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族性(1)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8章第1节 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8章第1节 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8500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e.png)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_________。
2.形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_________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_________的文化。
3.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激发民族创造力和_______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__________。
4.核心和灵魂:_______。
5.表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_________、思维方式,以及__________、民族服饰等方面。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_________。
2.形成条件: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_________不同,形成了_________的民族文化。
3.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_________繁荣的必然要求。
4.要求:我们要在坚持___________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_____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_________,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答案】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独特标志2.人民智慧其他民族3.社会生活社会稳定凝聚力精神根基4.价值观5.生产方式民族节日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丰富程度2.社会条件各具特色3.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4.各民族平等认同尊重求同存异议题一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能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探究:(1)搜集能代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体会民族文化的表现。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5160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c.png)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源远流长(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②博大精深(从横向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
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补充: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具有包容性。(形成与发展)
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 统文化。 3 . 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 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
当代价值。
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议议议学学学情情情境境境一一一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先秦、汉唐时期的孕育、 发展,直到宋金时期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中国戏曲种类 丰富,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 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既相互交融, 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从上世 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 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等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 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日受到了外国戏 迷的空前欢迎。
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别侧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
重 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
点 的过程。
过程。
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
系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阅读与思考:
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 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经济上,见利思义, 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 贤,天下为公;文化上,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因俗而治;生态上, 天人一体,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 智并重;外交上,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等。在当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主张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af4c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a.png)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是高中政治常考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3课本中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3中华文化知识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1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件部编版必修4
![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1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件部编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bf4db57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3.png)
4.核心和灵魂:__价__值__观___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5 . 表 现 形 式 : 民 族 文 化 体 现 在 民 族 的 __生__活__方__式___ 、 生 产 方 式 、 __思__维__方__式___,以及__民__族__节__日___、民族服饰等方面。
知识点 2 文化具有多样性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 _各__民__族__平__等__的基础上,_尊__重__差__异__,理解个性,既要认__同__本__民__族__文__化__,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__相__互__借__鉴___,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 繁荣进步。
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经济发展程度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提示: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各民族文化没有共性。 提示:错误。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 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 提示: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 民族文化。
重点突破
1.把握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性的联系 (1)民族文化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 化的多样性。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 民族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 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 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 发展了本民族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原创1: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原创1: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62dc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5.png)
世界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 原因 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普遍规律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 结论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相互转化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 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 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 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 厚的中国韵味。
(1)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①中国的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莫高窟、布达拉宫、少林寺、 大昭寺、苏州古典园林等。 ②外国的文化遗产有埃及的金字塔、麦加的清真寺、希腊的雅典 卫城、大津巴布韦遗址、美国的自由女神雕像、意大利的比萨斜 塔等。
阅读与思考
(2)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①良渚文化距今5 300-4 300年,持续发展约1 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考古学文化。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城址。良渚古城 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 心。 ②复活节岛上雕刻精湛的石雕巨人,反映了复活节岛人的雕刻艺术和宗教信 仰;岛上神秘的象形文字,反映了复活节岛人的语言文化。 ③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体现了古代努比亚人较高的天文科技、 精湛的建筑艺术、虔诚的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d1880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0.png)
⾮物质⽂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作为具体的各种遗产,都有其各⾃的特点,但作为综合性的⽂化遗产类型,⾮物质⽂化遗产有它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各种具体遗产的共性。
在王⽂章主编的《⾮物质⽂化遗产概论》⼀书中,将⾮物质⽂化遗产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以下⼏个⽅⾯:(1)独特性:⾮物质⽂化遗产⼀般是作为艺术或⽂化的表达形式⽽存在的,体现了特定民族、国家或地域内的⼈民的独特的创造⼒,或表现为物质的成果,或表现为具体的⾏为⽅式、礼仪、习俗,这些都具有各⾃的独特性、唯⼀性和不可再⽣性。
⽽且,它们间接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也都有其独特性,是难以被模仿和再⽣的。
⾮物质⽂化遗产中蕴涵了特定民族的独特的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得以延续的命脉和源泉。
(2)活态性:⾮物质⽂化遗产重视⼈的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精神的因素,重视技术、技能的⾼超、精湛和独创性,重视⼈的创造⼒,以及通过⾮物质⽂化遗产反映出来的该民族的情感及表达⽅式、传统⽂化的根源、智慧、思维⽅式和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这些意义和价值的因素。
⾮物质⽂化遗产虽然有物质的因素、物质的载体,但其价值并⾮主要通过物质形态体现出来,它属于⼈类⾏为活动的范畴,有的需要借助于⾏动才能展⽰出来;有的需要通过某种⾼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创造和传承下来。
⾮物质⽂化遗产的表现、传承都需要语⾔和传承,都是动态的过程。
(3)传承性:从历时性来看,⾮物质⽂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世代相传保留下来,⼀旦停⽌了传承活动,也就意味着死亡。
⽽且,往往是⼝传⼼授,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家族的烙印,传承⼈的选择和确定主要着眼于与被选择者的亲密关系与对其保密性的认可。
通常,以语⾔的教育、亲⾃传授等⽅式,使这些技能、技艺、技巧由前辈那⾥流传到下⼀代,正是这种传承才使⾮物质⽂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有了可能。
⽽这些⾮物质⽂化遗产也成为历史的活的见证。
假使没有了这些传承活动,也就更谈不上⾮物质⽂化遗产了。
(4)流变性:从共时性来看,⾮物质⽂化遗产或通过⼀⽅有意识地学习、另⼀⽅悉⼼传授,或⽼百姓⾃发地相互学习等⽂化交流⽅式得以流传到其他民族、国家和区域。
试论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及特点
![试论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f9facf58f5f61fb736661e.png)
试论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及特点摘要:兰州饮食民俗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
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品种繁多,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民族性等特点。
只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民俗品牌,才能促进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取得进步。
关键词:兰州饮食民俗特色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居民的多样性等,共同创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
本文拟对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民俗品牌,促进兰州饮食文化取得更大进步。
一、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兰州饮食民俗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
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
(一)清汤牛肉面兰州牛肉面是一种四季皆宜的地方小吃,也是兰州最具知名度和辐射力的产品。
其配料独特,做工考究。
关于牛肉面的配料,民间俗语云:“甘南的牦牛永登的面,皋兰的蓬灰甘谷的线(辣椒)。
”牛肉面配上这四种佐料,经过兰州回族厨师精心烹调终成美食。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蒜苗香菜绿)、五黄(拉面微黄)”。
将煮好的面捞入碗中,舀一勺汤,将面用勺舀起再放下,放上萝卜片(或将萝卜片直接入汤中)、牛肉丁,再添上适量的汤,撒上香菜、蒜苗,淋上辣椒油。
食用时,其味鲜美醇厚,柔韧耐嚼,营养丰富,令人叫绝。
兰州牛肉面除了配料精益求精外,还根据食用人群的口味不断创新,发展到今天,牛肉面已经延伸出很多种类,仅就面型就有二细、三细、毛细、大宽、二宽、韭叶子等多种规格,食用选那种类型完全随客人喜好而定,约定俗成。
如今兰州牛肉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地方特色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好评和赞誉,成了兰州的一张“名片”。
(二)酿皮子酿皮子是兰州四季皆宜的地方风味小吃,其风味独特,色泽黄亮,柔软筋道,清爽利口,食之回味无穷。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外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884961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4.png)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外文化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当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掌握和运用得体的涉外礼仪知识,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一、文化差异的体现文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一个社会特有的风俗、习惯、信仰及社会结构。
简单的讲,文化就是社会实践和信仰的总和。
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化的内容通过民族形式的表现,映射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由于中西方(在这里西方主要指讲英语的英、美等国)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也不一样,所以制约着人类整个活动过程的文化规则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在语义的不同含义是词的隐含的附加的意义。
据《新编韦氏大学词典》,含义即“一个词明确指称或描写的事物之外的暗示的含义”。
也就是说,词的.含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和明显的意义。
对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来说,要正确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免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令人贻笑大方甚至引起误会和不快。
例如,dragon(龙)这个词,在汉语中“龙”是伟大、吉祥的化身,但在英语中dragon却是凶恶、残忍的象征。
再如old(老)一词,在中文中“老”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受到别人的尊敬。
但在西方人眼中,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他们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径庭。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01f525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8.png)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120222022年第1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解磊(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山东临沂276000)摘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传统和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主要体现为: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文化反映,中华文化重焕生机的关键环节,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特征包括坚决的革命性、独特的民族性、显著的人民性和体系的创新性。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在于构筑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动能底蕴;引领中国价值,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筑牢基石;凝聚中国力量,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强大动力。
关键词:革命文化内涵特征时代价值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2.01.019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2)01-0083-03【收稿日期】2021-12-20【作者简介】解磊(1977~),女,山东临沂人,中共临沂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意识形态研究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传统和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注重革命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并将革命文化列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提振民族精神的重要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结构,把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文化的核心精髓归纳为革命理想、忠诚意识、牺牲精神、红色基因,并始终强调党内政治文化需要不断以革命文化的核心精髓来涵养。
(一)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文化反映文化从来都不是独立而生,它总是与政治、经济一同组成社会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军事理论多媒体课中国军事思想3
![军事理论多媒体课中国军事思想3](https://img.taocdn.com/s3/m/6b4aba016c85ec3a87c2c582.png)
•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征 • (三)显著的实践性
1.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源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实 践经验的总结,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为实践服务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来源于中国 革命战争实践,而且也是完全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服务的,它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指南。 3.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军事思想随着中国革命 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动力就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离开 实践,毛泽东军事思想就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4.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其重视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反复强调战争实践 是掌握战争基本规律的重要方法,研究和指导战争时,必须把战争实践放 在第一位。
第三节邓小平军事理论及江泽民关 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论述
• 邓小平军事理论的科学体系
• (一)现代战争理论 •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
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观察和分析,紧紧把握形势发展变化 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时代条件,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的科学论断。他说:“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揭示了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指明了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历史主流,促进 发展是当代各国的根本任务。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互为影响,互为作 用,要发展,必须维护和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要实现和平,又离不开 各国的共同发展。这一论断的基本观点是:
第三节邓小平军事理论及江泽民关 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论述
• 邓小平军事理论的科学体系
• (一) 现代战争理论 •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
(1)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各国谋求发展、友 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 潮流。 (2)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 (3)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核心问题,如果没有发展,和平就没有 基础。 (4)争取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 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促进世界的 和平与稳定。
版】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四第3单元第八课课时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版】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四第3单元第八课课时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0b578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1.png)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时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本民族文化。
2.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探究点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重要性(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试判断: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提示×。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2.文化民族性的体现(1)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试判断:民族文化只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
()提示×。
民族文化既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也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族习俗等物质载体层面,同时体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物质层面。
议题:为什么要保护民族文化?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1979年开放后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慕名而来。
但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的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
“不让看不行,看坏了更不行。
”如何平衡好莫高窟的保护与开发,樊锦诗花了两年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花了近十年时间来解决并交出答卷——数字敦煌,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石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
你看,她把莫高窟的保护想到了千年以后。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她奋斗了56个春秋,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守住了文化之根。
(1)我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2)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着莫高精神,守住了文化之根,体现了哪些文化价值?答案(1)如长城、故宫、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福建土楼、三孔圣地、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2)①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
礼仪的民族性和国际性1
![礼仪的民族性和国际性1](https://img.taocdn.com/s3/m/36d667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46.png)
礼仪的民族性和国际性11、礼仪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是指:同民族的⼈们⽣活⽅式不同、知识体系不同、⽂化环境不同,对社会交往的要求⾃然也不尽相同,对礼仪的规范也是千差万别;每个民族都在⾃⼰独特的语⾔环境、共同的⽣活地域以及统⼀的⽣活习俗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风俗习惯的⼀套礼仪,因此不同的民族就形成了不同的礼仪。
其中尊⽼爱幼、礼貌待客、遵时守约等符合⼤多数⼈礼仪取向的基本礼仪,是全球各民族⼈民所共同遵守的准则。
在不断加强、不断扩⼤的国际交往中,以讲究⽂明、相互尊重为原则基础⽽形成的现代国际礼仪,已经逐步规范化和完善化,业已形成了被⼴泛认可和通⽤的礼仪规范和准则,礼仪因此⼜具有国际性的特征。
【礼仪的民族性】⾸先是传承⽂明的需要。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提⾼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需要。
【国际性】在交际中,⼈们使⽤礼貌⽤语通常要做到“四有四避”,即有分⼨、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2、古代礼仪⾄今仍在使⽤的3例,说明礼仪具有传承性。
举出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差异,说明礼仪的时代性(1) 敬酒:中国的千年不衰的酒桌⽂化鞠躬:表达尊重的很好表达磕头现在少见于祖孙辈之间的礼仪,或者⼀些⼈的迫不得已的选择时,也是中国最⾼的礼仪让座:尊⽼爱幼,尊卑有序周公之礼婚嫁礼仪——都要得到双⽅⽗母的祝福啊,否则算私奔的开学典礼——这个不⽤解释了升学典礼_⽐如状元⾐锦还乡之类,现在的学⽣只要考个学就要⼤摆宴席的,但这样说好像不太好,但是思路有了,你⾃⼰往礼仪传承上靠吧(2)现代礼仪⽐较有时代感,⽐如说,古代的男⼈都什麼事都捷⾜登先,⽽现代的呢则有⼀个专让绅⼠说的经典语拒----Ladies first(⼥⼠优先)现代礼仪,世界各国都通⽤——握⼿。
古代礼仪,国与之间不同〈中外〉,上下级别不同礼仪也不同。
现代礼仪更简洁,古代礼仪更繁琐现代礼仪是建⽴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古代礼仪是为了表⽰谦卑现代礼仪主要是社交礼仪,古代礼仪多是典礼、祭祀、仪式等等现代礼仪并不是社会公认必须要统⼀执⾏的,古代礼仪是整个社会都必须执⾏的现代礼仪主要来⾃于西⽅,并不是我国本⼟的现代礼仪的差异主要是地域差异,古代礼仪多是时代差异,同⼀时代基本⼀样3、握⼿礼仪、名⽚礼仪、介绍礼仪应注意哪些问题(1)上下级之间,上级伸⼿后,下级才能伸⼿相握2、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后,晚辈才能伸⼿相握。
最新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篇
![最新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b6c623f61fb7360a4c654d.png)
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形象的主要特征解析]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
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1]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对国家形象的特征因素研究的不多,不够全面,而弄清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国家形象的宣传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形象宣传和展示,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研究。
一、鲜明的政治性首先,从概念上看,“国家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鲜明政治性的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描述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型”概念,它是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与其他民族国家长期、持续互动中获得。
[2]“从国际社会的视角来看,国家形象传播和塑造的主体除了包含国内的政府、企业和国民外,还应包括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由这些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国际条约、国际规范、国际惯例、制度、意识形态等。
”[3]而国家形象主体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国家形象必然带有强烈鲜明的政治性特点。
因而,国家形象这一研究论题无论从国际政治到新闻传播学、再到文化艺术领域,都无法摆脱其政治性的身份认同。
其次,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国家形象作为维护和推进国家利益的工具,也必然突出其政治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何维护和加强国家的政治认同与合法性是摆在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面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政治认同与合法性,维护本国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特别是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增强国内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强化国家统治的合法性。
良好的国家形象还能激起国民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意志力,增强国民对国家、政治制度认同和支持。
另外,良好的国家形象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可以增强国家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增强国际公众对国家的认可,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拓展国家利益,从而有利于本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动,促进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人教版)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238d0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78.png)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 (人教版)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
好名字,谁给你起的?”“家父所赐。
”“令尊是……”“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
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
“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
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
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
“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 father”或“my 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
民族性指的是什么?
![民族性指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df628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a.png)
民族性指的是什么?一、民族性的概念与特点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在集体意识和行为中的体现。
它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特征,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民族性既是个体对自我认同的表达,也是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二、民族性的形成原因1.地域环境:民族性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习惯、风俗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2.历史文化:民族性也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历史上的战乱、迁徙和文化交流塑造了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
3.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对一个民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如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等级观念、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平等观念等。
三、民族性的表现形式1.语言文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它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2.衣食住行:不同民族在饮食习惯、服饰风格、住房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民族性的体现。
3.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方式。
4.文化习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传统习俗等,这反映了民族性的丰富与多样性。
5.价值观念:不同民族对一些重要价值观念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如对家庭、友情、婚姻等的态度。
四、民族性的重要意义1.民族认同感:民族性作为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有助于加深个体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文化多样性:每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促进交流合作: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有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4.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性将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结起来,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特征,是文化传统、历史环境、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综合结果,通过语言文字、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表现,它既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认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十六字
![客家人十六字](https://img.taocdn.com/s3/m/b58910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f.png)
客家人十六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客家人的来源与分布
2.客家文化的特点
3.客家人的十六字特点
4.客家人十六字特点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一、客家人的来源与分布
客家人,是我国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原地区,历史上曾多次迁徙,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和语言。
二、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客家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家语言: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声韵调系统和丰富的词汇表达。
2.客家民居:客家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典型的代表是围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建土楼。
3.客家饮食:客家菜以口感浓郁、色香味俱佳而著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4.客家习俗:客家人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如婚俗、丧葬、节庆等,体现了客家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三、客家人的十六字特点
客家人的十六字特点,是对客家人性格和精神的高度概括,这十六字是:“勤劳朴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爱国爱乡、敬祖尊宗、崇文尚武”。
四、客家人十六字特点的意义和影响
客家人的十六字特点,不仅是客家人性格和精神的写照,也是客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这十六字特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在客家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传统文化勤俭持家教案
![传统文化勤俭持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45da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6.png)
传统文化勤俭持家教案【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使学生复习教材并辨认出问题;按分组任务,分别收集我国传统习俗以及传统节日的由来及特点;传统民居;传统文艺;沿袭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例子或图片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周杰伦?喜欢听他的歌吗?生:讨厌。
师:那你喜欢他的哪些歌曲呢?生:《千里之外》《东风破》《双截棍》……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
播出《青花瓷》MV片段师:欣赏完这首歌之后,你从歌词和视频中发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呢?(学生提问)教师:同学都说的很好。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作词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描绘了传世青花瓷的古朴风采,加上周杰伦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雏形,这首歌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翻开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去感悟和认识传统文化,以更好地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一起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讲授新课】(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承继的整体表现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呢?上节课我们已经给每个小组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
接下来就由各小组汇报成果。
首先,使我们存有恳请第一小组的发言人去给我们讲诉传统习俗的有关科学知识。
(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看著同学们美好的笑容,仿佛还沉醉在在节日喜庆的气氛中。
学生时代最盼望的莫过于过节放暑假,我们存有各种佳节“喝”的习俗,很大地满足用户了“吃货们”的味觉。
像是第一组的同学们列出的元宵节看花灯喝元宵、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喝月饼等习俗。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给我们增添什么样的惊艳呢,存有恳请。
(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听到回去这位同学的讲诉,你们感觉怎么样呢?简直就是一名专业导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独特的民族性就一般意义而言,民族性是指以民族精神、民族特征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个人追求、思想道德等为一般特征,具有超越时间、阶级的内容和精神,和民族休戚与共的精神理念。
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可以通过民族记录影像来表现的。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印记,然后这种民族性,就可以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来呈现和传承,那么就朝鲜族舞蹈的伴奏音乐来说,很多都是由长鼓敲击出有节奏的声响组合而成。
这个明显的特质,一方面反映出朝鲜民族文化种类的基本特质,以及朝鲜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构成,另一方面又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不能忽视的重要基础。
到朝鲜族民俗村或家中去做客,这种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和舞蹈都会时时地陪伴着人们。
朝鲜族的歌舞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经常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人们翩翩起舞的舞姿。
飘进耳中的是动人的歌声和乐曲。
特别是女性的舞姿, 轻柔雅致,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给人一种飘飘若仙的感受,给人无限的美感。
朝鲜族歌舞的感染力极强,只要有一个人起舞,大家便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舞起来。
歌儿越是唱得齐,手越是拍得响,也越是振奋人心,因此很多朝鲜族歌曲的伴奏,为求还原其天然的农乐舞氛围,都会在制作的时候,录入其载歌载舞的欢呼声,在《舞动的晚霞》片尾处的伴奏音乐,就可以听见这种体现朝鲜族独有热情的伴奏乐,这是一种民族情,所以最能感染本民族,也能打动其他民族,因这是发自他们内心,心底的心声。
歌舞在朝鲜族人的生活之中,如阳光一样时刻不可离开。
当苹果梨熟了,当水稻丰收了,当大地到处飘荡着瓜果的芬芳时,当飞雪飘飘大地银装素裹的时候,载歌载舞表演节目的时候,他们通过歌曲和舞蹈来表现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一切参与人都融合在他们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当中。
记录片《舞动的晚霞》不仅呈现出朝鲜族老年舞蹈爱好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也展现了朝鲜族舞蹈音乐鼓点的不凡之处,在《舞动的晚霞》的舞蹈排练阶段,都是用鼓声作为重要的伴奏来带领舞动的节奏韵律,展示出这种鼓点节奏的动感与活力。
正是这么多的纪录影像,记录着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达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多角度、多侧面构建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影像史。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取得的,并依照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更替不断发展变化。
一般来说,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有过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都有着较为深层次的共同属性,然而过多的沉浸于其传统性,则融入现实社会就显得尤为困难。
趋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对于不同的民族、民族文化,并不具有普适性。
然而传统则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获取发展的动力。
因此,对于把传统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民族纪录影像来说,如何将其二者有机结合,意义重大。
二、明显的地域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长白山区,朝鲜族的居住环境大多是坐落在靠山的平地上,正因为这种居住习性,而形成了朝鲜族人们擅长歌舞与运动的民族传统,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跹起舞习以为常。
然而,朝鲜族的舞蹈不仅仅在室外可以进行,室内更是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阵地,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
因为纬度较高,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冬天气温经常会在零下十度以下,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里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
因此炕成为了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对饮之后,炕的空间较大,大家就会自然而然的,跳起欢乐的舞蹈,打起长鼓。
因为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林木资源茂密,植被茂密,清泉潺潺,空气清新,朝鲜族人民自然也都会选择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建房。
因此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唐代住宅朴素自然,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
延边的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浓厚的唐代风格。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以前我国人民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
当朝鲜族人民长鼓舞演奏的时候,坐势,置鼓于架上;立势,将鼓挂于奏者身前,右手执鼓棰敲击细端鼓面,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边,用其余四指拍击。
演奏技巧丰富,共有十六种,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和闷鼓点四种,右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多种。
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居住地,相应的生活习俗,更为长鼓舞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三.传承的历史性历史性是指各民族具有不同的发展起点,这种发展的过程必须以其专业性为基本前提,各个不同的部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和精髓,由此组成了文历史的统一性和多元性之间的高度统一。
丰富多彩的实质是对本民族历史发展最深刻、最独特的阐释。
它不但着力于呈现出内容各异的文化,而且还注重一种文化内部本身微小差异造成的个体贴合与远离。
中国朝鲜族的传统音乐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受自身发展规律制约的同时也受他民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尤深。
洞箫就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堪称民族艺术的奇葩,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纪录片《舞动的晚霞》中桔梗谣的配乐就是由洞箫作为主要乐器。
据高句丽史《乐志》记载,洞箫属于中国唐代乐器,在唐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
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
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
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并逐渐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
之后,洞箫一直流传于朝鲜民间,主要是在朝鲜半岛的咸镜道和庆尚道地区广泛流传,深受民众喜爱。
“洞萧”在移住初期至解放前这一时期,中国朝鲜族居住区,有一些民间艺人进行过“洞箫”演奏活动,却因演奏人数不多,分布面也不广,因此影响力也不大,没能形成器乐艺术发展的良好氛围。
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由于珲春市密江乡密江村韩信权老人的到来,才使洞箫这门民间乐器以它独特的音乐魅力再次在中国延边朝鲜族中间兴盛发展起来。
从叙事节奏这一艺术创作角度来看,音乐音响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发挥效用:其一,能够辅助剧情并以层次性、准确化的方式进行情绪渲染和人物心理展示;其二,为剧作增添更多的艺术元素,保持纪录片中的节奏感和流畅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受众的观赏疲乏;其三,模糊了具象化的画面、人物及环境等因素带来的思维局限,为剧作增添了更多的抽象化艺术元素,借助旋律的方式提升了电视剧作品的审美韵味,给受众群体带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音乐音响在纪录片中中的艺术空间构建音乐音响能够帮助纪录片作品更好地进行情节叙述和思想情感表达,借助与剧情相契合的节奏,以音画同步的表达方式强化剧作需要表达的情绪,同时展现片中复杂多变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
(富付桂芳累死我了)不仅如此,音乐音响节奏更能够通过创造超出剧作维度的艺术空间的方式为其赋予更为深广的意义。
具体来说,音乐音响能够营造出基于现实纪录影像的发展、基于当时人物表达出的情感状态,进行剧作展现和意义表达。
这种环境下的音乐音响是与剧情紧密联系,并且可以使观众更深层的陷入到纪录片的画面中。
以《舞动的彩霞》化妆为例,剧中,在遵义会议召开过程中,面对艰险复杂的局势,革命前辈就关系党前途命运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意见,但电视剧的背景音乐并未试图烘托会议严肃紧张的氛围,也没有对剧中人物复杂焦灼的内心世界进行展示,反而以一种舒缓、恢宏、壮阔的音调对画面进行描绘,用交响乐不着痕迹地缓解着剧情带来的沉重情绪,预示着这一史诗般革命创举的伟大成功。
在这种表达方式中,音乐音响采用了更加合拍的表达方式,未能完全契合电视剧情节节奏,反而站在高于具体情节的角度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了抽象化的预测和表达,通过音乐的桥梁连接了现实情节发生与未来情节发展,使二者相互重叠并进一步运用重叠展现出更加复杂和深化的艺术语言。
从本质上看,在这种情况下,音乐音响在纪录片中作品中构建出了一个超出剧作本身的新艺术空间。
新空间在剧作中的出现一方面能够丰富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展示;另一方面则从受众的潜意识入手,默默传递了剧作企图表达的思索与感悟,使受众在引导下感悟其中的深层意蕴。
以此立场来看,纪录片中作品的众多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之中没有能够取代音乐音响艺术价值的存在。
音乐音响的信息和情感传递不同于语言、画面,抽象意味较为浓厚,接受和理解的实现更需要受众感悟力的支撑。
因此,音乐音响要更好地实现具象化的艺术表达能力,就必须注重情感指向的清晰、注重蕴藏着的内容含义的具体,就需要更加注重与剧情的结合关系。
纪录片中在表达过程中通过人物、对话、环境等为受众虚拟出了现实空间,受众在观赏过程中在这一空间内投入思索与情感并产生由之反射回的感受,纪录片中作品创作出的艺术感受由此产生。
从本质上看,艺术感受即在虚拟现实中诞生的真情实感,在纪录片中中产生出的真情实感同时能与纪录片中中的音乐音响产生共鸣,建立联合互动的关系,后者在其中被添加了具象化的阐述性内容。
以具象化的阐述性内容为平台,音乐音响与纪录片中真正构建了意义表述循环,音乐音响接收到了纪录片中作品传递过来的思想,同时具有抽象的外在表现方式和被纪录片中填充的具体内涵、思想内容,艺术内涵更为丰富,然后艺术内涵映射到纪录片中作品中,为剧作带来更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从另一角从另一角度来看,被纪录片中作品填充进来的具体内涵和思想内容使音乐音响增添了以往较为缺乏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使音乐音响在具备了艺术情境构建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传递出更易被感知的文化内容,以往更多依靠受众感受领悟实现自身艺术价值的音乐音响在纪录片中的帮助下具备了新的价值创造途径。
纪录片中作品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以声画结合、视听结合的展示方式将剧本蕴含的文化理念与情感思想传达给观众,在艺术价值的创造上有着无限可能,而音乐音响借助纪录片中的创作方式也获得了同样的可能。
3可见,从受众接受角度来看,纪录片中音乐音响的意义较之其他有了质的飞跃。
不同于纯粹对美的追求和享受,也不同于单纯的凭借感知与领悟尽情的憧憬和想象,纪录片中音乐音响被剧作的情节内容束缚,并不断承担着由其带来的各种意义添加。
对于观赏并喜爱纪录片中作品的受众而言,即使在脱离了剧作的情况下,聆听这一类音乐音响也会在潜意识中获取到剧作带来的情感体验。
同时,拥有一定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的受众通过聆听和欣赏也会自发产生属于自身的新的理解和感悟。
(二)语言与叙事----解说词不再是单一的叙述者在纪录片作品中,语言是最不可缺少也是最有分量的声音元素,有声电影初期衍生了解说员,解说员帮助向观众解释影片、传达跟影片相关的信息,解说员的出现使电影可以有声音和画面两种机制向观众传递信息,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解说员也产生了局限性,解说员们不仅仅在单调的念着解说词,而会加入自己对于影片的主观理解和情感倾向,这甚至会误导观众观看影片,这样的主观倾向性是纪录片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