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常见疾病的CT表现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支气管: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负责将空气引入肺组织。在CT图像上支气管 表现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
肺炎:CT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肺部出现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
肺结核: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或钙化
肺癌: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密度不均 匀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定期进行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为调整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手术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帮助医 生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气肿诊断中的进展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冲和移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部:CT图像上可见肺组织呈现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并随着呼吸运动而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 等。在CT图像上纵隔的形态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门:肺门是肺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由血管、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在CT图 像上肺门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定义:利用CT技 术对肺部和纵隔进行 断层扫描生成图像以 便观察和分析肺部及 纵隔的结构和病变。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应用:在医学影 像诊断、介入治疗和 手术导航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成像原理:利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 肺部和纵隔进行逐层 扫描生成二维图像再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
纵隔淋巴结肿大标准
纵隔淋巴结肿大标准纵隔淋巴结肿大是指纵隔内淋巴结体积增大,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征。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体征通常包括胸部X线检查发现纵隔阴影增大,CT检查显示纵隔内淋巴结增大,甚至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食管等器官。
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甚至出现面部浮肿等表现。
二、症状。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通常取决于病因,可能包括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局部症状。
因此,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要全面了解其症状,以便及时明确诊断。
三、病因。
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其中,结核病是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他如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纵隔淋巴结肿大。
因此,在明确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
四、诊断。
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痰液、纵隔淋巴结穿刺等)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
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要抗感染治疗;对于肿瘤性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于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因此,在治疗纵隔淋巴结肿大时,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
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的检查,并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纵隔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神经源性肿瘤
55
神经源性肿瘤
56
(2) CT表现
① 后纵隔脊柱旁区类圆形或半圆形肿块;
② CT平扫密度均匀,但因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 的肌肉;
③ 良性边缘锐利,恶性边缘不清,侵犯周围结构;
④ 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 在椎管外,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附近结构受压; ⑤ CT增强扫描:神经鞘瘤有不同形式的强化,而其他神经 源性肿瘤强化无特征。
57
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58
神经源性肿瘤X线及CT
59
(3) MRI表现 ① 非神经鞘 瘤 MRI 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 , T2WI上呈高信号;
② 神经鞘瘤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 高信号;
③ 增强MRI神经鞘瘤T1WI呈明显环形强化,非鞘 瘤呈均匀强化;
④ MRI对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的定位、观察脊髓 的受压情况较CT更清晰。
32
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33
(3) MRI表现
① 位置:MRI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来源; ② T1WI为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③ 肿块内囊变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④ MRI不能显示钙化; ⑤ MRI增强T1WI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界限不清提示恶性。
34
胸廓内甲状腺肿MRI
35
4、淋巴瘤
36
(1) X线表现
① 位置:肿块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少数位前纵隔; ② 肿瘤多呈分叶状,向纵隔两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 ③ 肿瘤可经肺门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也可侵及胸膜及心包而产生胸 腔及心包积液。
37
淋巴瘤治疗前后胸片表现
38
纵隔疾病影像学诊断课件
13
胸内甲状腺肿
CT表现:
特定部位:上纵隔胸骨后气管周围 与颈部甲状腺的关系:冠、矢状显示与颈部甲
状腺相连 密度特征:密度较高、不均,见囊变、出血、
钙化 强化表现:明显持续强化
14
正常甲状腺
15
甲状腺肿胸内延伸
胸内甲状腺肿
霍奇金病 (HD):淋巴结侵犯为主,结外受累少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跳跃式侵犯,广泛,结
外受累多
58
淋巴瘤
临床表现 临床上霍奇金病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常起 自颈部,青年多见,其次为老年。而非霍奇金 淋巴瘤常呈跳跃式,就诊时病变常已广泛,结 外器官多已受累,青少年多见,其次为老年 早期常仅触及淋巴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热、 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食管或上腔静 脉受压时出现相应症状
59
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著,边缘分叶
CT:
纵隔间隙内淋巴结肿大,分散或融合呈块;压迫 邻近结构变形、移位
密度均匀或不均,可伴坏死,钙化少见
增强检查呈轻度强化
可侵犯胸膜、心包、肺
MRI表现:等T1WI ,中高T2WI信号
60
淋巴瘤 右纵隔明显增宽,边缘清楚呈分叶状。 侧位上气管前后密度增高,气管后带增宽
30
胸腺瘤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一般表现 约30~50%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5%有胸变上窄下宽(液体重力作用)
31
胸腺瘤
CT表现:
类圆形,可有分叶,可有囊变 多位于前纵隔中部,位于中线一侧或两侧 增强检查近似均匀性强化 恶性胸腺瘤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可
43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癌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 等特征,结合增强扫描可观察肿块的强化程度,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纵隔肿瘤
CT断层图像可清晰显示纵隔内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等特征,有助于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肺部感染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感染的病灶分布、形态、 密度等特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常见肺部病变CT断层解 剖表现
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叶或肺段实变,边缘模 糊,常伴有胸腔积液。
肺结核
CT表现为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和少结节堆聚性, 常见空洞、纤维条索状影和卫星灶。
肺脓肿
CT表现为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01 02
技术因素
CT扫描参数设置不当、图像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等技术因素可能导致 图像质量下降,影响诊断准确性。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 优化扫描参数设置等。
阅片经验不足
阅片者对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结构不熟悉,或者对病变特征认识不 足,可能导致误诊。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阅片者培训、提高阅片经验等。
并发症监测
CT断层解剖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便于及时 干预和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定期进行CT断层扫描可以监测病变的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管
位于后纵隔内,呈管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显 示其管壁及管腔情况。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意义
淋巴结分区
01
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和分布,纵隔淋巴结可分为多个区域,如肺
纵膈及心血管影像学概述
纵膈病变
1、纵膈实体性肿物
(1)胸腺瘤(多在前纵膈心与大血管交界处,圆形或卵圆形,密度较均匀,CT值在15-50Hu,可伴点状钙化,边缘光滑清楚锐利,恶性可呈现为病灶边缘不清。)
(2)熊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纵膈,密度较其周围的纵膈组织高,CT值在100Hu左右,其内可有钙化,增强后明显强化,又是可见头臂血管受压外移。)
@@前纵膈肿物常见有3(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
一、胸腺瘤---前纵隔内胸腺肿物(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充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主要功能是产生胸腺素能使骨髓干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在经血液循环迁移到周围淋巴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良性可无症状或存在肌无力,恶性较大者同时伴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
X线表现:
①心脏增大,呈“二尖瓣”型,“梨型心”
②左心房、右心室增大,肺A段突出。
③主动脉结、左心室缩小。
④二尖瓣瓣膜钙化(直接征象)。
⑤肺瘀血和间质性水肿: 有时可见Kerley,B线,含铁血黄素沉着。
CT表现:
常规CT可观察二尖瓣膜钙化、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及左心房血栓;超速CT可观察瓣膜同相运动、二尖瓣口面积缩小
支气管囊肿---呈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由于囊肿内液体成分不同,其CT值可有差异,约半数呈水样密度,囊液内蛋白或粘液含量高者,CT值可达30~40HU,增强扫描时无强化。
@@后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后纵隔肿瘤(来源于神经鞘、神经节、副神经节)
表现为后纵隔脊柱旁区的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由于神经组织内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的肌肉。良性者边缘锐利,恶性者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时可有中等强化。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在椎管外 ,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并可见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以及脊髓受压情况,附近肋骨、脊椎也可见压迫性侵蚀。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诊断标准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八节 纵隔疾病影像
重症肌无力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 CT :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
(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 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增强呈中度均匀强化, 坏死区不强化)。
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
胸腺瘤
胸 腺 瘤
非侵袭性胸腺瘤 位于胸骨后、主动脉前,轮廓较清
【疾病概要】
为常见纵隔肿瘤(占 14 %~ 25 %), 90 % 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 交感神经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最常见; 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少见。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多见,恶性神经鞘瘤罕见。 临床多无症状,多偶然发现,肿瘤大时可有 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脊柱旁肿块,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吸 收破坏 CT :①纵膈内脊柱旁类圆形实性肿块,可有 囊变,可有钙化;②边缘光滑锐利;③典型 者呈哑铃形位于椎管内、外,椎间孔扩大并 压迫性骨吸收 ④增强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 化;恶性者边界不清,临近骨质破坏。
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
见,侵犯纵膈较多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
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 年。早期多无症状,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中晚期 有发热、乏力、贫血、消瘦、肝脾肿大等,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 样、锯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 :纵隔淋巴结肿大, 前、中纵隔最多 见,融合或分散存在,中心可坏死,放疗后 出现可钙化; 增强轻度强化;可有胸腔积 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肿块 。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
淋巴瘤
平扫 恶性淋巴瘤
增强
纵膈常见疾病的CT表现
52
食管癌
精选可编辑ppt
53
精选可编辑ppt
54
食管癌
精选可编辑ppt
55
食管裂孔疝
Hale Waihona Puke 精选可编辑ppt56
后纵隔及腹膜后畸胎瘤
精选可编辑ppt
57
后纵隔及腹膜后畸胎瘤
精选可编辑ppt
58
精选可编辑ppt
59
精选可编辑ppt
10
二、纵膈肿块 CT明显优于平片 定位 ① CT直接显示肿块位于肿膈内; ② 如突向肺内,肿膈胸膜光滑、完整; 定性 ① 定位准; ② 显示肿块密度;
精选可编辑ppt
11
纵隔常见肿瘤(样) 病变示意图
1、胸腺瘤及畸胎瘤 2、神经源性肿瘤 3、淋巴瘤 4、胸内甲状腺 5、支气管囊肿 6、心包囊肿 7、食管囊肿
结节病:肺门+纵隔,动态及与肺内关系
矽肺:钙化,肺内
巨淋巴结增生症:单发,羽状钙化
组织细胞病、白血病
精选可编辑ppt
27
纵隔LN分区(美国胸科协会)
2R 右上气管旁LN
2L 左上气管旁LN
4R 右下气管旁LN
4L 左下气管旁LN
5 主肺动脉LN
7 隆突下LN
8 食管旁LN
10R 右气管支气管LN
10L 左支气管旁LN
精选可编辑ppt
T4
12
〈一〉实性肿块 平扫CT值≥ 40Hu ,+C
病变
部位
形状
密度
邻近
胸内甲状腺 上纵膈多气管前 类圆形、扁平 可囊变、钙化 气管受压、移位
与甲状腺相连
强化明显
胸 腺 瘤 前纵膈
圆 卵圆形; 多均匀; 侵袭性:浸润生长
详解纵隔肿瘤以及鉴别诊断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1 肿瘤的部位:起于纵隔某种组织的肿 瘤,有其好发部位。所以根据肿瘤部位常可 推测肿瘤的类别。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前纵隔:胸内甲状腺瘤 胸腺瘤、畸胎瘤 中纵隔: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后纵隔: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骨折 气胸/血胸/血气胸 肺挫伤 肺裂伤/血肿 气管支气管损伤 纵隔气肿/血肿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
(一)各种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 (二)胸部各组织结构正常的影像学表现 (三)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四)呼吸系统各种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表 现
一、 胸内甲状腺肿 (Endothoracic Goiter) (intrathoracic goitre)
前纵隔上部多发,颈胸征。 气管等周围结构受压移位 可随吞咽移动 平扫CT值较高,强化明显、时间长 可有钙化及囊变 可有内分泌异常症状
胸内甲状腺肿
颈胸征
(二)胸腺瘤(Thymoma)
1、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肿块,呈 分叶状,向纵隔双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 很少为单侧。 2、气管受压移位、变窄。 3、可向肺内及胸膜、心包浸润,引起积液。 4、中等强化.
恶性淋巴瘤
冰冻征
淋巴瘤
(五)后纵隔肿瘤(neurogenic T.)
神经源性肿瘤 为后纵隔肿瘤中最常见者 部位:好发于后上纵隔,侧位片上与脊柱重叠。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清楚锐利 密度:均匀略低。
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中少数可有甲状腺功能亢 进的症状。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肿块
定位
定性
CT和MRI较胸片有明显的优势 不仅可以决定肿瘤组织特性, 尤其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结构间 关系如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结构 等方面有十分重要价值。
医学影像-纵膈解剖和常见病
侵袭性胸腺瘤
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 则,侵及胸膜可见胸膜结节及 胸水,侵犯心包出现心包积液。 肿块边界极不规则,常见包绕 血管生长,与血管间界限不清 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常见不 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区, 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较明显。
前纵隔大血管胖软 组织肿块影,呈浸 润性生长,边缘不 规则,侵及胸膜引 起胸水。
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早期常无症状,仅触及淋巴 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热、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 食管或上腔静脉受压则出现相应症状。
X线:正位胸片主要表现为双侧纵隔影增宽,以上纵隔为主,非对称性,
边缘清楚,呈波浪状;生长迅速,很快融合成团为其特征。
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胸部正位(A)示两上、中纵隔增宽,边缘呈分叶状;胸部侧位(B) 示纵隔内肿块位于气管及主支气管周围,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
注意:食管属于后纵隔!
正常胸部CT(纵隔窗)
纵隔间隙
• 胸骨后间隙 • 血管前间隙 • 气管前间隙(淋巴结肿大的好发部位。
在下界平面,有时可见升主动脉后方的心 包上隐窝,不要误为肿大的淋巴结)
• 隆突下间隙 • 隔脚后间隙
正常胸腺
• 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内 • 主动脉弓与主肺动脉的层面 • 左右两叶 • 形状似箭头,尖端指向胸骨 • 边缘光滑或波浪状
纵隔异常CT表现
一、形态的改变 → 纵隔增宽
心脏大血管的异常扩张 纵隔内占位
二、密度的改变
1、脂肪密度病变 2、实性病变 3、囊性病变 4、血管性病变
三、增强的改变 四、位置的改变 → 纵隔移位
纵隔病变 指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
内结构的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 病变。
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 最常见为 神经源性
胸部常见疾病CT诊断与鉴别诊断
CT表现
柱状支扩:当支气管水平走行与CT层面平行时可表现为 “轨道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 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囊状支扩: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 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及囊壁增厚。
曲张形支扩:表现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改变,壁 不规则,可呈串珠状。 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 高密度阴影,类似“指状征”改变。
空洞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除而形 成。常见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霉菌感染和坏死性 肉芽肿等。
空洞壁
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洞壁周围 的薄层肺不张所形成。多见于结核、肺癌。 依病理变化可分为三种: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是大片坏死组织内的空洞,较小,形状不一,多发,洞 壁由坏死组织形成
CT表现
结节与肿块
直径≤2cm的称结节,>2cm的为肿块。最常见为 肿瘤,其他有囊肿、结核球、炎性肿块等。 表现形式多样
良性:有包膜,边缘锐利光滑,生长慢,一般不坏死
恶性:无包膜,多分叶,有毛刺,呈浸润生长快,中心 可坏死 囊肿随呼吸,形态有改变 转移瘤,多发,胸膜下多见
空洞及空腔
CT表现 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广泛小结节状影等
三、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气胸及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肿块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侵犯胸膜引起积液 胸腔积液可分:
渗出液 漏出液 脓液 血性积液
乳糜性积液
但CT表现大致相同,难以区别其性质,由于其量的大小不同 及位置不同,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完整版)
纵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
胸膜腔积液
X线可见胸膜腔积液征象; CT可见胸膜腔积液的部位 和量。
支气管阻塞
X线可见支气管阻塞征象; CT可见支气管阻塞的部位 和程度。
食管受压
X线可见食管受压征象; CT可见食管受压的部位和 程度。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 以及是否存在气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诊 断为纵隔气肿。
鉴别诊断
需与纵隔肿瘤、胸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04 纵隔血管性疾病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纵隔内的一种常见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异常的血管团块或血管扩 张。这些病变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应的症状。
血管瘤
血管瘤
纵隔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诊断方法
血管瘤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 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
治疗方式
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较小的血管瘤,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 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
血管畸形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较小的血管畸形,可能无需特殊 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变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畸形或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纵隔大血管CT表现
下腔静脉血流
从右向左后下方流动,速 度较慢,CT上可呈现充盈 效应。
03
纵隔大血管病变CT表现
血管扩张与狭窄
血管扩张
CT表现为血管直径增大,血管壁变薄,血管腔扩大,可伴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的压迫和移位。
血管狭窄
CT表现为血管直径减小,血管壁增厚或不规则,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可伴有血 管周围组织的缺血和水肿。
病变性质
良性病变预后较好,恶性病变 预后较差。
治疗方式选择
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介入 治疗次之,药物治疗较差。
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预 后较好。
并发症发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
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好 。
THANKS
感谢观看
血管壁增厚与钙化
血管壁增厚
CT表现为血管壁密度增高,厚度增加,可伴有血管腔狭窄或 闭塞。
血管壁钙化
CT表现为血管壁高密度影,呈斑点状或环状,可伴有血管腔 狭窄或闭塞。
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形成
CT表现为血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可伴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以及远端组织的缺 血和水肿。
血管栓塞
CT表现为血管内完全性充盈缺损,血管腔闭塞,远端组织无血流灌注,可伴有周 围组织的水肿和坏死。
0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胸闷、胸痛、咳嗽等症 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
悸等。
CT表现
纵隔大血管在CT上表现为圆形或 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晰, 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血管影 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其他检查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 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如心电图、
通过CT检查可测量血管直径、狭窄程 度等参数,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纵隔疾病影像表现
成 熟 性 囊 性 畸 胎 瘤
囊性畸胎瘤
三个大小不等旳圆形脂肪密度影
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Tumors
病理与临床
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大部分为 良性,涉及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 细胞神经瘤。恶性者涉及恶性神经鞘瘤、 节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成年人以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见; 小朋友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 胞瘤。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 背痛。脊髓受压迫时出现感觉减退、麻 木等体现。
胸腺瘤 Thymoma
病理与临床
胸腺瘤为常见旳前纵隔肿瘤,据统 计胸腺瘤病人中约50%出现重症肌 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0%~15% 有胸腺瘤存在。CT和MRI难以区别 胸腺瘤良恶性,常根据肿瘤是否侵 犯至胸腺包膜外而把胸腺瘤分为侵 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
X线体现
❖前纵隔中部胸骨后区旳圆形或类圆形阴影 向纵隔一侧突出,较大者向两侧突出,可 有分叶,密度中档。可见斑点或线状钙化。
气管受压侧移位和后移位。 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位。
胸部正位片(A)示右上纵隔影明显 增宽;侧位片(B)示纵隔肿块与颈 部甲状腺关系亲密
CT与MRI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偏向一侧,肿块 边沿清,可分叶,肿块上缘与颈部 甲状腺相连,密度中档,可有囊变 或钙化,气管移位。增强扫描有明 显增强。
MRIT1WI中档信号,T2WI高信号 MRI 矢 状 面 成 像 能 清 楚 显 示 胸 内 肿
病理与临床
实质性畸胎瘤通称为畸胎瘤。涉及外中 内三个胚层组织,内可含体内任何器官 旳组织成份,软骨、骨和牙齿较多见, 瘤内可有囊性变。此型有一定旳恶性倾 向。临床多无症状。虽然出生时已存在, 一般多到青中年时期才被发觉。肿瘤较 大者可有胸闷或胸骨后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裂孔疝
后纵隔及腹膜后畸胎瘤
后纵隔及腹膜后畸胎瘤
1、心包囊肿:与心包相连,80﹪于右心膈角; 2、支气管囊肿:与气道关系密切,可推压之; 3、淋巴管囊肿:上纵膈气管周围,可与颈部囊肿相连;
水样密度;
4、非特异性囊肿:少见;
淋巴管瘤
支气管囊肿
胸腺囊肿
食管重复畸形
心包囊肿
神经性肠囊肿
〈三〉脂肪性肿块(含脂性)
CT值-50~-100Hu
1 、良性、低度恶性脂肪肉瘤;全部或大部分为脂肪; 2、脂肪肉瘤,畸胎瘤:部分含脂;
圆 卵圆形;
类圆形; 圆 卵圆形
多均匀;
侵袭性:浸润生长
播 少数侵犯肺 可骨质改变
扁平、分叶; 可坏死、囊变、钙化 特点:多种密度 N鞘瘤+C明显; 少数钙化、坏死;
畸胎类肿瘤 前纵膈 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膈 脊柱旁 前纵膈 常多处
多大血管心交角前 并感染可毛糙; 脂肪-液体平面
淋 巴 瘤 中纵膈(气管旁);多个LN融合成块; +C
T4
1、胸腺瘤及畸胎瘤
2、神经源性肿瘤 3、淋巴瘤 4、胸内甲状腺 5、支气管囊肿 6、心包囊肿
7、食管囊肿
〈一〉实性肿块 病 变 部
平扫CT值≥ 40Hu ,+C 位 形 状
密
度
邻
近
胸内甲状腺 上纵膈多气管前 类圆形、扁平 可囊变、钙化 气管受压、移位 与甲状腺相连 强化明显
胸 腺 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纵膈
大血管前
皮样囊肿
恶性畸胎瘤
纵隔LN病变:增大,增多,融合;缺乏特异性 常见病变: 淋巴瘤:年龄,分布,全身 转移瘤:年龄,原发灶 结核:年龄,肺内,右侧,环状强化 结节病:肺门+纵隔,动态及与肺内关系 矽肺:钙化,肺内 巨淋巴结增生症:单发,羽状钙化 组织细胞病、白血病
纵隔LN分区(美国胸科协会) 2R 右上气管旁LN 2L 左上气管旁LN 4R 右下气管旁LN 4L 左下气管旁LN 5 主肺动脉LN 7 隆突下LN 8 食管旁LN 10R 右气管支气管LN 10L 左支气管旁LN 11R 右肺内LN
纵隔蜂窝织炎
术后纵隔脓肿
车祸后纵隔血肿
纵膈气肿
外伤致纵隔皮下气肿
纵膈脂肪沉着
纵隔脂肪沉积(1)
纵隔脂肪沉积(2)
二、纵膈肿块
CT明显优于平片 定位 ① CT直接显示肿块位于肿膈内;
② 如突向肺内,肿膈胸膜光滑、完整;
定性 ① 定位准; ② 显示肿块密度;
纵隔常见肿瘤(样) 病变示意图
淋巴结核 腔V气管间隙、气管 相对较小 化 隆突下、主A弓旁; <2cm,+C
肺门LN、肺浸润
胸腔、心包积液 肺TB,肺门LN钙
≥2cm,环+C; 钙化;
胸 内 甲 状 腺
胸内甲状腺
胸内甲状腺肿
胸腺瘤
胸腺瘤
小胸腺瘤
小胸腺瘤
40岁胸腺增生,与小胸腺瘤难鉴别
侵袭性胸腺瘤
典型畸胎瘤
皮样囊肿
3、大网膜疝:右胸骨旁(右心膈角)、食管裂孔;
血管强化; 4、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含气;
胸腺脂肪瘤
典型畸胎瘤
〈四〉血管性肿块 血管瘤:(真性)血管瘤(主A、肺A、肺V、奇V); 假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要 点:① 与有关血管关系密切;
② 与血管同步增强;
〈五〉消化道
含气,管壁
1、食管裂孔疝 2、胃—食管吻合
第三节 纵膈常见疾病的CT表现
第三节 纵膈常见疾病的CT表现
一、平片表现为纵膈普遍增宽的非肿瘤病变 纵膈炎 --- 纵膈肿胀,脂肪密度增高,气泡; 原因:炎症来自颈部、食管、术后; 纵膈血肿 --- 肿胀相对局限,出血密度; 原因:外伤、血管破裂; 纵膈气肿 --- 大量含气; 原因:气胸、食管; 纵膈脂肪沉着 --- 肥胖;血管受挤压;
11L 左肺内LN
纵隔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
何杰金病
结节病
囊性胰腺癌转移
纵隔淋巴结结核
神经纤维瘤
典型平片定位
神经纤维瘤
肺尖
脊椎旁肿瘤
肺尖脊椎旁肿瘤
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
神经纤维瘤
〈二〉囊性肿块
① 平扫 CT 值±10Hu (少数 20 ~ 30 Hu ),密度均匀,无 +C ;
② 圆、类圆形,轮廓清; ③ 较高密度的线状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