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 最终版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章⽐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认为使国家富强的⽅法应该是尽量使出⼝⼤于进⼝。
2、绝对优势:如果⼀国相对于另⼀国在某种商品的⽣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种商品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个国就可以就可以通过专门⽣产⾃⼰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其中⼀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较优势原理:如果⼀国⽣产⼀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本国具有⽐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4、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只取决于投⼊商品⽣产中的劳动量5、⽣产可能性曲线:指⼀国采⽤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其所有资源⽣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4、(1) 机会成本理论: ⼀种商品的成本就是为了有⾜够的资源多⽣产1 个单位该商品( X)所必须放弃的另⼀种商品总量( Y) 。
(2)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对⽐较优势原理的理解:⼀国⽣产两种商品,机会成本较低的那种商品具有⽐较优势;⽽另⼀种商品具有⽐较劣势).→⼜称“⽐较成本原理”(左边是美国,右边是英国)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1、机会成本递增:⼀国多⽣产⼀种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种商品以释放刚好⾜够的资源。
机会成本递增使得⽣产可能曲线成为⼀条凹向远点的曲线,⽽不是⼀条直线。
成本递增条件下国家1和国际2成产可能性曲线2、边际转换率:指⼀国每多⽣产⼀单位X必须放弃⽣产Y的数量3、机会成本递增的是由于⽣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1)不是同质的(2)在所以商品的⽣产中,⽣产要素的⽐例或密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4、社会⽆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5、边际替代率:⼀国为保持在原来的⽆差异曲线上,多消费⼀单位X⽽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6、孤⽴均衡:在不发⽣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当⼀国达到其⽣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的社会⽆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在社会⽆差异曲线和⽣产可能性曲线的相切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指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些国家在其中一领域中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更高效率。
根据绝对优势原则,国家间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3.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价值差为零。
如果贸易出口多于进口,就会出现顺差;如果贸易进口多于出口,就会出现逆差。
4.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受到供求关系、利率水平、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
5.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直接或间接消除贸易壁垒,促使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
它们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分销网络来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
7.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处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交换的方式。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但也存在其他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
8.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和金融工具的自由流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投资、公司融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
9.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差额、外债等方面的差异。
全球经济不平衡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
10.国际发展援助:国际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它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关系,为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作者xxxx------------------------------------------日期xxxx1、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机会成本)当Pc/Pw=2 或1/2是什么情况?如何生产?(1)当Pc/Pw=1/2时,在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是aLC/aLW =1/2=PC/PW,即PC/ aLC=PW/ aLW。
因而,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
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在外国,a*LC/a*LW=2> PC/PW=1/2,即PW / a*LW >PC/ a*LC,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
(2)当Pc/Pw=2时,在本国,奶酪的机会成本为aLC/aLW =1/2<PC/PW=2,即PW/ aLW< PC/ aLC。
则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
而在外国,a*LC/a*LW= PC/PW=2,此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外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3)若aLC/aLW< PC/PW< a*LC/a*LW,即1/2<Pc/Pw<2,要专门分工: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奶酪的相对供给是(L/aLC)/(L*/a*LW)。
补充:(理解)图 2-3: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首先, RS 曲线表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aLC/aLW 时,世界的奶酪供给将为零。
其次,当奶酪的相对价格等于本国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时,即PC/PW=aLC/aLW ,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
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一、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以及评价答:1、绝对优势理论的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的低于另一经济体。
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以提高。
2、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①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增加世界产出的规律;②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缺陷与不足:①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绝对优势学说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该理论未能给出商品在国际间进行等价交换的理论说明。
3、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核心原则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①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优势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③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
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国际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提供临时性财政援助,推动国际货币合作等。
监督与评估机制
通过对成员国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提出政策建议并促进成员国间 的政策协调。
贷款与援助机制
设立多种贷款和援助机制,帮助成员国应对经济困难和危机。
改革方向
提高IMF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效率,增强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推 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完善。
技术差距理论
波斯纳提出,解释技术领先国家 与技术跟随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以及技术转移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提出,描述产品从创新、成 熟到标准化的过程,以及不同阶 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当代贸易理论新发展
新新贸易理论
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出口而另一些企业不出口,强调企业生产率、 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对出口决策的影响。
02 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1 2 3
绝对优势理论
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 有绝对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其他产品,从 而提高整体福利。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强调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对 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贸易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 作用。
该理论强调货币贬值可以通过改变进 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改善国际 收支状况。它认为货币贬值的效果取 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
该理论从国民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出发, 认为国际收支逆差是由于国内吸收(即 国内总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导致部分支出需要 通过进口来满足。因此,改善国际收支 状况需要减少国内吸收或增加GDP。
完全整理版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易错点
DD曲线是总需求曲线两个国家必须互补才会产生贸易,也就是说肯定有一个是劳动密集型一个是资本密集型(因为一个国家所有产品都很强根本不会去买别的国家商品不会产生贸易!)比较优势不能解释所有可能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只有直线才有斜率这个概念,只有直线才会分析斜率政府储蓄就是T-G,因为是用税收-支出Md是货币需求,ms是货币供给(关于小写的m)Xp-Xc(A国过剩供给曲线的横坐标)注意由此推出的B国过剩需求曲线是相反的!它们是完全相对的!B国过剩需求曲线就是xc-xp,跟A的横坐标也是完全相反的,反正就是相反价格的变动。
只要是过剩曲线那纵坐标就是相对价格。
总需求增加为什么导致汇率的下降:本币对外币汇率上升,那就是本币升值而让本币升值的方法有:国际收支(如果国际收支使得货币供给变小,那本币会升值反正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都会升值如果本国总需求上升,那收入就会上升,那流通中货币增加了,就贬值了(需求是直接决定消费的而不直接供给)外汇市场均衡模型:在外汇市场上随着外汇变动所导致的均衡价格变动。
均衡条件的两个联立方程式,我初步认为第二个的意思是产量=消费量(也就是说Xp代表的是X产量,Xc代表的是X的消费量,它们相等就是供给=需求,产量=消费,其实是前面那个式子的不同表达)贸易利益是在贸易后得到的收益和福利,过剩供给曲线那张图算出的是均衡价格,不是贸易利益的直接表现,但是这个曲线所代表的总体就是贸易利益。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跟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的式子是一样的,坐标图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横坐标是过剩,一个横坐标不是过剩价格预算线是一条斜率是相对价格的直线,也是切线,不是相对价格但代表相对价格。
总需求函数肯定是指本国的总需求(因为总需求函数的变量全都是本国,单个字母不可能代表全世界,如果要代表国内外应该加角标,比如这里面的汇率就代表本国的货币汇率而不代表整个国外的汇率,那就没法算)传导链也是分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收入决定消费,所以收入变动后肯定是消费,比如汇率决定货币供给,所以汇率紧跟着货币供给变动(不是其他的,先想着汇率能决定什么,而不是能间接影响什么),这道题不管了,如果考到我就画图去推!!!画图我会画这道题,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弄懂原因)关于国际经济学题的最简单理解:1 、为什么进行贸易后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明显?因为:贸易后,用来贸易的商品相对价格接近大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贸易是进口、出口;买、卖的一个相同的过程这道题它的分析看着很多很杂乱其实都是在讲口水话,就记住:福利改善程度明显,是因为贸易后得到的贸易利益明显提高,而小国在开放贸易后它获利会提高,因为它的相对价格变化很大(这个在上面的题里有分析,自己想也能想得出来,大国本身价格水平这些都成熟了,价格弹性不会很大,一会儿价格变化并不能带来较大变化,小国依赖国际贸易更强一些——其实还是因为本身国际贸易是会带来价格的较大改的,但因为大国把国际贸易量都扩展到最大,生产规模太大,所以大国的过剩需求过剩供给曲线都很平缓(唯一要记住的重点),相对而言变化就不大)所以价差变大,获利变大,(购买比较劣势产品使得该产品价格降低;出口比较优势产品价格升高)相对价格的三个原因:贸易状态+贸易形式+剔除影响+确定分工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都是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一个是跟原图刚好对称(国民需求),一个是平行线(国民供给))一个是反比例曲线推出平行,一个是正比例曲线推出平行。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影响和模式。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产品寻租理论等。
2.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两种力量。
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实施贸易限制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自由贸易则主张取消贸易限制,鼓励各国自由贸易。
研究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是国际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之一3.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而国际货币体系是管理全球货币关系的制度。
国际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形成和波动原因,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作用。
4.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经济学关注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包括跨国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
研究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如何影响资本流动。
5.国际组织和协议: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组织和协议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方面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两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们在推动全球贸易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它探讨了贫困、不平等、技术转移、外国援助等与发展经济有关的课题。
7.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学也涉及到研究和制定国际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国际金融政策来影响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学研究这些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总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经济关系的学科,它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等核心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国际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的全部内容。
NO。
1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核心:金银财富论贸易保护主义零和博弈二、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
李嘉图(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国际经济学重点8页word文档
国际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绝对优势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定义: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基本内容: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大题)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商业天才,金融和投机专家,并且积累了大量财产。
定义: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主要内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3、机会成本(1)机会成本不变: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不变,此时PPC为一条直线;(2)机会成本递增: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递增,此时PPC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3)机会成本递减: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递减,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递减,此时PPC凸向原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一篇: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国际收支平衡:全面理解国际收支的内涵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基本编写原则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内容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含义、判断、原因及调节◆汇率和外汇市场:理解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式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外汇资产收益的决定因素(公式)掌握外汇市场均衡的利率平价条件(公式)掌握利率和预期对当前汇率的影响(结合图形掌握)◆货币、利率与汇率:理解个人货币需求、货币总需求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短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掌握长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了解汇率超调的基本内涵◆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全面掌握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含一价定律)掌握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上的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含费雪效应)了解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掌握超越购买力平价的长期汇率一般模型(含实际汇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决定长期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了解国际利差的决定和实际利率平价条件◆产出与短期汇率:掌握短期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DD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掌握短期资产市场均衡的条件(AA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掌握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均衡决定掌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暂时变动和永久性变动与经济均衡的关系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项目的关系(XX曲线)◆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解汇率制度的基本内涵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含义理解现行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理解各国选择不同汇率制度安排的影响因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历程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机制、对一国内外均衡实现的影响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政策选择及崩溃了解各国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向更灵活汇率制的变化趋势◆最优货币区实践及理论:全面了解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历程(建立、执行和未来发展)掌握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二篇: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国际经济学(1)复习重点1.考试时间:2011年1月12日(14:30-16:30)2.题型:• 单选:10个,1分,共10分;• 多选:5个,2分,共10分;• 判断说明:5个,2分,共10分• 计算分析:2个,15分• 简答:5个,6分,30分• 分析:2个,25分3.说明:• 作业题和期中考试题都要看;• 可带计算器• 下周一下午4:00(1501)结课、讲评作业、复习、答疑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作品;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前提假设;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及评价;相互需求理论内容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两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前提假设;H-O定理、H-O-S定理、S-S定理的内容;罗勃津斯基定理中涉及的“贫困化增长”;里昂惕夫之谜第三章新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评价;重叠需求理论内容、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内容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重商主义(早、晚共识及区别);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内容;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区别;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评价;国际贸易政策措施部分: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发达国家外贸政策的演进;发展中国家外贸战略第六章关税措施关税的定义、特点;征收方法(优缺点);海关税则的分类;进口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差价税;普惠制的原则;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关税的经济效应;最优关税第七章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的特点;非关税措施的种类;进口配额——分配方法,与关税的区别,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定义、判定、类型;外汇倾销;VERs;TBT种类当代国际贸易问题:第八章: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经济效应;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WTO基本原则;WTO与GATT的区别第三篇:国际经济学完美总结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都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使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者则减少财富,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学重点
1.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内容、政策主张及评价假设前提:(1)2*2: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3)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同(4)其他假设基本内容表述: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都生产更有利政策主张:自由贸易评价:优点:分工,双赢缺点:双方都有绝对优势产品;规模相当2.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内容、政策主张及评价假设前提:(1)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2)模型中采用劳动价值论(3)劳动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4)生产成本不变(5)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给定不变(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7)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8)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基本内容:每个国家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时“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评价:1、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比较成本提出了各国可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的标准从历史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推动英国走向自由贸易起了巨大的作用2、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和政策上的意义只是静态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分析3、要素禀赋理论相关概念、内容相关概念:要素密集度:在生产各种产品的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要素丰裕度:又称为要素禀赋,是用来衡量一国所拥有资源情况即该国要素禀赋水平的指标。
要素禀赋理论基本内容:一国应当出口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生产要素的产品。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假设及内容假设: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分工与贸易会导致贸易各国同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推论:产品的国家间流动可以替代要素的国际间流动。
5、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谜:1951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贸易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经济学重点版
Chapter3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结论:(简答或辨析)a.两国如果都从事本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世界总福利水平会最高。
b.如果两国在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条件下进行国际贸易,用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来交换对方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可以同时提高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福利水平。
这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机会成本实质上指为达成某种收益所必须放弃的其他可能收益,实际上是一种可能收益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实际收益的价值。
(名词解释)3.如果一国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名词解释)4生产可能性边界(名词解释或辨析)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线段PF,它表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本国生产的奶与酒的所有产出对的集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生产一定量酒的情况下生产奶的最大可能量。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左下方的生产是存在资源配置缺失或资源浪费现象,而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右上方的生产是不可能达到或过度性生产。
所以最优化解应该就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5.相对供给曲线:当PC/PW < αLC /αLW时,本国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由假设αLC /αLW < α*LC /α*LW可以知道PC/PW < α*LC /α*LW ,外国也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所以世界奶对酒的相对供给为零。
当PC/PW = αLC /αLW < α*LC /α*LW 时,本国在酒和奶的生产上自由分配劳动,而外国仍然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所以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最小为零,最大为L α*LW /L* αLC 。
当αLC /αLW < PC/PW < α*LC /α*LW 时,本国专业化生产奶而不生产酒,外国专业化生产酒而不生产奶,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量固定为L α*LW /L*αLC 。
当αLC /αLW < PC/PW = α*LC /α*LW 时,本国专业化生产奶而不生产酒,外国在酒和奶的生产上自由分配劳动,奶对酒的世界相对供给量最小为L α*LW /L* αLC ,最大为正无穷。
国际经济学要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要点总结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其中的要点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影响、关税和贸易壁垒、贸易政策的工具和影响。
2.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其中的要点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投资的形式和动因、国际投资的利益和影响、国际投资的法律和政策框架。
3.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易市场。
其中的要点包括汇率的定义和决定因素、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方式、外汇市场的利益和影响、汇率政策的工具和影响。
4.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国际间货币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交流和融资活动。
其中的要点包括国际支付和清算、国际债务和外债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
5.全球经济问题:全球经济问题指的是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中的要点包括全球贫富差距和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全球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
国际经济学重点最终版汇总.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单选15*1分 多选5*3分 判断说明5*2分 简答5*6分 论述2*15分一、二、三、五章1.代表性人物及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P1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P5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P11内容: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4)埃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H —O 理论)P14内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绝对优势理论:该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指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商品上有绝对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2.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其相对优势商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国际贸易互利共赢。
4.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和技术标准等。
5.汇率:是货币之间的比率,决定了国际贸易的相对价格和竞争力。
汇率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6.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国家将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维持一定汇率,浮动汇率制则由市场供求决定。
7.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平衡包括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两种情况。
8.汇率政策:政府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本国货币的相对价值。
汇率政策可以是直接干预(如买卖外汇)或间接干预(如调整货币政策)。
9.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
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资金并帮助调整国际收支。
10.国际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建立生产设施或购买企业股权,证券投资是指购买其他国家的股票和债券。
11.跨国公司(MNC):指在不同国家拥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公司。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实现在不同国家间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进入。
12.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总和。
国际收支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流动等。
13.汇率风险管理:企业和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来降低外汇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14.发展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发展经济体通常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但面临技术落后、市场准入困难等挑战。
15.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包括关税、配额、补贴、反倾销等。
国家通过这些工具来保护本国产业和调整国际贸易关系。
这些知识点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2.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相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惠互利。
3.绝对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贸易顺差。
4.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限制或阻碍国际贸易的措施,如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对自由贸易造成阻碍,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成本和限制了贸易的规模。
5.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各国之间确定汇率水平的一套规则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区域性汇率制等。
6.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买卖各国货币的市场,也是国际货币交易的场所。
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非常庞大,涉及各种外汇工具,如现货、远期和期权等。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8.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且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和协调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出现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生产力的全球配置。
9.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的过程。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是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者债务投资等形式。
10. 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
这些组织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协调作用。
国际经济学还涉及许多其他的知识点,如国际收支平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汇率波动的原因和影响等。
对于专业学习国际经济学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理论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单选15*1分 多选5*3分 判断说明5*2分 简答5*6分 论述2*15分一、二、三、五章1.代表性人物及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P1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P5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P11内容: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4)埃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H —O 理论)P14内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
假设条件: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收益不变;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假设A 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 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X 、Y 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 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 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 —S 定理)内容: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6)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P33 详细内容在下面第三章1思想: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7)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35(下面第三章3有介绍)制成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5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衰亡期。
(8)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产业内贸易理论P37内容: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在同一产业部门内同类产品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9)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P43内容:重叠需求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10)产品内分工理论P46定义: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现象。
产品内分工实现的方式分为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
产品内分工的基础:①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②规模经济与产品内分工。
产品内分工强度的决定因素:①生产过程不同工序环节空间的可分离性;②不同生产工序要素投入比例的差异度;③不同生产区段有效规模的差异度;④产品及其零部件单位价值运输成本大小;⑤跨境生产活动的交易程度。
当代产品内分工发展的动因:①运输成本下降;②信息交流成本下降;③技术进步的影响;④贸易自由化改革影响;⑤发达国家鼓励加工贸易政策;⑥发展中国家鼓励出口加工政策。
(11)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P86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中心-外围”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不利处境进行了分析,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本国工业化进程。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P88内容:该理论放弃了传统理论关于自由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试图证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和具有显著外部经济效应和战略性产业实施贸易保护,可以协助本国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竞争者手中夺取垄断利润。
2.每个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 同上3.贸易的原因(课件: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格局、利益分配(课件)★4.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到,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更具有现实性,特别的,它极好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和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但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理论的全盘否定。
现实中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的现象说明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要全面准确地解释现实中的国际贸易现象,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缺一不可。
正如新贸易理论的创建人克鲁格曼认为的,如果要简单说明传统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差别,则可以回答:传统理论把世界贸易看成是完全发生在像小麦这类商品上,新贸易理论则认为主要贸易品是像飞机这样的商品。
因此,新贸易理论既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继承,也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的反映和阐释。
之所以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有互不一致的结果,这根源于假设的冲突。
第二章★1.H —O 模型 P18 同上第一页(4)★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P22 同上第一页(5)★3.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P24 掌握解释谜面:根据H —O 理论,一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用其投入产出分析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的要素投入进行检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谜底(解释):H —O 理论的假设前提过于理想,而现实世界并非这样,因此存在误差,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①需求偏好的作用。
强烈的需求偏好可以使一国生产、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即需求逆转。
②贸易壁垒的作用。
③生产要素的分类。
H —O 理论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但现代生产投入的要素有许多无法归入资本和劳动。
生产要素应该细分,特别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
④要素密集度逆转。
一种给定的商品在劳动富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富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在两个行业间替代弹性差异非常大,要素密集度可能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4.新旧贸易区别第三章1.技术差距理论 P32答:创新国创新一种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创新国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该技术领先产品。
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的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该产品并减少进口。
随着新技术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2.如何解释国际贸易,实质是什么★3.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 P35答:制成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5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衰亡期。
★4.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动因 P38答:①产品差别:现实世界中产品非同质,产品差别的存在使每一种产品都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每个国家生产的产品不同,这位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②规模经济: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规模经济的存在使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所有的差别产品满足本国消费者的需要。
本国厂商无法满足的,它们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③需求重叠: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相同的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似,本国厂商生产的产品在与本国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会找到消费者,对方国家生产的产品也会满足本国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市场基础。
5.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P39①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②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③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④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a .X 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b .Y 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c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d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而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 ′。
⑤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 点,在E 点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
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通过E 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也相同。
⑥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 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如果A 国专门生产X ,B 国专门生产Y ,A 、B 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中直线TT ′的中点C ,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
6.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P43答:重叠需求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向与规模由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的程度决定。
第四章★1.贫困化增长 P70答: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福利的增长。
如果生产的增长落后于人口的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就会下降。
在人口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增长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也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后福利水平下降的情况。
其根源是增长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只发生在贸易大国。
第五章★1.重商主义的核心观点 P72答:①在对社会财富的看法方面,将金银货币视为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