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论文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2

《高校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摘要: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用模式,为改善贫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贫困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

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党和政府及各高校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资助措施,

确保了贫困生安心学业,顺利成才。总体来说,贫困生中不乏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勤

奋好学的优秀者。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学生不但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承受着由此所

带来的极大精神负担,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通过相互作

用而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了贫困大学生人格特点和防

御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帮困扶贫既要减缓他们的经济压力,更要减轻他们的心理

压力。为改善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而在心理干预策略中,

团体心理辅导有其高效性和节省性等独到之处,它依托团体情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

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本研究使用团体心

理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定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期改善这一群

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在团体成员的选择上,我们本着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在大一新生中宣传本活动,从

自愿报名者中选取小组成员。通过面谈确定实验组成员15人,对照组成员15人,其中男

生12人,女生18人。活动开始前每位成员签团体合约书,以真诚、开放、尊重、保密、

守时为原则,让团体成员清楚团体活动运作方式及对团体成员的要求。然后实验组与对照

组成员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自尊量表SES测试。2个量表均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的对比测试,所有数据借助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填写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问卷。一个月后随访实验组成员并进行量表

测试。

二实施

团体心理辅导每周活动1次,每次90-120分钟,共8次。根据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存

在的显著性差异特点,设定团体辅导的目标:探索自我,体验信任,发挥潜质,建立自信,详细地制订了整个活动的方案及程序。每次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活动。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后贫困大学生的症状自评结果分值均低于干预前,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症状因子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贫困大学生干预前后其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3个症状因子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分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团体辅导模式对成员心理状况的改善有积极效用。团体心理咨询前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得分情况。

第二,自尊量表SES被证明与信心、合群性等概念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利用SPSS分别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SES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生组还是

非贫困生组,其自尊水平在干预前后差异皆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的对比研究可见,高自尊组SCL-90各因子分低于低自尊组,自尊与SCL-90各因子之间有

显著负相关。实验前贫困生自尊水平均分与非贫困生自尊均分比较,以及实验后贫困生自

尊水平均分与非贫困生自尊水平均分比较,自尊得分的差异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三,主观问卷结果分析。自编主观问卷,用于了解实验后小组成员对自身的主观评价。问卷共设多项开放性问题,包括:你觉得这个团体活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

哪项活动?为什么?本次团体活动中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认识有了哪些改变?你

对周围人的看法是否有所转变?你还有什么感想或建议吗?通过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成员进

行深入思考,深层次地挖掘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客观深刻的认识自己,勇敢地、

开放地表达自己。大部分同学感受都比较深,有的说:“对自身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心态

比以前好了”;有的感到:“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勇敢积极地面对无论是人还是

困难”。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不再畏缩与人

交往”,“感到彼此信任的力量和珍贵”,“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增加了对他人的信任感,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许多成员认为“虽然只是几次

活动,这也是奇妙的缘分的安排,妙不可言”,“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世界上不只是只有

你一个人在烦恼,只要学会调整,不自暴自弃,就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在随访中,一

些成员表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通过自我激励来提高自信,增强面对

困难的勇气、信心,改善了人际信任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第四,讨论。一是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意识的改善。实验中我们发现贫困生内心存在

着自卑和自尊两种矛盾心理的交织,一方面虽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凭着对知识的

渴望和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实现自己和家人的梦想,这种成功给他们赢得了自尊。

他们渴望进入大学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家人的期望和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

经济的贫困和文化的差异,在生活中,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穿着和行为举止显得

“寒酸”、“小气”;在综合素质方面,由于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落后,致使他们在知

识面、信息量、兴趣爱好及实践能力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有较大差距,使他们在心灵深处

设置了一道屏障,在寻求和接受资助时也会感到人格受到伤害,甚至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

勤工助学活动,将学习作为唯一支柱点来维护自尊,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由于

物质贫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容易使贫困生心理失去平衡,产生

否定自我的倾向。他们在适应新环境时不得不面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可能因穿着打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