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翻译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并为其在中国翻译史上定位,不单单是一个学术史问题。
因为技术问题既不是鲁迅翻译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是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主导方向。
必须看到,翻译作为两种文化符号的转换活动,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正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
文化发展的方向规约着翻译的历史,翻译是文化转型的中介和缩影。
所以不站在文化史的高度就不足以看清翻译的方向,就不足以评价翻译家的历史地位。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指示着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的发展方向,是其历史时代翻译主流的代言人。
因此,从探寻近现代翻译史的大致走向及鲁迅翻译和翻译批评的特质入手,对其作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评价,是重新走近鲁迅世界、走近历史,把握中国文化转型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之路:中国近现代翻译思想发展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拉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这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遇,中国人面对强势的西洋文明节节败退。
这个败退的过程是以军事上的失利为开端的,随着历史的展开,中国的精英们逐渐地承认了自己原有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落后,也渐渐承认了西方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先进性。
翻译的发展即是与这一认同的演进过程同步的。
中国人每承认一项自己的不足,赞叹西方文化于此项的先进性时,就在这一方面进行大量的翻译引进,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和环节展开的。
因此,功利性追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思想起点。
首先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思想基点的。
洋务派兴办兵工厂、造船厂,希望不改变中国文化的制度和观念层面,仅仅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即能以后者保卫前者。
基于此,其时的翻译也是为这一思想所规约的。
著名的“江南制造局”不仅引进和制造近代机器,而且成为近代翻译的重要基地。
当然,翻译的重点在兵工、科技类书,著名的翻译家有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等。
自嘲(鲁迅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自嘲近代: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标签励志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注释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破帽:原作“旧帽”。
漏船:原作破船。
中流:河中。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
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赏析“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
“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表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
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
“中流”指水深急处。
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
作者在“破帽"与“闹市”,“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
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翻译理论(2)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 要评价和确认一位翻译家在翻译史上的地位, 首先应明了翻译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之文化 上的位置;而要明了翻译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 期的文化上的位置,又要明了这种文化在中国 整个历史情境中的位置。因为无论翻译还是文 化之建设、交流或毁坏,都不是孤立的人类活 动,它必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交织在一起,为
其他各种领域的人类活动所制约和影响,而所
有的人类活动都受制于特定的时代愿望和信仰。
• 劳伦斯· 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53年—)学者, 大学英语教授,专职翻译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 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裔),七十年 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 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主编论文集《对翻译 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
• 鲁迅所考虑的除了借助翻译“输入新的表现 法”,以丰富汉民族的语言,以达到重建民族语 言与文化的目的,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汉语的 思维方式以外,还有译文接受的条件、语言 环境以及传统文化意识等多种因素。 • 进一步系统而科学地划分了翻译的读者层。 • 把翻译研究从译作转移到了译文读者对译 作的反应上,考察译作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 果等重大问题。 • 针对这些不同的读者,采取相应的翻译策 略。其次,译者必须有心目中的读者对象。
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出生日期:1881-9-25 (中国浙江绍兴) 去世日期:1936-10-19 (上 海)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 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 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主要作品
认为是借外国的火,来照明中国的黑暗,向人民指
明方面,鼓舞大家的斗争意志;他在黑暗的封建统
鲁迅英文简介作文及翻译
鲁迅英文简介作文及翻译Lu Xun, the pen name of Zhou Shuren,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and thinkers of modern China. Born in 1881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Lu Xun was the son of a poor family. He received his early education from his father and later attended a missionary school in Ningbo. In 1902, he went to Japan to study medicine, but soon becam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profession and turned toliterature. 。
Lu Xun's literary career began in 1918, when he published his first short story, "Diary of a Madman". This story, which was written in vernacular Chinese,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Chinese literature, as it broke with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writing and introduced a new form of expression. Lu Xun went on to write many other works, including "The True Story of Ah Q", "Kong Yiji", and "Medicine". 。
鲁迅立论原文及翻译
立论原文及赏析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
“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你……”“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
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
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⑵!’”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赏析这是一篇独特的寓言式的篇章。
作者以一个“梦”的形式,用讽喻的笔法揭露和抨击了当时社会黑白不分、真假不辨的丑恶现象。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取类型”的写作技法,来针砭社会的丑陋与痼疾,进而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愤之情,“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这是何样的社会。
“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这是出自于阿谀谄媚者之口;而直言者则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然而,阿谀谄媚者得到了感谢与恭维,说真话者却遭了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这自然是作者所痛恨的。
但作者并没有对此满腹牢骚,大骂一通,而是巧妙地借助于师生的问答,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中国人的“哈哈主义”。
怎样才能“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要做到这点,就只能采取逃避态度,采取“哈哈主义”。
文章也在一连串“哈哈”的象声词中结尾。
这样的结尾方式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又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因为这“哈哈主义”才是作者讽刺与批判之锋芒所向。
这“哈哈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敢直面”、“不敢正视”的怯懦的处世态度,是几千年的“老好人哲学”的体现,是封建社会统治之下形成的国民“劣根性”的一种表现。
鲁 迅翻译工作对其创作的影响
鲁迅翻译工作对其创作的影响《鲁迅翻译工作对其创作的影响》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其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翻译工作同样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且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翻译经历拓宽了他的文学视野。
在那个时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相对有限。
而鲁迅通过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接触到了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文学样式和思想潮流。
这使得他能够跳出传统的文学框架,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例如,他翻译的果戈理的《死魂灵》、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作品,让他领略到了俄国和日本文学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手法。
这些来自异域的文学养分,丰富了他对文学的认知,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
其次,鲁迅的翻译工作有助于他对语言的锤炼和创新。
翻译要求对两种语言有精准的把握和灵活的运用。
在将外国文学作品转化为中文的过程中,鲁迅不断探索最贴切、最生动的表达方式。
这种对语言的精益求精,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语言简洁有力,往往能够用寥寥数语刻画出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翻译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技巧和经验。
再者,鲁迅所翻译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这种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创作态度和主题选择。
他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描绘,更应该成为揭示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的有力武器。
例如,他翻译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这使得鲁迅在自己的创作中,更加坚定地以笔为刃,去剖析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试图唤起人们的改革意识和抗争精神。
此外,鲁迅的翻译工作还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文学形式和结构。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多样叙事方式和结构布局,让他意识到传统文学形式的局限性。
于是,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大胆尝试创新,打破了旧有的叙述模式,采用了更加灵活多变的结构,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鲁迅的翻译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在翻译过程中,他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鲁迅人之历史原文和翻译
鲁迅人之历史原文和翻译引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而闻名。
本文将以鲁迅人之历史为主题,对其原文和翻译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鲁迅人之历史原文鲁迅人之历史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文章,被认为是对中国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
以下是该文章的原文:远的不说,就如微靡的连珠炮实说吧。
当年那一位发明家,必是设法使炮弹尽可能地小;究竟云端之芥子,何足论哉!我承认,他的确是有些眼力。
不但浑浑不见的“始作俑者”——大雄宝殿的洞窠一样,现在却叫人用慧眼找着了。
但是他毕竟不能使人在一局中,尽收焕发着“金刚菩提”。
使人短时间受益而得,变不成为长期的假充得位否?否!并没有这种便宜最可爱。
彼时势万变而人心知如一,不用说炮意,至少是结习。
故今言雷霆万钧,可曾有威力易乎?“雷人之后,方知非唐李白”。
靠经济联合,或皇帝的破镜,皆所随过,而非友我者心改焉。
鲁迅人之历史翻译以下是对鲁迅人之历史的翻译:Let’s not talk about the distant past. Just take, for example,the micro-sized firecrackers stacked together. The inventor back then must have tried to make the firecrackers as small aspossible. But, really, what’s the point of discussing su ch tiny things? I admit that he did have some insight. Not only did hefind the “creator” who was hidden in the depths of the GrandHall, but he also made people use their wisdom to find it.However, he couldn’t make people, within one game, obtain allthe “diamond beads” in vivid bloom. Can people benefit in a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turn it into a long-term replacement?No! This kind of convenience isn’t the most admirable. At thattime, the situation was ever-changing, but people’s minds wereconsistent, not to mention the meaning of the firecrackers butat least a reflection of customs. So, when the thunder strikes,do you really think it is easy to have such power? “Only afterthe thunder can we understand that it is not Tang Li Bai.”Relying on economic unions or the breaking of mirrors byemperors, these were all temporary measures, but not genuinechanges in the hearts of those who were against me.文章分析深刻的历史反思鲁迅人之历史通过对微小的连珠炮的比喻,反思了中国历史中人们对于表面光鲜事物的盲目追求。
鲁迅的狂人日记原文及翻译
鲁迅的狂人日记原文及翻译鲁迅的狂人日记原文如下:我从来没有看见那么多的疯子。
这全是北京的疯子,因为我现在住在北京。
自从我来了之后,就没有见过一个正人君子。
我想,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城市像北京这样多的疯子吧。
这是一种何等的荣幸呵!有疯子站在街心,大声喊叫;有疯子走在街上,给人撞破脑袋;有疯子跑到我的面前,叫我给他五十万元;有疯子来到我跟前,说:“你是一个疯子,你是一个疯子。
”我听了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我的确是一个疯子。
有一天我在大街上碰见一个疯子,他对着我大叫:“你是一个疯子,你是一个疯子。
”我又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错了,你才是疯子。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正人君子,他不过是穿了一件破旧的衣服,所以我没有看见他罢了。
我对他说:“你怎么知道我是疯子?”他说:“因为你是疯子,所以我知道。
”我说:“那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正人君子呢?”他说:“因为我是正人君子,所以我知道。
”我说:“那你怎么知道我是疯子呢?”他说:“因为你是疯子,所以我知道。
”我说:“那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正人君子呢?”他说:“因为我是正人君子,所以我知道。
”我说:“那你怎么知道我是疯子呢?”他说:“因为你是疯子,所以我知道。
”我说:“那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正人君子呢?”他高兴地说:“你不知道吗?我是鲁迅。
”我说:“不可能,鲁迅早就死了。
”他说:“你错了,我没有死,我就是鲁迅。
”这个鲁迅果然是一个疯子。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正人君子。
因为他们都是疯子,所以我才认识他们。
以下是狂人日记的翻译,内容较为丰富:I have never seen so many lunatics before. They are all lunatics in Beijing, because I am currently living in Beijing. Since I came here, I haven't encountered a single sane person.I believe there are few cities in the world with as many lunatics as Beijing. What an honor it is!There are lunatics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eet, shouting loudly; there are lunatics walking on the street, colliding with people and causing head injuries; there are lunatics approaching me, asking for 500,000 yuan; there are lunatics coming up to me and saying, "You are a lunatic, you are a lunatic." I don't find it strange, because I am indeed a lunatic.One day, I encountered a lunatic on the main street. Heshouted at me, "You are a lunatic, you are a lunatic." Then I heard another voice saying, "You're wrong, you are the lunatic." I turned around and saw that it was a sane person, but he was just wearing tattered clothes, so I didn't notice him before. I said to him, "How do you know I am a lunatic?" He said, "Because you are a lunatic, that's how I know." I said, "Then how do you know you are a sane person?" He said, "Because I am a sane person, that's how I know." I said, "Then how do you know I am a lunatic?" He said, "Because you are a lunatic, that's how I know." I said, "Then how do you know you are a sane person?" He happily said, "Don't you know? I am Lu Xun." I said, "That's impossible, Lu Xun passed away long ago." He said, "You're wrong, I haven't died, I am Lu Xun."This "Lu Xun" is truly a lunatic. I think this is why I have never seen a sane person. Because they are all lunatics, that's how I recognize them.以下是一些用法和中英文对照例句:1. 疯子(fēng zǐ) - lunatic- 她的行为举止让人觉得她是个疯子。
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 鲁迅 原名樟寿,字豫才,后取名树人
• 精通日语,德语。粗通英语,略知俄语。鲁迅的翻译大多 是转译,他擅长并能用于翻译的语言只有日语和德语。 (果戈里的《死魂灵》)
• 周作人(1885—1967) 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易名遐寿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一生著译传世约 一千二百余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他精通古希 腊文、日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追求直译风格。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 为翻译的标准。在他看来,译文不但必须把原文作者的思想、 情感全部传译出来,而且还“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当然 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在两者不能统一的情 况下,他主张“宁信不顺”。
翻译思想综述
• 周氏兄弟早期的翻译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即“改良思想, 补助文明”,他们不仅强调了翻译的社会功利作用,而且 还兼顾了文学在艺术上的美学特征与功能。
• 【五十多岁的内供是从还做沙弥的往昔以来,一直到升了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 止,心底里始终苦着这鼻子。…】
• 林少华译文
• 【提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无人不晓。鼻长五六寸,从上唇直垂至颌下。形 状上下一般粗细。就是说,一段细细长长的灌肠样物件从面部正中晃晃荡荡地 垂将下来。
• 【内供已年过半百,从当小沙弥的昔日直到升任宫内道场御用高僧的今天,内 心始终为鼻所苦。...】
3.林纾
在东京留学期间,鲁迅依然非常关心林纾的译本,林纾每出一本译本, 鲁迅都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将其买来。而林纾可以说是对外语一 窍不通,其翻译多是听取他人的口述,再通过自己深厚的中文功底将其 翻译出来。
周氏兄弟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直译”“求信”和“达旨” 三个方面。
题呐喊原文及翻译
题呐喊原文及翻译
原文:
题《呐喊》鲁迅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翻译:
“弄文罹文网”,弄文,指弃医从文,以文学为武器,来唤起“沉默的国民”的觉悟,不断地写作“为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文字”,揭露新老军阀的罪恶行径和各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因此也就不仅更“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更为各种新老军阀,国民党当局所不容,触犯了他们的法网,先后遭到段祺瑞、蒋介石下令通缉。
这句诗里所包含的既是鲁迅对十几年来战斗生活的总结以及由此引起的慨叹,对于当局又是一种揭露。
“抗世违世情”,是对自己劳绩的自我评价,也是对于自己遭到的攻击、迫害原因的剖析。
“抗世”,是和那个黑暗社会的抗争,与这样的社会进行强有力的抗争,就注定为这社会所不容。
第三句用典,“积毁可销骨”,是极写谣言诬蔑的可怕和凶恶,然后顺承下来引出结句“空留纸上声”。
空留者,徒然留下也。
鲁迅几十年一直为人民的解放而呐喊,但社会黑暗依旧,故曰“空留纸上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尽管“积毁可销骨”,尽管有各种攻击、诬陷、流言、诅咒,尽管文网森严,压迫日甚,鲁迅仍然如参天大树般屹然挺立,《呐喊》仍然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巨大的艺术魅力长留人间。
这却不是那些“毁者,压迫者所能制止的”。
这首题赠诗虽短小,却有极大的概括力,包孕着对于黑暗社会的巨大的愤慨情感。
诗中前二句对偶,工稳整饬,显示出深厚的诗歌艺术功力。
鲁迅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鲁迅满江红原文及翻译鲁迅满江红原文及翻译导语:草堂前前后后都是春水,溪水满溢,每天只看见一群群的白鸥游浮在水面上。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鲁迅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鲁迅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满江红,著名的词牌名之一。
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诶”。
更是经典之作。
另外,苏轼、毛泽东、辛弃疾等大家的《满江红》词也非常著名。
满江红原文: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赏析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1、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译文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翻译原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词语解释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故园:故乡。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解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译文郑板桥《题画三则》原文及翻译郑燮原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②,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④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⑤,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郑板桥《题画三则》)【解释】①新篁:新竹。
②绿荫照人:绿色的竹影照在人身上。
《鲁迅论语文改革》原文及翻译
《鲁迅论语文改革》原文及翻译《鲁迅论语文改革》是鲁迅先生于192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对于语文改革的建议。
以下是该文章的原文及翻译,并附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首先指出了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实际运用、注重死记硬背和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等。
他认为这样的语文教育模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些语文改革的建议。
首先,他强调了培养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知识的层面。
其次,他主张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和改革,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使其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此外,他还呼吁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审慎和合理的控制,以避免其成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负担。
另外,鲁迅先生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仅仅接受教材上的观点。
他主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还提到了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他还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和思考,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模式。
他主张通过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挖掘教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推动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杨东平,李灵韵. 鲁迅《论语文改革》批判考——同时评《明字苑》[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58(03): 157-161.该文对《鲁迅论语文改革》进行了批判性的剖析,探讨了鲁迅对于语文改革的观点以及文中所表达的教育理念。
英语介绍鲁迅带翻译
英语介绍鲁迅带翻译Introduction to Lu Xun。
Lu Xun (1881-1936) was a renowned Chinese writer, thinker, and social activist. H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His works, which include essays, short stories, and novels, are known for their powerful social critique and their exploration of the human condition.Lu Xun was born in Shaoxing, a small town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He grew up in a family of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nd received a traditional Confucian education. However, he was also exposed to Western ideas and literature, which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his thinking and writing.In 1918, Lu Xun published his first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Call to Arms," which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stories, which were based on hisown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s, exposed the corruption, cruelty, and hypocrisy of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ruling class. They also portrayed the suffering and struggles of ordinary people who were oppressed by the system.Lu Xun's later works, such as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nd "The Diary of a Madman," continued to challenge and subvert the dominant ideologies and values of his time. He was a fierce critic of Confucianism, which he saw as a tool of oppression and superstition, and advocated for a new, modern, and rational culture that would liberate the Chinese people from their backwardness and ignorance.In addition to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Lu Xun was also a prominent social activist and intellectual. He was involved in variou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movements, includ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hich sought to modernize China and promote democracy and science. He also worked as a teacher, editor, and translator, and was a mentor to many young writers and thinkers.Lu Xun's legacy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influencegenerations of Chinese writers, artists, and activists. His writings and ideas are still relevant today, as China faces new challenges and struggles for freedom, justice, and human dignity. As Lu Xun once wrote, "Hope is like a path in the countryside. Originally, there is no path. But as people walk this way again and again, a path appears."。
惯于长夜过春时_鲁迅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惯于长夜过春时_鲁迅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惯于长夜过春时近现代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译文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注释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
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挈(qiè)、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
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
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
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
鬓有丝:指两鬓斑自。
鲁迅写此诗时已51岁,因多遭离乱与忧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
城头:指南京。
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
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
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
缁(zī)衣:即黑色的衣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31年2月,时鲁迅在花园庄旅馆避难时,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写。
赏析春天本应该是阳光明媚、温暖宜人的,然而,军阀的统治吞噬了美好的春天,人们仿佛生活在茫茫黑夜之中。
“惯于”既是反话,更是愤激之语。
“挈妇将雏鬓有丝”展现了作者携妻带子辗转奔波的艰苦生活;夜茫茫、路漫漫,多少惊涛骇浪,多少悲愤忧愁,已使他鬓发染霜。
“梦里依稀慈母泪”,慈母们日夜担心受怕,眼中充盈着擦不干的泪水。
军阀们却你争我夺,征战不休。
鲁迅的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
简述鲁迅的翻译活动,并简评其主要翻译思想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共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对我们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鲁迅是由翻译走上文学之路的,他主张“翻译和创作,应该一同提倡。
”鲁迅的翻译数量与创作相近,达300万字。
他用日文德文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280余种作品,印成33个单行本。
体裁无所不包: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涉及的学科更是多种多样:植物学、医药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美术、文艺理论等等。
鲁迅的翻译活动不是从个人爱好和美学情趣出发,更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是与他的思想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主要翻译活动:(一)科技和哲学作品译介阶段早期的鲁迅认为自然科学是使中国富强的有力武器,他除了选定医学作为拯救祖国的途径之外,并致力于介绍外国科学小说,主要译介科技和哲学思想作品。
他翻译出版了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以及雨果的《哀尘》和介绍最新科学成就的《说(镭)》。
在《<月界旅行>弁言》中,鲁迅谈他翻译“科学小说”的动机是使读者”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
1904年鲁迅翻译了《北极探险记》和《物理新论》。
1905年,翻译了美国的路易斯·托仑著的《造人术》。
鲁迅在《<月界旅行>》弁言》中提到他的科普翻译的对象是人民大众,他说:“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这期间,鲁迅翻译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民主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五四运动前夕,鲁迅翻译了德国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一3节。
鲁迅翻译思想总结
鲁迅翻译思想总结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鲁迅翻译思想的核心是“译如译者之心”。
下面我将对鲁迅翻译思想进行总结。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实实在在”。
他反对抽象、虚构的翻译,主张翻译要贴近原文的实际意义,尊重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他认为翻译应该是一种真实的再现,而不是扭曲和修饰。
鲁迅翻译的《呐喊》中,成功地将上帝之名“Yahweh”译为“又呕槽”,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实在在的翻译思想。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二要义是“中外结合”。
他认为翻译不仅是将外国的作品翻译成中文,更是要将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话和融合。
他主张借用外国的词汇和文化载体,使中国文化得以更新和发展。
例如,在翻译《蒙娜丽莎》一诗中,鲁迅用了“丽莎上学了天文学/看了星象/给我推断我应日夜勤劳/爱我时时关怀”等中国式的表达方式,成功地将外国诗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三要义是“译文通俗”。
他主张翻译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使翻译作品能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
他反对翻译作品过于学院化,追求高深的学术性,只针对少数精英读者。
他的翻译作品中,大量运用白话文和俗语,使作品充满亲切感和亲和力。
例如,他将外国小说的片段译成中国白话小说《风波》中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四要义是“用译语言表达翻译心”的理念。
他主张译者要有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够用当代语言去传达原作的思想和精神。
他反对机械地照搬外国作品的翻译语言,主张根据当代的背景和文化条件进行创新。
他的翻译作品中,经常运用当代俚语和口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翻译《卡夫卡》的作品中,他写道:“我看见大哥就问他:‘阿葛,你干什么呢?’他却总回答说:‘什么也不干呢’”,成功地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引入翻译作品中。
鲁迅翻译思想的总结就是以上四个要义,他通过这些翻译思想使得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相碰撞,融合,并且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自题小像翻译和原文
自题小像【作者】鲁迅【朝代】近代原文: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赏析:“灵台无许逃神矢”,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
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
“荃”,指人民。
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
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
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
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
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
鲁迅名言带翻译的
鲁迅名言带翻译的鲁迅名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Reading is a valuable use of time because it enriches our minds and souls. It is a way to expand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 As the famous Chinese writer, Lu Xun, once said, “Reading is like an investment of time, where every minute spent reading islike a golden coin.”。
Reading is a lifelong journey that can bring us joy, knowledge, and inspiration. It is a way to broaden our perspectives, challenge our assumptions, and stimulate our imaginations. Reading can help us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mprove our vocabulary, and enhance our communication abilities.However, 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it can be challenging to find the time to read. With so many distractions and demands on our time, it can be tempting toput off reading for another day. But as Lu Xun reminds us, time is a precious commodity that we must use wisely.To make the most of our time, we must prioritize reading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daily routine. We can set aside a specific time each day to read, whether it's in the morning, during our lunch break, or before bed. We can also make use of technology to access books and articles on our smartphones, tablets, or e-readers, making it easier to read on the go.In addition to finding the time to read, we must also choose our reading materials carefully. We should seek out books and articles that challenge us, inspire us, and expand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We should also be open to exploring new genres and authors, as this can broaden our perspectives and introduce us to new ideas and ways of thinking.Ultimately, reading is a valuable investment of time that can enrich our lives in countless ways. As Lu Xun reminds us, every minute spent reading is like a goldencoin, and we should use our time wisely to invest in our minds and souls.。
鲁迅与翻译——精选推荐
鲁迅与翻译摘要: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了重重的一笔。
本文从鲁迅翻译的思想、翻译的作品、翻译的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鲁迅从事文学翻译早于文学创作,分析鲁迅的翻译标准。
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与其他译者相比,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鲁迅所以“直译”、“硬译”和“宁信而不顺”,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作,同时也是为汉语输入“新的表现法”。
鲁迅的翻译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文学翻译;翻译思想;翻译的标准一、引言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一个无法绕过的存在。
鲁迅是一位文学巨匠,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常常把他尊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又是一名杰出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
他的著述与思想影响至深,成为我们民族珍贵的世纪文化遗产,不断激发后人新的思考和创作。
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的与现代的”作家,他的影响不仅局限在中国。
众所周知,在一些人眼中,他嫉恶如仇,是旗手,是导师,是人道的标本,正义的光源;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鲁迅在许多人眼中依旧代表着“中国人的脊梁和咽喉”。
事实上,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始于翻译,而又是以翻译告终的。
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共翻译介绍了近200多位作家的作品,印成了对个单行本,总字数达300多万字,数量与他自己一生的全部著作大致相等,被称为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经他翻译作品的国家,包括俄国和前苏联、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
荷兰、西班牙、芬兰、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其中俄国和前苏联的作品又占一半以上。
翻译作品的类型,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剧本、童话和文艺理论著作,他在杂文、书信和日记中涉及到的外国作家,据初步统计,共有25个国家和民族的作家达380人之多。
可以说,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与他在文学翻译上的丰硕成果密不可分,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在他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与翻译摘要: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了重重的一笔。
本文从鲁迅翻译的思想、翻译的作品、翻译的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鲁迅从事文学翻译早于文学创作,分析鲁迅的翻译标准。
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与其他译者相比,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鲁迅所以“直译”、“硬译”和“宁信而不顺”,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作,同时也是为汉语输入“新的表现法”。
鲁迅的翻译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文学翻译;翻译思想;翻译的标准一、引言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一个无法绕过的存在。
鲁迅是一位文学巨匠,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常常把他尊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又是一名杰出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
他的著述与思想影响至深,成为我们民族珍贵的世纪文化遗产,不断激发后人新的思考和创作。
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的与现代的”作家,他的影响不仅局限在中国。
众所周知,在一些人眼中,他嫉恶如仇,是旗手,是导师,是人道的标本,正义的光源;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鲁迅在许多人眼中依旧代表着“中国人的脊梁和咽喉”。
事实上,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始于翻译,而又是以翻译告终的。
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共翻译介绍了近200多位作家的作品,印成了对个单行本,总字数达300多万字,数量与他自己一生的全部著作大致相等,被称为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经他翻译作品的国家,包括俄国和前苏联、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
荷兰、西班牙、芬兰、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其中俄国和前苏联的作品又占一半以上。
翻译作品的类型,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剧本、童话和文艺理论著作,他在杂文、书信和日记中涉及到的外国作家,据初步统计,共有25个国家和民族的作家达380人之多。
可以说,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与他在文学翻译上的丰硕成果密不可分,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在他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鲁迅的文学翻译1)时代背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鲁迅致力于通过翻译改革和丰富中国文学以改革整个社会、治愈国民的精神缺失。
要治愈国人精神上的病症,就必须改革中国文学,提倡白话文,而这一切正依赖于“硬译”带来的文化冲击。
中国人素来对自身文化怀有强烈自信,拒绝批评和改变,加上当时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任何反对国学的行为都会惹来非议和批评。
因此,鲁迅试图通过翻译西方作品走上改革中国文学的道路,应该说中国新文学的形成是由翻译而不是原创写作开始的。
2)鲁迅翻译的作品1903-1918年,大致是鲁迅翻译的第一期,除开翻译高岛平三郎《儿童观念界之研究》(1914),其余都是鲁迅在留日时期完成的,1906-1907年鲁迅的翻译发生了一个明显的转向,主要是国民精神、世界知识、“不取媚于群”的提出,应该说,一直贯穿的思想主线是复兴中国的理想,“起其国人之新生”。
换言之,鲁迅的翻译之选择主要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选择,和较少的自觉传播科学的行为。
俄国1905年革命后,正是鲁迅第一个为中国窃来了俄罗斯文学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他早期所作的《摩罗诗力说》在分析19世纪几位最伟大的革命浪漫诗人的诗作时,重点介绍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
1909年在鲁迅和周作人合作译印的《域外小说集》中,又翻译了俄国作家安特来夫和迦尔洵的作品。
1921年他翻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他还积极支持热心苏俄文学的新秀韦素园、李霁野等出版译作,帮助他们创办未名社。
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一大批俄国重要作家的作品,都是通过鲁迅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
鲁迅翻译的《死魂灵》、《毁灭》、《浊流》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1907年,鲁迅译写《摩罗诗力说》(《坟》)再次重申了复兴中国的理想,但是,由早期的尚武精神转向激励思想、开发民智,鲁迅写道:“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1907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哈葛德、兰格《红星佚史》,1908年鲁迅、周作人翻译籁息《裴彖飞诗论》,也都有激烈的复兴中国理想。
1907-1908年鲁迅在翻译活动中强调了时代精神、国民精神、世界知识/世界识见,转而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刚健激俗的人格品质,勇毅起新的独立行为。
鲁迅通晓日语、德语,粗通英语,略知俄语。
日语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掌握的,会德语是由于德国医学发达,德语在仙台医学学校是必修的。
鲁迅喜爱东欧和北欧文艺作品,他阅读的欧洲文学作品、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大都是德文版的。
这就让他的翻译范围能有很大的延伸空间。
三、鲁迅的翻译思想我们知道,近代翻译理论中,最富有影响力的就是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按照现代人对其字面上的理解,所谓信,就是“忠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作;达,就是“通顺”,要求译文畅达,让读者能看懂;雅,即雅言,相当于现在说的普通话。
如此看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还是相当正确的,故在当时颇为世人所重视。
然而,崇尚复古的严复却把“雅”解释为“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
这就违背了“雅”的本意,在理论上显然是错误的。
尽管,严复译的《天演论》曾对鲁迅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甚至鲁迅“有好几篇都能背”,但是,由于严复“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这自然不能为鲁迅所接受。
为此,他认真地研究了严复理论的全部内容,考察了从严复以来近代翻译作品的成绩与缺点,而后根据翻译本身固有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翻译经验,共先后用十多篇专题性的理论文章,发表了自己对文学翻译的看法。
比如,在《且介事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二)》一文中。
鲁迅指出:凡是翻译,“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
鲁迅这里所说的“保持洋气”,其实就是“信”,就是使译作保存“异国情调”,“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他的这一正确主张,后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因为它与我们现行的翻译标准——“忠实”和“通顺”,事实上是同一含义,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达”一字,鲁迅则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若采取“归化”的译法,即“意译”,译文可能会非常通顺,但却容易有损于原作的内容,“就是貌会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
鲁迅更是反对那种盲目“归化”和“达”的译法,如“于外国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个《百家姓》里所有的字”,将“果戈里”翻译成“郭歌里”,将“Kropotkin”、“Tolstoy”译成“柯伯坚”和“陶斯道”,而“南北朝人译印度的人名:阿难陀,实叉难阳,鸠摩罗什婆……决不肯附会成中国的人名模样”。
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忠实于原文,在鲁迅看来,忠实应是第一位的。
这就从根本上提出了翻译时应当遵从的标准和原则问题。
但是,翻译工作并不是一旦遵从了这个原则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因为,“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理解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
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彻底和全部的‘化’几平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些程度的‘讹’又几乎是不能避免的毛病”。
从表面上看,由于翻译本身的特点所限,鲁迅承接严复提出的“信”的原则而主张“保持洋气”的看法,在翻译实践中似乎是行不通的,因为,任何一个既精通外文又善于驾驭本国语言文字的译者,都难以保证他的译作与原文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误差。
这是翻译本身的特点——既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又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深知翻译特点的鲁迅所主张的“保存洋气”,只不过是一种前提和目的而已,是一切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应该遵从的原则,他并不要求译本与原作之间不能存在任何的误差。
因此,他在提出“保存洋气”之前,就加上了“尽量”二字,即在努力使译文在某种程度上“归化”和“通顺”的同时,“尽量保存洋气”,让人“至少是知道何事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象的”。
其目的,正是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异国情调”和“原作的丰姿”。
四、鲁迅的翻译标准1)直译、硬译直译,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又叫做硬译。
指在不同文字之间的翻译过程中严格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方式。
我们不能单一地、抽象地做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