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选读》PPT1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接舆,楚国狂人,也有人说是楚国贤人,为了避世而装疯 ②凤,这里比孔子 ③德行怎么这么衰微 ④谏,匡正,挽回 ⑤犹可追,还可以赶得上,即还可以改变 ⑥已而,罢了,算了 ⑦下,指下车
(桀溺)曰:“滔滔②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③易之? 且而④与其从辟人之士⑤也,岂若从辟世之士⑥哉?” 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 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⑦” (《论语·微子》)
(《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
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
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 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 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 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 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 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 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 伦理的一个特色。它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 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 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课堂示例二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 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 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 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
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 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 “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 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 的基本主张。
(1)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 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 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梳理《先秦诸子选读》
专题五:不义而富且贵来自百度文库于我如浮云——把握孔子的“义 利”观(对物质的追求要合乎道义、但不是君子最高的 追求、道的实行更重要、现实意义等)。
专题六:有教无类——理解《论语》中有关教育及教与
参考答案
(1)( A )(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3分)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 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 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课堂示例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
专题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论语》的思想 核心“仁”/“恕”/“忠恕”(遵循“礼”的规定、对他 人的关怀/爱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等)。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 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 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 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内容。
滔滔,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局势混乱到了极点 而,通尔, 谁以,与谁 辟人之士,指孔子,他常常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合的人 辟世之士,出世隐居的人 与易,参与变革
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
【参考答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世态度在任何 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 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 天下无道,举世皆浊,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 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 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 力为之奋斗的。 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 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参与变革,慨 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背诵以下名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2、子曰:“过而不改,是謂过矣!”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 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ni,小车 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 就不能去追求。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 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
★“义”和“勇” 是儒家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符合于仁、 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 “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 “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 病,
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 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 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 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 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 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 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 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 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 价值。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背诵下列名句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专题二:当仁不让于师——领会孔子与弟子间 的师生关系(平等、尊重、关爱)。
★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 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 则。
★孔子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 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 的治国原则。
专题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领会孔子 的“生存智慧”(自身修养、对待学习、对待 过错、“信”)。
★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 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 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 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课堂示例一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②何德之 衰③ ?往者不可谏④ ,来者犹可追⑤ 。已而⑥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⑦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
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 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 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②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 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梳理《先秦诸子选读》
专题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 会责任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着精神。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 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 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 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 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 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答案
8.(1)C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
理解。C项“选择与仁德为邻”与“别人怎么 知道你的仁呢?”有误,第一处的“仁德”应 为“有仁德的人”,第二处的说法不对,“焉 得知”说的是“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而 不是“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两处错误均 考查在对选段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上,一处考 查的是“仁”的含义,二处考查的是“知”的 含义。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 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礼”, 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 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 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 道德和礼貌。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 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 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 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3分)
【交学要之要友生指间阐解(择的补(思在出的述析人2有己从)】想 作 “ 共 孔交益之其答, 答 择 同 子本友于 短 他案是 时 友 点 “题,仁 。 角示建 , ” , 择考以德 度例立要与即友查友养解:在先“与”对辅成释“其答择“观中仁的,择“出处仁的国,外言友仁选(德内古见部之””段选养涵代贤环成和的与择成,文思境理“选居即思”化齐。亦择句住指想之经,与可处之的出的间典可修)”间 地 孔基 的的以养,的 方 子础 关分取高都友关 ) 为之 系析于是之系 ” 什上 。。自选, 两 么的 其长孔己、即 者 会。 次子 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此句话从正面说 是:要和比自己水平高、素养高的人交朋友。考生若 能从此处入手,答题会更符合答案的要求。
《 论 语 》 选 读
《论语》复习建议
1.回归文本《先秦诸子选 读》(读懂意思、理解思想——结 合课后“相关链接”)。
2.课外阅读、识记、理解孔子思想 (可联系实际——现实意义)。
3.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点、 答题思路等)。
2009年福建省高考题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实践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 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 个仁人。实践仁德完全在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 实践仁德的要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合于礼的事 不听,不合于礼的事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 然愚笨,也一定要按照你的话去做。”
(桀溺)曰:“滔滔②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③易之? 且而④与其从辟人之士⑤也,岂若从辟世之士⑥哉?” 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 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⑦” (《论语·微子》)
(《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
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
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 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 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 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 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 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 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 伦理的一个特色。它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 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 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课堂示例二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 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 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 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
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 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 “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 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 的基本主张。
(1)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 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 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梳理《先秦诸子选读》
专题五:不义而富且贵来自百度文库于我如浮云——把握孔子的“义 利”观(对物质的追求要合乎道义、但不是君子最高的 追求、道的实行更重要、现实意义等)。
专题六:有教无类——理解《论语》中有关教育及教与
参考答案
(1)( A )(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3分)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 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 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课堂示例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
专题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论语》的思想 核心“仁”/“恕”/“忠恕”(遵循“礼”的规定、对他 人的关怀/爱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等)。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 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 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 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内容。
滔滔,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局势混乱到了极点 而,通尔, 谁以,与谁 辟人之士,指孔子,他常常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合的人 辟世之士,出世隐居的人 与易,参与变革
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
【参考答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世态度在任何 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 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 天下无道,举世皆浊,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 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 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 力为之奋斗的。 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 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参与变革,慨 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背诵以下名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2、子曰:“过而不改,是謂过矣!”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 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ni,小车 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 就不能去追求。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 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
★“义”和“勇” 是儒家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符合于仁、 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 “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 “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 病,
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 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 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 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 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 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 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 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 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 价值。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背诵下列名句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专题二:当仁不让于师——领会孔子与弟子间 的师生关系(平等、尊重、关爱)。
★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 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 则。
★孔子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 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 的治国原则。
专题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领会孔子 的“生存智慧”(自身修养、对待学习、对待 过错、“信”)。
★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 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 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 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课堂示例一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②何德之 衰③ ?往者不可谏④ ,来者犹可追⑤ 。已而⑥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⑦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
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 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 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②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 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梳理《先秦诸子选读》
专题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 会责任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着精神。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 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 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 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 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 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答案
8.(1)C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
理解。C项“选择与仁德为邻”与“别人怎么 知道你的仁呢?”有误,第一处的“仁德”应 为“有仁德的人”,第二处的说法不对,“焉 得知”说的是“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而 不是“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两处错误均 考查在对选段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上,一处考 查的是“仁”的含义,二处考查的是“知”的 含义。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 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礼”, 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 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 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 道德和礼貌。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 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 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 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3分)
【交学要之要友生指间阐解(择的补(思在出的述析人2有己从)】想 作 “ 共 孔交益之其答, 答 择 同 子本友于 短 他案是 时 友 点 “题,仁 。 角示建 , ” , 择考以德 度例立要与即友查友养解:在先“与”对辅成释“其答择“观中仁的,择“出处仁的国,外言友仁选(德内古见部之””段选养涵代贤环成和的与择成,文思境理“选居即思”化齐。亦择句住指想之经,与可处之的出的间典可修)”间 地 孔基 的的以养,的 方 子础 关分取高都友关 ) 为之 系析于是之系 ” 什上 。。自选, 两 么的 其长孔己、即 者 会。 次子 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此句话从正面说 是:要和比自己水平高、素养高的人交朋友。考生若 能从此处入手,答题会更符合答案的要求。
《 论 语 》 选 读
《论语》复习建议
1.回归文本《先秦诸子选 读》(读懂意思、理解思想——结 合课后“相关链接”)。
2.课外阅读、识记、理解孔子思想 (可联系实际——现实意义)。
3.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点、 答题思路等)。
2009年福建省高考题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实践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 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 个仁人。实践仁德完全在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 实践仁德的要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合于礼的事 不听,不合于礼的事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 然愚笨,也一定要按照你的话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