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恶乎往而不可-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五、恶乎往而不可-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认识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2.学会透彻理解先秦诸子的文献,探究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讲授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名篇《庄子》和《老子》。
教学重点:介绍先秦两位伟大哲学家庄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并通过对其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看待和理解庄子和老子两位哲学家的文献,理解其深刻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学习先秦诸子的重要性2.介绍庄子和老子两位哲学家的生平以及基本哲学思想3.帮助学生进行庄子和老子的文献阅读和解读第二至第六课时1.分别讲解庄子和老子的名篇,涉及内容包括思想核心、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等。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3.分组讨论和展示4.帮助学生将先秦诸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故事;讲名言警句等。
2.互动交流法:讨论,引导共享,分工合作,展示,以学生为中心。
3.注重启发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和发掘,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法:通过对先秦诸子名篇中精彩段落的呈现,初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去除学习中的枯燥乏味。
2.小组讨论法:利用小组活动解决各个层次上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产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性,达到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创新的能力。
3.其他辅助性的手段:辅助工具如黑板,幻灯片讲解、整理笔记或者学习札记,帮助形成客观记录。
四、教学评价1. 考查内容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进行考查,并结合平时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庄子和老子的文献进行分析和阐述。
2.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探求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庄子“顺其自然”的核心哲学思想:讲授庄子如何通过“逍遥游”、“秋水”等篇目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情感态度方面,我鼓励学生从庄子的哲学中汲取智慧,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庄子的思想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用庄子的观点来审视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互动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影响了知识讲解的完整性。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时间管理,确保教学内容与课堂互动的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论语》、《孟子》等先秦诸子的部分篇目,对先秦时期哲学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庄子与其他诸子思想的不同,把握其独特的哲学观念,并学会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深刻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先秦诸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庄子的知识点,如“道”、“无为”等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比如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无为而治”理念,探讨其优缺点。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与庄子思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1)“齐”通“脐”,肚脐 (2)“亡”通“无”,不 (3)“ 县 ” 通 “ 悬 ” , 倒 悬 (4)“ 翅 ” 通 “ 啻 ” , 亚 于 (5)“取”通“娶”,与女子成亲 (6)“知”通“智”,智慧 “规”通“窥”,预测 (7)“滑”通“汩”,乱
8
2.古今异义 (1)其心闲而无.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 (2)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1
(4)唯命之从(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哉夫造物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爪剪(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2
五 恶乎往而不可
3
卷首清音 人不过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走过短暂的一程,一些人把 一生投入到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中,又有一些人生活在对死亡的 忧惧之中,所以很多人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幸福,只有淡泊名利、 安时处顺、德性充足才会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 腰弓起的背,心、肝、脾、肺、肾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
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 上了,肩膀高过头顶了,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了,阴阳之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恶乎往而不可”的基本概念。这是庄子对于人生处境的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一思想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对于我们理解人生和面对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庄子“恶乎往而不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知识点梳理
1.庄子简介
-生平背景
-著作特点
-哲学思想
2.《庄子·秋水》篇章简介
-文章主旨
-文章结构
-语言特点
3. “恶乎往而不可”的寓意
-恶乎往而不可的含义
-寓意背后的哲学思考
-与其他先秦诸子思想的对比
4.庄子的人生哲学
-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
-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5.先秦诸子思想比较
-儒家:仁爱、礼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恶乎往而不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法前行或进退两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庄子的思想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庄子哲学的奥秘。
(4)项目导向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项目形式研究先秦诸子思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庄子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文本解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庄子·秋水》原文,对“恶乎往而不可”的寓意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庄子思想。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庄子的思想较为深奥,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恶乎往而不可”的寓意及其哲学内涵的把握。其次,学生在分析、比较先秦诸子思想时,可能会因为理论知识不足而感到困惑。此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5恶乎往而不可课件(共16张PPT)
(7)取.妻者止于外 “取”通“娶”
(8)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规”通“窥”,窥察
(9)故不足以滑.和 “滑”通“汩”,乱
(10)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兑”通“悦”,愉快
(11)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3-
五、恶乎往而不可
走进新课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庄子在外形非常丑陋的哀骀它身上,注进了“才全而德不形”的理 想境域,可谓和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各篇,一脉相承, 如出一辙。在这里,庄子反复把形体的残缺和思想的超然捏合在一 个整体里,目的无非在于表明他的齐物思想,以及精神第一、超然 物外的逍遥观。
-12-
五、恶乎往而不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识通假
(1)颐隐于齐. “齐”通“脐”,肚脐 (2)亡.,予何恶 “亡”通“无”,不
(3)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县”同悬,倒悬 (4)予因以求时.夜 “时”通“司”,掌管 (5)不翅.于父母 “翅”通“啻”,只、止 (6)佚.我以老 “佚”通“逸”,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13-
五、恶乎往而不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人固 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 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 韧性。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 那么怎么去解决这一倒悬之苦呢?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工夫, 要做到心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也就是要安 稳地去领受人生的无奈,顺从命运的安排。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蚜第5课恶乎往而不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3.本文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庄子的寓言故事人物描写鲜明独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写生病后的子 舆,“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 沴”,这些近乎夸张的描写写出了子舆严重的病态,为写他的奇特的思想作了 铺垫,他试图使世人在陷于绝境的时候,靠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 苦,实现人生的突围。再如写哀骀它丑得使天下人惊骇,但他的内心不为所 动,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是极生动、极有个性的人物,代表中国艺 术中极高深、极纯粹的境界。
2.如何理解庄子解决人生倒悬之苦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庄子这种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 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当无可奈何之事不能 扰乱你内心的安静和美的时候,这无可奈何之事对你就无可奈了,从精神上说 你就赢了,从实际上说你的生命显示出了更大的强度和韧性。在危难丛集的人 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 性。它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3.一词多义 (1)病① ②俄 今日而病子.舆矣有,予病.助 苗疾长病矣 疲累,倦困
③尧舜其犹病.诸 担忧,忧虑
①女恶.之乎 厌恶 (2)恶②恶.乎往而不可 怎么,哪里
③卫有恶.人 丑
(3)载① ②夫 载.大 饥块载渴载.我 以又形 给予 ③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乘坐 ①亡.,予何恶 同“无”,不
③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意料、预料 ①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任 (8)信②③信“.言一不人美飞,升美,言仙不及信鸡犬 ”诚,实信.夫 确实是正确 ④言必信.,行必果 讲信用
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5恶乎往而不可
五、恶乎往而不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蘧(qú)然哀骀(tái)它阴阳不沴(lì)以死为尻(kāo)眴(shùn)若莫逆(nì)于心句(ɡōu)赘(zhuì)滑(ɡǔ)和跰(pián)(xiān)不以翣(shà)资无怛(dá)化无郤(x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颐隐于齐(“齐”,通“脐”)(2)亡,予何恶(“亡”,通“无”,不)(3)予因以求时夜(“时”,通“伺”)(4)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5)不翅于父母(“翅”,通“啻”)(6)佚我以老(“佚”,通“逸”,安逸)(7)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8)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规”,通“窥”,窥察)(9)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乱)(10)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兑”,通“悦”)(11)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12)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时”,通“是”,善,美)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亡{亡,予何恶(通“无”,不,副词)寡人恤焉若有亡也(丢失,丢掉,动词)轻用吾身而亡其国(陷于危亡,动词))(2)为{我且必为镆铘(制造,动词)为天子之诸御(做,动词))(3)始{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开始,名词)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起初,名词))(4)和{和而不唱(应和,动词)成和之修也(平静,安适,形容词))跰而鉴于井。
译文:跌跌撞撞走到井边,用井水照着自己看。
伟哉造化![整体·感知]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舆、子犁、子来四人相 与 语 曰: “孰能以 无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果以恶骇天下)C.{女恶之乎予何恶)D.{刖者之屦,无为爱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解析】 A项,第一个“君”译为“主宰、统治”,动词;第二个“君”译为“君主”,名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5课《恶乎往而不可》 教学课件(39张)
▪ 人死剑在,干将造的一对宝剑留了下来。人们把其中一把叫做 干将,另一叫做莫邪。
3.第1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明确:第1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 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 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 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拓展延伸
等到你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非 常丑的人很中意你,你会不会选择他(她)?
▪ 传说中诸葛亮的妻子也是一个丑妇。史书 上说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传说却说 是这个丑妇发明的。
▪ 大块:大地 ▪ 载:这里指给予。形:形体。 ▪ 大冶:冶炼方面有造诣的铁匠。
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劳,使动,使……辛劳;佚:通 “逸”,使……安逸;息,使……休息)
成然寐,蘧然觉
✓心中安宁,不以生死相累
✓从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
力量,培养生命的韧性
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楚王知道了, 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 ▪ 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这是他一生中铸得 最好的剑。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 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 ▪ 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 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 来了。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等孩子长 大了,让他替我报仇。” ▪ 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楚王一得到宝剑,二话不说,立刻命 令士兵杀死了干将。“哈哈,这下天下没有比我更好的宝剑 了!”楚王得意极了。 ▪ 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眉间尺。莫邪记住丈 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 ▪ 十多年以后,眉间尺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 全部告诉了他。眉间尺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 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 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 就在眉间尺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 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 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 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5课《恶乎往而不可》 实用课件(39张)共41页PPT
用课件(39张)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恶乎往而不可释文题《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做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死亡、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纵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
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颐隐于齐.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恶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亡.,予何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予因以求时.夜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不翅.于父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佚.我以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取.妻者止于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故不足以滑.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脐 肚脐 ②汝 你 ③无 不 ④司 “时夜”即“司夜” ⑤悬 倒悬⑥啻 只,仅仅 ⑦逸 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⑧娶 婚娶 ⑨窥 窥察 ⑩汩 乱 ⑪悦 愉悦 ⑫隙 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⑬是 善、美(2)一词多义①更⎩⎪⎨⎪⎧岂更.驾哉: 更.上一层楼: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②罪⎩⎪⎨⎪⎧ 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③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④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⑤意⎩⎪⎨⎪⎧ 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⑥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
小结
▪ 庄子常常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光明的前 景,指出突围的途径。如果还记得庄子, 三十五岁以后一定好好读读它。
▪ 人生的际遇总有好坏,我们应该以无厚 入有间的姿态去对待,去褒有心中的天
府。请大家告知大家:只要生命不 息,所有钟离春(齐王妃)
孟光(梁鸿妻) 阮氏(曹魏时许允之 妻)
1、其妻子环而泣之 2、伟哉造化 3、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 4、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5、不翅于父母 6、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
彼何罪焉?
7、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8、金积极曰 9、我且必为镆铘! 10、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 11、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重点句子翻译
1、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
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
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
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
谓才全。”
德不形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
法 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 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量,培养生命的韧性。
思考:第1则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明确:第1则故事表明像子舆、 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 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 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 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 困境压倒。
拓展延伸
没有大海的波涛,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 没有天空的蔚蓝,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草原的芬芳,我们可以有小草的青翠。 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而多彩! 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美丽而快乐!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已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恶乎往而不可
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的伟大思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这种思想,从而领略庄子的大智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讲解文章第一部分
(一):生僻字音
尻(kāo)句(gōu)赘
沴(lì)跰(piánxiān)
鸮(xiāo)炙(zhì)
怛(dá)蘧(qú)
(二):疏通文意,讲解文言知识
师生互动,积累关键词
1、重点词语
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跰: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沴: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曲偻:弯腰。
发背:背骨外露。
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时:适时。
叱:呵叱之声怛:惊扰。
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
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蘧然:惊喜的样子。
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恶乎往而不可释文题《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做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死亡、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纵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
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颐隐于齐.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恶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亡.,予何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予因以求时.夜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不翅.于父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佚.我以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取.妻者止于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故不足以滑.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脐 肚脐 ②汝 你 ③无 不 ④司 “时夜”即“司夜” ⑤悬 倒悬⑥啻 只,仅仅 ⑦逸 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⑧娶 婚娶 ⑨窥 窥察 ⑩汩 乱 ⑪悦 愉悦 ⑫隙 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⑬是 善、美(2)一词多义①更⎩⎪⎨⎪⎧岂更.驾哉: 更.上一层楼: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②罪⎩⎪⎨⎪⎧ 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③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④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⑤意⎩⎪⎨⎪⎧ 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⑥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 言必信.,行必果:⑦本⎩⎪⎨⎪⎧ 皆无其本.矣: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⑧爱⎩⎪⎨⎪⎧ 刖者之屦,无为爱.之: 吴广素爱.人: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⑨君⎩⎪⎨⎪⎧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吾与孔丘,非君.臣也:○10恶⎩⎪⎨⎪⎧ 女恶.之乎: 恶.乎往而不可哉:答案 ①更换/再/经过,经历 ②罪过/惩处,处罚 ③善待/与……友好 ④拯救、挽救/成就 ⑤感觉到/意图/意料、预料 ⑥信任/诚实/确实是正确的/讲信用 ⑦根本/本业,古10厌恶/哪里代指农业⑧爱惜/加惠于人/喜爱⑨主宰、统治/君主○(3)古今异义①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②今一犯人..之形而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触犯刑律而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人。
③丈夫..与之处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④且而雌雄..合乎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雌性和雄性。
b.借指胜负、高下。
⑤无几何..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几何学。
⑥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南边。
⑦恐吾无其实..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⑧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b.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答案 ①妻子和儿女。
②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译为“人之形”。
③成年男子。
④女人和男人。
⑤多少时间。
⑥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或诸侯见群臣皆面向南而坐,故用南面代称君主之位。
⑦实在的政绩。
⑧……的原因。
(4)虚词归纳①因⎩⎪⎨⎪⎧ 予因.以求时夜: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②以⎩⎪⎨⎪⎧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果以.恶骇天下: 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答案 ①连词,因此/介词,依靠、凭借 ②连词,来/连词,因为/介词,用2.词类活用(1)吾与之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劳.我以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佚.我以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妻子环而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西南北....,唯命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息.我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轻用吾身而亡.其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吾以南面而君.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________________(10)果以恶骇.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交朋友(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辛劳(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4)为动用法,为……而哭泣(5)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休息(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陷于危亡(8)名词作动词,主宰、统治(9)名词作动词,成了人(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骇3.特殊句式(1)失者,顺也。
(2)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3)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
(4)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5)平者,水停之盛也。
(6)不得复使。
(7)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8)莫逆于心。
(9)肩高于顶。
(10)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11)丘也尝游于楚矣。
(12)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
(13)日夜相代乎前。
(14)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15)予何恶!(16)吾又何恶焉!(17)恶乎往而不可哉!(18)不爪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判断句,(6)(7)被动句,(8)~(14)介宾短语后置句,(15)~(18)宾语前置句。
4.语句翻译(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合乎时(而得)、顺乎理(而失),均安然处之,哀乐就不会进入内心了。
(2)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除倒悬之苦。
然而那些不能解脱的人,是有些外物捆绑着他。
(3)死生存亡等白天黑夜不停地在眼前互相替换,而人的智慧却不能在变化开始时预测。
(4)这就是那种跟他接触就会在心中产生和美感觉的人啊。
文本名句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2.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3.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4.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文外名句1.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 四人相与 语 曰:“孰 能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块谈论说:“谁能够把以 无 为首,以 生 为 脊 , 以死 为尻 ,孰知 死生存亡‘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背,把‘死’当作臀,谁知道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 与之友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