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你会惊讶地发现:六个单元中,有五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都提到了朗读,第一单元:“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第二单元:“还要练习朗读……”第三单元:“要反复朗读……”。……足见朗读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得好,会使整个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生动活泼的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就《七年级上册》语言教材,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快速走进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起强烈地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同学们便穿越时空,聆听远古的呼唤,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皇帝的新装》,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的朗读《理想》,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意,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于是,我们的学生便又跃跃欲试,想要
一读为快了。
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仅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要读出节奏和重音
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抒情色彩比较重,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显得尤为关键,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节奏的划分,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托音,这样,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在本册教材中,且不说古诗所占的比重,单是现代诗就占了八篇。因此,诗歌朗读一定要加强。
2、要读出语气,读准语调
一般地,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读出语气的前提,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
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
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前者声调低,语速慢,因为,它是心理描写,他要思考,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语速稍快,因为它是语言描写,表示他并不怀疑,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一慢一快,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无情的揭露与嘲讽。
3、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做到读思结合
这样既可以避免形式单一,又有助于其它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还要有爱心和耐心。因为学生在练习朗读时,不一定如你所愿,我们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保护他们的朗读兴趣。
总之,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语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希望大家重视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