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马艾各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百年孤独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通用3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沉重的追求
沉重的追求
陈昭
【期刊名称】《中国体育:中英文版》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科学家讲如何解决我国北方干旱问题的。
他的构想远远超过美国著名的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那些穿越长城、把自由女神像变消失的把戏。
与这位科学家的计划相比,大卫的一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据科学家所言.中国北方之所以干旱,盖因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他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足够大的缺口.
【总页数】1页(P114)
【作者】陈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狂欢的沉重压抑与沉重压抑的狂欢——汉画像艺术主题的生命狂欢化追求根源和表现 [J], 熊纪涛
2.沉重的西夏历史承载着人类千年不懈的价值追求——读长篇小说《千年三公梦》[J], 崔岷
3.沉重的翅膀,艰难的飞翔——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追求解放的痛苦之旅 [J], 汪芸
4.无畏中的软弱,轻松中的沉重--试析《我爱小丸子》中女主人公的精神本质和人性追求 [J], 蔡函伶
5.湖湘士子痴执报国的沉重追求——评《旷代逸才·杨度》 [J], 翟满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不同的终极关怀--海德格尔的哲学主旨与马克思的哲学主旨比较
两种不同的终极关怀--海德格尔的哲学主旨与马克思的哲学主
旨比较
王贵喜;李永杰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5)003
【摘要】海德格尔哲学的主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存在密切的关系:海德格尔哲学的主旨是探寻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二者都是对人的终极关怀,都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王贵喜;李永杰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南岸,400065;中央党校,哲学部,北
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相关文献】
1.存在论哲学的不同路向: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个人理论比较研究 [J], 邹平林
2.马克思主义原典哲学的人学主旨探析 [J], 马香品
3.马克思真实思想主旨的探索——曹典顺博士《自由的尘世根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评析 [J], 解保军
4.从"终极"关怀到"全程"关怀: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精髓 [J], 刘仁营;裘白莲
5.马克思哲学的主旨 [J], 丛大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笔记《百年孤独》1500字
读书笔记《百年孤独》1500字读书笔记《百年孤独》1500字篇1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它同时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在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时,我被书中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搞糊涂了,根本不解其义,而且我觉得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零好几个月的雨,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
孤独是非常可怕的。
在拉丁美洲广袤的土地上,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
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
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我了解到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
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吧。
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总是归于自闭。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
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布恩迪亚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
布恩迪亚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一、一、考试题型:1.选择题2.重组题 3.名词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二、考试范围:1.西方文学的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2.与古希腊文化密切相关的两种农作物是什么?橄榄、葡萄3.记住米隆与《掷铁饼者》4.古希腊文学的分期与成就1.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社会性质:这是古代希腊社会由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古风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社会性质:这是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史称“古风时代”,又称大殖民时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抒情诗和寓言。
3.古典时代(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社会性质:希腊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
史称“古典时期”。
雅典的民主政治日臻成熟,在伯利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4—前429)达到了顶峰,故又称“雅典时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其中,戏剧成就最大,文艺理论次之。
4.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末—前2世纪)社会背景:希腊在经过古典时代的繁盛后,由于各城邦之间和各邦国内部的矛盾日趋激烈而逐渐走向衰落。
文学成就:米南德的新喜剧《恨世者》《萨摩斯女子》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
1.5.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2.6.萨福:古希腊最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被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者奉为鼻祖。
她的名字成为英语中“Sapphic(女同性恋的)”的词源。
9.《伊索寓言》的概念10.古希腊时期最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他的“灵感说”(“迷狂说”)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乃至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影响。
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学》,他的理论与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他的悲剧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关于悲剧的本质,他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关于悲剧的社会作用,他提出了“卡塔西斯说”。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标题]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探寻文化与人性之美[简介]近十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回顾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作品,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人性表达与艺术魅力。
通过深入地剖析每位得主的作品,我们将有机会领略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学,思考人类精神的探索与表达。
[主体]1. 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尔巴茨的《传奇》1.1 深度阅读该作品,发现其中凝结了作者对人性和历史的反思,呈现了一个悲壮而富有哲理的故事。
1.2 探讨《传奇》中所描绘的人性困境,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
2.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我的名字是红》2.1 分析小说中对艺术、爱情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呈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西方文化的对话。
2.2 解读作品中以红色为主题的意象,揭示了作者对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及人性的思考。
3. 莱斯利·马尔芬的《白色奥狄赛》3.1 着重讨论小说中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呈现和对西班牙文化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的追问。
3.2 分析马尔芬对现实与虚无之间的辩证思考,揭示作品中的哲学内涵。
4. 安妮·恩赫尔斯的《不许联想》4.1 探求小说中关于身份认同、历史记忆和个体生命的主题,对比东德与西德的社会差异。
4.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剖析个体在历史漩涡中的生存与追求。
5. 卡梅隆·格斯的《永恒的专注》5.1 对该小说中情感、记忆和时间的探索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作者对人类存在和爱情的思考。
5.2 分析作品中的结构和叙事手法,思考时间与记忆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6. 约翰·科茨的《大地盖纳的歌》6.1 着重研究小说中的家庭、历史和民族记忆,思考作品对美国文化的诗意再现和对人性的思考。
6.2 分析小说中的多元叙事和自传性元素,探讨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文学创作的力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作品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性表达方式。
致敬卓越贡献:杰出人物的辉煌历程
文化领袖:思想与艺术的引领者
• 莎士比亚的戏剧:深刻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通过悲剧与喜剧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广度与 深度。
• 达芬奇的艺术与发明:不仅以其杰出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闻名,更是一位跨越艺术与科 学领域的创新者。
•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以和平抵抗和公民不服从来对抗不公,为世界和平运动提供了有力的 非暴力策略。
3/9
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
科学巨匠:探索未知的先驱
•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揭示了物体间相互吸引的基本规律,为天体运动提供了数学描述,奠 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重新构建了时空观念,提出质能等价原理 E=mc²,解释了重力如何通过 时空弯曲影响物体运动。
• 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发现了钋和镭元素,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进步。她的工作不仅开启 了核能利用的大门,也为医学影像和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
• 激励追求卓越的精神标杆:代表了一种追求极致、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人 们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极限,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就。
• 跨越时代的永恒光芒:指的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贡献,它们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 影响,而且其价值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现,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者。
8/9
Thank you!
• 图灵的计算机理论:图灵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影响了信 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6/9
社会改革:正义与平等的捍卫者
•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通过非暴力抗议和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激励 了全世界对平等权利的追求。
• 马拉拉的教育倡导:作为女性教育权的坚定倡导者,马拉拉因公开支持女性教育而遭受极端 分子的攻击,她的勇气鼓舞了全球对女性权益的关注。
毕达哥拉斯的轮回
毕达哥拉斯的轮回———读博尔赫斯的诗作者:宇兰(湖北)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在下一个循环里归来,像循环小数那样归来。
但我知道有一个晦暗的毕达哥拉斯轮回,一夜夜总把我留在世上的某处。
这是博尔赫斯的诗《循环的夜》中的一段,写于六十年前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博氏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涉猎广泛,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及小说。
其中尤以诗歌见长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当时,写这首诗的博尔赫斯刚过不惑,已凭借一系列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圣马丁牌练习簿》及小说集《恶棍列传》为自己在南美文坛赢得盛誉。
人生的命运似乎已经确定,但对于这位深陷于哲学冥想的叔本华的信徒而言,却还有另一重隐秘的命运尚未确定——那便是精神生活的命运,玄妙的灵魂去向之命运。
实际上一切关于时间及空间存在方式的冥思苦想,除自然科学外,大多是对于灵魂存在与否及怎样存在的追问。
我们可以从博尔赫斯的文章中发现,他是否定时间的,也可以说他否定的是时间的连续性。
而另一方面又承认,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夸大时间的一瞬性。
这种认识很有趣,对于时间连续性的感受应该是自我存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我存在感又是作为作家所必须强调的。
而博尔赫斯却一边否定时间的连续性 他认为表面连贯的时间实则是由无数个一秒或少于一秒时间碎片构成,又一边在空间上强化着自我存在。
在多层面的冥想中,即他的时间的迷宫中,他既不全身投入,又不全然旁观,而是很巧妙地站在一轮明月的清辉下,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层叠的、多重的梦中。
从这种意义上说,博尔赫斯生存于同一时间碎片的不同空间中。
这就是他所期望的自我存在方式和作品存在方式——每一首诗都血亲般相似,却都处于一种神秘的游离状态。
“我知道有一个晦暗的毕达哥拉斯轮回,一夜夜总把我留在世上的某处。
”——我知道,博尔赫斯从未真正睡去,只是一直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等待那一声召唤。
只要有人轻诵他的句子,或仅仅是在心中默念,都会触动他那极为敏感的听觉神经,呼唤的电流急速地击中并穿过他那衰老的躯体。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3篇.pdf
第一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学者主要从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几方面展开研究,归纳如下: (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哲学思考 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述。
一种较为突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人的权利与尊严的认可、对人的生存状态与现实状况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发展前景与自身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心灵的解放,蕴含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关注,对人的生存与精神给予了更高层次的关注。
[1](P86)俞吾金教授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文关怀已经超越了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引导人们从对功利主义的物质欲望追求转向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唤醒人们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自主意识,获得来自内心的强大人生动力,突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着追求,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2]是哲学范畴对人的思考。
(二)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本精神 就这一问题,大多数学者达成一致,主要从西方人文主义和本土人文关怀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面,西方哲学阐述了人文主义是一种人文精神。
对此,学术界有这样几点共识:一是西方人文主义宣扬人要从宗教中解放,强调自我存在的尊严、价值和权力,充分显示了对人主体意识认识的自觉性。
二是西方人文主义反对禁欲,宣扬人的幸福与自由。
三是西方人文主义主张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科学观。
四是西方人文主义主张脱离虚幻主义,塑造主体人格和思想。
因此,西方人本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饱含浓郁的人文精神,提倡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3]另一方面,我国学者也认为人文关怀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对此,贾高建指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
”[4]陈西文也认为,“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与行为扩展,以人作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和源泉,以人为尺度和标准去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是在人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价值体系。
中古阿拉伯诗歌中《马杰农和莱伊拉》
马杰农与特里斯坦――从两则故事谈起文学比较也好,文化比较也好,忌讳没有实际根据的牵强附会,好比是侯宝林相声中的“关公战秦琼”。
法国国家学院1教授、阿拉伯文化学家安德烈·米盖尔(André Miquel,1929-)的《两则爱情故事:从马杰农到特里斯坦》2一书,最初也给人有些勉强的感觉,然而阅罢全卷却有些新的认识。
阿拉伯故事《马杰农与莱伊拉》与法国中古传奇故事《特里斯坦与伊瑟》之间是否有凿实的影响联系,这并非米盖尔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他所着意的是在两个故事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来揭示爱情与死亡,诗歌与疯狂的问题。
这两个故事本身的历史,也是米盖尔提出的问题,他并不局限于文学史的范围,对于特里斯坦和伊瑟的故事,他更多的借助对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绮瑟》的研究。
大家知道,瓦格纳创作歌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韦森东可(Otto Wesendonk)的夫人玛蒂尔德的恋情,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认同为剧中的特里斯坦。
对于中古传奇故事,米盖尔在讲述两个故事本身的遭遇时有所提及,只占了很小篇幅。
在西方传统中,“爱情”(拉丁文“amor”)正是“死亡”(“mora”)的谶语。
在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中间,又同“生本能”、“死本能”和“性冲动”联系起来。
古罗马作家奥维德的《变形记》中讲述了一个巴比伦故事《皮拉摩斯和西斯贝》,一对少年因相爱而死去3,证明西方世界与近东并不隔绝,这一故事曾影响到后世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德尼·德·鲁热蒙(Denis de Rougemont)在《爱情与西方》4一书中,从中古传奇特里斯坦谈起,对西方基督教文化5中“死亡与爱情”、“负罪的爱情”、“被诅咒的幸福”言之甚详,揭示爱情与婚姻、个人激情的理想(或者神秘主义对“绝对”的理想)与社会伦理之间的断裂,永恒的浪漫主题与必要的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
鲁热蒙认为中古游吟诗人受到过东方神秘主义影响,促使骑士传奇产生的“纯洁派”(Cathares)异端正是东方莫尼教的余脉,骑士恋情中对于爱情最大的妨害就是身体的占有,而至高境界则是死亡。
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5)
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5)1901-2021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1901-1932年1932年得主:约翰·高尔斯华绥代表作:《有产者》获奖理由: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1931年得主: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代表作:《荒原和爱情》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30年得主:辛克莱·刘易斯代表作:《巴比特》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29年得主:保尔·托马斯·曼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1928年得主:西格里德·温塞特(女)代表作:《新娘—主人—十字架》获奖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27年得主:亨利·柏格森代表作:《创造进化论》获奖理由: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1926年得主:格拉齐亚·黛莱达(女)代表作:《邪恶之路》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5年得主:乔治·萧伯纳代表作:《圣女贞德》获奖理由: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4年得主: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代表作:《福地》《农夫们》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1923年得主:威廉·勃特勒·叶芝代表作:《丽达与天鹅》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2年得主: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代表作:《不吉利的姑娘》获奖理由: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叶芝:在艺术中追求永恒
叶芝:在艺术中追求永恒作者:周志扬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4期文/周志扬【摘要】威廉·巴特勒·叶芝(W.B. Yeats, 1865—1939)是爱尔兰著名诗人,是一位把艺术当成宗教的诗人,他对神秘主义的研究以及他的一整套象征体系都是为其文学创作服务;根据他的历史循环论,人类文明两千年一更替,更替之交会有不可避免的大破坏,而艺术会不断重建再生,永恒不朽。
【关键词】叶芝;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历史循环论;灵魂转世说;永恒的艺术【作者简介】周志扬(1992.10-),女,江苏盐城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著名的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是第一位建立起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
在其理论著作《幻象》(2005)的献辞中叶芝说:“我渴望一种思想系统,可以解放我的想象力,让它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并使它所创造出来和将创造出来的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灵魂的一部分。
”而《幻象》就是其建立的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象征体系,它激发了叶芝的灵感和想象力,满足了他艺术创作的需要,蕴含了叶芝的哲学观、历史观,是叶芝诗歌的潜结构的表述。
叶芝是在经过多次法术实验后,发现象征本身即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魔力。
”他还相信通过法术实验可以获得象征,而这些象征可以打开大记忆,从而获得宇宙及人类的奥秘,从而将经验上升成了理论。
这种神秘主义信念构成了叶芝文学象征主义的基础。
叶芝的神秘主义思想最初萌芽于他童年所耳濡目染的灵异民间传说,后来也受到大诗人布莱克和雪莱诗中诸多神秘象征以及当时社会上神秘主义研究热潮的影响。
他在都柏林通灵学会时曾邀请正在伦敦讲学的印度婆罗门查特基来都柏林讲演。
查特基属于吠檀多学派,此派有灵魂轮回转世说。
查特基的讲演辨析物质世界的虚幻本质,强调通过静修达到个人灵魂完善的必要性。
他对印度教义的精辟阐释使叶芝心悦诚服,叶芝也从此树立了对灵魂轮回转世学说的终生信仰。
柏拉图的永恒
含义
1.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双方平等的爱情观; 4.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柏拉图爱情观
毕加索说:世界上没有爱情,只有关于爱的记忆。
故事
有些爱情只注定了缘分,因为上帝忘了给他们交错点,于是爱情就只能成为永远的平行线。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也是“柏拉图的永恒”要向我们传递的精神! “柏拉图的永恒”,那到底是种怎样的感情呢?是即便明明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而依旧义无返顾,执着的 付出。静静的守候,为了所爱的人,失去生命又何所惧,只要在记忆里留下曾经美好的片断与动人的话语,可以 不在乎所有的一切,试问,在这世界里,这种纯洁纯白纯精神的高尚爱情又有多少呢? 让我感到伤心的是,这种纯洁纯白纯精神的高尚爱情是有前提的。
柏拉图的永恒
爱情故事
01 人物介绍
目录
02 含义
03 柏拉图爱情观
04 故事
05 人物情感故事
06 爱情意义
柏拉图的永恒(手链)是希腊首饰品牌FoliFolie出品的手链,全球只限量销售50条。寓意柏拉图式爱情, 纯洁的、不贪图物欲的精神恋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介绍
柏拉图(希腊语:Πλάτων,英语:Plato公元前427-前348),是古希腊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 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曾到过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 治理想。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柏拉图”提出追求心灵沟通异性间的 精神恋爱。。公元前387年在阿加德米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建者,始创理念论心 理学思想。其著作《理想国》一书蕴涵着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知、情、意三分法。与老师苏格拉底、 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论世界的永恒--托马斯·阿奎那与波纳文图拉之争及其意义
论世界的永恒--托马斯阿奎那与波纳文图拉之争及其意义
溥林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世界是不是永恒的,以及在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如何理解和看待世界的永恒性,是中世纪神哲学争论的重大问题.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世界有开端乃信仰的对象,属于教理神学的信条,理性对之无能为力,自然理性既不能证明世界的永恒性,也不能证明世界不是永恒而有开端的;波纳文图拉则坚持"世界有开端"是理性可以证明的.他们的争论正好构成康德四个二律背反的第一个.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溥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3.21
【相关文献】
1.但丁《神曲》与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学——兼论人文主义的起点与思想渊源 [J], 康孝云
2.托马斯·阿奎那和波那文图拉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J], 溥林
3.阿奎那语言哲学与当代宗教语言之争--董尚文《阿奎那语言哲学研究》读后感[J], 段德智
4.试论阿奎那存在论的变革性质和现时代意义——评董尚文《阿奎那存在论研究》
[J], 段德智
5.托马斯·阿奎那和波那文图拉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J], 溥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生的永恒追求
人生的永恒追求
王军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
【年(卷),期】2007(000)0Z2
【摘要】心愿的金盅盛下的追求,释放生命,张扬心智,就有了持久的拉力,强烈的驱动;即使心愿的金盅盛满的是苦水,追求依然是人生的标杆,标杆不倒,关隘险阻不算什么;九九八十一难,付之一笑,纵身跃过,只管大胆往前走。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人生终极意义的永恒追求--以《野草》为参照看《伤逝》的象征意义 [J], 王兵
2.人生就是要在短暂中追求永恒 [J], 苏旭
3.追求生命的永恒与愉悦——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的影响[J], 程爱华
4.师德修养:教育人生的永恒追求 [J], 赵多山
5.将哲学与人生作为永恒追求——探讨哲学与人生课程对中职生的影响 [J], 陶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归自然:人类心灵的永恒追求
回归自然:人类心灵的永恒追求
张宇翔;袁晓晔(摄影)
【期刊名称】《车主之友》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在气势磅礴的楼宇间穿行了多久,才发现生命的渺小与卑微;在热闹喧
哗的街头游走了多久,才发现内心的困顿与疲惫;在钢铁铸造的壳子里束缚了多久,才发现灵魂的孤独与乏味?这一刻,放下所有的负担,让我们去看看现代都市中另一种生存状态。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张宇翔;袁晓晔(摄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2.诚实守信: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3.平等人类永恒的
精神追求4.出征与回乡:人类永恒的心灵张力场——奥德修故事意蕴之我见5.真与善: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专题学号设
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玛阿特观念的渐变与永恒
玛阿特观念的渐变与永恒
靳玲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玛阿特是古埃及伦理中的基本观念,其内涵有着明显的渐变进程,却始终是古埃及的基本观念。
在古王国时代,玛阿特的基本内涵已经形成。
第一中间期与中王国时代,玛阿特知识在社会动荡中逐渐为民众所理解,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伦理。
新王国时期,对神的虔诚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玛阿特观念受到挑战,但即使在后埃及时代,玛阿特观念也没有消失。
玛阿特作为核心道德范畴贯穿古埃及历史的始终。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靳玲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02
【相关文献】
1.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教谕文献的思想侧重点——对古代埃及玛阿特观念的阶段性诠释
2."对立-和谐"与"变化-永恒"--丘特切夫诗歌中两组重要的哲学观念
3.特维玛: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系统的领导者——访特维玛公司董事长,技术副博士弗拉基米尔·费德洛维奇
4.古埃及伦理的基本观念——玛阿特
5.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与死 永恒的红玫瑰
爱与死永恒的红玫瑰
航鹰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爱与死永恒的红玫瑰航鹰盛开在白骨上的玫瑰花家里粉刷房屋,收拾东西时偶然发现一张画片,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年前在奥地利的一次奇异经历。
或许是年轻时曾以舞台美术为职业的缘故,我一向喜欢收存画片,油画小辑,贺年卡,生日卡,明信片,只要见了喜欢的就舍不得扔掉,...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航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爱之路上理想的追求者——由《红玫瑰与白玫瑰》透视张爱玲的爱情观 [J], 王伟
2.永恒主题的新阐释--谈迟子建小说关于"爱"与"死"的艺术描写 [J],
3.孤独比爱与死更永恒——浅析海岩小说中的爱情悲剧 [J], 唐秋
4."爱与死为邻"——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爱与死"主题 [J], 胡斌
5.《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爱情想象和爱情之谜 [J], 赵爽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恒的追求
西吉县局(分公司)马艾各
她是一个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纯真朴实、尊老爱幼、服务热情、谈吐文明的言行,在零售户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深受零售户的喜爱。
她就是我们的送货员小马。
几年来,她一如既往,风雨无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
在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有一个门市部,店主是老两口,子女都不在身边,老两口只靠这间小店来维持生活。
而他们的卷烟销量在兴隆镇来说是最小的,且送货车不能直接到达。
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人都劝说:“这么一个小店,每次只送三四条卷烟,不够送货车的油钱。
”但小马认为“客户就是上帝,我们不能随便放弃!”所以每次送货到那里时,她都会对这家小店格外照顾,步行到该零售户的小店问他们需要什么卷烟,为他们摆放好,还帮他们打扫一下门市部的卫生,就这样老人的门市部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卷烟的销量也逐渐增大,老两口很是感动。
在六月送货的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一段泥泞的路,车轮陷进泥水里打滑无法前进,小马下车冒雨从路边拣抱石头放进货厢,以增加车身的重量,以便送货车通过,待到老人的门市部时已是下午了。
老人望着满身泥水的她,拉着她的手说:“现在烟草公司的服务真是没得说,你可真是个好姑娘。
”
小马的心弦被拔动了,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零售户的满意是自己永恒的追求。
评语:
爱岗才能敬业,爱岗敬业就是一种追求,谈及“永恒”,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