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下》)【乙】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宋】苏洵《管仲论》)注:①史蝤:蝤qiū。

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

②蘧伯玉:蘧qú。

春秋时卫国大臣。

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3.【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

4.【甲】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

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

说说批评了管仲什么。

【答案】1.使……受苦。

扰乱。

将,将要。

本来。

2.①所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②国家因为一个人而兴盛,因为一个人而败亡。

3.人要学有所成,必须刻苦努力,毫不松懈,经受艰难困苦磨练。

4.批评管仲在任时没有培养出贤能的接班人。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 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练习题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3)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4),故述往事,思来者(5)。

注释:(1)摩:通“磨”。

(2)倜(tì,替)傥(tǎng,倘):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3)氐:同“抵”。

(4)通其道:行其道,即实现其理想。

(5)思来者:意思是想到以后的人会有理解自己的。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以动心忍性所以②发于声,而后喻喻③不可胜记胜④《兵法》修列修列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以中有足乐者B、仲尼厄而作《春秋》作亭者谁C、乃赋《离骚》乃入见D、左丘失明以伤先帝之明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12、断句(断三处)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3、联系甲乙两文,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认识。

9、用这些来知道,明白能够承担、承受编撰10、C11、(2)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

12、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译文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答案【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蹴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空乏其身()(4)行拂乱其所为()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2分)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6.(2分)(1)用脚踢(2)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资材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4)违背7.(4分)(1)高位厚禄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仪却接受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

8.人的尊严、骨气、正义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9.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①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②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曹:辈,等。

②旌:表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那么无法家拂士______②内侍请上易衣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卿能如此,朕复何忧?〔3〕乙文中的______〔原文〕与甲文中的主旨句异曲同工。

乙文中的“上”是一个______的人。

【答案】同“弼”,辅佐;换;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知错能改【解析】〔1〕此题考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才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

拂:通假字,同“弼”,辅佐。

②句意为:内侍请皇上换衣服。

易:换。

〔2〕此题考察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展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通假字,同“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阅读练习及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阅读练习及拓展训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阅读练习及拓展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2)困于心,衡于虑(衡:)(3)必先苦其心志(使:)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分)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5.下列加横线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人恒过;持之以恒。

B.行拂乱其所为;春风拂面。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世瞩目。

6.翻译句子。

(4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这样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做具体分析。

(从排比或句式任何一个角度分析即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你身处逆境时,本文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回答时语言要生动,采用修辞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加线加粗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____________ (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3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3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

专题33鱼我所欲也(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3.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向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__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7.略8.D9.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10.“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__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08年中考真题盘点1、河南省:(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2、莆田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中考语文重点课文精解:第五单元:《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重点课文精解:第五单元:《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走进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温水煮青蛙美国孟加拉斯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时工作人员让鹿和狼共养,后来怕鹿被狼吃掉,就又把它们分开放养。

没有了狼,鹿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生活得悠闲自在,他们不再狂奔快跑,体质明显下降了,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

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第五单元:《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译文: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扰乱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原来所不具备的才干。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表现出来,从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在忧患中可以使人谋求生存,然而在安逸享乐中必将导致灭亡。

中心论点:文章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提出方式:先展开论述,后归纳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专题12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2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4·安徽·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䑸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䑸:舰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4.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内外比较阅读(教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内外比较阅读(教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内外比较阅读一、《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所以..动心忍性(4)困于心,衡.于虑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2)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D2.(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3.(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4.人的尊严(骨气)逆境造就人才5.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篇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20、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①傅说【举】于版筑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行【拂】乱其所为()④【曾】益其所不能()21、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分)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20、①被举用②这,这样③违背④通“增”增加21、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22、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衰亡”来答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篇二」【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推举;发动)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知道、明白)C.生于忧【患】不【患】人之不己知(祸患,灾祸;担忧)D.舜发【于】畎亩之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从;比)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蹴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空乏其身()(4)行拂乱其所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2分)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 6.(2分)(1)用脚踢(2)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资材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4)违背 7.(4分)(1)高位厚禄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仪却接受它,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

8.人的尊严、骨气、正义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 9.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