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赵洁学号:B12017
一、问题的引入
马克思在开篇说道:“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关于宗教问题,马克思说,“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

”这大概就是唯物主义之体现,认为宗教是由国家和社会的状况决定的,而它们其实是现实缺陷的产物。

“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或者可以在本质上看做是一种对人自身的信仰,毕竟宗教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对人自身的信仰,这个理念虽然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可以视作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脉相承,却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吻合。

我国早在元明时期就盛行“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强调的就是自我的修养;道教也看重对自我的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以“得道”;佛家更是注重“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释迦牟尼甚至在初到人间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便是强调每一个人的自我创造。

二、批判的必要
基于宗教批评的前提,所以“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宗教批判结束之后,批判的矛头就应该指向法和政治了。

这便是进行新的斗争和批判的原因之一。

在进行反抗和改变时,先要有现状的批判,正如马克思所说,“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

以往的被统治者是愚昧的,他们要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的事实,而且要把这说成是上天的恩典”,而历史的悲剧性就在于“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这也就是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原因之二。

而且,这种现状的批判应该是基于制度而不是基于人的个体。

“既然个人不受国界的限制,那么整个国家就不会因为个人获得解放而获得解放”。

个人获得解放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国界限制不了人口的流动,即使有部分人被解放,只要制度不变更,还会有更多的人受到奴役。

表面上个体的解放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进行彻底的批判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此为原因之三。

但是马克思也提醒我们,这种批判应注意到如果仅仅否定德国自己的现状,就会犯“时代错误”,因为德国和现代各国经历了复辟,却没有经历革命,如果仅仅否定自己,就会再次经历现代各国犯过的错误,而德国要做的,是在思维上先超越现代各国的阶段而到达它们即将要到达的阶段,少走历史的弯路,从而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审视革命和变革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前瞻性。

他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有意无意地重述了这一点:“在法国,部分解放是普遍解放的基础;在德国,普遍解放是任何部分解放的必要条件”。

仅仅批判也是不够的,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他否定了德国实践派和理论派的观点,认为要把旧哲学当做消灭对象(“(理论派)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如下:它认为,不消灭哲学本身,就可以使哲学变成现实”),而实践出新制度才能消灭旧哲学(“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

那么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马克思是这样说的:“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从彻底的理论到说服人,再到掌握群众,最后到转化为物质力量来摧毁的逻辑推演。

三、未来的展望
马克思对未来怀有充分的信心,他对革命和变革洋溢着极大的热情。

他说:“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

……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

马克思洋溢着热情和斗志,以饱满的信心指出这种愉快的历史结局必将是光明的前景,而历史前进的趋势是不可战胜的。

马克思在导言最后说道:“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起初读这句话不甚理解,后来大致可以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构建中推测出一些端倪——首先,哲学要消灭无产阶级,意
味着哲学消灭了“阶级”这个概念,使得无阶级、无差别的社会构建得以实现,也就是成为了现实;同时,无产阶级要通过实现哲学来消灭自己,消灭阶级的差别和对立。

也就是说,这个消灭和变动的过程是将实现哲学和消灭阶级融汇在一起的,最终的目标是两者的统一实现。

四、语言与文采
一方面,他可以熟练应用非常灵动的语言。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这句话很鲜明地指出了宗教给人的慰藉和依赖作用,但也表现出这其实只是一种暂时的寄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长此以往还会最终伤害到自己,慢慢地腐蚀人而让人失去自我创造的机能。

而诸如“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世界——宗教是它的灵光圈——的批判的胚胎”、“宗教批判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 这种语句更是不胜枚举,虽然增加了理解的困难,却也让人回味无穷,被这种语言的魅力而折服。

另一方面,他的话语非常犀利和彻底。

“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

马克思最终还是把这种批判归结在了理性上,只不过这种理性是充满着激情的,他犀利而彻底的批判处处折射出激情的光辉:“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

它的对象就是它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主要工作是揭露”。

这些话充满了力量,似乎可以想见马克思奋笔疾书的神态,也可以想象他内心汹涌澎湃的波浪起伏。

“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须主宰一切” 。

这反映了马克思彻底的、坚决的斗争态度,让人更加期待那种史诗式的推翻和变革,这种大气魄、大局面、大开大合的写作也让人深受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