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
哺乳纲
大食蚁兽
草
兔
松
鼠
8、鲸目:鲸类、白鳍豚、海豚等
9、食肉目:狼、赤狐、貉、豺、
黑熊、大熊猫、紫貂、黄鼬、獾、 水獭、猫、虎、豹等 10、鳍脚目:斑海豹 11、长鼻目:亚洲象(云南南部) (一级)
鲸
白鳍豚
海
豚
狼
棕
熊
大熊猫
紫
貂
黄
鼬
猫
虎
斑海豹
亚洲象
非洲象
鸟类与哺乳类羊膜卵的比较
有袋类的
胎盘不是真 正的胎盘 (假胎生): 即为卵黄囊 胎盘,是由 卵黄囊膜和 母体子宫内 壁共同形成。
哺乳类皮肤皮肤及其衍生物:
(1)表皮及其衍生物
被毛:表皮角质化产物,保温的和触觉器官, 在春秋季有季节性换毛现象。 皮肤腺发达:表皮衍生物,皮脂腺、汗腺、乳 腺、味腺(如各种香腺、麝香腺、臭腺);
8、排泄
哺乳动物排泄系统由肾脏(属于后肾,泌尿功 能)、输尿管(导尿)、膀胱(贮尿)和尿道 (排尿途径)所组成。此外,皮肤也是哺乳类 特有的排泄器官。排泄器官也参与体温调节: 水随汗蒸发,可使体温降低。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尿素), 参与水平衡、盐平衡调节和酸碱平衡调节,以 维持有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
(一)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 胎生:哺乳类的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 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成为幼儿时才从母体 产出,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 2. 胎生的意义: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 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 常进行的有利因素,提高幼体成活率。 3. 胎盘的结构: — 受精卵为羊膜卵。 — 绒毛膜(胎儿胚胎组织)和尿囊与蜕膜(膜母体子 宫内膜组织)结合形成胎盘。
哺乳纲
哺乳纲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
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
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
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
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
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6种。
兽亚纲除中生代祖兽、阴兽次亚纲外,还有后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 9科81属约 250 种;真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除已绝灭的目外,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
鸭嘴兽哺乳动物纲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两个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现存的单孔目和众多的早期哺乳动物,其中单孔目为卵生,这个亚纲的史前成员可能也是卵生。
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Mammalia)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哺乳纲的进步性特征:p454
1、神经系统和感官高度发达,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
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高而恒定的体温——对环境的依赖大大降低; 4、肢骨的连接方式巧妙,获得了快速运动的能力; 肘关节后转,膝关节前转,运动迅速而灵活;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2、头骨:
(1)脑体积增大,形成脑杓,枕骨大孔移至腹面,具
两枚枕骨髁(可与环椎一起可在枢椎上转动); (2)鼻腔增大,出现复杂的鼻甲骨; (3)形成次生腭(硬腭):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 突起构成,分隔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在咀嚼 时不影响呼吸。 (4)有鼓泡(听泡),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锤骨、
砧骨、镫骨)联系内耳与鼓膜;
(5)下颌由单一齿骨所组成,为标志性特征。
3、带骨及附肢
肩带及前肢: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退化成乌喙突,锁 骨发达程度因种而异(发达——攀援类、掘土类及飞 翔种类;陆地快速运动的种类趋退化)肘关节向后转。 腰带及后肢:额、坐、耻骨构成闭锁式骨盘;膝关节
向前转。
★生活方式不同,足型不同: 蹠行式:如灵长类 蹄行式:如牛、羊、马 趾行式:如狐
第21章 哺乳纲(Mammalia)
哺乳类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 乳的脊椎动物。由爬行类演化的兽齿类是哺乳类的祖 先。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 个动物类群。
广泛适应辐射形成了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等 多种生态类群。体形多样化,陆生的多为兽形,四肢 发达,有尾,适合奔跑;水生的躯体流线型,四肢退 化,呈浆状;适应飞翔生活的前肢特化成翼,具皮膜。
(五)消化系统:
哺乳纲
1.四肢转到躯体下方: 这样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弹跳力,有利 于步行和奔跑。 2.尾短、退化:不再是动物的辅助器官。 3.被毛:“具有毛” 因生活类型、体型变化: 水栖:鱼形,附肢桨状(鲸) 陆生兽形,躯体均衡,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飞行:前肢特化为翼膜。 穴居:躯体粗短,前肢铲状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哺乳类的皮肤结构致密,有良好的抗 透水性,很多种类的皮是制革工业的原料。 (猪皮、牛皮……) A、表皮:角质层:多层,死物质 生发层:单层 B、真皮:致密纤维;结缔组织 C、皮下层:蜂窝组织,脂肪组织
解 剖:皮质;髓质 肾单位:肾小管 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人:300万个基本单位。原尿/终尿 皮 肤:出汗形式,盐、水。 (肾泌尿→输尿管(1对,导尿)→膀胱(贮 尿)→尿道:排尿)
(九)神
经:
哺乳类的N系统的发达,包括三部分: 中枢系:(脑、脊髓) 外周N系: 联系中枢N和周围器官系统的N 植物性N系: 不受意志支配(自主N)(支配内脏)
哺乳类的皮肤特点:
1. 表皮和真皮均加厚:(厚皮动物、毛皮动物) 表皮:角质层发达 真皮:致密的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N
黑色细胞(表皮、真皮) →黑色素颗粒 →使肤色多种多样:黄,暗红,褐,黑色
2. 被 毛: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为皮肤 衍生物之一。 针毛:保护作用。坚韧,有毛向。刺猬 (终年不换) 绒毛:保温作用。羊(一年换一次) 触毛:感觉作用。 猫、鼠吻端的触毛,为特化的针毛。 (唇、鼻、生殖孔) 结构 :毛根:末端膨大称毛球 毛囊:毛根外的组织) 毛干: 竖毛肌,收缩,可使毛直立
2.N:(外周N系)
脑→脑N 12对 脊髓→脊N腰N丛 臂N丛 (兔37对)
3.植物性N: 是指颁在内脏、平滑肌、心脏、腺体的 运动N。 包括:交感N 副交感N 对立
哺乳纲的名词解释
哺乳纲的名词解释哺乳纲是生物学分类中的高级类群之一,也是动物界中最为独特和多样化的一个纲。
它被广泛定义为能够通过乳汁喂养幼崽的一类动物,包括了人类以及其他各种哺乳动物,如猫、狗、马、鲸、大熊猫等。
哺乳纲的特点在于雌性哺乳动物通过乳腺产生乳汁,用来喂养出生不久的幼崽。
这是一种独特的特性,也是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明显区别之一。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幼崽的生长发育需求。
哺乳纲的分类和界定主要基于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特性。
其中之一是哺乳动物具有复杂的咀嚼系统,包括上下颌的牙齿。
这些牙齿适应了不同种类哺食的需要,如食草动物拥有锋利的臼齿用于咀嚼植物纤维,而食肉动物则有锯齿状的臼齿用于撕咬肉类。
此外,哺乳动物还拥有内耳骨的特殊结构,可以感受和辨别声音的频率。
这是哺乳动物发展高度听觉系统的基础。
哺乳动物的体毛是其另一个显著的特征。
大多数哺乳动物出生时都有毛发,这不仅可以提供保温作用,还可以帮助幼崽在出生后保持温暖和干燥。
哺乳动物的毛发还具有保护作用,如猫科动物体毛的柔软和颜色有助于隐蔽和捕捉猎物。
哺乳动物还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智力。
相比其他类群,哺乳动物的大脑较大且更加复杂,可以执行更高级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这使得哺乳动物在适应各种环境和生存条件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哺乳动物的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最开始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小,树上生活,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逐渐分化出不同的亚纲和目,形成了现在广泛多样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哺乳动物被广泛分为三个亚纲,即霊长亚纲(包括人类和其他类人猿)、有袋亚纲和胎盘亚纲。
有袋亚纲是一类独特的哺乳动物,其幼崽在出生后通过进入母亲的腹育囊来进行内外生物之间的过渡。
胎盘亚纲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亚纲,胎盘通过母体供氧和营养,使幼崽得以全面发育。
总体而言,哺乳纲是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类群,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从树栖的松鼠到大洋中的庞然大物。
第20章哺乳纲
2.头骨:骨快减少和愈合,是明显标志。 头骨骨块愈合使头骨变得坚固和轻便。
下颌骨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的一个标志性特 征。颧弓的特点常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
3.具“次生腭” (硬 腭),作为分隔口腔内 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 解决了当咀嚼食物时 “消化”与“呼吸”的 矛盾。
次生腭与初生腭的比较
3.恒温
恒温在动物进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
(1)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和保持了体内各 种酶的代谢活动,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和 能量的爆发程度;
(2)能量的积聚爆发,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 的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和避敌;
(3)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 和生活范围。
第二节 哺乳类的躯体结构和解剖生理
(牛、羊、鹿等)是复胃。 小肠:食物主要在此进行化学消化和吸收。小肠高
度分化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直肠后是肛
门。草食性动物的盲肠能帮助消化纤维素。
(1)口腔及咽部结构的作用
① 肉质唇:是吸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的重要 器官。在人类,唇是发音吐字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胎盘上绒毛的分布状况区分
胎盘又可分为4种:散布状胎盘、叶状胎盘、 环状胎盘、盘状胎盘。
散布状胎盘:绒毛均匀分布在绒毛膜上的胎盘。 叶状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小叶丛,散布在绒毛膜上的胎盘。
鲸、马、猪的胎盘为散布 状胎盘。
叶 状 反刍动物牛、羊、鹿的胎
盘属于叶状胎盘。
胎 盘 散布状胎盘、叶状胎盘是
哺乳行为通过乳腺活动而实现,乳腺是 哺乳动物特有的组织器官。
乳腺的特点: 乳腺由汗腺演变而成,为管状腺和泡状腺的复 合腺体,有乳头开口于体表。 乳头数目因种类而不同,一般乳头对数与动物 的所产仔数相当。 并不是所有哺乳动物的乳腺都具有乳头,低等 哺乳类的乳腺不具乳头。 乳腺的乳头开口部位有鼠蹊部,腹部和胸部。
第七章 哺乳纲
第七章 哺乳纲
3、具有特殊的隔肌 分隔开胸腔与腹腔,并参与呼吸运动 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 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 的隔,是呼吸运动的 重要组成部分
斜线部分表示 膜性硬骨,点 点表示软骨化 硬骨.
第七章 哺乳纲
第七章 哺乳纲
第七章 哺乳纲
3、带骨与四肢 ①肩带中只有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退化 ②前肢具有多样性活动的种 类,锁骨发达(翼手类、 灵长类),善跳跃和奔跑 的种类(有蹄类、食肉类), 锁骨退化
第七章 哺乳纲
③腰带愈合:左右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愈 合,形成关闭式骨盆,加强了后肢支持 的牢固性。 ④前肢肘关节向后, 后肢膝关节向前
第七章 哺乳纲
第七章 哺乳纲
皮肤衍生物 1、毛 由表皮角质化形成,哺乳动物所特有
第七章 哺乳纲
毛的组成 毛干:皮肤外面,横切面分髓质(内)、皮质 (中)和鳞片层(外)。中央髓质疏松多孔, 充满气体,保温作用;皮质细胞高度角质化, 排列紧密结实,坚固而有弹性;鳞片层起保护 作用 毛根:深埋于皮下真 皮的毛囊内。毛根 末端膨大部分为毛 球(毛囊)
产卵数 孵化率(%) 成活率(%) 鲤鱼 中国林蛙 扬子鳄 蒙古百灵 黑线姬鼠 100000 2000 50 4 5 60~70 99.4 86 91.7 90.3 33 65 66.7 70 85.5
第七章 哺乳纲
躯体结构概述
一、外形
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皮肤表面被毛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部分 颈部明显
哺乳纲
例:袋鼠、袋熊、袋狼、袋兔、袋鼬等。 袋鼠、袋熊、袋狼、袋兔、袋鼬等。
51
哺乳纲分类亚纲的划分(主要区别) 原兽亚纲 后兽亚纲
体温 乳 头 泄殖腔 生 殖 胎 盘 育儿袋 26-35℃ 无 有 卵生 无 无 33-35 ℃ 有 无 胎生 无真正胎盘 有
现存种类有26目 我国有13个目 个目、 现存种类有 目,我国有 个目、55
科、235属、607种。 属 种
58
下列动物分类地位: 下列动物分类地位: 常见家畜、老鼠、野兔、猴子、松鼠、 老虎、狗、狮子、猫、大熊猫、人、蝙 蝠、穿山甲、象、熊、鲸鱼等 现代人的分类p300 类人猿的类群?你知道属于类人猿的动 物有哪些? p300
哺乳动物的大脑发达,尤其表现在大脑 皮层增大加厚,多数种类出现沟和回; 沟 回 高级神经活动复杂,具有思维、记忆、
45
46
47
学习的高级机能;小脑发达 小脑发达,首先出现 小脑发达 小脑半球,是调控肌肉活动和维持平衡 中枢。特有胼 体(连接两大脑半球的神 经纤维),延髓-----活命中枢;脑下垂体: 位置与功能:
名词解释类: 一.名词解释类: 名词解释类 生物多样性( 个层次 物种( 个层次) 动物学 生物多样性(3个层次)物种(种,3 双名法( 点) 亚种 品种 双名法(要知道各字的含义 , 见书中例子) 三名法( 见书中例子) 三名法(要知道各字的含义 , 见书中例子) 见书中例子) 实质组织(柔软组织) 真体腔( 包囊 实质组织(柔软组织) 真体腔(次生体 答出位置3个特点 指出所属动物) 个特点, 腔 ,答出位置 个特点,指出所属动物) 生物 发生律 假体腔(原体腔,答出位置3个特点 个特点, 假体腔(原体腔,答出位置 个特点,指出所 属动物,与真体腔 个特点比较) 与真体腔3个特点比较 属动物 与真体腔 个特点比较) 扁形动物.原腔动物 环节动物的体壁。 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皮肌囊 (扁形动物 原腔动物 环节动物的体壁。 结构等) 结构等) 原口动物(还要指出那些动物具此) 原口动物(还要指出那些动物具此) 后口动 还要指出那些动物具此) 物 (还要指出那些动物具此)
动物学 15 哺乳纲
1
一,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胎生,哺乳及其 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二,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三,哺乳动物躯体结构特点
2
一,哺乳动物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哺乳动物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 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 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1
22
23
24
25
26
27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胎生;哺乳;胎盘;有袋类; 2,哺乳动物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表现 在哪些方面? 3,胎生哺乳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4,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28
29
�
3
什么是胎生( 什么是胎生(vivipary)? )?
胎生的含义: 胎生的含义: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 育,胚胎以胎盘 胎盘和母体联系获得养料和保护,直到 胎盘 分娩离开母体为幼体的产仔方式. 胎盘(placenta): ):胚胎的绒毛膜,尿囊膜和母体 胎盘( ): 子宫壁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特殊器官,胚胎通过胎盘 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妊娠(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完成胚胎发 妊娠(gestation): ): 育的过程.(鼠20天,兔1个月,狗4个月,马11月, 象20月)
11
12
3,骨骼
骨骼系统发达,功能更趋完善.头骨具二个枕骨 二个枕骨 双平型,四 髁,颈椎通常7枚,脑颅大,椎体为双平型 双平型 肢强大.
13
4.消化特点:主动觅食,口腔消化,肉质唇 4.消化特点: 肉质唇,消化管 消化特点 肉质唇 分化程度高,消化腺发达,具异型齿 异型齿,消化能力强. 异型齿
哺乳纲(mammalia)
哺乳纲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
它们是脊椎动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
哺乳类约有4600多种,从北极冰盖的边缘,经过温带、沙漠地区和热带地区,直到南极洲边缘都有分布。
哺乳类是由合颞窝类的一支古代爬行类即兽齿类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进化而来,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
它们在体型大小、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分化和辐射适应。
因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身体结构复杂,有完善的生理功能,体温恒定,高代谢率,具有对后代的哺育和保护,而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几乎生活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由哺乳类中的灵长类进化出直立行走、大脑高度发达的人类。
哺乳类不仅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人类的过量捕杀已使多种野生种类、尤其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种类处于濒危状态。
哺乳纲知识点总结
哺乳纲知识点总结一、哺乳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是一个庞大的类群,按照系统发育的相关知识来看,它们包括了从古老的史前动物到现代的各种动物,种类之丰富,生活方式之多样,使得哺乳动物的分类也相当繁杂。
目前,学者们一般将哺乳动物分为亚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的等级。
主要的分类等级如下:1、亚纲:哺乳动物被分为了三个亚纲,即单孔目(Prototheria)、有袋目(Metatheria)以及真兽亚纲(Eutheria)。
2、目:哺乳动物分为了超过20个目,例如:啮齿目(Rodentia)、鲸目(Cetacea)、灵长目(Primates)、食肉目(Carnivora)等等。
3、科:不同的目下又有着不同的科,例如:犬科(Canidae)、猫科(Fel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等。
4、属:在不同的科下,又有不同的属,例如:猫科下的属有豹属(Panthera)、虎属(Panthera)等。
5、种:在不同的属下,有着不同的种,例如:豹属下的种有美洲豹(Panthera onca)、非洲豹(Panthera pardus)等。
二、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有:体温恒定、体毛覆盖、乳腺分泌乳汁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下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1、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都是恒定的,这与大多数其他动物不同。
哺乳动物的恒温性是由于其新陈代谢的高效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稳定等原因。
恒温性使得哺乳动物能够适应更为广泛的生存环境。
2、体毛覆盖:哺乳动物的身体大多数都有着毛发,这些毛发不仅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还能够用来进行交流、保护以及在交配季节时很多动物还会用来吸引异性。
3、乳腺分泌乳汁:哺乳动物的乳腺能够分泌乳汁,用来哺养自己的幼崽。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使得哺乳动物无需将幼崽带到食物源头,而能够在任何地方为幼崽提供充足的营养。
三、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物种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动物学第九章:哺乳纲繁殖方式
总之,胎生哺乳进一步完善了陆生动物在陆上 的繁殖能力,能在多种的环境条件下繁殖后代, 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为哺乳动物在地球上 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也是哺乳动物在生存竞争 中优于其他动物。
5、 胎生哺乳的意义 1)从胎儿的保护 • 胎儿受到了绝对的保护,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
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2)从胎儿的营养 • 胎儿可以从母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3)从胎儿的发育 • 胎儿可获得恒定的发育温度,有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来源,可
即时排出代谢废物。
4)从抚育后代的方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汁能对多种疾病起免疫作用,幼仔可以不依赖
• 无蜕膜胎盘
•
2、叶状胎盘:绒毛集中成丛散布在绒毛膜表面。
•
3、环状胎盘:绒毛集中成宽带状,围绕胚胎的中
• 蜕膜胎盘 部,是环带状分布。
•
4、盘状胎盘:绒毛集中分布成盘状。
4、胎儿母乳哺育。
• 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滴较小,丰富的乳糖,适 当的钙磷比例,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 具有免疫功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溶菌酶、乳铁 蛋白、补体成分 等
如啮齿类(4-5天)和猿猴类(28天)
2、体内受精 通过交配,精子在输卵管处与卵子结合
3、胎生
• 胎盘:
•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 起来形成的结构,是胎儿和母体联系的纽带,担负着胎 儿的营养、呼吸、排泄等功能。
• 胎盘的种类:
•
1、散布状胎盘:绒毛均匀分布在绒毛膜表面上。
第九章 哺乳纲(Mammalia)
第一节 哺乳纲的躯体结构 第二节 哺乳纲繁殖方式 第三节 哺乳纲主要特征 第四节 哺乳纲的分类 第五节 哺乳纲的起源及适应辐射
哺乳动物的概念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脊索动物门下的一类,属于哺乳纲,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高级的脊椎动物类群。
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能够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哺育幼仔,这一特征为“哺乳”二字的由来。
乳腺仅在哺乳动物中发现,是其独有特征。
哺乳动物的特征:
1.毛发:哺乳动物通常具有毛发或毛皮,这有助于保持体温,使其
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2.乳腺分泌乳汁:所有哺乳动物的雌性都能够通过乳腺分泌乳汁喂
养幼崽,这是哺乳动物名称的由来。
3.温血: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不受外
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4.下颌骨:哺乳动物有一个单一的下颚骨,称为齿骨。
5.三个听小骨:在耳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有助于
传递声音到耳蜗。
6.次生颚:哺乳动物拥有完整的二室心脏,具备双循环系统,提高
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效率。
7.发达的大脑:哺乳动物的大脑相比其他动物更为复杂,尤其是大
脑皮层区域,这赋予了它们更高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20章 哺乳纲
消化系统
哺乳类的牙齿有乳齿与恒齿的区别。乳齿脱落以后即 代以恒齿,恒齿终生不再更换。此种生齿类型称为再出齿。 与低等种类的多出齿不同,后者牙齿易脱落,一生中多次 替换,随掉随生。哺乳类的前臼齿(premolar)和门牙、犬 牙有乳齿。臼齿无乳齿。
消化系统
1)口腔(与消化有关的部分) 肉质唇:嘴唇,食草类尤发达,具吮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等功能 舌:肌肉质,上有腺体、味蕾、神经末梢等,具帮助摄食、搅拌、吞 咽、味觉等功能 门齿 异型齿 犬齿 臼齿 齿冠:表面坚硬物质为釉质 槽生齿 齿根:表面为齿骨质,中央为髓腔,腔内具髓组织、血管、神经,腔外厚壁为齿质 乳齿和恒齿
鼻骨 上颌骨 颧骨 犁骨 颧骨 基蝶骨 基枕骨 枕髁
前颌骨
上颌骨颧突 腭骨 前蝶骨 鳞骨颧突 鼓骨 外枕骨
额骨
鳞 骨 顶骨 鼓骨 顶间骨 上枕骨
椎体
2、脊柱 分颈、胸、腰、荐、 尾椎5个部分
锥体两端平坦——双平行锥体——提高负重能力;具椎间盘—— 缓冲震动,减少摩擦。 颈椎7枚,第1、2椎分别为寰椎和枢椎——加强头部灵活。 胸椎12-15枚,与肋骨相连。 荐椎3-5枚,有愈合现象。 尾椎数目不定,多退化。
内颈静脉 外颈静脉 锁骨下静脉
左颈动脉
左前大静脉 肺动脉 左心室 右心室
肝静脉
后大静脉
背大动脉
右肾动脉 肾静脉
生殖腺静脉
生殖腺动脉
外髂动脉
尾动脉
股动脉
淋巴循环系统
哺乳纲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拉丁文名称】:Mammalia 【英文名称】:mammals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的腹面;头骨合颞窝型,具完整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具有肌肉质横膈;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 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完全的双循环,红细胞无细胞核;肺泡是气体交换最终场所。
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
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
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
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6种。
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 9科81属约 250 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除已绝灭的目外,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
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单孔类),哺乳类中唯一产卵的动物。
单孔类具有单一的泄殖腔孔和体外相通,用于产卵、排遗和排泄。
大脑半球不发达,无胼胝体。
体温在26—35度之间波动,有乳腺但无乳头。
后兽亚纲Metatheria(有袋类),此类动物在腹部有育儿袋。
胎生,但是无真正的胎盘,产出的胎儿发育不完全,必须在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此外,有袋类的大脑半球仍不发达,无胼胝体,体温在33—35度之间波动。
哺乳纲
(2) 肌肉 • 与爬行类相似,但更发达和复杂。
• 四肢肌肉发达,以适应四肢的各种活动。
• 具特有的膈肌,是由颈部轴下肌发生并 下移而形成,参与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 的横膈;膈肌的收缩舒张参与呼吸动作。
• 角为有蹄类所具有,主要分两类:
• 洞角:由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的角质鞘 组成,无分叉,终生不脱换,雌雄均有, 如牛羊角。 • 实角:为真皮骨质角,分叉,多数为雄 性具有,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新生 鹿角被有带茸毛的皮肤,后干枯脱落。
3.支持和运动系统
(1)骨骼:哺乳类骨骼高度简化和灵活, 能作更高速度和更大范围的运动。 •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
• 具有哺乳类特有的三块听小骨,即镫骨、 砧骨和锤骨。分别来源于低等动物的舌 颌骨、方骨和关节骨。
• 脊柱椎体双平型,椎体间有软骨椎间盘, 可吸收和缓冲运动时对脊柱的震动。
• 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颈椎一般为7块,前两块为环椎和枢椎; 胸椎一般为10-13块,与肋骨、胸骨形成 胸廓;腰椎4-7块;荐椎3-6块,成体多 愈合为荐骨,在与腰带结合中增加了坚 固性和后肢承重能力。
• 皮肤肌发达,使动物可抖动皮肤、蜷缩 身体。灵长类面部的皮肤肌极大发展, 成为表情肌。表情肌在人类尤为发达。
• 头部有强大的咀嚼肌附着于颧弓,完成 捕食、撕咬并咀嚼,使口腔内具有物理 性消化的功能。 • 腹部的腹直肌仍保留原始分节状态。
(3)运动的多样性
• 适应不同生活环境而具有运动的多样性, 骨骼结构产生较大的差异。 • 空中飞行的,翼手目蝙蝠前肢掌骨和指 骨延长以支持躯干与前后肢之间的飞膜, 骨骼轻而细,胸骨具龙骨突。在树干间 滑翔的,如皮翼目鼯猴和啮齿目鼯鼠, 体侧、四肢间延伸有被毛的皮膜。
哺乳纲
目4:鳞甲目
体被由毛特化成的角质鳞甲,鳞甲 间有少许粗毛。腹部无甲,有毛。吻细 长,口呈管状,成体无齿。前足爪发达, 适于挖掘。主要食物为白蚁、蚂蚁。
我国仅 1 种:穿山甲。
目5:兔形目
上颌具2对前后着生、终生生长 的门齿,无犬齿。上唇中部纵裂。尾 短或无尾。食草。
胎盘
胎盘类型 返回
胎盘类型
返回
毛
(1)哺乳类特有。 (2)表皮角质化形成,与角质鳞片及
羽毛同源。 (3)由毛干和毛根组成。 (4)功能:减少体温散失,减少环境
中热的进入,具有重要的保温和 调温机能。
返回
爪
(1)爪:指、趾端的表皮角质鞘;
(2)功能:防御、抓捕、攀缘、挖掘。
(3)演变:甲--灵长类(跖行性)
(6)灵猫科:四肢短、尾长,耳小 而圆。多数身体或尾部有条纹和斑点。 会阴部味腺发达。如灵猫、狸。
(7)猫科:头圆吻短,后足4趾, 爪能伸缩。如虎、豹等。
目9:鳍脚目
体表密生紧贴于身体的短毛。四肢 鳍状,前肢鳍足大而无毛,后肢转向体 后。尾短小。无裂齿。
海洋生活的食肉动物。 如:斑海豹。
目10:长鼻目
夜间活动,多数有冬眠习性。 如:褐山蝠、吸血蝠
目3:灵长目
指(趾)端具指甲,拇指(趾)与其他 指(趾)能对持,适于在树上攀缘或握物。 双眼前视。
进化水平很不一致的类群。多数森林树 栖生活。 (1)懒猴科:部分指(趾)保留爪。蜂猴。 (2)猴科:鼻间隔狭窄,多具颊囊。猕猴。 (3)长臂猿科:臂特长,臂行为主,无尾。
尘、加温、湿润的作用。 3.喉部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4.肺:海绵状,由很多微细支气管和肺
哺乳纲
排泄系统1
排 泄 系 统 2
排 泄 系 统 3
排泄系统4
排 泄 系 统 5
(一)神经 1. 中枢神经系统 (1)脑 ①大脑 哺乳类大脑发达,不仅体积增大,而且皮 层加厚且出现皱褶,即沟(凹入)和回(隆 起),大大增加了皮层的表面积。 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新脑皮,到了哺乳类 得到高度发展,成为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 纹状体的地位则退为次要。 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组织称胼胝体, 为哺乳类所特有。
兔的带骨
(二)肌肉
皮肤肌、咀嚼肌和四肢肌均较其他脊椎 动物发达,此外还具有哺乳类所特有的膈肌。 人化道 整个消化道除口腔前端是外胚层外,其余部分均属内 胚层。 从横切来看,消化管的组织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粘膜、 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从纵向来看,消化道又分: 1. 口腔 (1)唇:肌肉质。唇用于吸吮乳汁、摄食和辅助咀嚼。 (2)颊:肌肉质。哺乳类的口裂较其他脊椎动物大为 缩小,在左右牙齿的外侧出现了颊部,用于防止被咀嚼 中的食物掉落出口外。 (3)腭:哺乳类不仅具有骨质的硬腭(次生腭),而 且硬腭向后延伸成的肌肉质软腭,使内鼻孔后移至咽部, 口腔与鼻腔完全分开,彻底解决了同时进行摄食和呼吸 的矛盾。
4. 小肠 (1)横切 ①粘膜:形成绒毛,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其上皮细胞 又微绒毛。 ②粘膜下层: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③肌层:靠肠腔一面为环肌,靠体腔一面为纵肌,二者 交替收缩使管道蠕动。 ④浆膜:即脏壁中胚层。 (2)纵向 ①十二指肠:通常形成“U”形弯曲。 ②空肠 ③回肠 5. 大肠和盲肠:大肠和盲肠就是单胃草食性动物消化纤维素 的唯一场所。盲肠1条。 6. 直肠和肛门:直肠末端以肛门直接通体外(与泄殖孔分 开)。
(4)舌:富含肌肉,其表面有味蕾。 舌的功能:摄食、搅拌、辅助吞咽和味觉。 (5)齿 槽生齿。异型齿,不同位置上的齿的形状和功能 出现分化,分为切割功能的门齿;刺穿和撕裂功能 的犬齿;咬、压、研磨功能的前臼齿和臼齿。异型 齿的出现,使口腔具有了咀嚼功能。 齿与盾鳞同源。由外到内依次为釉质、齿质和髓 腔,髓腔中有血管和神经。釉质来自表皮,其余部 分来自真皮。 (6)口腔的功能:摄食、咀嚼、湿润、初步化学消 化和味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纲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1、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胎儿借助特殊的结构——胎盘,与母体相互联系并取得营养,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儿时产出,产出的幼儿以母体的乳汁哺育。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形成的。
意义:1.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
2.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成长,以及哺乳类对幼儿具有各种保护行为,成活率高。
胎盘类型1)无胎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易于脱离,子宫壁没有大出血。
散布状胎盘(如鲸、狐猴以及某些有蹄类猪、马等),叶状胎盘(大多数反刍动物)。
2)蜕膜胎盘: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胎儿产出时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造成大量流血。
一般包括环状胎盘(如猫、狗等食肉目、象、海豹),盘状胎盘(如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多数灵长目)。
外形1、体外被毛。
2、躯体结构与四肢的着生方式均适应于快速运动。
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3、体分头、颈、躯干和尾,尾为运动的平衡器官。
皮肤及其衍生物1、表皮和真皮加厚2、皮肤衍生物1) 被毛:表皮角质化的产物,是保温和触觉器官。
毛由毛干和毛根组成。
分针毛、绒毛(没有毛向)、触毛。
2) 皮肤腺特别发达: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功能各异,主要有四种: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臭腺)。
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堆积成层的脂肪细胞。
3)爪:指(趾)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的爪同源。
骨骼系统哺乳类骨骼的鉴别特征:颈椎7枚、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颅接型)、头骨具2个枕骨髁,牙齿异型。
哺乳动物骨骼演化趋势:①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②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③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④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不同于爬行动物的终生生长),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1、脊柱、肋骨及胸骨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存椎和尾椎五部分。
颈椎大多为7枚,第一、二枚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寰椎和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
双平型椎体(椎间盘)。
胸椎12-15枚,两侧与肋骨相连,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脑廓;荐椎3—5枚。
2、头骨头骨:由于脑、感官的发达和咀嚼的产生变化显著1)头骨骨块减少和愈合,是哺乳类的一个明显特征,如枕骨、蝶骨、颞骨和筛骨等由多块骨愈合而成。
2)嗅觉(鼻囊)发达:鼻囊容积扩大,鼻腔内出现复杂的鼻甲骨(上覆嗅粘膜),使嗅觉表面积增大,使嗅觉灵敏。
陆栖动物所特有的犁鼻器,在哺乳类的单孔目、有袋目和食虫目中较发达,其它类群大多退化。
3)听觉(耳囊)发达,表现在中耳腔被硬骨(鼓室泡)保护,腔内有3 块关节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把鼓膜与内耳联结。
、4)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的一个标志性特征,齿骨与头骨的颞骨鳞状部(鳞骨关节窝)直接关节,加强了咀嚼能力。
颧弓(由颌骨、颞骨突起和颧骨本体构成)分类依据。
5)次生硬腭: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拼合形成的骨板,与软腭一起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喉,使咀嚼时能正常呼吸,解决了咀嚼食物时,消化与呼吸的矛盾。
3、带骨及肢骨哺乳类四肢:前后运动、肢骨长而强健、与地面垂直、指(趾)朝前。
1)肩带薄片状:由肩胛骨、乌喙骨及锁骨构成。
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退化成一个突起(称乌喙突),锁骨退化(仅在攀缘、掘土、飞翔的类群发达)。
前肢骨:肘关节向后转(提高了支撑和运动能力)2)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髂骨与荐骨相连、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股中线缝合,构成关闭式骨盆。
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
后肢骨:膝关节向前转,提高了支撑和运动的能力3)肢骨相似于一般陆生脊椎动物。
陆栖哺乳动物因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足型可分跖行、趾行和蹄行性,以蹄行性与地表接触最小,适于快速奔跑。
肌肉系统1、四肢肌肉强大以适应快速奔跑。
2、具特殊的膈肌,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膈,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皮肤肌发达。
(例:表情肌,由皮肤分化而来)4、咀嚼肌(颞肌和嚼肌)强大,分别起自颅侧和颧弓,止于下颌骨(齿骨)。
与捕食、防御及口腔咀嚼有关。
消化系统1、口腔与咽1)开始出现肉质的唇,为吸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为人类发音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2)出现颊部,防止咀嚼的食物碎屑掉落(有些种类出现颊囊)3)口腔顶壁由硬腭和软腭构成,把鼻腔和口腔分开4)肌肉质的舌发达,与摄食、搅拌及吞咽有关,其表面具味蕾,是人发音的辅助器官5)异型齿牙齿是真皮与表皮的衍生物:由齿质、釉质、齿骨质构成(同源器官)。
齿式:唾液腺:耳下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兔具眶下腺;能分泌大量粘液及唾液淀粉酶,利于口腔消化;同时,可蒸发失水,利于口腔调温。
咽部:耳咽管(可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而保护鼓膜)的开口,其周围有扁桃体。
喉门外有会厌软骨,可解决呼吸与吞咽的矛盾。
吞咽过程:先由舌将食物后推至咽,食物刺激软腭引起一系列的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上升、使会厌软骨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通道。
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部进入食管。
2、消化管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与一般脊椎动物无本质的区别,只是进一步完善化。
直肠直接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泄殖腔消失),区别于低等脊椎动物。
总数臼前臼犬门臼前臼犬门=⨯∙∙∙∙∙∙2反刍胃:一般由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皱胃组成。
皱胃为胃本体。
具食管沟。
反刍:纤维质食物入瘤胃发酵,存于瘤胃和网胃内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经食道入口再行咀嚼,咀嚼后的细碎和比重较大的食物再经瘤胃和网胃的底部,最后达于皱胃。
小肠高度分化,粘膜富有绒毛、血管和淋巴管,具乳糜管。
小肠和大肠交接处为盲肠。
大肠分结肠和直肠,其肠腺主要为粘液腺,分泌的碱性粘液具保护和滑润肠壁的作用。
呼吸系统哺乳类呼吸系统发达,空气经外鼻孔、鼻腔、喉、气管而入肺。
喉:气管前端的膨大部,是空气的入口和发声器官。
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组成,环状软骨上方有一对小形的杓状软骨。
声带: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之间的粘膜皱襞,为哺乳类的发声器官。
肺:为海绵状,由很多微细支气管和肺泡组成,肺实质由一再分支的支气管树(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具呼吸性的分支管泡状结构组成。
循环系统哺乳类的心脏分为四腔,缺氧血和富氧血不在心脏内混合,通过动、静脉构成完全的双循环,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完全的双循环与哺乳类的代谢水平及保持体温有关。
1.心脏:二尖瓣(左),三尖瓣(右),大动脉基部:3个半月瓣。
瓣膜能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肌肉的血液由冠状循环完成。
2. 动脉:具左体动脉弓,弯向背方为背大动脉直达尾端。
3.静脉:静脉系统趋于退化,1)前后大静脉(低等四足动物具成对的前后主静脉);2)肾门静脉消失,来于尾部及后肢的血液直接注入后大静脉回心,有助于加快血流速度和提高血压。
3)腹静脉在成体消失。
4)新出现奇静脉(右侧)及半奇静脉(左侧)。
肝门静脉的作用是主要是将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并将有毒物质进行降解。
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皮肤为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可参与体肺循环体循环温调节。
肾脏的主要功能:排泄代谢废物,参与水分和盐分调节及酸碱平衡,以维持有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
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相对厚度可以决定哺乳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哺乳类具有高度浓缩尿液的能力,借肾小管对尿中水分及钠盐等的重吸收实现。
生殖系统1. 雄性:睾丸、附睾、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2.雌性:1对扁椭圆形卵巢,位于腹腔的背面。
主要由3部分构成:1)结缔组织构成的基质;2)卵巢表面的生殖上皮;3)卵巢内有生殖上皮产生的不同发育时期的滤泡神经系统1)大脑皮层由发达的新脑皮层构成.大脑半球是哺乳类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主要调节区,每侧的大脑半球控制对侧的身体。
大脑半球还具有与行为、记忆、学习等活动有关的高级机能。
2)小脑:哺乳类后脑底部有极为发达的小脑,是平衡和运动的协调中心,小脑包括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灰质覆盖在表面,形成小脑皮质(哺乳类特有)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别于一般脊神经和脑神经:1)中枢位于脑干、胸、腰、荐髓的特定部位;2)传出神经不直接达于效应器,先在外周植物性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再由此神经元支配有关器官;3)协调内脏器官、腺体、心脏和血管及平滑肌的感觉和运动。
哺乳类植物性神经系统模式图感觉器官1、嗅觉器官:鼻腔扩大和鼻甲骨复杂化2、听觉器官:内耳具有发达的耳蜗管,中耳内具有3块彼此关节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以及发达的外耳道和耳壳。
3、视觉器官:对光波的感觉灵敏,对色觉感受力差。
(1)晶状体曲度的改变使物象在视网膜上聚焦。
(2)虹膜内不同的肌肉的收缩使瞳孔缩小或放大,调节进入眼内的光。
(3)睫状肌是平滑肌(爬行类、鸟类是横纹肌)。
原兽亚纲的特征卵生,雌兽具孵卵行为。
乳腺为一种特化的汗腺,不具乳头。
肩带类似爬行类。
具泄殖腔。
大脑皮层不发达。
无胼胝体。
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
缺乏完善地调节体温的能力后兽亚纲的特征胎生,但尚不具有真正的胎盘。
胚胎发育不充分,需在母体育儿袋中完成胚后发育,也称有袋类。
肩带表现有高等哺乳类的特征。
具乳腺。
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异型齿。
体温更接近高等哺乳类。
真兽亚纲的特征具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再产出,又称有胎盘类。
不具泄殖腔。
肩带为单一的肩胛骨构成,乳腺发达,具乳头。
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
异型齿。
有良好的体温调节机制。
食虫目:比较原始的有胎盘类,个体一般比较小,吻都细尖,适于食虫。
四肢多短小,指(趾)端具爪,适于掘土。
牙齿结构比较原始,体被绒毛或硬刺,主要以昆虫及蠕虫为食,大多数为夜行性。
树鼩目:小型树栖哺乳动物,以昆虫等为食。
有食虫类的特点,也具有灵长类动物的特征。
由于树鼩形态和生理的某些方面类似低等灵长类动物,已成为医学实验材料。
翼手目:飞翔的哺乳动物;前肢特化,具延长的指骨,具翼膜,前肢第1或1、2指端具爪;后肢短小,具钩爪;具胸骨突起,锁骨发达;齿尖锐;夜行性。
灵长目:树栖生活类型,除少数种类外,拇指(趾)多能与它指(趾)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