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
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电喷雾质谱裂解途径的研究

由图 2 所示 出现了较强 的m z 15 1 M / 为 7 . 的[ + ] H 的准分子离子峰 , 这是 由于 吡唑 啉酮环上
的 N原 子含 有孤对 电子容易加 合一 个 H质 子形 成 正离 子 的缘故 。同时还 出现 了 m z 17 0的 N / 为 9. a
加合离子[ N ] m z 2 30的 K加合离子 M+ a 、 / 为 1. [ K 以及 m z 39 0[M+ 和 m z M+ ] / 为 4 . 2 H] / 为 3 10[M+ a 7. 2 N ] 的 M非共价键簇离子峰( 簇离
1苯 基 3 甲基 一 唑 啉酮 . 一 一 吡 5电喷 雾质 谱 裂 解 途 径 的 研 究
关 淑 霞h , 志 刚 , 海 南 宋 春 红 宋 增 强 俞 于 , ,
(.大庆 石油 学 院化学 化工学 院 , 龙江 大 庆 13 1 ; 1 黑 63 8 2 .哈尔滨理 工大 学化 学与 环境工 程学 院 , 龙江 哈 尔滨 10 8 ) 黑 5 00
1 1 试剂 与 仪器 .
得到 的一级 质谱见 图 2 左 ) ( 。
美 国 安 捷 伦 公 司 A in 10 L / D t p get10 C MS r l a
I j 【 { J
。 跏
∞ 辑 船
骺 l 】
.
L————- —— L jj —— — — —— —上 _ —
fa me tlin e v d fo t e k t d e o s me f h sc mp u d w r ic s e b u n e c re p n i gfa me tt n r g na o sd r e rm h e o a n lio r o i o o n e e d s u s d a o ta d t o r s o dn rg n a i i n s t h o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牛奶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

收稿日期:2001-07-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30180)通讯作者:钟大放,Tel :(024)23902539。
文章编号:1006-2858(2002)02-0096-05液相色谱2质谱联用法测定牛奶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贾 薇,孙 璐,史向国,陈笑艳,钟大放(沈阳药科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建立牛奶样品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美他环素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探讨四环素类药物的电喷雾质谱规律。
方法生物样品经固相萃取后,采用Hypersil BDS 柱分离,以乙腈2水2甲酸(体积比3715∶6215∶112)作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离子检测方式进行一级、二级质谱分析。
结果牛奶中四环素、土霉素及美他环素的检测限可达0105μg/mL ,金霉素的检测限可达011μg/mL 。
四环素、土霉素及美他环素的浓度在011~510μg/mL 内,金霉素浓度在012~1010μg/mL 内均呈线性。
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牛奶或其他生物样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测定。
关键词:四环素类;高效液相色谱2质谱法;固相萃取中图分类号:R 917 文献标识码:A 四环素类(TCs )为广谱抗菌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如用于预防或治疗牛的乳腺炎和子宫炎等,还可用于维持肉食动物的健康并加速其生长。
但由于该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滥用,可能存在动物性食品及牛奶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问题。
美国、日本、欧共体等已规定牛奶中四环素类的最大残留量为011μg/mL [1]。
我国规定牛奶中土霉素的最大残留量为011mg/kg [2],对其他TCs 的最大残留量未做明确规定。
四环素类的分析方法有微生物法、生物发光法、荧光法、液相色谱2紫外法等[3],但这些方法有一些弱点,如专属性或灵敏度较差等。
近年来国外报道了液相色谱2质谱联用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四环素(TC )、土霉素(O TC )及金霉素(CTC )含量[4],但样品前处理方法较繁琐,并且未见美他环素(M TC )测定方法的报道。
电喷雾串联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喷雾串联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等现代分
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已成为趋势。
由于农药分子的结构复杂,ESI-MS/MS 可以提供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性能,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质谱定量分析,需要对样品分子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深
入探讨,并确定有效的裂解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计划拟以ESI-MS/MS为主要手段,针对常见的农药残留分析进行研究,探讨样品分子的质谱裂解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不同离子源温度下ESI-MS质谱的特点观察,并确定最适宜的离
子源温度。
2. 样品分子的紫外、荧光等光谱特性分析,以及在ESI-MS/MS中的分子离子形成机理探究。
3. 通过碎片反应器,对样品分子离子进行裂解,并分析其裂解产物
的质谱特征,探究不同杂质对样品分子离子的干扰情况。
4. 建立样品分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的残留量测定。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农药分子在ESI-MS/MS裂解过程中的特点,为建立更有效、更精确的质谱分析方法提供基础。
此外,该方法可以应
用于真实样品的残留量测定,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依据。
儿茶素

一类酚类活性物质
01 产品介绍
03 制备方法
目录
02 生物合成 04 物理性质
05 化学性质
07 注意事项
目录
06 主要用途 08 品质指数
基本信息
儿茶素,英文名为Catechin,又名儿茶酸、儿茶精(Caredhieacid),系从茶叶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 类酚类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15H14O6,相对分子质量为290.28。为白色针状结晶(水-醋酸),熔点212~216℃, 溶于热水、乙醇、冰醋酸、丙酮,微溶于冷水和乙醚,几乎不溶于苯、氯仿及石油醚。
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
控制肥胖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等主办的中国控制中心性肥胖科学大会已召开,立顿茶叶研究所同时报告了其 研究成果:绿茶中的儿茶素对人体脂肪代谢以及脂肪分布,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减少有着明显的作用。
饮用绿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主要是因为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物质,特别是儿茶素类。已 经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儿茶素具有细胞调节作用以及抗氧化功能。儿茶素是一类具有高活性的类黄酮的总称, 在绿茶中含量较高。联合利华针对绿茶中高含量儿茶素功效进行的两个临床实验中发现,在不改变饮食和身体活 动的前提下,轻度超重的中国健康男性与女性连续90天饮用高儿茶素含量绿茶后,体重、腰围和内脏脂肪都显著 减少,绿茶中的儿茶素可能对人体脂肪分布,特别是腹部脂肪分布产生特定的有益影响,它对控制中心性肥胖具 有一定的效果。
品质指数
品质指数
全年儿茶素平均含量为136.04 mg/g,范围在104.48~166.14mg/g。春茶平均含量为127.96 mg/g,夏茶儿 茶素平均含量为136.50 mg/g,秋茶平均含量为143.27 mg/g。含量大小为秋茶>夏茶>春茶。
表儿茶素 二级质谱

表儿茶素二级质谱分析表儿茶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分子结构和性质,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介绍表儿茶素的二级质谱分析,包括碎片离子峰、母离子峰、裂片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和其他特殊离子峰等方面。
1. 碎片离子峰在表儿茶素的二级质谱分析中,碎片离子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峰是由于分子内部的键断裂或重排而产生的。
通过对这些碎片离子峰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表儿茶素分子结构的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碎片离子峰,可以推测出表儿茶素的碳架结构、取代基类型和位置等信息。
2. 母离子峰母离子峰是指二级质谱图中能量最高的离子峰,通常代表着被轰击出的分子离子。
通过对母离子峰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表儿茶素分子量的信息,进而推断出其分子式。
此外,母离子峰还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的其他信息,例如通过比较母离子峰与已知化合物的母离子峰来确定化合物的类型。
3. 裂片离子峰裂片离子峰是指在二级质谱图中由母离子峰裂解产生的子离子峰。
这些峰通常具有较低的能量,代表着分子内部的特定键断裂。
通过对裂片离子峰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表儿茶素分子内部键的信息,例如键的类型、强度和位置等。
此外,裂片离子峰还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重排途径的信息。
4. 同位素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是由于分子中某些元素的同位素替代而产生的。
通过对同位素离子峰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表儿茶素分子中元素类型和相对含量的信息。
此外,同位素离子峰还可以用于证实化合物的身份和纯度。
5. 其他特殊离子峰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离子峰外,表儿茶素的二级质谱分析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特殊的离子峰。
这些峰可能是由于分子中特殊的取代基或基团而产生的。
通过对这些特殊离子峰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表儿茶素分子中特殊基团或取代基类型和位置的信息。
此外,这些特殊离子峰还可以用于鉴定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和生物活性。
总结表儿茶素的二级质谱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键信息和取代基类型等重要信息。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用于咪唑并吡啶类衍生物裂解机理研究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用于咪唑并吡啶类衍生物裂解机理研究摘要:采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ESI-QTOFMS)研究了咪唑并吡啶衍生物在正离子模式下的质谱裂解机理,分析了10个咪唑并吡啶化合物从分子离子峰出发的多级质谱裂解碎片,通过对碎片离子准确质量及元素组成的测定,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实验结果发现,所有10个化合物均发生磺酰胺键的均裂,得到了丰度最高的碎片离子峰,该碎片离子峰进一步丢失H自由基和HCN。
化合物4具有失去甲醛小分子的特征碎片离子峰,得到m/z 209的碎片离子;化合物3和5分别失去?CH3和?NO,得到m/z 224的特征碎片离子;同时发现化合物2,5,6,7和8容易丢失苯环上的取代基?R,化合物1,2,3,9和10容易丢失?C5H4N,说明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裂解机理既具有共同性,同时又受取代基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咪唑并吡啶衍生物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裂解机理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6-0000-00质谱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对于阐明已知化合物的裂解机理和鉴别未知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电喷雾(ESI)技术是一种新的“软电离”技术,其离子化条件温和,谱图简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极性和遇热不稳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
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处于高真空环境,可提供在无外界环境影响下物质的裂解情况。
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不仅能够同时检测到样品的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还能够提供其准确的元素组成,对于未知化合物及碎片离子结构推测,化合物裂解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1]。
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在结构上与吲哚、氮杂吲哚具有一定的类似性,因此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稠杂环化合物。
由于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具有抗非典型分枝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有显著的疗效[2],因此具有咪唑并吡啶结构骨架的化合物成为化学家的研究热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喷雾质谱(esi-ms)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推荐指数 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ms/ms l-天冬氨酸 friedel-crafts反应 dna 4″-烷氧基-1 4′-溴-4-羟基-1 1′:4 1′-联苯 12-氨基乙酰脱氢枞胺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电喷雾质谱 4 质谱 2 药物化学 2 脂三肽 2 电喷雾串联质谱 2 环六脂肽 2 氧载体 2 氧合反应 2 抗真菌剂 2 卡泊芬净 2 黄酮类成分 1 鸡骨草 1 高效液相色谱 1 青天葵 1 锰配合物 1 钴 1 配伍 1 解离常数 1 血管紧张肽ⅲ 1 肠内菌代谢 1 细胞色素c 1 组氨酸 1 磷酸酯 1 相思子碱 1 相互作用 1 皂苷 1 甘遂 1 甘草附子汤 1 甘草 1 水解产物 1 氨基甲酸酯 1 氟虫腈 1 毒性 1 次乌头碱 1 杀虫活性 1 术附汤 1 晶体结构 1 微波辅助提取 1 固相反应 1 合成 1 化学合成 1 乙二胺钴 1 乌头碱 1 中乌头碱 1 下箴刺桐碱 1 三氮唑 1 n-苯甲酰基-脱氢枞胺衍生物 1
仿刺参皂苷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负离子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fo Ap c o j p nc s S ln a r m D “ p a o iu ee k
b g tv e t o pr y I ni a i n M a sS e t o e r y Ne a i e Elc r s a o z to s p c r m t y
第 3 卷 第 2期 2
21 0 1年 3月
质 学 报 谱
t y So it J u n l fCh n s a s Sp c r o r a i e eM s e tome r ce y o
V o J 2 No. I3 2
M a .2 1 r O1
仿 刺参 皂苷 类化 合物 的 电喷 雾负 离子质 谱 裂解 规 律研 究
于林 芳 , 徐 杰 , 士 国 , 陈 薛 勇 , 静凤 , 兆 杰 , 王 李 薛长 湖
( 中国 海 洋 大学 , 品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东 青 岛 食 山 260) 6 0 3
摘 要 : 用 电喷 雾一 采 四极 杆一 飞行 时间 质 谱 ( S— T F MS 在 负 离 子 检 测 方 式 下 , 仿 刺 参 中 4种 皂 苷 类 成 EI Q O ) 对 分 的裂 解 途 径进 行 研 究 。 通 过 E I S MS产 生 的 [ M HI 一获 得 相 应 化 合 物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信 息 , [ — 对 M HI 进 行 碰 撞 诱 导 解 离 ( I 获 得 相 应 化 合 物 的 裂 解 途 径 信 息 。研 究 发 现 , CD) 4种 皂 苷 化 合 物 的 E I / S— MS MS
p nc sS l k r v siae e aie o d yE I T .Th M—H] o iu ee a n weei et tdi n g t nmo eb S— OF MS n g n v i Q— e[
UPLC-Q-TOF-MS

第43 卷 第 4 期2024 年4 月Vol.43 No.4511~522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UPLC-Q-TOF-MS/MS 法分析鉴定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谢灿辉1,贾德政1,胥爱丽2,邬旻珊1,肖观林2,毕晓黎2,张素中3,曹颖男3*(1.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95;3.广州新华学院 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 )技术定性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µm ),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
通过质谱数据库、化合物裂解规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鉴别。
共鉴别出82种化合物,以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化合物为主,包括黄酮类22种、苯丙素类24种、萜类25种、酚酸类4种、甾体类6种、氨基酸类1种,各药材组成复方后首次发现的新化学成分有10种。
UPLC-Q-TOF-MS/MS 技术为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鉴定得到的各个化学成分涵盖了组方中各味药材的主要成分,可为该复方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UPLC-Q-TOF-MS/MS ;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化学成分;裂解规律中图分类号:O657.63;R28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24)04-0511-12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Jixueteng Formula Extract byUPLC-Q-TOF-MS/MSXIE Can -hui 1,JIA De -zheng 1,XU Ai -li 2,WU Min -shan 1,XIAO Guan -lin 2,BI Xiao -li 2,ZHANG Su -zhong 3,CAO Ying -nan 3*(1.School of the Fifth Clinical Medicin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China ;2.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Guangzhou 510095,China ;3.School of Pharmcy of Guangzhou Xinhua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Jixueteng formula extract were qualitatively identified us⁃ing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MS ) technology. A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 chromatographic col⁃umn (100 mm×2.1 mm ,1.7 µm ) was employed ,with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0.1% formic ac⁃id solution-acetonitrile using a gradient elution. The flow rate was set at 0.3 mL/min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at 30 ℃. MS analysis was based on electrospray ion source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mode scann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mass spectrometry data⁃base ,compound fragmentation pattern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is experiment ,a total of 82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mainly including flavonoids ,phenylpropanoids ,and terpenoids. Among them ,there were 22 types of flavonoids ,24 types of phenylpropanoids ,25 types of terpe⁃noids ,4 types of phenolic acids ,6 types of steroids ,and 1 type of amino acids. Additionally ,10 new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the herbal ingredients were com⁃bined to form a compound. UPLC-Q-TOF-MS/MS technology provides a convenient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Jixueteng formula extract. The identifieddoi :10.12452/j.fxcsxb.23120738收稿日期:2023-12-07;修回日期:2024-01-31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2021ZDJS143);2021年省属科研机构稳定性支持项目(粤财科教[2021]113号);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80588)∗ 通讯作者:曹颖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 -mail :85394092@研究报告512分析测试学报第 43 卷chemical constituents can cover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herbal compound,provid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of the compound.Key words:UPLC-Q-TOF-MS/MS;Jixueteng formula extract;chemical constituents;fragmen⁃tation pattern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6种他汀类药物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

6种他汀类药物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王杨;高丽英;吴艳平;孙璐【摘要】采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技术对6种他汀类药物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断裂规律.根据主要药效基团存在形式的不同,分两类解析.第一类: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在正离子模式下发生β,ξ二羟基戊内酯开环断裂,生成中性丢失H2O、CO、CH3COOH的碎片离子;第二类: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负离子模式下产生脱去104 u(3-羟基-1,4-丁内酯和H2)和160 u(3,5-二羟基-1,7-庚内酯)的碎片离子;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负离子模式下产生脱去62 u(CO2和H2O)的碎片离子,对该二级碎片离子进行三级全扫描质谱分析,产生脱去42u(CH2=C=O)和96 u(环已烯-3-酮)的碎片离子.这些质谱特征有助于他汀类药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期刊名称】《质谱学报》【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8页(P368-375)【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多级质谱分析;断裂规律【作者】王杨;高丽英;吴艳平;孙璐【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他汀类降脂药为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 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物,常用的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是2002年在欧洲获得上市批准的最新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为最强效的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脱氢萘环和芳杂环等疏水性刚性平面结构;另一部分为由乙基或乙烯基相连的β,δ-二羟基戊酸(内酯)结构,其中β,δ-二羟基戊酸是发挥活性的必需基团,根据存在形式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以非活性内酯环形式存在的前体药物,它们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β,δ-二羟基戊酸代谢物才能发挥药理活性,包括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第二类为直接以具有活性的开放酸盐形式存在的药物,包括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等[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喷雾多级质谱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电喷雾质谱 2 液质联用 2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1 附子 1 结构鉴定 1 结构解析 1 碰撞诱导解离 1 直接数字合成器 1 生物碱 1 甘遂 1 环烯醚萜苷 1 炮制 1 木脂素 1 数字式幅度调制 1 庆大霉素 1 山茱萸 1 小型化 1 四极离子阱质谱仪 1 南五味子 1 北五味子 1 共振激发 1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1 二萜类化合物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黄酮 1 鸢尾 1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联用 1 高效液相 1 酚酸 1 裂解 1 苯丙氨酸 1 肽 1 结构 1 离子阱质谱 1 电喷雾多级质谱 1 生漆 1 漆酚类化合物 1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1 油菜素内酯 1 无机磷试剂 1 新乌头碱 1 固相多肽合成 1 四肽evpk 1 代谢产物 1 hplc-ms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软电离技术 2 裂解途径 2 结构鉴定 2 离子模式 2 碰撞诱导解离 2 碎片离子 2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2 生物碱 2 吴茱萸碱 2 吴茱萸次碱 2 吴茱萸 2 防己诺林碱 1 超临界萃取/快速制备色谱-质谱 1 质谱裂解特征 1 裂解机制 1 色素类化合物 1 罗伯斯特双黄酮 1 红花 1 穗花杉双黄酮 1 电喷雾多级质谱 1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 1 杂氧蒽酮 1 山竹果皮 1 姜黄素类化合物 1 姜黄 1 hplc-esi-ms-ms 1 esi-ms 1
安莎类抗生素电喷雾多级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

安 莎 类 抗 生 素 是 一 类 大 环 内 酰 胺 类 聚 酮 化 合 物 ,其 结构 是 由一 个 脂 肪 族 安莎 链 桥 连 于 芳 香环 的 非 邻 近 位 置 形 成 。根 据 结构 中芳 香 环 的 不 同 , 可 将 这 类 抗 生 素 分 为 萘 安 莎 类 抗 生 素 和 苯 安 莎 类 抗 生 素 。 由于 安 莎 类 抗 生 素 具 有 重 要 的 生物 学活 性 , 日
Ab ta t Ob t e E e top a o iaintn e ma ss e t me i meh dwa p l d t h sr c j ci e v lcrs ry inz t a d m s p cr o o t c to sa pi ote r e
i v si a i n o tu t r lc a a t rz to fb n o u n i n a cn g la a mc n e b my i n e tg to fsr c u a h r c e iai n o e z q i o d a s my i s( e d n y i ,h r i cn A)a d n
通 过 实 验 发 现 苯 安 莎类 抗 生素 和 萘 安 莎类 抗 生 素在质 谱 中有不 同的裂 解 规律 , 以下将 分 别讨论 。
31 苯安 莎 类抗 生素 的正离 子模 式 .
格 尔 德 霉 素 在 正 离 子 模 式 下 的 一 级 质 谱 特 征 信 号 为 f Na /5 33 实 验 发 现 ,即使 在 流 动 相 M+ ]m z 8 .(
中 国抗 牛 素 杂 志 2 1年 2 第 3 卷 第 2 01 月 6 期
13 4
文 章 编 号 : 10 —6 92 1)20 4 —6 0 18 8 (0 0 — 130 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茶叶提取物中9种儿茶素类和3种生物碱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茶叶提取物中9种儿茶素类和3种
生物碱类化合物
刘昕;吴建铭
【期刊名称】《香料香精化妆品》
【年(卷),期】2024()1
【摘要】建立了以Kromasil 100-5-C_(18)为分析柱,甲醇与0.01%(体积分数)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同时定量检测茶叶提取物中的9种儿茶素类和3种生物碱类化合物。
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12种化合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定量限为2.5~25 mg/L,回收率为
94%~103%,相对标准偏差(RSD)≤2.7%。
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检测效率高,可以作为研究茶叶提取物的可靠方法,也可推广用于茶原料的产品质控。
【总页数】5页(P114-118)
【作者】刘昕;吴建铭
【作者单位】上海伽科高科技有限公司;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的 HPLC检测方法研究
2.半制备型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茶叶鲜叶中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
3.微孔过滤对茶叶儿茶素类和生物
碱HPLC检测的影响4.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咖啡碱和儿茶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产物质谱裂解规律及解析方法研究

天然产物质谱裂解规律及解析方法研究天然产物质谱裂解规律及解析方法研究天然产物是指从动植物体内提取得到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天然产物在药物开发、农药研究、石油勘探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质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通过质谱裂解规律和解析方法来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和性质。
质谱裂解规律是指质谱仪将样品分子通过高能电子轰击或离子注入等方式裂解成离子碎片的规律。
天然产物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电子离化质谱(EI-MS)、化学电离质谱(C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和飞行时间质谱(TOF-MS)等。
不同的质谱技术对分析持有不同的信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技术。
质谱裂解规律可以分为碎片化学规律和碎片排列规律两个方面。
碎片化学规律是指质谱离子对分子中的键进行裂解的趋势性。
常见的裂解方式包括α-断裂、β-断裂、氧化分裂、脱水裂解、脱羧裂解、脱醛裂解等。
这些裂解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分子结构、官能团、碳原子数量等。
碎片排列规律是指碎片之间的排列顺序和化学性质的规律。
通过研究质谱裂解规律,可以推测出分子中的官能团、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和一些特定的结构信息。
除了质谱裂解规律以外,解析方法是天然产物质谱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解析方法包括质谱图解析和结构鉴定。
质谱图解析是指通过分析质谱图中的质荷比(m/z)和相对丰度来推测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质谱图解析方法有质荷比表、同分异构体分析、碎片化学规律和碎片排列规律的应用等。
结构鉴定是在质谱图解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物质的质谱图对比和借助其他分析技术,如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在天然产物质谱研究中,还可以利用质谱数据库来辅助分析。
质谱数据库是一种储存、管理和查询质谱数据的工具,包括谱图信息、物质名称、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等。
通过将已知物质的质谱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可以辅助分析出未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泥土中神经性毒剂降解产物

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泥土中神经性毒剂降解产物刘勤;胡绪英;谢剑炜【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04(32)10【摘要】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对6种神经性毒剂的降解产物烷基甲基膦酸同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对经过液相色谱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源内碰撞诱导裂解(CID),并对化合物及其碎片离子进行精确质量测定,测定质量与理论质量之间误差不超过2.5 mDa.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及选择离子检测法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给出了6种烷基甲基膦酸的线性范围和回归曲线,检出限为0.25~5 ng;RSD 均小于8.8%.将本法用于染毒泥土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总页数】5页(P1309-1313)【作者】刘勤;胡绪英;谢剑炜【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929.1【相关文献】1.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检测神经性毒剂降解产物 [J], 刘勤;周永新;汤立合;刘荫棠2.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检测癫痫平片中β-细辛醚含量 [J], 刘莉;周世玉3.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 [J], 陈莉; 贾春虹; 刘冰洁; 张乙涵4.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甲基对硫磷的细菌降解产物 [J], 王凌;刘劼;黎先春;杨桂朋;王小如5.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核磁共振用于右旋兰索拉唑的强制降解研究和氧化降解产物的结构表征(英文) [J], Lakkireddy PRAKASH;M HIMAJA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志伟;邹翔;曲中原;王雨蒙;林淋【摘要】本文对虎眼万年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进行系统文献整理,总结了虎眼万年青中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和萜类等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对其的抗肿瘤、免疫增强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虎眼万年青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3页(P378-380)【关键词】虎眼万年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者】孙志伟;邹翔;曲中原;王雨蒙;林淋【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为百合科虎眼万年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珍珠草、葫芦兰、胡连万年青、鸟乳和海葱等[1]。
该属共有150多个种,原产于非洲南部,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半球温带地区。
早在20世纪70年代,虎眼万年青就曾以观赏植物引进中国。
虎眼万年青味甘、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消坚散结的功能,民间用其鲜汁液涂抹患处以治疗疗疮,内服可治疗无名肿毒、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
虎眼万年青含有皂苷类、多糖、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成分[3]。
目前对虎眼万年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及抗肿瘤作用机制这两方面。
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和总生物碱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虎眼万年青多糖则通过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其抗肿瘤作用[4-5]。
1 虎眼万年青化学成分虎眼万年青包括多种化学成分,可将其分为皂苷类、多糖、挥发油、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1.1 皂苷类徐暾海等从虎眼万年青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25S,23S,24S)-螺甾 -△5,6-烯 -1β,3β,23,24-四醇-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B-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及已知化合物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II)[6]。
舒它西林的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第 3 3卷 第 3期
21 0 2年 5月
质 谱 学 报
J u n l fChn s a sS eto tyS cey o r a ieeM s p crmer o it o
Vo1 3 No. .3 3 M a 01 y2 2
舒 它西 林 的 电 喷雾一 四极杆 一 飞行 时 间 串联质 谱 裂解f oo y,C i eeAc d myo ce cs,C e g 1 0 1 h n ) e g u I siu eo Bilg h n s a e f S in e h n du 6 0 4 ,C ia
Ab ta t no d rt lrf h r g n a inb h vo so u t mii i a ii i/ ub c sr c :I r e o ca iyt efa me t t e a ir f la cl n( mpeln s l a — o S l l
氘代信息推 断出舒它西林[ M+H] 片离子断裂途径主要为氨苄西林部分 的 内酰胺 环断裂 . M+Na 碎 [ 3
裂 解 可 观察 到较 多 碎 片 离 子 峰 , 括 氨 苄 西 林 部 分 内 酰 胺 环 断 裂 、 包 双酯 连接 处 断 裂 和 舒 巴 坦 部 分 四 元 环 断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含杂原子化合物的裂解(羰基化合物除外):正电荷在杂原子上,异裂羰基化合物的裂解:直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直链烷烃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直链烷烃的质谱由一系列峰簇(C n H2n-1, CnH2n, C n H2n+1)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质量单位。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支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支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
因在分枝处易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强。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的倾向,产生较强的C n H2n离子,有时可强于相应的C n H2n+1离子。
环烷烃的质谱特点: 1.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质谱图中可见m/z为41,55,56,69,70等C n H2n-1和C n H2n的碎片离子峰。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C2H4(也可能失去C2H5)。
链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双键的引入,可增加分子离子峰的强度2.仍形成间隔14质量单位的一系列峰簇,但峰簇内最高峰为CnH2n-1 出现m/z 41, 55, 69, 83等离子峰。
3.长碳链烯烃具有γ-H原子的可发生麦氏重排反应,产生28,42,56,70,……CnH2n系列峰环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当符合条件时环状不饱和脂肪烃可发生RDA反应。
2.环状不饱和脂肪烃支链的质谱碎裂反应类似于链烃的断裂方式。
芳烃:1. 分子离子峰较强2. 简单断裂生成苄基离子当苯环连接CH2时,m/z 91 的峰一般都较强。
3. MacLafferty 重排当相对苯环存在 氢时,m/z 92 的峰有相当强度。
4. 苯环碎片离子依次失去C2H2化合物含苯环时,一般可见m/z 39、51、65、77 等峰醇:1.醇类分子离子峰都很弱,有的甚至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2.容易发生α断裂反应,生成较强的CnH2n+1O+特征碎片离子,伯醇R-OH,则生成CH2=O+H,m/z为31的特征峰,仲醇则产生m/z为45的特征峰,叔醇则产生m/z为59的特征峰。
丁香酚的电喷雾负离子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图 1 丁 香 酚 的 结 构 式
Fi g. 1 St r uc t ur e o f e uge nol
谱一 串联质谱法( H P L C— M S / M S ) ¨ 等。然而 , 迄今
为止 尚未 见关 于 丁香 酚 在 水 产 品体 内代 谢 转 化 过 程
或环 境 中 的降解 产 物 方 面 的研 究 报 道 。 电 喷雾 串联
通信作 者 : 宋怿 , 研究员 , 研究方 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 s o n g y i @c a f s . a e . e n
1 2
中 国 渔 业 质 量 与 标 准
1 . 2 样品及试剂
甲醇 , 色谱 纯 , 购自M e r c k公 司 ; 丁 香 酚, 购 于
质谱 ( E S I —MS / MS ) 作 为 一种 新 的软 电离技 术 , 经 过
近3 0年 的发展 越 来 越 完善 , 同时应 用 范 围也 越 来 越 广泛 。E S I —MS / MS具 有 独 特 的 C I D —MS “ 功能 , 它
一
1 实 验 部 分
1 . 1 主 要 仪 器
的特征离子 , 可 用于丁香 酚的鉴别 , 其裂解规 律也 可为丁香酚在水产 品体 内代 谢物 质的鉴别提供 参考依据 。[ 中国渔
业 质量与标准 , 2 0 1 3 , 3 ( 4 ) : 1 1 —1 4 ] 关 键词 : 丁香酚 ; 电喷雾 电离 ; 裂解规律 中图分类号 : ¥ 9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8 3 3 ( 2 0 1 3 ) 0 4— 0 0 1 1— 4 0
T S Q系列 三重 四极 杆 液 质 联 用 仪 , 由美 国 T h e r - no 公 司生 产 , 配有 电喷 雾离 子源 ( E S I ) 及X c a l i b u r 数 据处 理 系统 。
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解析环孢菌素结构

( c o l f hr c , uinM ei l i ri , F z o 50 4 1S ho amay F j dc v s y oP a a Un e t uh u3 0 0 ;
p i r pit g b t e mio a i e i u s 2 3 1 1 n - . Th o r s o dn t r n lb t p o s rma y s l i e we n a n cd r sd e - , - a d 5 6 tn 1 e c re p n ig N—e mia -y e i n
2 F j nI si t o co il y F z o 5 0 7 ui n t ue f a t Mi boo , u h u3 0 0 ) r g
AB T S RAC T El c r s r y i n z to s p c r me r t o sa p id t h t u t r l h r c e ia e t o p a o i i n ma ss e t o t y me h d wa p l o t e s r c u a a a t rz — a e c t n o y l s o i s t e f a me t to a t r s a d s r c u a s i n n s o y l s o i s we e d s u s d i f c c o p rn , h r g n a i n p t e n n t u t r la sg me t f c c o p r n r ic s e .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
作者:刘国强, 董静, 王弘, 万乐人, 端裕树, 陈世忠, LIU Guo-Qiang, DONG Jing,WANG Hong, WAN Le-Ren, HASHI Yu-ki, CHEN Shi-Zhong
作者单位:刘国强,王弘,陈世忠,LIU Guo-Qiang,WANG Hong,CHEN Shi-Zhong(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191), 董静,万乐人,端裕树,DONG Jing,WAN Le-Ren,HASHI Yu-ki(岛津国际贸易,上海
,有限公司北京分析中心,北京,100020)
刊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年,卷(期):2009,30(8)
被引用次数:2次
1.Hirasawa M;Takada K查看详情 2004
2.Valcic S;Burr J A;Timmermann B N查看详情 2000(09)
3.Dalluge J J;Nelson B C查看详情 2000
4.Miketova P;Schram K H;Whitney J J查看详情 2000
5.Niemeyer E D;Brodbelt J S查看详情 2007
6.Reed D R;Kass S R查看详情 2001
7.Cren-Olive C;Deprez S;Lebrun S查看详情 2000
8.Li H J;Deinzer M L查看详情 2007
9.Masukawa Y;Matsui Y;Shimizu N查看详情 2006
10.Mata-Bilbao M D L;Andres-Lacueva C;Roura E J查看详情 2007
11.Shen D D;Wu Q L;Wang M F查看详情 2006
12.Kao Y H;Hiipakka R A;Liao S查看详情 2000
13.Son D J;Cho M R;Jin Y R查看详情 2004
14.Kang W S;Lim I H;Yuk D Y查看详情 1999
ndis-Piwowar K R;Huo C D;Chen D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7(09)
16.Kuzuhara T;Suganuma M;Fujiki H查看详情 2008
17.Shimizu M;Shirakami P;Moriwaki 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8
1.刘文龙.刘志强.宋凤瑞.刘淑莹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组分转化为单酯水解型及脂型生物碱组分的研究[期刊论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3)
2.张琳.谢建英维A酸结合蛋白I折叠/伸展过程的氢/氘交换质谱研究[期刊论文]-质谱学报 201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dxxhxxb200908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