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朗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共58页文档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学语⽂如何指导朗读的⽅法朗读是⼀门艺术,是提⾼⼩学⽣阅读能⼒的关键,也是加强⼩学⽣⼈际交往能⼒的基础。
那么接下来给⼤家分享⼀些关于⼩学语⽂如何指导朗读的⽅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语⽂如何指导朗读的⽅法⼀、教给学⽣朗读的技巧朗读是⼀门有声语⾔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的语⾔塑造形象,反映⽣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过程就是让⽂章"复⽣"过来,赋予⽂章⽣命⼒。
让⽂章"复⽣",所以朗读时需要有⼀定的基本技巧。
古⼈云:"授⼈鱼不如授⼈以渔" 。
叶圣陶⽼先⽣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朗读⽔平的实际,加强对学⽣朗读⽅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学⽣的朗读⽔平。
⼀是从朗读⽅式上讲,要让学⽣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式训练学⽣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是从朗读⽅法上讲,要让学⽣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朗读的⽔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个出⾊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学⽣的朗读⽔平便直接传授学⽣朗读秘诀:什么地⽅重读,什么地⽅轻读,什么地⽅停顿长些,什么地⽅停顿短些,什么地⽅带着微笑读,什么地⽅读出伤⼼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旦脱离了⽼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上形似,⽽没有内⼼的情感依据。
学⽣也有⾃⼰的思想,看法和⽣活经验,对句⼦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1.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可以通过选取优美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朗读,让他们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彩的朗读示范和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层次教学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朗读材料,并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采取耐心细致的辅导,提供更简单的朗读材料,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3. 创设情境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朗读情感。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他们在朗读时更加情感饱满、生动传神。
4. 多种形式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朗读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
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朗读成果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注重技巧训练朗读教学还要注重技巧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语音语调、节奏韵律等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让他们在朗读时更加准确、流畅。
6. 结合导读分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导读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并通过朗读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理解。
二、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1. 唤醒学生的感知能力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唤醒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展示、声音示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重音的表达方法--普通话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重音的表达方法--普通话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1. 强调重音单词的音高:重音单词发音时,可以通过调高或调低音高来增强重音的强度和鲜明度。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有意地调整重音单词的音高,使其与其他非重音单词形成对比。
2. 延长重音音节的持续时间:重音音节通常被朗读得更长。
通过延长重音音节的持续时间,可以突出其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其他非重音音节则可以稍微缩短其持续时间,以与重音形成对比。
3. 加强重音音节的音量:重音音节的发音通常比其他非重音音节更大、更响亮。
可以通过加强重音音节的音量来突出其重要性。
4. 调整重音音节的气息: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在重音音节上施加更多的气息。
这样可以增加重音的爆发力和鲜活感。
5. 通过语调模式突出重音:在句子结构中,可以通过调整语调模式来突出重音。
一般来说,句子的重要部分会以较高的语调模式发音,以引起听众的注意。
6. 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配合: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来强化重音的表达。
通过手势和身体动作的配合,可以更直观地传达重音的强度和重要性。
7. 多练习并进行反馈: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接受他人的反馈,可以不断改进重音的表达方法。
可以录音自己的朗读,并与标
准朗读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也可以向语音专家或老师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总之,重音的表达方法主要包括音高、音量、音节持续时间、气息以及语调模式等方面的调整。
通过练习和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重音朗读技巧,可以使语音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和有说服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一、注重声音的准确性1.读音准确。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应注意读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跟读等方式,扩大学生的语音库,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音。
2.语调适宜。
语言的语调对朗读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语调来表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语调,帮助他们掌握语调的使用技巧。
二、注重语音的流畅性1.适当停顿。
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停顿位置和时间。
2.正确连读。
正确的连读可以使句子的语音流畅,有助于体现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跟读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连读方法,提高语音的流畅性。
三、注重语速的掌握1.适度放慢语速。
适度放慢语速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和情感,避免语音模糊和发音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适度放慢语速的技巧。
2.灵活掌握语速。
语音的快慢可以根据文本的要求和情感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情感,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语速的变化,提高朗读的表达力。
四、注重语气的把握1.情感的表达。
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语气的把握来表达文本中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和情感,示范不同语气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情感。
2.调子的运用。
朗读过程中,适当使用不同的调子,可以使语音更加生动,有助于传递文本的信息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义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调子朗读,提高语音的表达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的一些介绍。
通过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同时,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真实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摘要:初中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中朗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实践语言的重要科目,有效的朗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朗读教学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朗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等。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相应的探究,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方法,更是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语感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着重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探究,并制定有效的策略加以引导是当前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一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就目前来说,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新时期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相关教学工作者对朗读不重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都有较大的功利性,就是让学生背诵相关的课文和古诗词或者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来满足考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就导致课堂教学不重视朗读,没有真正的在课堂当中突出朗读的地位,久而久之朗读教学在课堂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这种不重视朗读教学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果不佳[1]。
(二)无声的朗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也充分意识到了在语文教学当中进行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课堂上的语文朗读是无声的、小声的,没有展现出朗读的魅力。
浅谈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朗读教学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学生朗读不准确、无法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朗读时声音单一无变化等等。
本文将从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朗读不准确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朗读不准确,比如漏读、错读、读音不准等情况屡见不鲜。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词语发音不熟悉,或者缺乏对语段语调的掌握,导致朗读时发音杂乱无章。
2. 无法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有的学生虽然可以流利地朗读出课文,却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朗读时无法表达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朗读时声音单一无变化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声音单一,缺乏情感的抒发,导致整体朗读效果较为平淡无力。
二、对策1. 细致梳理语音语调要解决学生朗读不准确的问题,首先要对课文中的语音语调进行细致梳理。
让学生逐句逐段地朗读课文,同时指出他们在朗读中发音不准确的地方,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并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准确的发音。
2. 语段理解训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语段理解训练,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意思,或者改变朗读语调进行课文的再编练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3. 情感抒发培养为了解决学生朗读时声音单一无变化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优秀的朗读声音,引导他们感受和模仿不同情感的抒发。
在朗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课文中的情境当中,更好地表达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朗读教学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朗读时语调单一,表情呆板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朗读,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策略研究,探讨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朗读教学策略的选择1. 文本选择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
需要选择一些既适合学生年龄,又具有一定内涵的文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三毛流浪记》,《小王子》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语言优美,适合用来进行朗读训练。
2. 语音语调训练在朗读教学中,语音语调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老师或者录音来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
可以设置一些绕口令或者口语课程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比如用唱歌的方式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3. 情感表达训练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念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的训练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情境和人物情感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训练。
4. 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朗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策略,比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学互评等方式。
这些评价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二、朗读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应用1. 创设情境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朗读。
比如在学生集会或者课间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练习,增加学生的朗读乐趣。
2. 分层教学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文章的情感色彩、人物状态等众多内容,都是需要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方能为读者所体会,同时,通过良好的朗读教学,还能够有助于对学生情感及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大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将其良好的贯彻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基于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展开论述,并据此探究相应的朗读教学策略,旨在更好的推动中学生语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标签: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对朗读与理解关系的明确阐述。
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用于课堂朗读的时间较少,部分初中语文课堂用于朗读的时间尚未达到五分钟,并且教师未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没有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致使学生的朗读缺乏目的性。
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害羞、自卑、畏惧的心理,朗读过程中经常出现吐字不清,没有节奏感的现象发生,语文朗读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1.明确朗读目标俗话说“有目标才会有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朗读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设定不同的朗读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有感情的进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朗读,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注意把握朗读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朗读。
先抓学生的字音、重音等,再抓学生的朗读节奏、情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文知识,提高初中语文的朗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城谣》一文时,教师可先带头范读,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并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重复、不添字、不结巴,正确掌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对通篇课文有个大致的认识。
再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美读,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注意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
(完整)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困此,在朗读教学中,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低年段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朗读不正确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要多加指导,实施有效的朗读策略。
一、范读,让低年级学生有样可学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还没有成熟,如果由着他们去读,对他们今后的朗读有很大的影响。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范读是很重要的。
1、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他们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所以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
但是,究竟要停顿多久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是心中默默数,数完“1、2”的时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是数完“1、2、3”的时间。
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
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2、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朗读,其他学生模仿。
一些比较平淡的句子、古诗的朗读等,我一般都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范读。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初读古诗后,请了两位小朋友来读,读得还算流利,但没有古诗的味道。
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者:景彦武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04期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在指导朗读时,可以采取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形式。
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解决办法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又密切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
在教育走到今天,朗读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我是一名在农村小学担任了十多年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朗读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朗读的对象不广不管是检查性朗读还是有感情朗读,都是几个尖子在主演,大部分学生当听众,成绩不理想者连机会都没有。
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
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提高阅读效果。
2.朗读的指导方式单调农村小学的老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
有的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却力不从心,效果同样不佳。
3.朗读的目的不明确教师在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缺乏目的性,效率也很低。
读的花样多,看似热闹,其实读前无要求,读中无指导,读后无评价,学生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经”,没用情去读,缺乏目的性。
4.朗读在课堂中的运用只求形式不求效果据我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3、4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教学作者:罗文才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教学策略,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认知,另外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培养也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般而言,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我校处于祖国西南,学生本地口音较重,如何做好学生的朗读教学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如何做好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一、教师要重视范读的作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运用到朗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
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
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
所谓“示范法”,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
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三年级语文教案:如何教孩子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
三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流畅的朗读能力。
一、直接指导——肢体语言和音频指导1. 肢体语言:初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老师可以用右手托住孩子的右肩,缓缓提示孩子“放松一下”、“沉下去”,这样孩子会感到更加放松,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朗读之中。
2. 音频指导:语音或者课文配合音频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感。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秀的录音,注重声调、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这样,孩子可以得到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读文章。
二、教学环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1. 故事阅读:孩子们喜欢故事,老师可给孩子们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孩子读故事中自己的部分。
老师需要注意跟读的节奏以及语气表达的多样性。
2. 朗诵训练:通过朗诵来加强孩子的口语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示范,让孩子们模仿,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
让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语调、语气和语音的味道。
3. 拼音练习:在孩子初步接触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建立孩子们的拉丁字母和中文的联系,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和发音。
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朗读中加入“拼音闪光灯”,让孩子练习拼音与汉字的关联。
三、授课方法——分层教学1. 短句子模式的训练:比较简单的短句子模式容易给孩子建立语言感觉,减少他们的口吃和表达障碍。
2. 带口头语言提示的段落训练:教师在段落的朗读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讲解段落的内容,让学生朗读。
这样孩子的朗读不仅能够准确无误,而且能够表达出段落的句子思想和意义。
3. 非重复性、复杂语序的文章模式的训练:孩子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语序复杂,绕口儿。
对这一类文章的训练,可以遵循“反复重复”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和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孩子如何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需要耐心和方法。
有效朗读朗读指导PPT课件
二、 读好词是朗读重要的基本功。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读好字 又
读好词, 才能读好句子和文章。
读好词的基本要求是:
1、词素连读
朗读时,眼里看的、口中念的、心里想的,是一个一个的词,而不是字。
如:祖 国
(祖、国)
斩钉截铁 (斩、钉、截、铁 )
第24页/共82页
如:我—爱—首—都—北—京。 我 爱 首都 北京。
老大娘 (尊敬、亲切) 老婆儿 ( 亲热 ) 老婆子 (亲昵、厌恶) 老不死的(厌恶、憎恨)
第34页/共82页
总之,读好词的基础是懂得词义。 教学中,通过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 义;理解词义必然结合读,二者是讲与 练的关系。同时,读好词又与学习普通 话,培养说话的能力紧密相连,互相促 进。
第35页/共82页
逻辑的停顿、
节段的停顿、
情感转换的停顿
第15页/共82页
• 2、重音:朗读中强调能够突 出 文章主旨情感的词语、句子(关 键 词句)
语法重音
第16页/共82页
• 3、语调:即抑扬顿挫。
朗读文章所使用的腔调,读不同 情感的内容就有不同的语调 。
第17页/共82页
• 4、速度、节奏:
文章的情感内容决定朗读速度的 快慢缓急,节奏的强弱长短。
第43页/共82页
(5)感情的停顿
为了表达情感作出的停顿, 称为感情停顿。
试读: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第44页/共82页
正确的停顿,与正确的呼吸有很 大的关系,既可以急呼急吸,也能慢 呼慢吸,做到运用自如,跟文章的内 容情节相适应。
第45页/共82页
2、句子的重音
朗读指导的终极目标是逐渐提升学生朗读能力使他们自主体验蕴藏于作品朗读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朗读兴趣适时指导朗读方法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使朗读成为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
英语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朗读教学策略
英语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朗读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效率低下问题越发突出。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意在从朗读教学出发,分析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寻找利用朗读手段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积极性朗读课堂效率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掌握并熟练运用这门语言,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推行英语朗读教学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朗读就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效率的很好手段。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教师更要充分重视朗读。
一、当前初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评价体系是围绕考试体系开展的,由于考试不直接考朗读,因此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朗读教学意识淡薄。
教师不恰当的朗读教学方式,如压缩朗读教学时间、无视朗读技巧传授等,导致学生的朗读仍然停留在“唱〞读、念读等不良状态,在学生的观念中,朗读仅仅是为应付教师课文背诵检查,没有领会朗读的重要性,未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产生了一种开口难的现象,制约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由于不重视英语朗读,于是出现了聋哑英语、语感欠缺、阅读能力差、作文表达不清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英语课堂教学时,局部教师为节省时间,尽快完毕教学任务,取得“应试〞教育成功,往往重分析题型、轻朗读培养;重知识积累、轻技能提高。
因此,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同时,朗读的绝大局部时间集中在每周几次的英语早读课,时间之短可想而知。
即使在早读课上,教师有时还要进展英语默写,更加缩短了学生们的朗读时间。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研究目标:1.了解小学生语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探索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3.提出适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研究内容:1.整理小学语文朗读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如发音准确性、语调感知能力、节奏把握能力等;2.相关教材、教学资源和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3.设计朗读教学实验,将有效策略应用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比较不同策略的效果;4.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适合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指导的策略。
三、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教学现状,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文献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和方法,查找相关教材、教学资源和文献,形成参考资料。
3.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朗读教学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流程等。
4.实施教学实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朗读教学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5.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学生的朗读数据,如朗读音频录音和朗读成绩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6.总结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探索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
7.撰写成果:根据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实施方案和有效策略,提出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实验材料的选择:选择与小学朗读教学内容相符的材料,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实验对象的选择:确定同一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实验结果的可比较性。
3.实验流程的安排:合理安排实验流程,确保实验的有效进行,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记录和数据的收集等。
4.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预期成果:1.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深入了解;2.提出了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3.改进和优化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方案,提高了教学效果;4.撰写了研究报告或论文,为同行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朗读材料筛选,推出一些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体验。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比较经典,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即使是非叙事性文本,也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这需要教师做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
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后,其学习心理会自然贴近,其思维会顺利启动,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精选内容,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教材文本内容大多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设计,教师要对内容做出必要的筛选,以提升训练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分角色朗读学习环节,在多重感官参与下建立学科认知。
1.素材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最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呢?带有故事性特点的内容自然成为首选,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其他内容做巧妙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角色朗读机会。
如写景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可以安排学生分段、分句朗读,也能组成分角色朗读活动。
如诗歌,利用“接龙”式朗读,安排几个学生做展示,同样能够收到分角色朗读训练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出观赏荷花的过程,虽然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但同样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行踪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推出朗读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好分角色朗读分工。
可以将作者位移行踪、观看荷花的角度等因素做划分考量,设定几个角色。
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在不断变化,其角色感比较强,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关注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始阅读思考和分工组织,分角色朗读训练顺利展开。
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小品文,没有诸多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教师做出创意设计,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形成多点激发,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范读引导。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熟悉,教师不妨推出多种范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例谈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例谈作者:戴新莲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9期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224500)戴新莲[摘要]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丰富形式,让朗读兴趣盎然;情境体验,让朗读真情流露;文本感悟,让朗读有质有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5-06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读出效果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形式,让朗读兴趣盎然不论做什么事,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时,他们才愿意去接受它。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只有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始终充满好奇心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一株紫丁香》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株紫丁香》一课,请大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
(生自由读。
师巡回指导坐姿及正音)师:刚才我听了大家的朗读,也被感染了,也想读一读。
大家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范读)生1:老师读得语气更亲切些,句子的节奏把握得更准确些,听起来更美。
师:是吗?那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一读呢?注意句子的停顿及朗读的语气。
(生练读)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投入,哪个同学觉得自己读好了,想读给大家听。
(生汇报展示读)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愿意再来试试,和他比赛一下。
(生一个个小手举得老高,兴致勃勃)教学中,针对诗歌的特点,教师采取了学生自由读、范读、模仿读、汇报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文。
这样指导,既避免了单一的朗读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又使学生能够读得充分,读得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