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铜山区徐庄镇苑山小学马林莉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知识载体,如何把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教师主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质疑、操作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来自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自行探索获取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常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一个最简单分数能否化成一个有限小数”时,我先让学生任意列举分数。然后随即回答哪些可以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可能化为有限小数,并让学生在下面验证,结果我的答案完全正确。同学们都感到惊讶,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的需要。有的就站起来问:“老师 ,你怎么这么快就能看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我笑着说:“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看看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然后学生积极动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计算,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后,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由于教师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少同学又发现必须是最简分数才适合这个规律。在这节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探求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操作实践,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切入点,学生的思维离不开操作活动。操作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把学生分为6人一组,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判断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并把长方

体的长、宽、高写成连乘式,再用数方块的方法说出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体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通过这个实践操作至少达到了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是明理,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生动地感知、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而且可以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思维

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1、合理假设。

假设是开拓解题思路的一种重要思想和方法。合理的假设,可以使已知条件充分而具体,为解题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例如:甲数的3/4和乙数的4/5相等,问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几比几?便可以任意假设甲数的3/4和乙数的4/5为某一具体的数,然后,通过推算和比较,从而获得圆满的解答。

2、巧妙的转化。

善于转化数量关系,是思维灵活的一个重要表现。解题时,通过各种转化可以收到化难为易和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一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都可以通过分率、比、倍数三者之间的互相转化,采用归一、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多种方法求解。

3、大胆的类比。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方法。通过类比可以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例如: 907×98+907×2。可以通过对乘法分配率的类比,将原式变为

907×(98+2),这样可以获得料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四、质疑问难、启迪学生思维

从实践提出数学问题,是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必须看到,数学是一门演绎的理论科学。由此,从原有的数学结构基础出发,通过逻辑或直觉的手段提出数学问题是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质疑问难的时机,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疑点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主要设计了两

个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由个位数的特征来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的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会有什么特征可以判断吗?”在否定了由“个位数特征”可以判断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如下几组数:

3、33、330、3033、6、90、360.

12、180、6120、2142、14、190、2234

从“3的倍数”与“每个数中各位上数的和”的联系,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数中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一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连接点上找思路。通过对这类疑难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五、合作交流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1、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学生的真正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尝试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我通过设疑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思考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

2、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应该提供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问题,让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形四边形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旋转后的三角形与平形四边形有哪些联系呢?”这个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人人有言可发。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很容易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优化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种交流中参与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参与。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既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又培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