值,或者至少使其不下降。

2论述结构优势效应的涵义、表现与特点。

答:

(一)含义: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现象,结构优势效应是一类在各种实验中发现的具有共同特性的知觉结果,它们可能存在共同的知觉原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实验方法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巧合。

(二)表现:

(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的一个同一字母。

(2)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3)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4)字母优势效应:识别字母的一个组成线段要优于识别单独的该线段。

(5)句子优势效应:人们识别一个句子中的单词要比识别单独的该单词容易。

(三)特点:

(1)范围涉及广,既包括文字材料又包括非文字材料

(2)是统一原因造成的还是各有原因目前不清楚

(3)计算机不能模拟

3分析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之间的区别、联系。

答:

(一)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概念

情节记忆: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语义记忆:包括关于世界和语言的一般性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是个体所掌握的有关字词等语言符号、规则或公式和它们间的联系、及操纵这些符号的算法的知识,通常按照类别或其他如类属、归纳及抽象规则等进行组织。

(二)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

(1)储存的信息不同:前者是个人经历,后者是一般知识;

(2)存在形式不同:前者以时空框架为形式,后者以某种结构规则为形式;

(3)稳定性不同:前者不稳定、易受干扰、易于改变和转换、不易提取,后者稳定、不易干扰和改变、易于提取;

(4)操作机能不同:前者推理能力小、很少需要策略参与,后者推理能力大、可应用策略、加工过程更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