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古从军行》ppt课件(9页)

合集下载

赏析唐诗《古从军行》

赏析唐诗《古从军行》

赏析唐诗《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是唐朝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士兵的同情。

首联“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人通过描绘白日和黄昏两个时间段的场景,展现了边塞士兵紧张忙碌的生活状态。

白天他们要攀登山岭观察烽火,黄昏时分还要在交河边喂养战马,体现了士兵们的辛苦与疲惫。

颔联“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诗人通过描绘行人和公主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家庭的摧残。

风沙暗喻指战争的恶劣环境,琵琶幽怨多则暗示公主在远方思念亲人。

颈联“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诗人描绘了边塞荒凉的景象,万里荒野没有城郭,只有雨雪纷纷,一片荒芜。

这里暗示了战争给边塞带来的荒凉与破败。

尾联“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诗人运用胡马和越鸟的意象,表达了士兵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胡马和越鸟都因为自然规律而向往温暖的地方,这里暗示了士兵们在边塞的艰苦环境中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士兵生活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的同情。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王昌龄)PPT优秀课件2024新版

从军行(王昌龄)PPT优秀课件2024新版
化的重要资料。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从军行》原文呈现
全文展示
首先,课件可以展示《从军行》 的全文,让学生对该诗有一个整 体的认识。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成就及 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助于 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 背景。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诗句解析
针对每一句诗,进行详细的解析,包 括字词解释、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
分析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诗歌中的塞外雪景和离别之情 探讨诗歌中表现的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乐观精神
分析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其他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作品
1 2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王之涣、王翰、李颀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
《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古从军行》 等
3
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 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 卷,今编诗四卷。
《从军行》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 属于边塞诗题材。
王昌龄曾在边塞生活多年,对边塞风 光和军旅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从军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 而成。
唐代自开国以来,一直注重边塞防务 ,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多次发生战争 。边塞生活成为了唐代文人创作的重 要题材。
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 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 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 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 学宏辞、汜水尉,因事 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 宁丞。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 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 王维、王之涣、岑参等 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 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 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 最著,有“诗家夫子王 江宁”之誉,又被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ppt课件完整版

《从军行》ppt课件完整版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他代表 作欣赏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01
描绘战场上战士们奋勇杀敌与军营中将军寻欢作乐的对比,突
出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02
描写征人长期戍边的辛苦和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痛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03
探讨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表达其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呼唤
通过与其他相关诗歌作品的比较 ,进一步深化对诗人战争与和平
观念的理解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
爱国主义情怀在《从军行》中体现
01
描绘边塞景象,激发爱国热情
《从军行》通过生动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英勇
形象和爱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展现将士们忠贞报国 的精神风貌,彰显其 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艰苦卓绝、豪情壮志边塞生活写照
描绘边塞地区荒凉、艰苦的自 然环境,突出边塞生活的艰辛
展现边塞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 坚守职责,保卫边疆的豪情壮 志
通过边塞风光、民俗风情等元 素,呈现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诗人对战争和和平思考
分析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感 悟,揭示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外战争题 材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 永别了,武器》、《红日》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争题材 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情感 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诗人及作品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岑参、 高适、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 歌行》、《从军行》等脍炙人口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课件(共15张PPT)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课件(共15张PPT)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迁移应用
3.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B和射线OA 上的动点,当△PMN的周长为最小时,画出点M,N的位置.
B P'
M P
O
N
A
P''
解:如图所示,点 M,N 即为所求
B
M
P
O
A N
课后延伸
1.课本P93,第15题 2.收集最短路径的其他模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情境引入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经验唤醒
如图所示,请规划从A地到B地最近的路线?为什么 这条路线最近?
A
B
AB即为最短路线,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探究一
问题情境1
图形
将军从烽火台到河边饮马 在这个情境中我们 再回到营地,饮马点在什么位 分别把烽火台,营 置,可使将军所走的路径最短? 地,河流抽象成哪
种几何图形?
A. 点 B.线
A
l B
最短路径作法
直线异侧 “两定点”
连定点 得最短
A
l P
B
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
探究二
问题情境2
将军从烽火台到河边 饮马再回到营地,饮马点 在什么位置,可使将军所 走的路径最短?
图形
我们可以把情境 2抽象成怎样的几何 图形?
最短路径作法
直线同侧“两定点”
作对称 化折为直得最短
∴AM1+M1N1+BN1=AA1+A1N1+BN1 在△A1N1B中
因为A1N1+BN1>A1B 因此AM1+M1N1+BN1> AM+MN+BN. ∴AM +MN+BN为最短路径.

诗歌鉴赏 李颀古从军行

诗歌鉴赏   李颀古从军行
• 4、本诗艺术构思上用了“先扬后抑”的手
• 1、诗的前四句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 2、诗人是如何渲染边陲的环境的? • 3、课本探究三。
1、诗的前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 是怎样的?
• 答:一、二句写白天观望烽火,黄昏河边 饮马的情况,写出了紧张的从军生活。
• 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 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 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 2、问:前四句主要写什么?
• ——为下文作衬笔。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 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队要强悍,士气要高 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
• 3、问:后四句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如何理解?
• ——直抒胸臆。作者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 伐。无论是为制敌而“射马”,无论是不得已而“杀伤”, 无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 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
• 感情基调是肃穆而凄凉哀怨的。
2、中间四句诗人是如何渲染边陲的 环境的?
• 答: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 “万里”极言“野营”之辽阔;雨雪纷纷, 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可想而知。 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尚且哀啼落泪, 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 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 用叠字,有力渲染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
课本探究三
• 答:——最后一句。讽刺唐玄宗穷兵 黩武 的政策,有力揭示了主题。同时,该句也 是全篇的诗眼,是诗意的落脚点。前面的 铺陈,在此处有了着落。
• ——有些话不好直说,可以借助典故 曲折表达,借古讽今,暗示了唐王朝的帝 王好大喜功,草菅人命,造成生灵涂炭。
前出塞九首
• 1、主旨:是写天宝年间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 宗的开边黩武。

《古从军行李颀》课件

《古从军行李颀》课件
,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影响评价
文学价值
李颀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社会意义
李颀的边塞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 具有社会意义。诗歌中的主题和思想 对后世的读者具有启示作用,能够激 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04
古诗《古从军行》的创作背 景
05
古诗《古从军行》的流传与 影响
流传过程
01
02
03
04
创作背景
唐玄宗时期,李颀创作了《古 从军行》。
早期传播
在唐代,这首诗通过口传和抄 写的方式流传开来。
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各代,《古从 军行》被广泛传颂,成为经典
之作。
现代传播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这首诗 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家喻户晓
的古诗。
时代背景
唐朝盛世
民族交融
唐朝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艺术 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边疆战事频繁,各民族之间的交 融逐渐加深,不同民族文化对唐诗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疆战事频繁
唐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战事不断, 许多士兵被迫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 疆。
个人背景
李颀的生平
李颀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 迁。
文学地位
李颀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古诗《古从军行》解析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 渴望。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 渴望。同时,诗人也揭示了战争对士兵和社会的伤害,以及对家庭和亲人的影 响。

边塞诗欣赏PPT课件

边塞诗欣赏PPT课件
▪ 习惯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 的顶点,也是其终点。
▪ 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如卢纶、李益、白居 易、李贺、杜牧、李商隐,都写过许多边塞 诗。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开元二十三年(735)到长安参加制科考试,未中 第,不久又回到宋州。 天宝八载(749),被任命为封丘县尉。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左拾遗(八品),转 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后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高适又曾为 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唐代宗 时,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世称高常 侍。后进封渤海县侯。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 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 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唐·王翰《凉州词》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 李白《塞下曲》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 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734),洛阳献书 天宝三载(744),岑参30岁时才中进士第,官授兵曹参军。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夏间自北庭东归,六月受杜甫等人 举荐,授右补阙,后出为虢(guó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南省郑州市西北)州长史。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 属,后转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县)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三年(768)任职期满被罢官,后谋东归未遂。 大历四年(769)末,卒于成都旅舍,享年55岁。

李颀古从军行ppt

李颀古从军行ppt

者垂戒,故作此诗。”
诗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
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 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 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 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 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 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 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步 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 出它的讽刺笔力。
“胡雁”、“胡儿”是从少数民族的角 度去体验战争带来的幽怨和哀伤。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诗: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轻车】轻车将军的省称。 【蒲桃】葡萄。《汉书· 西域传》:“宛 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两匹,汉使采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借汉皇开边, 讽玄宗用兵。正如《唐诗别裁集》中云: “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译诗: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交河】故城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西北五公里处,是两条小河交叉
环抱的小岛。 【刁斗】古军中所用的铜炊具,容量一
宕,韵味悠长。

《从军行》课件ppt完整版

《从军行》课件ppt完整版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鼓励自主阅读更多边塞诗作品
拓展阅读
推荐其他经典边塞诗作品,如《出 塞》、《凉州词》等,引导学生感 受不同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分享交流
将《从军行》与其他边塞诗作品进 行比较阅读,分析它们在表现主题、 艺术入探究边塞诗的历史渊 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分享交流:我最喜欢的边塞诗及理由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边塞诗, 并阐述理由,包括诗中的意境、
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边塞诗,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审美情趣。
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 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从军行》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角色扮演:体验唐代边塞生活
学生分组扮演唐代边塞军民, 通过服饰、道具、表演等形式 再现唐代边塞生活场景。
模拟唐代边塞的日常生活、军 事训练、战争等情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地感受边塞氛围。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唐代边 塞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培 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同 感。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02
03
04
背诵诗歌
要求学生熟练背诵《从军行》, 掌握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
选取其他边塞诗作品进行鉴赏, 比较不同诗人在表现边塞风光
和军人情感方面的异同。
创作尝试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边塞诗,运 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思考。
课外阅读
推荐相关边塞诗作品及研究资 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边塞诗
字体排版
采用古色古香的字体和排版方式, 营造出诗歌的古典氛围。

《从军行》ppt课件

《从军行》ppt课件
勇敢面对困难
从军行中所表现的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鼓 励现代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积极应对。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表达方式
《从军行》作为古代诗歌的代表,其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和 艺术手法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作家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强化了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从军行》ppt课件
目录
•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 《从军行》的诗歌内容 • 《从军行》的文学价值 • 《从军行》的影响与评价 • 《从军行》的现代意义
01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盛唐时期
该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国家 繁荣昌盛,疆域辽阔,军力强盛。
边疆战事频繁
唐朝时期,边疆地区战事频繁,为 了保卫国家安全,大量军队驻扎边 疆,从军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
艺术价值
诗歌形式的创新
《从军行》在诗歌形式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同时又融入了新的表 现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象和战争场面,展现了诗人 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社会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军行》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 忠诚和热爱,通过诗歌传递了爱 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读者的 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术交流
学术界就《从军行》展开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术研 究的深入发展,提高了学术影响力。
05 《从军行》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从军行》所表现的为国家献身、为民族独立而战的 英勇精神,启示现代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 和安全贡献力量。
团结协作精神

古诗《从军行》ppt课件

古诗《从军行》ppt课件

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诗中表达了士兵们保家卫国、英 勇杀敌的豪情壮志,传承了中华
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彰显民族性格
通过描绘士兵们的坚韧不拔、不屈 不挠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坚强、勇敢的民族性格。
传承古代文化
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该诗的传承 有助于后人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 精神传统。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下一句便显得铿 锵有力、掷地有声。这里的“破”是攻破、击败之意。“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还”,是“归”的意思。 两句诗展现了边关将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和 抒发军人豪情著称。《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生 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唐代军人的英勇形象和爱国 情怀。
诗人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王昌龄的其他作品
除了《从军行》之外,王昌龄还创作了《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多首脍炙人口的 边塞诗,这些作品都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军人豪情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唐代气息。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 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 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 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 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2. “黄沙百战穿金甲”
貌令人肃然起敬。
03
3. 深沉激昂的情感基调
全诗以深沉激昂的情感基调贯穿始终。既有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
和关怀,也有对他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和钦佩。这种情感

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们学过哪些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了解作者
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 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擅长七言绝句。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等。
解诗题
参军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
以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 的辛苦。
读后两句诗,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戍 边战士的生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战斗的次数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突出了战场的 环境特点。
戍边将士们的誓言是什么? 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
体会出将士们的杀敌报国之心。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 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家吗?
况和战士的生活。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 大多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我们今天所学的 这首诗是《从军行》(其四)。
初读古诗
这首诗慷慨悲壮,荡气回肠,要读出战士们的英雄气 概。特别是读后两句,语调上扬,要读出战士们的决心。
认认真真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1.体会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 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从 军 行
王 昌 龄
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 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 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 一束奇葩。

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金甲
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形象点出 边塞战场
的特征
战事频繁
形容时间之久, 战斗之艰苦,以 及不把敌人消灭 誓不还家的决心
立誓破敌 决战决胜
你们从这两句诗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表达了将士誓要平定外族侵略、保卫 边疆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诗人对英 勇无畏的将士们的崇敬与赞赏之情。
感 谢 观 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暗、孤形象表现了边塞(悲壮、开阔 而又荒凉)的景象。
试着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
说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 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B 1.“青海长云暗雪山”让人感到环境的( )
A.晴朗,明媚
B.荒凉,阴沉
2.你觉得玉门关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地 方?
处于茫茫戈壁滩,显后两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虚指,很多次, 上百次
黄沙百战穿金甲, 磨穿 磨破
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 区少数民族政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 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 回家乡。
从 军 行
你们可以从题目《从军行》看出什么?
1.军旅题材 2.边塞、战争诗
简介作者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
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 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 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 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长云 暗雪山,孤城 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金甲,不破 楼兰 终不还。

古从军行李颀-PPT精选.ppt

古从军行李颀-PPT精选.ppt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 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 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 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 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 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记数。 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 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近代也有 数百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 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 争总数的1/3左右。
结合你手中的资料 谈谈你的看法
“铸剑为犁”的雕像 在联合国总部前已 矗立了40多个春秋, 可是和平的钟声并
未向全世界渴望和
平的人们敲响,战
火和死亡仍然时时
践踏着公理和正义, 这是为什么?
怎样理解“我们反 对战争,但我们不
怕战争”这句话的 含义?
有人说,战争有如 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方面促进了科技 的发展,另一方面 又阻碍了社会的进 步。你同意这种看 法吗?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964 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发生战争14513 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 人类造成严重灾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 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 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 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你认为将来的世界 是否会有永久的和 平?怎样才能实现 真正的和平?
写下你的感受
分析、讨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抓住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写下你的感
受。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关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古从军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颀《古从军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颀《古从军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颀(690?—754?),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东川,有别业在焉,故世称“李东川”。

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调新乡(今属河南)县尉,世称“李新乡”。

久不迁调,乃归隐东川。

故殷璠叹曰:“惜其伟才,只到黄绶。

”(《河岳英灵集》)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好道术,服饵丹砂,结好尘嚣之外。

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相友善,有诗酬赠。

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风格奇拔雄浑,清新秀丽。

尤擅七言,前人评曰:“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

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现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有《李颀诗集》。

【原文】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1] 。

行人刁斗风沙暗 [2] ,公主琵琶幽怨多 [3] 。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4] ,应将性命逐轻车 [5] 。

年年战骨埋荒外 [6] ,空见蒲萄入汉家 [7] 。

【注释】[1]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因河水分流绕城下而得名,唐为安西都护府治所。

[2]行人:从军之人。

刁斗:见前《燕歌行》注。

[3]公主琵琶:汉武帝时遣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以公主身份远嫁乌孙和亲,使人马上弹琵琶以解其思乡之愁,故曰“公主琵琶”。

[4]玉门被遮:《史记•大宛列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数万攻大宛,攻战不利,引兵还敦煌,士卒存者不过十一二,请暂罢兵。

武帝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

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遮:阻挡。

玉门:指西汉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5]逐:追随。

轻车:汉有轻车将军、轻车都尉,此泛指将领。

[6]荒外:边远荒凉之地。

[7]空见:只见,徒见。

蒲萄:即葡萄,亦作蒲陶、蒲桃。

《汉书•西域传》:“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从军行》PPT优质课件

《从军行》PPT优质课件
.
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
都有悲凉的意味,只是“其一”侧 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 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 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 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 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 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
比较阅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比较《出塞》与《从军行其四》的异同
.
抒情上: 《出塞》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 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 感;《从军行》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以身 许国、誓死保家卫国的豪情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区别: 环境描写:《出》写出环境的空旷辽阔,《从军 行》写边塞环境艰苦。 心理描写: 侧面表现诗人希望有才能的人解除人民的苦难, 对当朝统治者的暗暗劝谏;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 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
二字更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诗的后两句是
这一阵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碛里”、“月中”进
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背景,从而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
氛的悲怆。“一时回首”显示了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
的心情。全诗笼罩着一种羁旅思乡、凄凉哀怨之
感。
.
陇西行
陈陶(晚唐诗人)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韵译】
.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至塞上》
——王维《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唐朝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 南登封。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 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 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 往,诗名颇高。诗内容丰富,以 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诗 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 擅写各种体裁,七言歌行尤具特 色。作品今存《李颀集》。生平 事迹见《唐才子传》。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韵译: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这首诗借汉喻唐,以古讽今,其主旨是讽刺唐玄 宗的穷兵黩武。你认为诗中那一句用警醒的语言 点明了这一主题?
明确:“空见蒲桃入汉家。”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 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 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只有跟着 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 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 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 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蒲 桃”,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此处用故,讥讽穷 兵黩武落。”请分 析这句名句在表达上的效果。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 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 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 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 。接下来, 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 诗人却从侧面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 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 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 “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 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李颀
(690-751)
作品鉴赏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 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 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 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 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 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 显然得不偿失。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韵译: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