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人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迪园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学生谈感受,并说明原因。学生根据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在车站、码头上车或上船;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查资料„„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1、启迪园
设置环境:黑板上写上“鉴宝”,在讲台上摆上四个锦盒内装玻璃、塑料、好的印石、玉器雕刻器物,上盖黄色绸布。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鉴宝”活动,猜一猜,这黄绸布底下盖的是什么?老师展示和田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实物饰件。
2、智慧泉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玉器的历史。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其价值和功能的演变,看书P20---P28。
彬彬有礼体态美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问候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问候语。
3.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
4.知道向别人问候敬意,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问候语及问候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迪园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比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那么,和不同的人相遇,该怎么打招呼呢?礼仪小使者要出发了,我们赶快跟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2、你们想让我们的家乡饮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吗?现在就请每一个小组为你们代言的美食设计一个广告语。
5、总结延伸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美味与养生的结合。不论是菜肴的口味还是外观,都渗透着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理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2.知道我省人民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形成的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采访、调查、合作交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交往、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采访、调查、合作交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交往、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和满族有关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 满族住宅 服饰 舞蹈 )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讲故事、教学游戏、问题探究、讲授等方式。
单元课时的划分
《从满族老屋说起》一课时《山林中的达斡尔》一课时
《鄂温克的驯鹿文化》一课时《再唱乌苏里船歌》一课时
教案
课题
1.从满族老屋说起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2012-8-26
授课时间
8.27—31
教
学
目
标
同学们,我们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园。各民族拥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为了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我们之间要互相了解,下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达翰尔族,课下收集有关资料。
河北等省,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作
业
设
计
课下收集有关达翰尔族资料。
板
书
设
计
从满族老屋说起
1.房屋建筑组:
2.穿着服饰组:
3.礼仪节日组:
4.日常食俗组:
教
学
流
程
主体设计
备注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了解满族姓氏.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学生汇报自己的民族.)提问满族学生,你知道自己的满族老姓吗?为什么现在不用老姓呢?阅读知识窗后学生回答
二、活动感悟,学习生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二》——探索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二》——探索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在当今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不仅体现着自己的身份认同,也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
因此,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意义重大。
本文将围绕《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二》——探索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谈一谈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以及这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一、如何带领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1.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历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承。
孩子们可以通过询问家长、祖辈,了解到自己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家族发展壮大的故事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2.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和传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让孩子们了解所在地的文化和传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民俗活动、采风、写生等方式,了解更多当地的民俗文化。
3.让孩子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作为一个亿万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文化和传统非常丰富多彩。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了解文化和传统对孩子成长的意义1.建立文化认同文化和传统是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面,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形成独立的自我。
2.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这对孩子未来自我价值的确认和个性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培养历史意识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了解到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上发展的结果,这对于孩子们的历史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4.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世界上,多元化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015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2015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课题第1课干流起点“北极漠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程一、导入新课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1 、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3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2 、黑龙江的物产: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
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程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1、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
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下当座垫……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可以缝制了,面料视经济状况而定,有花旗布的,有华达呢的,讲究一点的用礼服呢或灯芯绒。
不过这狗皮帽子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新制成的时候,一到下雪天就散发出些微腥味。
黑龙江冬季漫长,吃感才是一种习俗,干土豆片,豆角片,茄子片等可以一直吃到夏天来临,干菜味道浓郁,口感劲道,深受人们喜爱。
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人文与社会教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课时一课时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教学目标: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学习难点:了解黑龙江的物产具准备:地图及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1、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
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万平方千米。
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千米,流域面积约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
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
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黑河市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千米;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千米。
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
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2黑龙江的物产: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
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鲟、鳇鱼主要产区为黑龙江萝北江段以下。
此后,资源量逐年衰减,同江、勤得利、萝北等地资源逐渐枯竭,内陆渔港沿流域逐步下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逼近黑龙江的入海口。
哲罗鱼、细鳞、茴鱼、江鳕等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青鱼、鲂鱼、细鳞斜颌鲴、花羔红点鲑等22种已处于濒危状态。
与史氏鲟、鳇鱼一样,大麻哈鱼是我国渔业当中的珍稀种和特有种。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社会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社会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2. 掌握少数民族的生活俗和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主要介绍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地区。
- 学生通过地图等教具,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少数民族的生活俗和文化特点- 选择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进行讲解。
- 分析少数民族的生活俗和文化特点,例如衣着、饮食、住房、节日等方面。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通过地图展示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3. 讲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俗和文化特点- 选择一个少数民族作为范例,讲解其生活俗和文化特点。
-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展示并讲解相关内容。
-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了解多元文化的丰富性。
4. 提问和总结- 提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总结所学知识,强调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资源1. 地图2. 图片和视频资料3. 课堂黑板和白板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观察2. 课后作业(书写少数民族简介、画册等)扩展活动1. 邀请少数民族学生来班级分享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经历。
2.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调研,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
以上是《最新部编版四年级社会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请根据具体班级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迟学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文与社会知识。
人文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文与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人文与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觉得人文与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文与社会。
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初步了解我省的自然资源,人情风貌。
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职业,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交往的礼仪。
4. 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各种职业介绍常见的职业,如医生、教师、警察、消防员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父母或亲人的职业,了解职业的特点。
2. 第二课时:尊重劳动讲解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学习有关劳动的歌曲或故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3. 第三课时:人际交往礼仪学习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交往的礼仪,如问候、道谢、道歉等。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会运用礼仪。
4. 第四课时:合作的重要性讲解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5. 第五课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学习有关积极向上的歌曲或故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职业、礼仪和合作的重要性。
2. 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故事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等阅读材料。
3. 音频、视频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故事等。
4. 小组活动所需道具和用品。
六、教学内容6.第六课时:我们的地球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地球上的生物等。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四年下人文计划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地方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担负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本素质基础的功能,同样是必须认真开设的课程。
省政府决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地方课程。
一、指导思想:传承和弘扬黑龙江文化和精神;通过对家乡的感知和认识,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亲近与关注;通过对现实世界问题的实践与探究。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并优化学习发式。
从而在一个新的目标下,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曾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省在新时代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强综合国力,为加强建设我省老工业基地输送人力资源。
二、教学任务: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人文与社会》致力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和独特的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的过程。
2、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资料阅,从中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精神领域的同步发展服务。
3、教学活动要建构一个开放型的教学空间。
要努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逐步引向广阔的黑龙江人文地理活动的探索中来,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自由驰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4、要确立综合意识,积极架构起《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形成横向联系,提升学生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采取与国家课程相同的目标设定原则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乡土性知识2、体验性知识3、生成性知识4、方法性知识本课程更关注学生跨学科概念的习得,关注学生形成的“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的深度和数量。
能力目标1、认知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3、表达表现能力4、交流交往能力5、组织管理能力6、综合处理问题能力本课程更关注跨学科技能的培养,将其置于技能培养的最高位置。
人教版四年级社会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社会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家乡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3. 课堂活动:让学生画出家乡的位置图,并互相交流。
4. 总结: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知道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介绍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
3. 课堂活动:让学生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故事,进行互动交流。
4. 总结:强调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丰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丰富,知道家乡的主要农产品和经济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物产丰富。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物产的了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乡的物产丰富,介绍家乡的主要农产品和经济特点。
3. 课堂活动:让学生展示家乡的物产,进行互动交流。
4. 总结:强调家乡的物产丰富,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家乡的物产丰富。
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四课时:学校的设施与功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设施与功能,知道学校的基本布局和各个场所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学校的设施与功能。
四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一、第一章:家庭与社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1.2 教学内容:家庭的组成和功能:家庭成员、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等。
社区的组成和功能:邻居、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调查访问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和功能。
二、第二章:传统节日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节日习俗和活动:贴春联、放鞭炮、扫墓、赛龙舟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习俗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第三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四、第四章:公共安全与自我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公共安全的基本知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等。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紧急情况下的求助、自我防护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学)案
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教学目标:1、了解概况,资源。
2、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的概况学习难点:了解的物产具准备:地图及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概况1、地理位置及水系: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
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注入鄂霍次克海。
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万平方千米。
在中国境河长3474千米,流域面积约 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
从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与乌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
自洛古河村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市至乌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千米;乌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千米。
流域水量丰富。
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2的物产: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
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鲟、鳇鱼主要产区为萝北江段以下。
此后,资源量逐年衰减,同江、勤得利、萝北等地资源逐渐枯竭,陆渔港沿流域逐步下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逼近的入。
哲罗鱼、细鳞、茴鱼、江鳕等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青鱼、鲂鱼、细鳞斜颌鲴、花羔红点鲑等22种已处于濒危状态。
哈鱼由北太平洋溯河洄游至我国水域产卵。
9月上旬,农历秋分前后,在乌里江群体数量逐日增多;9月下旬,群体数量达到高峰。
至10月上旬群体数量显著减少,直到江河封冻前回归结束。
上游支流呼玛河、嘉荫河曾是我省境传统的大麻哈鱼洄游产卵场,过去这里河水清澈见底,风景秀丽,平坦的沙底河道上布满适合大麻哈鱼产卵的鹅卵石。
最新2015黑龙江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最新2015黑龙江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它是我们省内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它养育了我们,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和物产吧。
二、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和水系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黑龙江、松花江和辉南江的交汇处,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平原之一。
它的水系非常发达,有三条重要的江河交汇于此,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三、了解三江平原的物产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
此外,这里还盛产水果、蔬菜、畜禽等农产品。
同时,三江平原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四、了解三江平原的重要性三江平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森林资源、木材生产基地,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我们的家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让学生了解了它的地理位置、水系、物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这个地方。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深入了解三江平原的作用和意义。
二、了解概况:建三江的故事始于1958年的北大荒,当时这里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草甸子。
但在1968年6月30日,XXX成立时,共接收国营农、牧、渔场93个,合编为5个师(辖58个团)、3个独立团。
1969年7月15日,经XXX报请国务院,XXX批准,同意组建XXX确定正式组建六师,将原属三师的二十三团、XXX、XXX、XXX和在抚远地区新建的六个团拨归第六师建制。
也就是XXX的前身XXX将军出任XXX师长。
XXX带领官兵、职工和下乡知青,向荒原宣战。
将这片荒原建成了今天的粮食基地。
建三江的变化也是显著的。
XXX是北大荒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1972年获准重返北大荒,把多年积蓄的热情和力量全部投入到试验田。
为了准确及时地观察每一个品种长势长相变化,他长时间泡在水田中。
人文社会素养教案:《小桥流水人家》
【引言】人文社会素养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养,也涵盖了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素养教育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拓展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案《小桥流水人家》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
【篇章一】一、教材名称《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农民的故事。
老农在自己家门口修建了一座石桥,帮助村民们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同时,他也种植了很多果树和花草,美化了家园。
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简洁,直白传情,让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二、素材内容1、老农品德高尚,乐于助人文章第一段就描写了老农的一些品德优点,如:“诚实勤劳,谦和宽容,善良和乐于助人,总是心怀善念,关心着身边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农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眼里不仅仅只有自己,还关注周围的人们。
2、老农行为自主,有创造性老农为了解决村民们的交通不便的问题,主动提出修建石桥的建议,并创造性地使用当地环境资源建造了这座石桥。
同时,他也是一个喜欢园艺的人,把自家的庭院打理得十分漂亮,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老农的行为自主和创造性为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3、老农乡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文章中还涉及了老农的乡土文化和家庭文化,他热爱祖国和家乡,在每天的生活和交流中,他会说出一些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话语。
例如:“人活村里,村里养人”,“物力日拱,人力不拱”,“菜是自家的菜,水是自家的水,炊是自家的炊,生活是自己的生活”。
这是老农家的家庭文化,蕴涵着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关和谐、劳动、家庭、责任等方面的思想。
【篇章二】四、教育目标通过阅读《小桥流水人家》的教育过程,我们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培养学生重视和珍惜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小学四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世界各地的人文与地理
小学四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世界各地的人文与地理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认识一些世界各地的人文与地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提高其地理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地理特征。
2. 运用地图和图片等资源进行观察和讨论。
3. 学习使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描述不同地方的人文和地理特点。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各地照片。
2. 学生绘制的海报、图片等展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特别的东西?二、新知呈现(15分钟)1. 教师利用地图和图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地理特征。
2. 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及其特点。
3. 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这些地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收集该地方的信息。
2. 学生绘制海报、展板或图片,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国家或地区的人文与地理特点。
3. 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展示和讨论,分享所收集到的信息。
四、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他们制作的海报、展板或图片,并简要介绍该国家或地区的特点。
2.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共同讨论并展示对各地的认识。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根据归纳总结,回答问题:你觉得为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人文和地理特点?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世界遗产地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其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2.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阅读、观察或游戏的方式,继续了解和探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与地理特点。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你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与地理有了怎样的认识和理解?八、作业布置(2分钟)1. 学生回家后,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趣,继续了解和研究相关信息。
XX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XX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案课题第1课干流起点“北极漠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导入新课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3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2、黑龙江的物产: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
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程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
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下当座垫……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可以缝制了,面料视经济状况而定,有花旗布的,有华达呢的,讲究一点的用礼服呢或灯芯绒。
不过这狗皮帽子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新制成的时候,一到下雪天就散发出些微腥味。
黑龙江冬季漫长,吃感才是一种习俗,干土豆片,豆角片,茄子片等可以一直吃到夏天来临,干菜味道浓郁,口感劲道,深受人们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案课题第1课干流起点“北极漠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导入新课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3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2、黑龙江的物产: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
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程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
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下当座垫……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可以缝制了,面料视经济状况而定,有花旗布的,有华达呢的,讲究一点的用礼服呢或灯芯绒。
不过这狗皮帽子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新制成的时候,一到下雪天就散发出些微腥味。
黑龙江冬季漫长,吃感才是一种习俗,干土豆片,豆角片,茄子片等可以一直吃到夏天来临,干菜味道浓郁,口感劲道,深受人们喜爱。
教学反思:教案课题第2课三江平原好地方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物产和作用。
教学重点三江平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三江平原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我们省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么,我们吃的粮食基本都出自那里,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它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课题:三江平原好地方二、了解概况:、建三江的故事:1958年的北大荒,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草甸子,是谁建设的呢?968年6月30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共接收国营农、牧、渔场93个,合编为5个师(辖58个团)、3个独立团,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独立二团,1969年7月15日,经沈阳军区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意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8月19日,兵团确定正式组建六师,将原属三师的二十三团,(八五九农场)、二十四团(胜利农场)、二十五团(七星农场)、二十七团(勤得利农场)和在抚远地区新建的六个团拨归第六师建制,同时授予新建的6个团番号:原东方红团为五十七团(大兴农场),原向阳团为五十八团,原青龙山团为五十九团(青龙山农场),原前进团为六十团(前进农场),原五七团为六十一团(创业农场),原红卫团为六十二团(红卫农场)。
也就是建三江管局的前身王少伯将军出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师长。
开赴这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
拓荒牛有个牛劲,下山虎有个虎劲。
王少伯带领官兵、职工和下乡知青,向荒原宣战。
将这片荒原建成了今天的粮食基地。
2、建三江的变化:黑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1徐100个吃大米饭的人里,可能有99个不知道徐一戎是谁;但100个种水稻的,肯定会有99个认识徐一戎!1972年,徐一戎获准重返北大荒,他把多年积蓄的热情和力量全部投入到试验田。
为了准确及时地观察每一个品种长势长相变化,他长时间泡在水田中,炽热的阳光剥掉了他身上一层又一层皮。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在8亩试验田中,徐一戎用“合江19号”创造了直播水稻亩产千斤的纪录。
1980年,他承担的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课题获农垦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3年,“寒地水稻计划栽培防御冷害技术研究”又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此北大荒水稻高产纪录诞生了。
3、讨论:湿地的烦恼:三江平原是最大的平原沼泽地,但在短短十五年里已遭到严重破坏,沼泽面积减少了一半。
你是怎样看待湿地的作用呢?小组讨论,指名发言。
4、小资料:三江自然保护区本区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为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最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
区内泡沼遍布,河流纵横,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并间有岛状森林分布,均保持着原始自然状态。
保护区内特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植被和水文条件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据初步调查,共有脊椎动物29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37种,鸟类15目167种,爬行类2目3科5种,两栖类2目2科5种,鱼类9目17科77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等9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白枕鹤、雷鸟、水獭、猞猁等32种。
区内野生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高等植物近500种,其中野大豆、黄菠萝、水曲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三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为东北地区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洪涝灾害控制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本区与俄罗斯的三个保护区相邻,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体验活动,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案课题3.俄罗斯风情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俄罗斯的异域风情,增强对俄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点了解俄罗斯独特的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俄罗斯独特的文化。
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去俄罗斯看看,那里的文化很有特色,那里人们的生活和我们不同,大家想知道吗?二、讲解新课、交流资料:你了解额俄罗斯什么样子的?2、老师今天带你们走进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伯力城、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中等城市伯力是俄罗斯的远东重要交通枢纽、河港城市。
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伯力市内市区。
哈巴罗夫斯克以大工业中心地著称,并设有一批高等院校。
俄国在伯力科学文化的重要中心,有铁道工程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伯力是俄罗斯整个远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高行政机关和边疆区首府所在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领事馆和代办处所在地。
伯力是清前期东北边疆重镇之一。
伯力是俄罗斯东岸重要的航空、水路和铁路重镇。
伯力原来是属于中国(清)的领土,在1860年后归为俄罗斯的领土。
3、俄罗斯文化: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们讲究烹调,因此俄式大菜闻名于世。
俄罗斯人喜爱的饮料有含酒精的饮料如伏特加、啤酒、葡萄酒、香槟酒;不含酒精的饮料如茶;清凉饮料如克瓦斯等。
俄罗斯人常用的问候语是“您好”、“你好”。
俄罗斯人认为,两人相遇时,一定要问好;在咖啡馆或饭店里用餐时,也要与同桌和先进来的人问好,然后再入座;问路时,也要先问好。
在俄罗斯的农村,人们至今还保持着向陌生人问好的习惯。
教案课题第二单元1.东方巴黎哈尔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省会的概况,交通,建筑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热爱家乡培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教学难点热爱家乡培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出示图片:哈尔滨的位置大家知道这是我们的省会,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它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大家深入了解它。
二、新授课:、哈尔滨的由来: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王禹浪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
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
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
“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
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流传较广。
2、哈尔滨著名建筑:龙塔,索菲亚教堂,老哈尔滨正阳街。
3、哈尔滨的交通:哈尔滨的铁路交通十分发达,是中国省辖面积最大,人口位居第二的特大城市。
东北地区第二大铁路枢纽。
有水运航线,太平国际机场等。
三、课堂活动设计一条参观冰雪大世界的路线。
教案课题2.山水环绕—面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面坡的特点教学重点知道面坡此地在历史中的意义教学难点知道面坡在历史中的意义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导入我们知道有一个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依水的小镇,非常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这个城市面坡二新课唐氏参营传说在古时候以为姓唐的将领到来了一面坡,他们见到此地高山环绕,古松参天,气候温和,便选出陡坡上平点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因为他们是北宋兵的后裔,人们均称这一部落为唐氏参营,此地也因此而得名资源丰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此地资源汇报关东重镇本地是充满俄罗斯情调的百年重镇,它曾经是哈尔滨以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文明全国的关东重镇。
教案课题3.铁路驮来的城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绥芬河市教学重点绥芬河在交通上的重要位置教学难点绥芬河在交通上的重要位置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导入在中东铁路的东端有一个城市,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是哪呢?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二新课第五站的故事绥芬河又被人们称为铁路驮来的城市,它的形成和发展和中东铁路修建紧密相连百年俄式建筑绥芬河火车站绥芬河三号隧道的骑马式双道铁轨边城风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汇报你喜欢那些,为什么?百年口岸思考绥芬河铁路干线给绥芬河口岸贸易带来了那些便利。
教案课题第三单元第1课便捷的交通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对自己家乡生活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了解家乡文明程度,知道城市的发达程度。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交通状况教学难点了解家乡交通状况教学准备、教材教程一、同学们,要是你们想去一趟哈尔滨,你又从来没出过远门,该怎么办呢?对了,现制定一个出行计划吧。
二、小组合作制定出行计划:内容包括时间,线路,交通工具,选择景点,旅行准备必需品。
、小组合作制定2、全班交流补充,互相提醒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