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医之八段锦与脊柱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医之八段锦与脊柱健康

恒文(林廷文)

关键词:佛医禅医武功疗八段锦脊柱健康

内容提要:八段锦属于佛医三疗七修体系里面的功疗之一,本文通过对佛医和八段锦的介绍,从传统中医和佛医的角度探讨八段锦和脊柱健康的关系和作用原理。

一.什么是佛医

什么叫佛医?佛医不是医,具体来讲也就是不属于现代医学概念的医,也不等同佛教医学,佛医是超越医学的大医。佛医涵盖所有的医学知识,不管中医、西医、还有各种民族医学、宗教医学等等,但又不局限于医学知识。

佛医没有国界,也没有民族之分,更没有派系之争。佛医就是应用佛的智慧和慈悲心以及佛教的基本理论,通过三疗七修法门使人正气凛然,身心健康,而且这种健康是永久的,生生不已的。所以说:“佛为大医王”。

二.功疗----佛医三大法门之一

功疗包括医者带功手法治疗和练功两大部分:

(一).带功手法治疗:通过一定时间的三疗七修系统的学习将成为一名合格的佛医,这时身上聚蓄了有很强的能量场,在为患者诊治时必须是身心合一,与宇宙合一,与大气相呼应,方能做到诊断准确,疗效显著。能量通过点穴、推拿、正骨等手法与患者相呼应,从而达到祛除疾病,强身健健体的效果。

(二)练功:练功是一个人修心炼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和预防身心疾病为目的的过程。少林禅医武功法不同于竞技武术,它和人的思想行为、大气、宇宙融为一体,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练习少林禅医武功法从修心、修德和悟禅开始。修心和修德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即要心平气和,乐于助人,舍已为人,心存慈悲。练习禅医武功法有一定的造诣者,都有菩萨心肠和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修心修德,能使人外在的行为和思想达到默契。人的气机通畅,五脏六腑功能增加。因为禅机即气机,从而使人的思想纯正,意志专一,杂念排除,自然也就达到了身心健康的目的。少林禅医武功法主要有打坐、站桩、八段锦、易筋经、

洗髓经等。

三.八段锦

八段锦有调理情操,舒经通络,调理气血,理筋止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功能,久练可以心胸开阔,心情舒畅,健壮体质、抗疫祛病、柔筋正骨,延年益寿。

八段锦功法

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2、左肝右肺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热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3、调理脾胃须单举。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劳七伤往后瞧。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向外旋转,掌心向外,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十数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

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反复十数次。

6、两手攀足固肾腰。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劲。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握拳收于两肋下,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7、攒拳怒目增力气。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马步"。双手握拳,拳心向上。左拳向前方击出,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随后,收回左拳,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反复十数次。

8、背后七颠百病消。两足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掌指向前。随后双手平掌下按,顺势将两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将两脚跟下落着地。反复练习十数次。

四.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对脊柱的认识

脊柱又称为“脊梁”,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大梁”,连接大脑与五脏六腑,承担着输送养分、神经传达等重要作用,所有的神经都起源于脊髓,被医学家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一).现代医学对脊柱的认识: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椎管是各脊椎的椎孔连贯而成,内容脊髓。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条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颈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脊髓每个阶段发出一对神经,共31对(个别人32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及尾神经1~2对,分别支配相应的肢体和内脏器官。

(二).传统中医学对脊柱的认识:

脊柱是人体的一个系统,也是一个整体。《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认为脊柱是全身的中轴枢纽,内涵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总督诸阳

经,五脏六腑病变均可涉及脊柱(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而脊柱(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病变也涉及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俞穴分布在督脉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上,这些俞穴的位置与现代解剖学相应的脊神经位置基本一样。

五.八段锦对脊柱健康的预防和治疗原理

八段锦对脊柱健康的预防和治疗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少林禅医武的功法练习不单单是通过几个动作来舒筋活络,练功是禅的一种表现形式。禅是一种超于自我的心境,禅是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经过持之以恒的修炼是完全可以体悟到的。禅是一种内在的智慧,禅医武功法是悟禅一个法门。禅医武功法能使人的身心与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合一。

禅医武功法八段锦的练习分两部分,一是静,二是动。静者就是在在相对静止的桩功状态下,通过内视和假借,气血鼓荡,使筋膨胀骨撑起。好比“半撑开”的雨伞,筋似龙骨,骨如伞把,肉象雨衣,骨拔筋撑,骨肉分离,也就是体内撑筋拔骨,她区别于压腿、劈叉、下桥等通过肢体大幅度、快节奏、机械性弯曲变形的拔筋。体内撑筋拔骨要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心如大冶洪炉,在这种状态下,周身鼓荡,呼吸深长,全身气血畅通,自我感觉像一球形气体,这乃全身经络通畅之表现。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篇所说“提挈天地,把握银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现代医学也已证明此时全身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俗话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脊柱疾病的作用。(二)、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对脊柱健康的预防和治疗原理。

1、双手托天理三焦。内经:“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本式为上下拉伸运动,对斜方肌、背阔肌、竖直肌、腰方肌、以及整个胸腹腔、胸腰椎均有很好的拉伸作用。本式通过双手翻转向上托举配合双脚的上下运动能有效疏通手三阴和手三阳经,打通三焦之水气通道,元气通过三焦而敷布于五藏六腑,温养全身,从而脊柱得养;胸中气海的宗气自上而下到达脐下,以资先天元气,合为一身之气。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藏的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故本式重点通过对对三焦经的调理和对脊柱的上下拉伸,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错缝症、以及腰背肌劳损等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