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合集下载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对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内部监管和对客户身份验证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在总结了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银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加强对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的认识,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维护金融安全。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内部监管、客户身份验证、风险分析、问题、建议、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银行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支付和资金管理提供了便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银行卡业务也日益复杂。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

银行卡业务涉及到资金流动和个人信息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将对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研究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障客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新型的电子支付方式不断涌现,给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方式带来挑战,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和身份信息盗窃手段进行非法活动,加大了银行卡业务的法律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银行卡业务的法律风险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内部监管和客户身份验证等对策,有助于提高银行卡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客户的利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的深入分析,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以保障银行卡业务的正常运作和客户资金安全。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深入了解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探究其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为后续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2. 分析目前银行卡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盗刷、假冒、信息泄露等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银行协助执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协助执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风险管理部张海)随着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和执法机关执法力度的加大,因银行协助引发的法律风险有逐渐增长的态势,并且已开始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法律风险。

银行协助行为既是法定义务的强制行为,又是关系到广大客户和银行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行为,同时也是我们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因此必须依法办事。

一、银行协助概述银行协助是银行依法协助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被执行人(含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进行查询、冻结或强制扣划的行为。

银行协助的方式有三种,即协助查询、协助冻结、协助扣划。

协助冻结是指银行依照法律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冻结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储户提取其存款账户内的全部或部分存款的行为。

冻结是一种临时性的执行措施,法律规定其期限为六个月,期满后,执行机关如不办理续冻手续,原冻结的被执行人的账户自然解冻。

协助扣划是指银行依照法律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扣划的要求,将单位或个人存款账户内的全部或部分存款资金划拨到指定账户上的行为。

二、协助执行的法律依据《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条规定:“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上规定是确立银行协助义务最根本的法律依据,该规定明确界定了要求银行协助的单位之权利来源,即法律、行政法规可以直接赋予执法机关对单位存款的查询权,而其他协助,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的查询、冻结和扣划,以及对单位存款的冻结和扣划,则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有权要求银行提供协助执行的单位及其权利来源的依据分别如下:一是人民法院、税务机关、海关。

其依据分别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银行业务法律风险工作总结

银行业务法律风险工作总结

银行业务法律风险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银行业务法律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银行必须积极应对法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

本文将总结银行业务法律风险的主要特点,并就如何有效应对法律风险提出建议。

一、银行业务法律风险的特点1. 复杂性:银行业务涉及众多复杂的法律规定,如借贷、担保、汇兑等,因此法律风险的判断和处理需要深入研究和专业知识。

2. 不确定性:金融行业受到政策变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法律环境不断变化,银行需不断了解和适应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 法律风险的互动性:银行与客户、合作伙伴等多方进行交易和合作,法律风险涉及各方当事人的权益,需要高效的协调和沟通。

二、应对银行业务法律风险的建议1. 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意识:银行应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使员工更加熟悉法律法规,规避违法风险。

2.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加强合规管理:银行业务操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起严格的内部合规监测制度,确保各项业务符合法律规定,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法律风险。

4. 加强内部合作和沟通:银行不同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形成有效的内部合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法律风险问题。

5. 配置专业法律团队:银行应设立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团队,吸纳法律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支持,确保在法律风险处理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结语银行业务法律风险是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应对法律风险对于维护银行的声誉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法律风险意识、定期评估风险、加强合规管理、加强内部合作和配置专业团队等措施,银行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银行与法律风险共同斗争,才能为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法律风险报告

银行法律风险报告

银行法律风险报告1. 引言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需要面对各种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活动和声誉产生重大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银行有效管理这些风险。

2. 法律风险分类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而引发的风险。

例如,银行可能因未能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而面临罚款和声誉损失。

2.2 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指银行在与客户或合作伙伴签订合同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或未能充分考虑风险因素而可能造成的损失。

例如,银行可能因合同纠纷而面临诉讼和赔偿责任。

2.3 诉讼风险诉讼风险是指银行可能因为客户、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方提起的诉讼而面临的风险。

银行需要妥善处理各类诉讼事务,以避免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

2.4 数据隐私风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数据隐私风险。

银行需要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并遵守相关数据保护法律和隐私政策,以减少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3. 应对策略为了有效管理银行的法律风险,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供参考:3.1 建立合规框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框架,明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遵守合规要求。

3.2 加强合同管理银行应加强对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签订的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合理,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此外,银行还应建立有效的合同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合同风险。

3.3 设立诉讼风险管理团队银行应设立专门的诉讼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处理与诉讼相关的事务。

该团队应与律师事务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诉讼应对策略和程序。

3.4 强化数据隐私保护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并加强对员工和系统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银行还应定期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日益凸显。

银行卡业务涉及金融资金流动、个人信息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设立完善的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应该建立规范、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风险管理流程等。

应该从建立制度规章、规定业务流程入手,确保对业务操作的规范、完整,并适时实施内部风险控制审查、主题审核等手段进行监管,保障业务的安全、稳定。

二、健全银行卡交易监控系统银行应该建立多层次的交易监控系统,对银行的电子银行卡登记、帐户开设、密码修改、资金转账、账单查询等交易进行实时监控。

并设置严格的权限管理和密码策略,加强密码保护,防范恶意用户对客户信息的非法获取。

三、完善银行卡用户风险教育和提示机制银行卡用户风险教育和提示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银行应注重对用户的风险教育和提示。

应该通过网站、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对用户提供银行卡安全知识、注意事项、风险防范等信息,让客户有意识地防范风险,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安全。

四、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和沟通银行与监管机构间的合作和沟通是保障银行卡业务稳定、健康的关键。

银行应加强与政府机构、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风险警示机制,加强对银行卡业务进行监管。

银行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异常交易、用户投诉等情况,为监管机构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信息提供依据,增强银行卡行业的协调管理能力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综上所述,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需要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交易监控和风险教育机制,强化与监管协作,从根本上保障银行卡业务的正常运行。

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建议

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建议

第1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权与租赁权关系的法律条款包括物权法第一百九十条:“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 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 记的抵押权。”担保法第四十八条:“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告知承租人, 原租赁合同连续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五条: “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连 续有效。”
是应逐条审核租赁合同的条款,查看合同中是否明确告知租赁物已被抵押及相关的抵押物处
发放贷款。
置风险、租赁期限是否设置合理、租金支付方式是否为按月(季)定时分期支付等。
四是办理好抵押登记。依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已登记的抵押权方可对抗在后
最终,实行针对性的掌握措施是关键。虽然在后成立的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在先登记设立
(二)抵押人向银行申请出租抵押物。 银行在接到此类申请后,如一律持否定态度则会使抵押人闲置的抵押物无法体现其经济 价值,对抵押人来说不仅有失公正,也会对抵押人的还款力量产生不利影响。银行在确保抵 押人诚信的前提下允许其出租抵押物的,可同时实行以下措施防控风险: 1.除从前在签订抵 押合同时设定的出租抵押物应经得抵押权人同意的条款外,还应在抵押合同中补充商定对抵 押人的租金收取进行监控的条款,要求抵押人在贷款银行开立租金收取专用账户。当贷款消 失不良时,银行可自行从该账户扣划资金优先用于归还贷款。 2.要求抵押人将租赁合同交由银行审核,确保合同中包括以下风控措施:租赁物已被抵 押及有关承租风险的告知;租赁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匹配,不得长于借款期限;租金分时(段)给 付,不得一次性支付;抵押权实现时租赁合同即时无条件自动终止(解除);租金收取专户设在 贷款银行并由银行监管,当贷款消失不良时,银行有权扣划租金专户内的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法律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规避,将对银行的经营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保护客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法律法规的调整和改革,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金融法规、法律条例的修订等都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增加。

2. 客户因素:商业银行的客户往往涉及众多的法律事务,例如贷款、担保、担保物处置等等,客户的法律行为和风险传导也会成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重要来源。

3. 内部管理因素: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职工管理、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不力等原因可能产生违法违规行为,也可能会导致法律风险的增加。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些来源,商业银行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法律风险。

1. 金融债务危机:商业银行的债务方往往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当债务方出现违约情况时,商业银行将面临不良资产增加、损失扩大的风险。

2. 金融诉讼风险:商业银行在与客户、合作方、监管机构等相关方进行业务往来中,可能出现法律诉讼纠纷的情况,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3. 合规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如存在合规风险,将会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处罚。

1. 加强法律意识: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风险的意识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保证金融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各项风险规避、检测和处理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金融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银行保函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保函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保函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概述银行保函是指银行作为担保人,为客户提供的一种承诺支付担保的业务形式。

银行保函在国际贸易、工程承包、土地拍卖、招标投标等方面应用广泛。

银行在提供保函业务时,需要详细审查客户的资信,以确认其能否履行合同。

但是,银行保函业务也存在着法律风险,该风险主要体现在担保金额风险、担保基础风险和违法风险等方面。

因此,银行应该通过做好内部管理、加强审查程序等措施防范这些风险。

银行保函业务风险1.担保金额风险担保金额风险是指在保函期限内,客户未能按约定履行合同且产生损失时,银行需要承担的赔付责任超过了银行的最高限额,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银行在提供保函服务时,应该严格审查客户的信贷记录、资产负债状况和财务状况,并根据担保金额的大小设定适当的担保费用和保险措施,以降低担保金额风险。

2.担保基础风险担保基础风险是指在保函期限内,客户未能履行合同,但由于担保期限已经到期,银行无法取消保函,导致银行承担的赔付责任与客户实际还款能力不相符的情况。

银行在提供保函服务时,应该定期审核客户的资信,确认是否存在评级下降、经营不善等情况,及时调整担保金额和担保期限,以降低担保基础风险。

3.违法风险违法风险是指银行在提供保函服务时,未按照法律规定严格审查客户的资信和合同条款,导致银行承担的赔付责任与客户实际还款能力不符的情况。

例如,客户提供的合同条款存在漏洞或不明确,或者银行未确认客户是否具备履约能力等。

银行在提供保函服务时,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查客户资信并审查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降低违法风险。

银行保函业务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划分担保金额风险和担保基础风险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担保管理和资信评审制度;定期对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更新。

同时,银行应加强内部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确保银行保函业务运作安全可靠。

2.加强审查程序银行应根据风险等级和业务性质设定不同的审查程序,针对性地审查客户的资信、合同条款等,确认其能否履行合同。

柜面业务主要法律风险点及防范

柜面业务主要法律风险点及防范

柜面业务主要法律风险点及防范省分行法律事务部杨永清一、法制意识的树立1、法制意识的重要性2、树立法制意识的障碍3、作一个严守法制精神的好公民、好员工二、银行与客户间的主要法律关系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一)员工、客户、建行之间的法律关系职务行为及表见代理(二)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应树立的法律基本原则1、平等。

与客户是平等民事关系而不是监督管理关系。

工作应体现人性化色彩,注意一些习惯用法的表达。

2、自愿3、公平(1)关于对VIP客户服务应注意的群体效应问题(2)关于格式条款的理解及运用4、诚信(1)前契约义务: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2)附随义务:及时通知、必要协助、防止损失扩大(3)后契约义务:保守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不得泄露。

三、柜面业务中的法律风险控制(一)个人存款实名制的相关法律问题1、法律依据:2000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2、下列身份证件为实名证件:(1)居住在境内的中国公民,为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2)居住在境内的16周岁以下的中国公民,为户口簿;(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为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为武装警察身份证件;(4)香港、澳门居民,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5)外国公民,为护照。

前款未作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代理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代理人应当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

实名制施行前,已经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个人存款账户,按照实名制施行前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实名制施行后,在原账户办理第一笔个人存款时,原账户没有使用实名的,应当依照实名制规定使用实名。

3、法律后果: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责令停业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

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不仅会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银行的声誉和稳定运营。

因此,深入探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主要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信贷合同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如果合同条款存在漏洞、不明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例如,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条款等重要内容约定不清,就容易引发纠纷。

2、担保风险担保是银行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担保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常见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

如果担保人不具备担保资格、担保物存在权利瑕疵或者担保手续不完备,银行在实现担保权利时就可能遇到障碍。

3、合规风险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如违规放贷、利率过高、贷前审查不严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法律责任。

4、债权实现风险即使信贷合同合法有效,担保措施完备,如果借款人经营不善、恶意逃废债务或者出现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银行在实现债权时也可能遇到困难。

例如,借款人破产清算时,银行的债权可能无法得到足额清偿。

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1、法律法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繁多且不断更新,银行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和准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就容易在业务操作中出现失误。

2、信息不对称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包括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经营风险等。

借款人可能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资料,导致银行做出错误的决策。

3、内部管理不善部分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信贷审批流程不规范,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这些都可能增加法律风险发生的概率。

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存款法律风险防范

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存款法律风险防范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存款法律风险防范当前,随着经济案件的逐年增加,司法和行政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要求信用社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客户存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在协查过程中,信用社不仅承担了法律上所要求的责任义务,同时也相应承担了很大的法律风险,如果没有正确履行义务和职责,其直接后果就是对司法、行政机关和存款客户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

笔者现就协查过程中的遇到的几个问题,作个归纳分析,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可能的法律风险状况1、注意申请协助机关的权限范围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对各有权单位查询、冻结、扣划单位或个人存款的权限作了明确规定:A、有权对单位、个人存款进行查询、冻结、扣划的单位有:人民法院、税务机关、海关;B、有权对单位、个人存款进行查询、冻结的单位有: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察机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C、有权对单位、个人存款进行查询的单位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察机关、价格主管机关、人民银行、银监会及省一级银监局;D、有权对单位存款进行查询的单位有:县以上审计机关、保险监督管理机构。

2、注意协助执行标的范围对同一标的(存款账户资金)有不同权利主体要求协助执行时,应遵循轮候查封、冻结、扣划原则。

工作人员应告知后申请单位,此账户已被冻结的相关情况。

先予申请冻结的单位对申请冻结金额内有优先扣划权,后申请单位只有在先申请单位对标的执行后或执行范围之外的标的有执行权。

这也有例外,按破产法规定:当企业破产后,其已判决未被执行财产的,应中止执行;未判决的案件应当移送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

因此,当标的存款企业被宣告破产后,除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外,其它部门不得再扣划此单位存款。

3、注意据以执行的通知书和法律文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的规定,金融单位对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内容应要进行审查,包括开户金融机构名称、客户名称、账号是否正确,金额大小写是否相符、划入账户是否属专用账户,相关文字有无涂改现象。

银行法律风险及防控

银行法律风险及防控

银行法律风险及防控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多种金融业务,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银行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法律风险。

为了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营和规范发展,银行必须加强法律风险的防控工作。

一、银行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类型银行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开展业务中面临的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损失的各种因素。

银行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法律风险、信用法律风险、合规法律风险和诉讼法律风险。

1. 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合同签订的有效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和合同执行的合法性等。

在处理存款、贷款、开立信用证等业务时,银行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性,以减少合同纠纷的产生。

2. 信用法律风险信用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包括信用评估的合法性、担保合同的效力和债权追收的合规性等。

在授信业务中,银行必须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追偿机制,以防止信用违约导致的法律风险。

3. 合规法律风险合规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合规性问题,包括反洗钱合规、资金来源合规和金融产品销售合规等。

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以避免因合规性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和声誉风险。

4. 诉讼法律风险诉讼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可能被卷入诉讼或仲裁程序,并面临诉讼风险和判决执行风险。

银行在涉及纠纷解决时,应妥善处理与客户、业务合作伙伴等相关方的纠纷,并及时获取法律援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银行法律风险防控的策略为了有效防控银行的法律风险,在运营过程中,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银行应根据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定与法律风险相关的制度、规章和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律规定,并有效监控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经营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常常面临多种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会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客户利益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需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制定有效的措施,以规避和化解法律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点法律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由于法律法规、合同条款、司法解释等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的风险。

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

商业银行的业务涉及面广,涉及的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等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业务领域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法律风险。

2. 预见性。

法律风险通常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解读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预判和预防。

3. 不确定性。

法律风险在其实际发生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是由于法律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导致的。

4. 快速变化。

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变化速度较快,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调整其经营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以适应法律环境的变化。

二、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及类型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来源于其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银行业法规、金融监管法规、合同法规等,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风险。

2. 合同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伙伴签订的合同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合同解释风险等。

3. 民事责任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经营关系可能会产生纠纷,导致商业银行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风险。

4. 知识产权风险:商业银行的品牌、标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他人侵权、知识产权纠纷等。

5. 诉讼风险:商业银行可能会受到诉讼的风险,包括与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等的诉讼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规避和化解法律风险,保障其合法经营和客户利益。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有哪些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有哪些

银⾏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有哪些银⾏信贷业务⼀直是⽀撑银⾏运作的主要业务。

⼀般包括法⼈信贷业务、个⼈信贷业务两⼤类,如果细分的话,个⼈信贷业务包括个⼈住房贷款、个⼈消费贷款、个⼈经营贷款等。

法⼈信贷业务包括项⽬贷款、流动资⾦贷款、⼩企业贷款、房地产企业贷款等。

那么银⾏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有哪些呢?店铺⼩编就这⼀问题给⼤家进⾏解答,欢迎阅读。

银⾏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有哪些1.关于签章⽅⾯⽬前,部分信贷⼈员往往注意借款⼈(或保证⼈)在借款合同、最⾼额担保合同、贴现等合同上审查单位公章及法定代表⼈私章,⽽疏忽了法定代表⼈签字。

这可能存在两种潜在风险:⼀是企业经办⼈道德风险,即未经企业法定代表⼈授权,私⾃盖章获取贷款或给其他企业提供保证;⼆是企业法定代表⼈的道德风险,即企业法定代表⼈以其未签字为由,不承认债务或保证责任。

因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借款⼈和保证⼈可以“合同意思表⽰不真实”为理由提出抗辩。

防范此类风险的对策是:对于经常发⽣贷款的客户,要求其法定代表⼈签署⼀份“委托授权书”给企业经办⼈,信贷员须注意这份“委托授权书”法定代表⼈签字的真实有效(须当⾯验证);对于不常发⽣贷款的客户,特别是个⼈客户,确保每笔合同都有签字(不会签字的客户,盖私章并加按指纹)。

2.关于抵押物财产共有⼈的签字及共有⼈与抵押⼈关系证明问题共同共有⼈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的同意,抵押⽆效,信贷⼈员在办理抵押贷款时,须要求抵押物财产共有⼈签字或公司“董事会同意抵押决议书”(企业财产设定抵押情况),在实际经办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细节:以私房设定抵押的,在很多情况下房产证上没有登记共有⼈,这在⼤部分房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时,登记部门会要求共有⼈签字(实际上是替银⾏把了⼀关);但在有些地⽅的房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时,登记部门未作此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取得了合法的“他项权利证书”,也会因此项抵押未经共有⼈同意⽽导致⽆效。

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律风险防控调研法律风险报告

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律风险防控调研法律风险报告

关于全面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一、法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我行在法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在机构设置上配备了总行法律与合规部和资产保全部,省外分行单独设置法律与合规部,省内分行将合规岗位设立在风险管理部,支行层级将合规岗设立在综合管理部。

三是在权限划分上,由总行法律与合规部作为法律风险防控的管理部门,负责非授信类诉讼案件管理、法律咨询、法律合规审查、知识产权管理、法律宣传与培训等职责;由总行资产保全部负责授信类案件管理、咨询及诉讼。

四是在相关议事规则上,建立了党委扩大会、行长办公会风险资产处置会等议事规则,根据议事规则所确定的业务事项上报合同制度审查。

二、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一)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情况在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方面,我行制定并印发了《广*银行合同管理办法》、《广*银行诉讼案件管理办法》、《广*银行诉讼工作的实施细则(暂行)》、《广*银行协助执行管理规定》、《广*银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办法》、《广*银行银行卡风险管理自律规范》等制度,法律风险防控基本全面覆盖各项业务。

(-)监事会机制运行及高级管理层相关情况1.我行董事会及监事会中无法律教育背景或法律工作经历的人员,监事会通过列席董事会、股东大会、行长办公会和经营层会议的合法合规性、投票表决程序进行了监督,掌握了本行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推进全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的政策方针和重大决策,对董事会及其成员、高管层及其成员的依法履职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监事会实行集体决策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决策。

我行监事会关注内外部检查发现的内控问题,加强对案防工作的监督,认真研究监管部门监管意见,持续跟踪整改情况。

高度重视全行案件防控工作,及时了解全行重大案件及处理情况,加强案件防控,积极推进整改,巩固内控建设成果。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摘要】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是指由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等法律因素导致的可能损失或风险。

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法律法规的变化、合同履行风险等。

常见的法律风险类型有合规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

为了控制法律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法律合规制度,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合作。

法律风险管理也面临挑战,如法律环境复杂、监管要求繁琐等。

商业银行应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合作,以确保稳健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控制措施、管理意识、风险来源、风险类型、风险影响、挑战、监管机构、沟通合作、法律风险管理体系1. 引言1.1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定义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与法律有关的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诉讼风险、合规风险等。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业务涉及到大量的金融法律法规,一旦违反相关法规,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可能因为员工操作不当、内控不完善、市场变动等原因而触发法律风险,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声誉受损的风险。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定义需要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不能忽视与法律有关的风险,要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控制。

只有做好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确保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定义对于银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是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难免会涉及到大量的法律事务,如贷款、信用卡、保险等业务,这些业务的展开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如果商业银行对法律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触犯法律,承担起意想不到的法律责任。

银行业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银行业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银行业务种类日益丰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然而,在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以某商业银行A分行的一起贷款纠纷案例为例,分析银行业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简介2016年,某商业银行A分行与某公司B签订了一笔金额为1000万元的贷款合同。

贷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6%。

合同约定,若B公司无法按时还款,则需支付违约金。

然而,在贷款到期后,B公司未能按时还款,A分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概述(1)合同风险:本案中,A分行与B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存在以下风险:①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中关于贷款利率、还款期限、违约金等条款表述不够明确,可能导致后续纠纷。

② 合同要素缺失:合同中未约定担保方式、抵押物等要素,可能影响贷款回收。

(2)担保风险:本案中,B公司未提供担保,存在以下风险:① 抵押物风险:若B公司无法偿还贷款,A分行可能无法顺利实现抵押权。

② 保证人风险:若B公司无法偿还贷款,A分行可能面临保证人追偿困难。

(3)诉讼风险:本案中,A分行在诉讼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① 证据不足:A分行在诉讼过程中可能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② 法院判决风险:法院可能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作出不利于A分行的判决。

2. 风险原因分析(1)合同风险原因:① 合同审查不严格:A分行在签订贷款合同时,未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查,导致合同存在风险。

② 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A分行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合同风险。

(2)担保风险原因:① 担保审查不严格:A分行在发放贷款时,未对担保人进行严格审查,导致担保风险。

② 担保管理人员素质不高:A分行担保管理人员对担保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担保风险。

(3)诉讼风险原因:① 证据收集不充分:A分行在诉讼过程中,未能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导致诉讼风险。

② 法律法规不熟悉:A分行诉讼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可能导致败诉。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变化不确定、法律合同纠纷等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资产负债表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法律合规管理岗位和责任分工、法律合规培训和教育等。

商业银行还应当设立专门的法律合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和报告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注重风险控制,合理分析合同内容和条款,确保合同合法、有效,并具备可执行性。

商业银行还应把握市场变化和法律法规变化,及时调整合同条款,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客户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获得合法收入,同时也要防范客户的违法行为。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担保权利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担保合法有效,以减少风险。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和监管政策,及时调整业务和内控制度,以确保符合监管要求和法律合规。

商业银行还应注重法律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评估法律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法律风险的控制。

只有如此,商业银行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关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业务运作中面临各种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因为法律法规不完善或者不合理,导致出现的非合法行为或者纠纷,给银行业务及声誉带来的潜在风险。

下面将重点分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主要类型,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类型(一)合同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签订各类合同是日常运营的一项重要活动,包括贷款合同、储蓄存款合同、外汇合同等。

合同风险主要指当两方签订合同后,若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合同条款存在歧义导致争议,会给另一方带来经济损失甚至法律纠纷。

(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往往涉及信用关系,如发放贷款和担保等。

信用风险主要指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或者担保人无力履行担保责任,给银行带来损失。

(三)合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经济赔偿或声誉损失等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主要包括反洗钱风险、反恐怖融资风险等。

(四)法律监管风险:商业银行需要按照监管机构的规定操作,否则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监管风险主要包括违反银行监管规定、泄露客户隐私信息等。

(五)诉讼风险:商业银行可能因为合同纠纷、金融诈骗、公司治理等因素,面临各类法律诉讼。

诉讼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被诉讼或诉讼涉及的损失及后续影响。

为了控制商业银行法律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和客户利益,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合同管理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审查、签订、履行和纠纷解决等流程和权限,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以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二)风险评估和审查: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不同业务类型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点。

(三)合规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建立内部合规控制机制,确保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合规风险。

(四)法律监管合规体系:商业银行需要严格按照监管规定操作,制定合规操作流程和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管及法律风险管理,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目录一、银行协助的概念及性质--------------------------------------------------- 04二、银行协助法律风险的类型及成因-----------------------------------------04(一)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041.因故意不履行协助义务导致的法律风险。

----------------------------------042.当事行因未能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

------------------------05(二)执法机关违规办案引发的协助风险--------------------------------------06(三)银行与申请协助的执法机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发生的协助风险---------06三、法律救济的乏力,加大了协助风险----------------------------------------07四、关于预防和减少银行协助法律风险的思考---------------------------------08(一)在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完善立法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机关执法水平。

---------------------------------------------------------------------081.完善立法体系,减少法律漏洞。

-------------------------------------------08 2.建立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救济制度。

--------------------------------------08 3.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机关执法水平,减少违规办案的发生。

---------084.在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生效法律文书强制执行的力度。

---------095.协助风险的减少还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09(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建设,提高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律素质------091.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协助行为加以约束。

------092.各级银行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

--103.一线工作人员应加强银行协助知识的学习,减少不当协助的发生。

-------10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和执法机关执法力度的加大,因银行协助引发的法律风险有逐渐增长的态势,并且已开始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对银行协助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但理论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尚很鲜见,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及其法律风险防范作一简要探讨。

银行协助是指有权机关在案件的查处、审理、执行等执法环节上,因办案需要依法到银行查询、冻结、扣划当事人(包括个人和单位)的有关款项,查阅与案件有关的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银行资料时,银行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协助义务,它是我国银行对客户存款承担法定保密义务的一种例外。

根据申请协助机关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的司法协助和行政执法协助。

在实践中,以司法协助居多。

银行能否正确履行这项义务,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由此也造成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现阶段,我国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根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三大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执法机关违规办案引发的协助风险;银行与申请协助的执法机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发生的协助风险。

协助风险发生后,由于法律救济方式较少,且手段乏力,又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针对银行协助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预防和减少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在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完善立法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机关执法水平,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建设,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银行协助;风险;防范随着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和执法机关执法力度的加大,因银行协助引发的法律风险有逐渐增长的态势,并且已开始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对银行协助问题的研究,已成为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但理论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尚很鲜见,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及其法律风险防范作一简要探讨。

一、银行协助的概念及性质所谓银行协助是指有权机关在案件的查处、审理、执行等执法环节上,因办案需要依法到银行查询、冻结、扣划当事人(包括个人和单位)的有关款项,查阅与案件有关的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银行资料时,银行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协助义务。

具体来讲,协助查询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查询的要求,将单位或者个人存款的金额、币种以及其他存款信息告知有权机关的行为;协助冻结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冻结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单位或者个人提取其存款帐户内的全部或者部分存款的行为;协助扣划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扣划的要求,将单位或者个人存款帐户内的全部或者部分存款划拨到指定帐户上的行为。

银行协助根据申请协助机关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的司法协助和行政执法协助。

在实践中,以司法协助居多。

银行协助是银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它是我国银行对客户存款承担法定保密义务的一种例外。

因此,银行能否正确履行这项义务,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由此也造成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银行协助法律风险的类型及成因现阶段,我国银行协助的法律风险根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三大类:(一)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1.因故意不履行协助义务导致的法律风险。

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同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争市场、争份额成为各家银行工作的重点,而这就要求银行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状况普遍较差,企业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意识匮乏,这就使得原本很正常的银行协助成了某些客户衡量一家银行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从而使得银行在履行协助义务时陷入两难境地。

于是有的银行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推行起了法律实用主义、利已主义:只想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不愿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比如有些银行,每年都有许多的案件起诉到法院,通过法律的救济也收回了大量的呆滞贷款,其合法权益应该说得到了维护;然而按法律规定要求其协助法院执行其他案件时,却又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拒不协助,为留住客户,就违法地拒绝或变相拒绝履行协助义务,最终被法院制裁,酿成法律风险。

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正是“法律实用主义”的典型写照。

法律对社会的调整,是采用确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进行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法律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一方享有权利,另一方也就必然负有义务;而一方负有义务,也就意味着另一方享有权利;或者就一方来说,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义务。

这正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必然要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为法律所不容,最终也导致无法充分实现自身的权利。

2.当事行因未能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引发的法律风险。

由于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关于银行协助的规定大多较为原则,为增强其现实操作性,各有关部门即纷纷出台了各种相关操作细则,而这些细则因为部门限制,往往不能达到公示公知的程度,这就为银行正确履行协助义务增添了困难;此外,由于一些银行对银行协助还未足够重视,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这方面的知识还较为贫乏,以致在协助时不能正确履行协助义务,致使风险发生。

这种风险又可分为两种,即客户追索因错误协助被错扣的存款和法院追究错误协助的法律责任。

福建省厦门市的林女士向业务伙伴王某的银行卡上汇款时,不慎误将巨款16.3万元汇到南京朱某的账户上。

应林女士要求,银行当即“纠错”,直接将朱某账户上的钱划给了林女士。

朱某认为银行越权划款,将银行告到法院。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银行败诉,返还朱某16.3万元并承担诉讼费。

败诉后,银行把林女士诉至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要求其承担败诉损失。

8月2日,集美区法院判决被告林女士败诉。

(二)执法机关违规办案引发的协助风险由于我国现有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法院执行人员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加之各地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某些执法机关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滥用权力,违规办案,也是银行发生协助法律风险的一个原因。

1997年10月27日,A市建行营业部(以下简称A市营业部)应a 企业的申请,承兑了一笔金额为100万元,收款人为b公司的商业汇票,后该汇票经两次背书转让后被d公司取得,d公司持该票到D市农行(简称农行)申办贴现,并做了背书,D市农行在汇票到期日向A市营业部提示付款时,被告知,该票据已被A市法院裁定停止支付,故拒绝付款。

D市农行遂以票据纠纷为由将b公司、d公司和A市营业部诉至D市法院,要求上述三被告支付票款及票据到期日至付款日的利息。

另由b公司共同承担本案诉讼费。

1999年D法院判决A市营业部支付票款及票据到期日至付款日的利息(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付)。

后该判决虽被某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但至此A市营业部已支付差旅费及诉讼费近2万元。

党的十五大坚定而又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各级政府也相继提出了“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口号。

然而极少数公务人员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用法来治”,“用法来治”是把法单纯作为工具和手段,政府运用“法”这一工具和手段来治理国家、治理老百姓。

这种观念令政府以治者自居,人民被视为消极的被治者。

像法治并不否认人的作用一样,人治也并不否认法的作用;但人治是仅仅把法作为一种治民的工具,当主人觉得这件工具不顺手甚至碍手时,可随时弃之不用。

这里面既有特权思想在起作用,更有法律是“专管老百姓”的“工具论”在作祟。

(三)银行与申请协助的执法机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发生的协助风险受现行体制的束缚,我国立法体系也存在颇多漏洞,较为突出的是1995年。

7月1日《商业银行法》实施后,该法第30条规定:“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自95年7月1日,《商业银行法》实施后,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才构成银行协助的有效依据。

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既不属于法律(此处为狭义的法律,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的法律)也不属于行政法规(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规定或履行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而根据宪法和法律依据一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该条例第28条第七款却规定:“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纪检机关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