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结晶理论的发展
高分子结晶过程的原理
高分子结晶过程的原理
高分子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如下:
1. 高分子链段发生规整排列,形成晶体区域,即晶区。
非晶区链段仍旧无规整排列。
2. 晶区内高分子链段大部分保持平行排列,并紧密堆积,形成层叠结构。
3. 高分子链段间通过分子间力,如范德瓦耳力作用维持排列结构。
4. 升温过程中,晶区受热运动破坏,高分子链段逐渐随机运动,晶体融化。
5. 降温过程中,链段运动减缓,发生定向排列,晶区逐渐增大,完全结晶时呈现规整排列。
6. 结晶过程从多点核生成发展开来,不同晶区可能存在不同取向。
7. 升温降温过程可重复进行,体现高聚物的热可逆性。
8. 结晶度受热历史影响,通常通过缓慢降温获得结晶度高的产品。
9. 存在最低结晶温度,低于此温度高聚物链段不再有足够运动活性进行结晶。
10. 共晶体系中,不同组分的高聚物链段可混合共晶,结晶行为更为复杂。
高分子物理聚合物的结晶态
化学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某些化学物质可以与聚合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晶体结构的稳 定性。
03 聚合物结晶态的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形态
晶体结构
聚合物结晶态中分子链以有序的 方式排列,形成晶体结构。晶体 结构决定了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如硬度、韧性、热稳定性等。
04 聚合物结晶态的转变与动力学
聚合物结晶态的转变
熔融结晶
当温度升高到熔点以上时,聚合物从晶体态转变为液态。
退火结晶
将聚合物加热至高于熔点,然后缓慢冷却,使其重新结晶。
应力结晶
在拉伸或压缩应力的作用下,聚合物发生结晶。
聚合物结晶的动力学
1 2
结晶速率
描述聚合物结晶过程的快慢,通常用结晶速率常 数表示。
晶体缺陷与性质
晶体缺陷
聚合物结晶中存在各种缺陷,如位错、空穴、界面等。这些 缺陷影响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如降低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光 学性能。
性质与应用
聚合物结晶态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 塑料加工中,通过控制结晶形态和尺寸可以提高产品的机械 性能和热稳定性;在纤维制造中,结晶结构影响纤维的强度 和弹性。
分离与提纯
利用聚合物结晶态的差异,可以实现 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分离和提纯,如 利用聚合物吸附剂进行吸附分离和色 谱分离等。
化学反应控制
通过控制聚合物的结晶形态,可以影 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实 现化学反应的高效控制。
聚合物结晶态的研究展望
新型聚合物材料的开发
01
随着对聚合物结晶态的深入了解,有望开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
无定形态
聚合物分子无序排列,没 有明显的晶体结构。如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 酯等。
高分子学科简介
1920年施陶丁格发表了“论聚合”的论文,他从研究甲醛 和丙二烯的聚合反应出发,认为聚合不同于缔合,分子靠正 常的化学键结合起来。这篇论文的发表,就像在一潭平静的 湖水扔进一块石头,触发了一场严肃而又激烈的学术论战。
美国人Carothers 1896-1937(杜邦公司) 风靡一时的尼龙袜
3)、Ziegler和Natta配位聚合反应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等规PE、PP聚合反应成功 (诺贝尔化学奖)
Ziegler 德国人
基础研究 与工业化 的完美结 合
Natta 意大利
4)、Merrifield和功能高分子的发展
能源工业
输电工程 轻便、容易 运输、安装
高分子材料的消耗率
3. 高分子学科的发展简史
人们没有高分子的概念,但木材、棉、麻、丝、漆、橡胶、 皮革和各种树脂等天然高分子材料都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 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学说是难产儿,经过50年的争论才诞 生。在其诞生以前,已开始了合成高分子材 料的生产。高分子学说创立以前,不能忘记 的几个人和事。 1)Goodyear和天然橡胶的硫化(1839)
1926年,瑞典化学家斯维德伯格用超高速离心机 成功地测量了血红蛋白的平衡沉降,由此证明了高分子 的分子量的确是从几万到几百万。而在美国,卡罗瑟斯 通过缩合反应得到了分子量在2万以上的聚合物,支持了 大分子学说。 1932年,施陶丁格总结了自己的大分子理论,出版了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和纤维素》,成为高分子 科学诞生的标志。
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
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 高分子科学是由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重要的分支组成的。
其中,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建立起来的一个较年轻的学科。
然而,人类对天然高分子物质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就已和天然高分子物质结成了息息相关的关系。
高分子物质支撑着人们的吃穿住各方面,在我国古代时,人们就已学会利用蚕丝来纺织丝绸;汉代,人们又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和竹材纤维发明了对文明有巨大失去作用的造纸术。
在那时,中国人已学会利用油漆,后来传至周边国家乃至世界。
之以后,许多天然的高分子物质日益成为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促使人们去研究和开发高分子物质。
这时,人们首先遇到了对天然橡胶以及天然纤维的利用和改进。
1530年,欧洲人恩希拉介绍了在、圭亚那等地区的人们利用粗糙的橡胶制作容器防晒布等日用品的情况。
然而,在将橡胶用于制造之前,人们面临着诸多的工艺难题,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寻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是黑立桑和马在1763年发现橡胶可溶于松节油和乙醚。
1823年,托希用石脑油处理橡胶乳液,得到了常温时发粘而遇冷则变脆的成品,但显然不能投入使用。
1826年,Faraday 指出天然橡胶的化学式是85H C ,每一个单元含有一个双键。
1832年-1850年,人们终于反复的试验,使天然橡胶经加工后有了人们想要的性能,这一工作主要是由德国人吕德斯和美国人古德意完成的。
同时,科学家们也在进行着对天然纤维素的改性试验。
1839年Simon发现苯乙烯液体加热后可变成聚苯乙烯固体。
1832年-1845年,通过勃莱孔诺和申拜思的努力,制得了,这一成果曾在一战时用为制作无烟。
之后,二硝酸纤维被他的同事制作模塑制品,但因其硬度太高而不易制造。
1872年,海得以梓脑作为增塑剂,用二硝酸纤维制成了柔韧的,后被广泛用于制作照相底片及等等。
1885年,法国人夏东奈将由棉花制成的硝化纤维用NH4HS进行脱硝处理,得到了人造丝。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结晶”概念的讲解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结晶”概念的讲解高分子物理是一门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学科,它通过研究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形态、动力学等方面,来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特性。
在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结晶”概念是重要的一环,下面将从结晶的定义、产生机理、结晶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高分子材料的晶体学等方面展开具体讲解。
首先说到结晶的定义,结晶是指高分子材料形成经典晶体的过程。
当高分子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已经超过了它们热运动所带来的热能,高分子材料会进入有序排列的状态,形成晶格结构。
高分子晶体可以看成不规则的、类似于几何体的平面毡球,其在的视角应始终保持正平视图,且其空间结构是有序的,表现出X射线衍射图案中的对称性,一般采用点群和空间群的符号来描述。
其次是结晶的产生机理。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过程是一个动静态平衡的过程。
高分子分子在流动条件下呈链状展开的结构,但当高分子分子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的链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形成了一种有序排列的结构,也就是一定形态规则的晶体结构。
加入一些摩擦、外界因素的干扰,可以促进高分子有序排列的形成,形成不同形态的结晶。
同时,高分子材料在冷却过程中也会产生结晶。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降低,高分子材料中分子的平均热能降低,使有序结构出现的自由能减少,从而促进结晶的形成。
再来看一下结晶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在高分子物理实验中发现,结晶速率与温度有关联,温度越高,结晶速率就越快。
这是因为高分子分子在高温下具有较大的热运动能量,能够脱离有序排列结构,使结晶难以形成;而在低温条件下,高分子的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的有序结构应变化较小,从而有助于结晶的加速。
最后是高分子材料的晶体学问题。
高分子材料的晶体学分析是高分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晶体学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晶体结构的解析分析,即确定每个分子的精确定位;二是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化学方法来确定精确的空间结构;三是晶体中分子的对称问题,即晶体对称性的问题。
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结晶行为研究
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结晶行为研究超高分子量聚合物(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简称UHMWPs)是一类具有极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UHMWPs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
而UHMWPs的结晶行为研究则是了解其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
UHMWPs的结晶行为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结晶是指分子在固态中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的转变过程。
对于聚合物材料而言,结晶行为直接影响了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质、耐磨性等重要性能。
因此,研究UHMWPs的结晶行为对于改善和优化其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UHMWPs的结晶行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其中,温度、结晶度、分子量、结晶速率等因素被发现是影响UHMWPs结晶行为的重要因素。
首先,温度对UHMWPs的结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UHMWPs的结晶度会降低,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增强。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结晶速率的增加,从而使UHMWPs的结晶更为迅速。
这一点对于材料的加工和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结晶度是衡量UHMWPs结晶行为的重要参数之一。
实验表明,结晶度对UHMWPs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结晶度的增加,UHMWPs的强度、硬度和刚度均会得到相应提升,而韧性则会下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控制材料的结晶度,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此外,UHMWPs的分子量也会对其结晶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分子量越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结晶度和力学性能会得到提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高分子量也带来了加工难度和熔融性能的问题,因此需要在结晶度和加工性能之间进行平衡。
最后,结晶速率是影响UHMWPs结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结晶速率较慢,UHMWPs往往需要通过模型和填充剂来改进其加工性能。
施陶丁格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1881年3月23日生于德国莱因兰—法耳次州的沃尔姆斯;1907年毕业于施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
同年聘为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副教授。
1912年于苏黎世工业大学任化学教授。
1920年,发表“论聚合反应”的论文,提出高分子的概念;1926年后在弗赖堡任教。
1932年,出版划时代的巨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9月8日在弗赖堡逝世,终年84岁。
施陶丁格是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
20年代,他将天然橡胶氢化,得到与天然橡胶性质差别不大的氢化天然橡胶等,从而证明了天然橡胶不是小分子次价键的缔合体,而是以主价键连接成的长链状高分子量化合物。
他还正式提出了高分子化合物这个名称;预言了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关于高分子的粘度性质与分子量关系的施陶丁格定律。
至今,用粘度法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仍然是常用的方法。
他所提出高分子科学理论,是纤维、橡胶、塑料等高分子工业生产的基础。
因其对高分子科学的建立和理论方面的贡献,施陶丁格荣获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创办了《高分子化学》杂志。
共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专著。
事迹:棉、麻、丝、木材、淀粉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连人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高分子体系。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们虽然天天与天然高分子物质打交道,对它们的本性却一无所知。
现在我们已认识什么是高分子,并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光十色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致使高分子合成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
面对这一辉煌成就,我们不能不缅怀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
论文发表的背景什么是高分子呢?它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单体聚合而成的,分子量往往是几万、几十万,结构的形状也很特别。
如果说普通分子象个小球,那未高分子由于单体彼此连接成长链,就象一根有50米长的麻绳。
高分子物理结晶
性状 橡胶状物质
塑料 纤维
2.2.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晶体:物质内部的质点三维有序周期性排列
把组成晶体的质点抽象成为几何点,由这些等同的几何点的集合所以形成的格子,称为空间格子,也称空 间点阵。 点阵结构中,每个几何点代表的是具体内容,称为晶体的结构单元。 晶体结构=空间点阵+结构单元
点阵 直线点阵——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点阵 平面点阵——分布在同一平面上的点阵 空间点阵——分布在三维空间的点阵
两束不同的光通过样品时产生一定的相位差而发生干涉现象,使通过球晶的一部分区域的光可以通过与起 偏器处在正交位置的检偏器,而另一部分区域不能,最后分别形成球晶照片上的亮暗区域。
②球晶的对称性。 样品沿平面方向转动,球晶的黑十字消光图像不变,即球晶的所有半径单元在结晶学上是等价的。
球晶的生长
• 球晶以折叠链晶片为基本结构单元 • 这些小晶片由于熔体迅速冷却或其他条件限制,来不
高分子物理结晶
凝聚态(聚集态)与相态
凝聚态:物质的物理状态, 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运动在宏观力学性能上的表现来区分的, 通常包括固、 液、气体(态),称为物质三态
相态:物质的热力学状态,是根据物质的结构特征和热力学性质来区分的,包括晶相、液相和气相 (或态)
一般而言,气体为气相,液体为液相,但固体并不都是晶相。如玻璃(固体、液相)
质的主要因素。对于实际应用中的高聚物材料或制品,其使用性能直接决定于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形成
的聚集态结构。
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高聚物材料的性能,而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链结构是在高分子的合成过程中形成的,而聚集态结构是在高分子加工、成型过程中形成的。
小分子的共价键和次价键
共价键键能: 100-900kJ/mol
高分子的结晶态
1/ a 1/ 1/ a 1/ c
c ( (c
a) a)
从密度的加和性 出发:
f
V c
a c a
和为高聚物试样的比容 积和密度
P183,表6-12
c: 纯结晶高聚物的密度; a: 纯非晶高聚物的密度;
c: 晶区的比容积; a: 非晶区的比容积; 21
22
(2) X射线衍射法
依据:晶区和非 晶区的衍射强度 不同
1
(1)单晶
• 单晶是具有一定几何外形的薄片状晶体。一般聚合物的 单晶只能从极稀溶液(质量浓度小于0.01 wt%)中缓慢 结晶而成。
聚乙烯单晶的电子衍射
聚甲醛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2
(2)球晶
• 聚合物结晶最常见的结晶形态,是一种圆球状的晶体,尺 寸较大,一般是由结晶性聚合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由熔体 冷却时形成的。球晶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特有 的黑十字消光或带同心圆的黑十字消光图象。
fcx
Ic
Ic KxIa
Ic 和 Ia 分别为在适当角度范围内的晶相及非晶相衍射积分强度; Kx 为校正系数
(3) 量热法
依据:晶区熔融 时吸收的熔融热 与非晶区不同
f
h c
H H c
H ——样品的熔融热; Hc——完全结晶样品的熔融热(可查文献知).
23
作业
教材P194: 3; 4 补充: 1. 名词解释:球晶;单晶 2. 简述晶态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要点:定义;适用范围;局限性)
?生长阶段高分子链段向晶核扩散迁移晶体逐渐生长升高温度有利于链段运动311区ttg晶体不能生长结晶速度2区tttg分子链段解冻晶体开始生长生长速度逐渐结晶速度由生长过程控制3区t生长速度和成核速度北都较大结晶速度达到最大的区域4区t成核速度逐渐结晶速度由成核过程控制5区tttm晶核不能形成结晶速度00大量实践表明tmax085tmk32tmtmax聚合物tmk301513332380449540538tmaxk249448271303393453420tmaxtm083087082078088084079天然橡胶全同聚苯乙烯聚己二酸己二酯聚丁二酸乙二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66332分子结构对结晶速率的影响分子链结构简单对称性好取代基空间位阻小分子链柔顺性好分子量低结晶速度大链段运动受阻碍小分子链易排列紧密34peptfe结构简单对称规整柔顺性好结晶速度极快pe取代基小结晶速度更快pp等规pp无规前者结晶速度较快后者结晶困难pp等规ps等规前者t12为125秒后者为185秒在tmax时35高聚物t12秒球晶生长最快速度微米分20002002520012007高密度聚乙烯全同聚丙烯等规聚苯乙烯尼龙6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天然橡胶1251855042425000363分子量对结晶速率的影响分子量增大使熔体粘度增大高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下降限制了链段向晶核的扩散和排列结晶速率下降
高分子结晶理论的发展
高分子结晶理论的发展内容摘要高分子的结晶结构与形态对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高分子结晶过程的分子机理、结晶热力学、结晶动力学等构成了高分子物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简述了晶体的形态,特点。
并回顾了高分子结晶经典模型———成核与生长模型,讨论了近年来高分子结晶研究的新结果、新进展。
关键词:高分子结晶成核生长模型一、引言70年前,高聚物科学工作者已利用X射线衍射测得高聚物晶胞尺寸在1-2nm 左右,但当时因很多受“胶体缔合论”束缚的科学家认为所谓大分子尺寸不会大于X射线测定的晶胞尺寸,由H.Staudinger提出的链长可达几百纳米的大分子概念遭到了强烈的反对,Staudinger坚持自己发现大分子的科学真理,表现了高度勇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二、结晶形态高聚物可以从不同始态:熔体、玻璃体及溶液中结晶,但大都遵循成核-生长-终止的方式进行,结晶总速率由成核和生长速率决定。
高聚物材料实际加工成型过程中从熔体及玻璃体结晶尤为普遍和重要。
图一系高分子从熔体及玻璃体结晶过程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高聚物熔体可以经历不同途径形成晶态及非晶态(玻璃态),这些过程一般都经历了在热力学上不稳定状态,有熔体淬火得到的非晶态经加热(热处理)到Tg以上可获得晶态结构[1]。
图一高分子从熔体及玻璃体结晶过程的示意图三、高分子结晶研究的发展高分子结晶的研究经历了从溶液培养单晶,确定折迭链模型,到高压结晶获得伸直链聚乙烯晶体,再到成核与生长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和Regime Transition 的理论与实验论证等重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以Hoffman和Lauritzen的成核与生长(nucleation and growth)为代表的结晶理论,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近年来对高分子结晶研究的热点集中到了对高分子结晶早期过程(晶体形成之前的诱导期)和受限空间内高分子的结晶行为与形态的研究[2]。
对高分子结晶早期过程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实验现象:(1)在特定条件下,某些高分子结晶过程可能是一个结晶部分与无定形部分发生旋节线相分离的过程;(2)高分子在形成晶体之前,经历了预有序的阶段,即存在一个中间相;(3)在均匀的片晶形成之前,先形成小晶块。
高分子化工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发展现状
高分子化工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发展现状摘要:现代工业生产、人们生活之中,对于高分子化工材料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高分子化工材料能够有效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较大的便利。
主要是从稀土催化材料、聚烯烃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入手,对高分子化工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高分子化工;材料;特点;用途;发展现状高分子化工主要是将高分子作为基础进行复合,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将共混材料的成品和制备进行有效制造的工业形式。
通过从材料使用和产品用途进行有效划分的时候,能将高分子化工分为多样工业形式,比如说橡胶工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以及化学纤维工业等。
1 高分子材料特点概述第一,分子量大。
因分子是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基本单位,因此在高分子化工材料中的分子数量非常多,并且分子的质量也较高。
而又因高分子化工材料内部的分子数量多,使得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紧密,其紧密性会更强。
第二,多分散性。
高分子化工材料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尺寸都远大于小分子或者中分子,并且其分子形态更为多样,因此分子会呈现多分散性。
2 高分子化工材料的用途2.1 军工领域军工业的产品需要能应对较为恶劣的环境,例如高热、较强的严寒等,因此产品的材料性能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很好地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高分子化工材料所具有的良好耐热、耐腐蚀等优点正好可以满足军工产品的材料需求,为此在军工业的防弹衣、抗高温保护罩制作方面都会使用高分子化工材料,而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又能进一步为军工业的产品材料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除此之外,在交通运输和海洋工程等领域高分子化工材料也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材料。
随着对高分子化工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发展,高分子化工材料已经能有效地替代部分金属材料的作用,展示其所拥有的既轻又强的特点。
2.2 稀土领域在稀土领域中高分子化学材料主要是指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催化材料有多种,如稀土钙钛矿催化材料、分子筛稀土催化材料等,这些材料有着使用方便、抗毒性强、耐高温等特点,使用的范围较大,是当前很多环保催化剂的原材料。
高分子物理结构与性能第三章结晶动力学与结晶热力学
Avrami指数——与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有关的常数,等于生长的空间维数和成核过程的时间维数之和。
生长方式
均相成核
异相成核
三维生长(球晶)
n=3+1=4
n=3+0=3
二维生长(片晶)
n=2+1=3
n=2+0=2
一维生长(针状晶体)
n=1+1=2
n=1+0=1
不同成核方式和生长类型的Avrami指数
求平均值E(E是时间的函数)
设单位面积内的平均雨滴数为N,当时间由t增加到t+dt时,有效面积的增量为2πrdr,平均值E的增量为:
设水波前进速度(球晶生长速度)为v,则有:
1
对上式积分即可得到m的平均值E与t的关系:
2
—— 一次性成核且晶核密度为N时,结晶体系内的非晶部分与时间的关系
3
P
r
二次结晶——聚合物主期结晶结束后仍在进行的结晶 二次结晶进行的相当缓慢,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段时间内,材料的热力学状态以及各种性质一直随二次结晶的进行而变化,因此会导致制品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所以二次结晶是应该避免的。 避免二次结晶的措施: 对聚合物制品进行“退火”处理,即在较高的温度下对制品进行热处理,促进聚合物的二次结晶,使结晶尽早完成。
σ——侧表面自由能; σe——端表面自由能; bo——单分子层厚度; hf——单位体积理想聚合物晶体熔融热焓。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以 对 作图,可以得到:
与成核方式有关的参数Kg 与晶核生成速率相关的参数Go 可以求出σσe
LH(Lauritizen-Hoffmann )方程
急冷至结晶温度
高分子材料结晶过程和原理
⾼分⼦材料结晶过程和原理
诺信⾼分⼦,专注于反应型相容剂增韧剂。
⼀、结晶的步骤
塑料的结晶包括两个基本步骤,即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的⽣长。
这就像排队⼀样,⾸先确定好排头(晶核),然后其它⼈以排头为基准⽽形成⼀列(晶粒)。
只有形成晶核,才可以有晶粒的⽣长;但有了晶核,晶粒也不⼀定⽣长,因⽽晶核是晶体形成的充要条件。
⼆、晶核的分类
晶核的形成可分为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两种。
均相成核是由熔体中⾼分⼦链段靠热运动形成有序排列的链束为晶核;
⽽异相成核则以外来添加成核剂、杂质及未完全熔融的残余晶核或容器壁为中⼼,吸附熔体中⾼分⼦链做有序排列⽽形成晶核。
三、温度对成核的影响
成核过程对温度的依赖性很⼤,温度对不同成核⽅式的影响不同。
异相成核可在较
⾼温度下发⽣;⽽均相成核只有在稍低温度下才可发⽣,因为温度太⾼,⼤分⼦链运动过于激烈,晶核不易形成或⽣成的晶核不稳定。
晶粒的增长为⼤分⼦链向已形成的晶核运动,⽽在晶核周围形成有规律的有序排列。
温度越⾼,⼤分⼦链越易运动,越有利于晶粒增长。
高分子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
高分子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类别,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塑料、纤维、橡胶等。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对于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是指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一般来说,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会由固态转变为熔融态,并在熔融温度以下表现出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性。
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与其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线性高分子材料而言,分子链上的共价键可以通过热运动而断裂,导致材料的熔融。
而对于具有支化或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来说,熔融行为则需要更高的温度或者额外的外界力作用。
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技术来研究。
其中,热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DSC实验可以通过记录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变化来确定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熔化热。
二、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行为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行为是指在冷却过程中,材料从熔融态转变为固态时形成的有序结构。
结晶对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行为与其分子链的形态有关。
相对于直链高分子材料,支化或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更容易形成无序结构而难以形成规则的结晶结构。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行为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技术来研究。
其中,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XRD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材料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的特定衍射峰来确定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结构。
三、高分子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之间的关系高分子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高分子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熔化热可以影响材料的结晶行为。
一般来说,较低的熔融温度和熔化热会促进材料的结晶过程。
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行为可以影响材料的熔融性能。
具有高结晶度的材料会表现出较高的熔融温度和较高的熔化热。
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熔融与结晶行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熔融态的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注塑、挤出等方法进行成型,并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期望的结晶结构。
高分子结晶原理
高分子结晶原理
高分子结晶原理,是指高分子聚合物在固化过程中,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有序的结晶结构的过程。
高分子聚合物通常由线性或支化的长链分子组成,其分子链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称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在高分子聚合物固化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导致链段在空间中有序排列,逐渐形成晶核。
晶核可以作为结晶的起始点,进一步发展成为有序排列的结晶区域。
高分子聚合物在结晶过程中,经历了纳米尺度的结晶起始、晶核扩展和晶体生长等阶段。
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聚合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分子链的长度和分支度、聚合物的熔点、固化速率等。
其中,分子结构是影响高分子聚合物结晶性能的关键因素。
分子链的有序性、分子链的侧团结构以及各个链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会对聚合物的结晶过程产生影响。
高分子结晶的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较快的结晶速度会导致快速生长的晶体形成,晶体间的间隙相对较小,结晶度相对较高。
而较慢的结晶速度则会产生较大的结晶度和较长的晶体链段。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高分子结晶的重要因素,适当的温度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
高分子结晶的应用广泛,结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透明度,因此常被用于制备高强度的塑料、纤维和薄膜等产品。
通过控制高分子结晶的条件,可以调节材料的性能,实现优化设计和应用。
高分子聚合物结晶的特点
高分子聚合物结晶的特点高分子聚合物结晶是指高分子材料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分子链的有序排列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高分子材料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晶体结构的特点。
高分子聚合物结晶对材料的性能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分子聚合物结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有序性:高分子聚合物结晶是通过分子链的有序排列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
在结晶过程中,高分子链的主链和侧链在空间中有序排列,形成规则的结晶晶胞。
这种有序性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晶体的性质,如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区域具有明显的晶体面和晶体缺陷。
2. 长程有序性:高分子聚合物结晶具有一定的长程有序性。
在结晶过程中,高分子链的主链和侧链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有序排列。
这种长程有序性使得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区域具有一定的结晶度,结晶度越高,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等性能就越好。
3. 晶体多态性:高分子聚合物结晶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晶态结构。
不同的结晶态结构具有不同的晶胞参数和晶体形态,从而导致材料的性能和性质有所不同。
例如,聚乙烯可以形成α相和β相两种不同的结晶态结构,这两种结晶态结构具有不同的晶胞参数和熔点,从而导致材料的性能和性质有所差异。
4. 动态性:高分子聚合物结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在结晶过程中,高分子链的主链和侧链会发生一定的链段运动和链段交换,从而导致结晶态结构的动态变化。
这种动态性使得高分子材料的结晶态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逆性,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相变。
5. 形貌多样性:高分子聚合物结晶的形貌具有多样性。
在结晶过程中,高分子链的主链和侧链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晶形貌,如纤维状、片状、球状等。
这种形貌多样性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外观特征,从而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
高分子聚合物结晶具有有序性、长程有序性、晶体多态性、动态性和形貌多样性等特点。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1章-绪论
涂料与粘合剂
01
涂料是一种能够涂覆在物体表面 并形成保护膜的高分子材料,具 有装饰和保护作用。
02
粘合剂是一种能够将两个物体粘 结在一起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建 筑、机械、电子等领域。
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未来发展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化
高分子结晶学
高分子结晶的结构与形态
01
描述高分子结晶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形态的高分子结晶的形
成机制。
高分子结晶的成核与生长
02
研究高分子结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以及成核剂和生长因子对
高分子结晶形成的影响。
高分子结晶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03
探讨高分子结晶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如结晶速率、晶体熔
点和热稳定性等对高分子结晶性质的影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1章绪论
• 绪论 •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 •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未来发展
01
绪论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定义
01
02
03
高分子化学
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反应、结构和性能的化学 分支。
高分子物理
研究高分子物质的结构、 运动和转变的物理分支。
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旨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橡胶
01
02
03
04
橡胶是一种具有高弹性和耐摩 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常用于 制造轮胎、密封件、减震器等
。
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橡胶树, 而合成橡胶则是由多种单体聚 合而成,如丁苯橡胶、顺丁橡
胶等。
橡胶的硫化是制造橡胶制品的 重要过程,通过硫化可以使其 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和动力学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和动力学研究一、前言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然而,高分子材料内部多数为非晶态,其性质受结晶度影响很大。
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及动力学行为对于掌握其性质和生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分子材料的结晶1. 结晶的定义及分类高分子材料结晶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高分子链在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有序排列并逐渐形成规则的结晶区域。
常见的高分子结晶有三种类型:①单向拉伸结晶:高倍定向拉伸过程中,拉伸方向上的分子先形成结晶核心,然后逐渐沿着拉伸方向延伸。
②等温晶化结晶:高分子在等温条件下慢慢形成结晶。
③快速淬火结晶:高分子在快速冷却后形成临时性的结晶。
2. 影响高分子材料结晶的因素高分子材料结晶的过程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主要因素如下:①高分子本身的结晶度:其原子元素的排布方式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
②温度: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率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③溶液浓度:过饱和的溶剂中结晶率较高,但过度稀释的组成也会导致结晶度或结晶率不足。
④拉伸速度:一定速度下结晶越完善,另一些材料则相反,这与聚合物分子链结构有关系。
3. 结晶行为的表征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表征:①X射线衍射分析:一种直接的方法,可以确定聚合物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度。
②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通过测量反应热,表征聚合物晶化过程,并得到聚合物的结晶能和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
③书面化学分析: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和X射线光电子俄罗斯(ESCA)技术获得原子结构,研究结晶行为。
三、高分子材料的动力学行为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在空间中存在大量的运动,同时结晶与熔融的过程也行使分子链参与行动。
因而,高分子链的动力学行为对于聚合物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的改变具有核心性影响。
1. 高分子材料分子链运动高分子链在空间中存在多种运动方式,如扭曲、摆动运动、爬行运动等。
其中,最主要的三种运动形式为:①自由扭曲运动:聚合物链在空间中翻,旋,摆,跳等自由的扭曲形变运动。
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新概念与新进展_温慧颖
*2007 08 31收稿,2007 10 16修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0773082,20574069,50621302,20490220)资助项目;**通讯联系人,E mail:scji ang@ciac.j 综述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新概念与新进展*温慧颖1,2,4蒙延峰3 蒋世春1**安立佳1(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22)(2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40) (3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烟台 264025)(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摘 要 回顾了传统的高分子结晶成核与生长模型,指出了该模型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总结了Strobl 根据近年小角X 射线散射结果提出的高分子结晶新机理 中介相机理.介绍了Strobl 等构建的热动力学图解对熔体、中介相和片晶的转变过程,阐述了各相间的平衡转变温度、潜在的转变热以及表面自由能,说明了处于熔体和晶体之间的中介相的热动力学性质是理解高分子结晶过程的重要依据.关键词 高分子结晶,中介相,预有序,片晶1 高分子结晶传统理论Lauritzen Hoffman(LH)理论相对于小分子而言,高分子很难得到完美的结晶,只能得到部分结晶的结构,因此通常称之为半结晶高分子.高分子结晶一直是高分子物理领域内具有挑战性的基础问题之一.高度缠绕并互相贯通的高分子链段以及高分子的拓扑连通性质,变成一个有序结晶的过程似乎永远也不会完成.然而,这样的高分子不但完成了结晶过程,而且与那些非聚合物系统相比高分子晶体由于分子链的排列和堆积不同拥有众多的形态结构和与众不同的结晶过程.小分子结晶由成核和生长过程控制.第一步骤是成核过程,当新的胚核尺寸增大到临界值越过成核自由能位垒后,便可以稳定存在并能继续生长.人们把这种尺寸大于某一临界值的胚核称为新相的核心或晶核.下一步骤就是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位垒.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高分子结晶主导理论由Lauritzen 和Hoffman 提出,即LH 理论[1~4].该理论是建立在小分子结晶的成核与生长理论基础上的,但是长期以来被用来解释高分子的结晶过程.LH 理论描述高分子的结晶行为时有一个假设:就是认为作为结晶初始态的非晶态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组分组成的均相体系.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组成高分子的亚结构单元是折叠链片晶.Hoffman 等将折叠链片晶的形成认为是高聚物分子以链序列的方式从各向同性的熔体中直接附在生长面上的过程,是一个一步过程,并且每个序列长度和片层厚度相当.首先,以上一次形成的光滑晶面为基底先结晶上去一段高分子链段,这一过程类似成核过程,为了区别成核过程称之为次级成核,速率为i ,该过程是决定晶体生长速率的决定性步骤;然后,沿此所谓的 晶核 向两侧迅速地铺展,速率为g .在这个模型中,一个主要结论就是得到了稳定的最小片层厚度2 F , 为折叠链表面能, F 为自由能密度(与过冷度 T 成比例).另一个主要结论就是给出一个简单的生长速率方程G e xp(-K T T ),在这里参数K 和温度没有关系.经典的成核生长理论认为结晶必须经历先成核而后生长的过程.Hoffman 进一步提出Re gime Transition 模型,如图1所示.在Regime ,高温段为成核控制过程(g >i ),Regime ,中温段为成核与生长同时控制的过程,Regime ,低温段为生长控制过程,3个Regime 区的生长速率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2 传统理论面临的问题在高分子的结晶研究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经典的成核和生长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作为占据高分子结晶领域的主导理论,LH 理论被许多第2期2008年2月高 分 子 学 报AC TA POLYMERIC A SINIC ANo.2Feb.,2008107Fi g.1 Sche matic of Hoff man s regime trans iti ona)Regi me controlled by nucleati on process;b)Re gi me controlled by nucleation process and growthprocess simultaneousl y;c)Regi me controlled bygrowth process工作者质疑并且不断改进[5~7],但是无论怎么样争论,都是建立在同一个前提条件下,即认为在成核和结晶尚未开始前系统是均相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认为,在晶体形成之前,高分子链进行着有利于晶体形成的构象调整和取向变化,即存在着一个预有序相.这个与传统成核与生长的一步结晶过程的背离可以追溯到奥斯特瓦尔德的阶段定律(Ostwald s rule of stages )[8].该定律说明了晶体总是首先形成晶核然后转变为介晶或者结晶的结构,这种转变不同于宏观稳定的晶型改变.该结构是亚稳定性的,具有纳米尺寸的大小.同时,愈来愈多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预有序相结构的存在[9~20].Kanig早在1983年就通过TE M 观察PE结晶,发现先于结晶片层有预有序相现象的出现[9,10].后来Tashiro通过FTIR发现归于预有序相 六方相的谱带先于正交晶相结晶的谱带出现,证明了预有序相的存在.随着晶相谱带强度的增加,预有序相 六方相谱带强度同时发生降低[11].最近Li等也通过FTIR发现剪切的i PP熔体中存在构象有序现象[17].Hsiao等[18,19]用同步辐射SAXS和W AXS同时在线研究i PP和PB T的结晶过程,结果发现t S AXS<t WAXS,即在三维有序晶体形成之前,从熔体结晶的系统中已经出现了密度起伏,显示有序的层状结构.同时对于i PP还发现t LS<t SA XS,即在这种层状结构出现之前,已检测到长程有序结构.Fukao[20]等通过对PE T的介电松弛研究还发现了在结晶之前熔体中存在着分子动力学的变化,同样验证了在晶体形成之前存在预有序结构.对于高分子结晶,预有序结构往往被认为是 记忆 (memory)效应.对某些聚合物来说,完全熔融的样品(根据DSC和流变数据)仍然可以部分地保留原有的晶体结构,这通过对材料的升温熔融,随后降温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新长出的球晶与原球晶的位置相同的发现可略见一二. Ziabicki[21]发现从晶态熔融的样品其结晶补偿温度较从非晶态熔融的样品要高,这表明熔融残余的晶体在降温时充当成核剂的作用.这可能是熔融过程中高分子链的慢松弛所产生某种程度的定向有序性,故称之为预有序结构.Kumaraswa my[22]对i PP进行熔体剪切,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剪切诱导的样品结晶速率明显地加快,但是熔体中聚合物链间的定向相互作用并没有随剪切而立即衰减.这表明了剪切可能导致了晶体的预有序结构的产生.3 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新概念近年来,关于高分子结晶机理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几年前,许多工作者对高分子结晶的新进展,新模型[23,24]做过系统的介绍,本文着重论述逐渐被越来越多研究者所认同的Strobl所提出的关于高分子结晶的新机理 中介相机理.这个机理的提出建立在对结晶高分子小角X射线散射的大量研究基础上,它从全新的角度解释高分子熔体结晶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成核生长理论.Strobl等[24~29]认为,结晶初始态的非晶态是局部有序的,聚合物片晶并不直接从各向同性的熔体中生长出来.在结晶前存在着一个预有序相或预有序结构;认为片晶形成是一个经过中间态的多步过程,如图2所示.高分子结晶首先由链序列从熔体到有着介晶性质内结构薄层的侧向生长面的附着开始.层中的密度稍高于熔体密度,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晶体密度.该薄层通过外延力来稳定,所有的立体缺陷和共聚单元都被形成的侧向生长面所排斥.在该模型中,中介层需要一个最小的厚度值来保持在熔体环境中的稳定性,较高的内流动性使得通过伸直链序列的附着在侧向进行延展并且自发增厚.已有报道表明了熔体中的链段是以束状链的形式参与到晶体中[29].在中介层增厚的过程中,内流动性大小也不是恒定不变,在生长面上内流动性比较大,并且在中介相增厚过程中内流动性也变小,内流动性的降低导108高 分 子 学 报2008年致了中介层的增厚达到一个临界值.这时,薄层进行加固,向一个更高有序的结构转变,可以被称为粒状晶层,由小晶块在平面组合而成.这个转变过程以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进行,并没有跨越很高的活化能位垒.在粒状晶块合并为片晶的过程中,也就是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导致了整个体系Gibbs 自由能的下降.最终得到片晶的厚度和小晶块的厚度一致.因此片层生成过程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高分子链段先产生一个能结晶的介晶层;其次,当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介晶层固化成粒状晶层块;然后,这种粒状晶层块合并为均相的片晶,到达稳定状态.Fi g.2 Multistage model,a possible pathway followed in the growth of polymer crys tallites [26]Strobl 建立这个模型的主要依据是对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系统中结晶温度T 对于片晶厚度倒数d -1c 的线性关系的研究所发现的结晶线和熔融线的差别.利用小角X 射线散射技术对s PP,PE,PCL 和i PP 等一系列聚合物等温结晶过程进行研究[29~31],发现熔融范围在结晶温度T c 和熔点T f 之间,结晶厚度d c 无论在等温结晶或者之后的加热过程中均保持不变.图3所示为s PP 及其共聚物的T c 和T f 对应于结晶厚度倒数d -1c 的关系.d -1c 和熔融温度T f 随着共聚物含量的不同呈现一系列的平行线并且它们符合Gibbs Thomson 方程.这个方程设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结晶和熔解过程只能通过一个完整序列在侧相晶面的附生和迁移来发生.随着共聚物含量的增加,熔融线向低温方向移动.这与Gibbs Thomson 方程表达的熔点下降归因于晶体受限尺寸的理论一致.同时,可以发现结晶厚度倒数d-1c和结晶温度T c 的关系并没有体现出共聚物含量的效应.即在给定的结晶温度下,片层厚度不随共聚物含量的改变而改变.结晶线的斜率大于熔融线的斜率,并且相交于限定值d -1c .平衡熔点Tf 由熔融线外推d -1c 0得到,Tf 小于Tc .Strobl 发现晶体厚度和长周期会随着结晶温度而发生变化,但是结晶度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都保持常数,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结晶度对于每个样品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常数,随着共聚物的含量升高会有所降低.Fi g.3 Relations bet ween the inverse crystallite thickness d -1c ,thecrystalli zati on temperature T c and the mel ting peak T f ,obtai ned for the two inves tigated copolymers s P (P co O)(4%and 15%of octent units)and the s PP w i th 3%meso diadsThe das hed line represents the extrapolated T f (d -1c )dependence ofa perfect s PP;The arrows i ndicate the zero growth rate limi ti ng te mperatures [31].Fi g.4 Crystalli nities of s PP and s P(P c o O)x after is othermal crystalli zati ons at different T c s,weight fraction c rystallinity w derived from the DSC signal (open s ymbols)and li near crystalli nity l deduced from K (z )(full symbols).The T c dependence of d c is shown for c omparison (ri ght hand axis)[32].熔融线是结晶熔点随片晶厚度的变化直线,表示各向异性结晶和各向同性熔体之间的转变.结晶线也用相似的方式来解释,也代表了相转变1092期温慧颖等: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新概念与新进展的厚度依赖性.那些在结晶温度T c 以上马上熔解的晶体结构经历了这种转变.这预示了结晶发展经历了两个步骤,晶体首先以初始形态出现;然后转变为最终的片晶.后者由温度差T f -T c 来提供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d -1c 保持不变.Strobl 及其合作者根据一系列样品的结晶和熔融实验总结了如下的3条线如图5.结晶线代表了结晶厚度倒数d -1c和结晶温度T c 的关系.方程如下:d-1c=C c (T c-T )(1)重结晶线控制了重结晶过程.方程如下:d -1c =C r (Tc -T )(2) 熔融线决定了所有的最终熔点T f .根据Gibbs Thomson 方程可以如下所示:d -1c =C f (Tf -T f )(3)Fi g.5A general scheme treati ng crystallization,re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 ng of s PPCommon crystallization li ne,co mmon recrys tallization line,s ample dependent melting line (here:for s PP Mitsui)[33]3条线揭示了高分子结晶相转变温度与片晶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晶线和重结晶线都不随样品化学结构的变化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这两条线不受立构规整性和共聚单元含量的影响.当链中的化学结构无序性高时,熔融线将会向低温移动,但是它的斜率保持不变.图中熔融线和重结晶线的交点用X s 表示,X s 表示重结晶的结束点.假如片晶厚度的初始值大于X s 所对应的片晶厚度值,不会发生重结晶,只有熔融;如果片晶厚度的初始值小于X s 所对应的片晶厚度值,在熔融发生之前会存在重结晶.在加热过程中,无论在哪里达到重结晶线,片晶厚度的倒数d -1c 都沿着重结晶线开始变化,直到温度到达X s 所对应的温度值,此时,晶体开始熔解.为了解释图5中的T 和d -1c 的线性关系.Strobl 认为,首先,结晶线和熔融线的差别说明了结晶和熔融是由不同的规律控制.由于Tc Tf(Tc 和Tf 分别为晶片厚度为无穷大时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因而结晶线揭示的相转变不同于熔融线揭示的相转变.熔融线代表的高分子片晶的熔解可以用Gibbs Thomson 方程表示,结晶线代表的转变是高分子从中介相到粒状晶相的转变.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熔融温度总是高于结晶温度,即结晶时得到的是不完善的初始态晶体,而熔融线对应的是完善的均匀片晶(或部分完善的片晶).在这里,结晶并不是熔融的反向过程,反之亦然.熔融是横向晶面上链序列直接转移到熔体中的过程,而结晶明显是另一条路线.片晶厚度不依赖于分子链的立构规整性或者共聚单元含量而只是依赖于远远不同于平衡熔点的温度Tc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了存在着一个中介相,其结构介于熔体和晶体中间.他们认为高分子结晶首先开始于预有序结构的中介相形成,中介层的增厚导致小晶块在生长面形成,最后小晶块向片晶过渡.这个假设有很多实验观察可以验证[9,32,34~42].Rastogi 等[34]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高温高压下PE晶体的形成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形成中介相 六方相,然后自发的增厚转变成为正交晶相.Strobl 以s PP 为研究对象,从未经过退火晶体形貌发现片层的边缘和表面并不是连续的平面(图6上图),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粒状的亚结构,而经退火后,粒状结构消失而得到均匀平滑的片晶(图6下图)[35].Michler 等对支化聚乙烯片晶的TEM 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的片晶是由一节节的小晶块组成[36].Okui 等[39,40]曾经观察到过亚结构和平滑的片层结构共存的情况,后来Mathot [41,42]等发现乙烯共聚物中非晶单元的增加会降低稳定微晶的数量,并且尺寸也随之减小最终导致完全的粒状结构产生.Strobl 和其合作者认为对于任何高分子均聚物或者共聚物,在结晶过程中中介相的形成总是晶体生长的第一步骤,这与最终的结构无关.中介层出现在限定厚度的预取向区域,并且沿着由外延力诱导的生长面伸展增厚形成粒状晶块.之后,粒状晶块合并到片晶中,厚度不变,在这个步骤中由T f -T c 保障了晶体的稳定性.当然他们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晶块在合并过程中都进入到生长片晶中.如果其中的非晶成分具有较高含量110高 分 子 学 报2008年的共聚单元,聚集在小晶块的侧面会导致这种合并发生不容易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温度T c 以上的原始小晶块将会再一次熔解,最终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粒状形式的晶体.Fi g.6 AF M phase i mage of s PPa)Is othermally crystallized at 135 ;b)Subsequently annealed at 150[35]图7描述了中介相能影响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示意图中晶相(用 c 表示)的化学势和中介相( m )的化学势分别与熔体( a )的化学势的差可以表示为 g ac 和 g am .从高温下降到熔体化学势之下的晶相化学势和平衡熔点相交的温度点T ac要大于中介相化学势降到熔体化学势之下的温度点T am.T mc代表了一个在中介相和晶相之间的一个虚拟转变温度.转变温度T mc>T ac>T am.既然晶体的化学势始终低于中介相的化学势,那么中介相在宏观系统中只能是亚稳定的.然而,对于有着纳米尺寸的较小对象,稳定性就可以反转.较薄的中介层有着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故比具有同样厚度的晶粒有着较低的Gibbs 自由能.热力学动力学关联了3个转变温度T am ,Tac ,Tmc 分别对应着热转变 h ca =h a -h c 和 h ma =h a -h m .由于 g am 和 g ac 可以通过热熵变化 s ma =s a -s m 和 s ca =s a -s c 表示.可以如下表示:(Tmc -Tac ) s ca =(Tmc -Tam ) s ma(4)Fig.7 Te mperature dependencies of the bul k c hemical potentials of the mesomorphic (hexagonal )and thecrys talline (orthorhombic)phaseThe potentials are referred to the che mical potential of the melt and denoted g am and g ac respectively [43].即:h ma h ca s ma s ca =Tmc -TacT mc -Tam(5)图8是热力学动力学示意图,其中有两条没有被共聚物单元或立构整规性影响的结晶线和重结晶线,还有一条熔融线.包含了4个不同的相,熔体、中介层(m)、原始晶(c n )和稳定晶体(c s ).该示意图描绘了4个相的稳定范围和转变线.变量依旧是温度和片层厚度倒数.相转变条件分别为T mc n 、T ac n 、T mc s 、T ac s 和T am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交点X s 和X n ,在X n 处中介层、本地晶体和熔体都有着相同的Gibbs 自有能,在X s 处对于稳定晶同样适用.X s 和X n 控制熔融之后等温结晶的实施.为了和实验相一致,可以设计两个步骤.在图中分别表示路线A 和路线B.路线B 通过高温结晶来实现,在开始点,标记为1,这时,分子链开始从熔体中以较小的厚度粘附在中介层的横向面上.这个层开始自发的增厚直到达到一个转变线T mc n ,由此达到了另一个点2,同时本地晶体开始快速增长.随后的稳定过程使它们达到了一个较低的自由能状态.加热时晶粒保持稳定直至上升到与晶体融化相联系的Tac s .路线A 即所谓的低温结晶,开始是一样的,链序列粘附到自发增厚的中介层上,然后,一旦到达T mc n ,本地晶开始形成随后稳定.当开始加热稳定晶体的时候,开始时刻他们保持住他们的结构.继续加热,发现T mc s 转变线先于熔融线达到,也就是意味着与路线B 直接熔融不同而先会经历中介相的结构.进一步的加1112期温慧颖等: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新概念与新进展热会使中介相持续的重结晶(图83a 至83b).最后到达相交点X s ,这时晶体开始熔解.Fi g.8 (T n -1) phase diagram for polymer layers in a melt ( a )dealing with 3phases:mes omorphic m ,native crystalli ne c n and s tabiliz ed crys talline c s .Two pathways for an is othermal crys talliz ation followed by heati ng,A (lo w crys talliz ation temperatures )and B (high crystalli zati on te mperatures );The experi mental crystallization line is i dentical with T mc n,the mel ting line is identical wi th T ac s,therecrys tallization line is to be i dentified with T mcs[43].根据Scherrer 方程,片晶的亚结构 小晶块的直径可以由WAXS 的衍射线宽来得到,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不同的s PP 及其共聚物的所有D -1200(T )处在一条共同线上,这如同s PP 结晶线一样延伸出去终止于T c =195 .同时,对结晶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温度控制的结晶过程的特征时间符合定律 lg T , 表示特征时间,例如到达最终结晶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随着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理解成为晶体的生长也是如同成核步骤一样与一个活化位垒有关.由实验研究得到球晶生长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的关系可以利用方程(6)表示.u =u 0exp-T A T -T V exp -T GT zer o-T(6)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第二个指数因子.Strobl 利用中介相模型对方程(6)中第二个指数因子由温度决定的活化位垒的本质加以研究,并且回答了零生长速率T zero 的表示意义.图2的多步模型包含了如下几个活化位垒,首先,链序列往中介层生长面上粘附过程应该是占主导的,有的实验结果支持这个假设.在序列生成前的熔体是线团状态,为了粘附就需要一个活化过程来使之转变成全面伸直的形态.中介层和晶体不同之处是容许构象的变化.这个伸直长度最少要达到中介层的初始厚度值.序列中单体的数量n *,由下面的公式来决定.n *=2 am Tam h ma 1Tam -T (7)因为链的伸直导致了与链序列长度有关的熵的降低,由此需要引入了一个熵活化位垒:- S k n *(8)位垒转变发生的概率如下:exp S k =exp -Const Tam -T(9)假如T zero 与Tam 一致,这和方程(6)的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到达Tam 的距离就是控制高温区高分子结晶生长速率的因素.Fi g.9 Di fferent s amples of s PP (s PP,s P(P co O)x ,and the commercial Fina s PP)crystalli zed at various te mperaturesT c :crys talliz ation line d -1c vers us T cde termi ned by SAX S (from Ref [32])and lateral c oherence lengths D 200derived from the line width of the 200reflection (filled s ymbols)[44]4 结语近年来关于高分子结晶机理的争论成为热点,逐渐出现了传统的成核和生长模型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Strobl 借助于一些新的仪器和手段,得到了有关高分子结晶的一些新结果,并且提出了高分子结晶的新模型.虽然Strobl 所提出的中介相的高分子结晶模型还没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但是其对于传统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挑战有目共睹.目前,Strobl 提出的中介相模型引起了新的热点和讨论,对高分子结晶理论和现代高分子物理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Strobl 提出的中介相新模型的基础上,Sirota 讨论了片层的粒状结构就是瞬时中介层的 手印 ,其不断增厚逐渐达到高密度状态,而中介相的低界面能就是由于低密112高 分 子 学 报2008年度产生[45].最近又有人讨论了中介相形成高分子的两种模型 低温结晶和高温结晶来讨论中介相在高分子结晶过程中的作用[46].他们提出,只有低温结晶才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的阶段定律定律(Ostwald s rule).C ho 等认为存在一个中间层介于结晶和熔融体之间,并且导致了最后的结晶有序.通过重结晶进一步证明了中介相在结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7].我们工作组在对s PP 剪切结晶的SAXS 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微晶尺度上和片晶尺度上的取向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认为这是中介相的作用导致,中介层在剪切的作用下取向使得片晶尺度上的取向相对明显[48].在目前高分子结晶的研究阶段,认为高分子结晶是一个存在中介亚稳定性相的多步骤过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高分子结晶过程.REFERENCES1 Hoffman J D,Lau ritzen J I J r.J Res Natl Bur S tand,1961,65A:297~3362 Hoffman n J D,Davis G T,Lauri tzen J I.In:Hann ay N B,ed.Treatise on Solid State Chemi stry.Ne w York:Plenu m Pre ss,1976.Vol.3,497~6143 Hoffman J D.Pol ymer,1983,24:3~264 Hoffman J D,Miller R L.Polymer,1997,38:3151~32125 Armi stead K,Gold beck Wood H.Ad v Pol ym Sci ,1992,100:219~3126 Point J J,Dosi re M.Polymer,1989,30:2292~22967 Sadler D M.Natu re,1987,326:174~1778 Os twald W Z.Phys Chem Leipz ig,1900,34:495~4999Kanig G.Colloid Pol ym Sci,1983,261:373~37410 Kan ig G.Colloid Polym Sci,1991,269:1118~112511 Tas hiro K,Sasaki S,Gose N,Kob ayash i M.Polymer J,1998,30:485~49112 Okada T,Sai to H,Inoue T.Macromolecules,1992,25:1908~191113 ImaiM,Mori K,Mizu kamiT,Kaji K,Kan aya T.Polymer,1992,33:4457~446214 Ol msted P D,Poon W C K,McLeish T C B,Terri ll T C B,Ryan A J.Phys Rev Let t,1998,81:373~37615 Pogodin a N V,Si ddiq uee S K,Van Egmon d,J W,Winter H H.Macromolecules,1999,32:1167~117716 ImaiM,Kaji K,Kanaya T,Sakai Y.Ph ys Rev B,1995,52:12696~1270417 An H N,Zh ao B J,Ma Z,Sh ao C G,Wang X,Fan g Y P,Li L B,Li Z M.Macromolecules,2007,40:4740~474318 Hsiao B S,Wang Z G,Yeh F J,Gao Y,She th K C.Polymer,1999,40:3515~352419 Wang Z G,Hsi ao B S .Macromolecu les,2000,33:978~98920 Fu kao K,Mi yamoto Y.Ph ys Rev Lett,1997,79,4613~461621 Ziabi cki A,Al fon so G C.Coll oid Polym Sci,1994,272:1027~104222 Kumaras wamy G,Is saian A M,Kornfield J A.Macromolecules,1999,32:7537~754723 Gao X L,Fu Q,Strob l G.Polymer Bulle tin ,2003,1:25~3324 S trob l G.Progress i n Polymer Sci ence,2006,31:398~44225 S trob l G.The Physics of Polymers:Concep ts for Und ers tan din g Their S tructu res an d Behaviors.Berlin Heidelb erg:Sp rin ge r Verlag,2007.Chap ter 526 S trob l G,Cho T Y.Eur Ph ys J E,2007,23:55~6527 S trob l G.Euro Phys J E,2000,3:165~18328 Fu Q,Heck B,Strobl G,Th oman n Y.Macromolecules,2001,34:2502~251129 G raf R,Heuer A,S piess H W.Ph ys Rev Lett,1998,80:5738~574130 Iijima M,S trob l G.Macromolecules,2000,33:5204~521431 Hause r G,S chmidtk e J,Strobl G.Macromolecu les,1998,31:6250~625832 Heck B,Hugel T,Iiji ma M,Sadi ku E,S trobl G.New J ournal of Ph ysics,1999,1:17.1~17.1533 Heck B,Siegenf hr,Strob l G,Th omann R.Polymer,2007,48,1352~135934 Ras togi S,Hi kosaka M,Kawaba ta H,Keller A.Macromolecules,1991,24:6384~639135 Hu gel T,S trob l G,Th omann R.Acta Polym,1999,50:214~21836 Mich ler G H.Ku ns tstoff Mi kromechani k:Morph ologie,Deformations u nd Bru chmechanis men von Polymerwerks toffen .Mun ich:Carl Han ser,1992.187~19137 Magon ov S ,Godovsky Y.American Lab oratory,1999,31:55~5838 Loos J ,Thu ne P C,Nieman tsverd rie t J W ,Lems tra P J.Macromolecules,1999,32:8910~89131132期温慧颖等: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新概念与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结晶理论的发展内容摘要高分子的结晶结构与形态对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高分子结晶过程的分子机理、结晶热力学、结晶动力学等构成了高分子物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简述了晶体的形态,特点。
并回顾了高分子结晶经典模型———成核与生长模型,讨论了近年来高分子结晶研究的新结果、新进展。
关键词:高分子结晶成核生长模型一、引言70年前,高聚物科学工作者已利用X射线衍射测得高聚物晶胞尺寸在1-2nm 左右,但当时因很多受“胶体缔合论”束缚的科学家认为所谓大分子尺寸不会大于X射线测定的晶胞尺寸,由H.Staudinger提出的链长可达几百纳米的大分子概念遭到了强烈的反对,Staudinger坚持自己发现大分子的科学真理,表现了高度勇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二、结晶形态高聚物可以从不同始态:熔体、玻璃体及溶液中结晶,但大都遵循成核-生长-终止的方式进行,结晶总速率由成核和生长速率决定。
高聚物材料实际加工成型过程中从熔体及玻璃体结晶尤为普遍和重要。
图一系高分子从熔体及玻璃体结晶过程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高聚物熔体可以经历不同途径形成晶态及非晶态(玻璃态),这些过程一般都经历了在热力学上不稳定状态,有熔体淬火得到的非晶态经加热(热处理)到Tg以上可获得晶态结构[1]。
图一高分子从熔体及玻璃体结晶过程的示意图三、高分子结晶研究的发展高分子结晶的研究经历了从溶液培养单晶,确定折迭链模型,到高压结晶获得伸直链聚乙烯晶体,再到成核与生长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和Regime Transition 的理论与实验论证等重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以Hoffman和Lauritzen的成核与生长(nucleation and growth)为代表的结晶理论,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近年来对高分子结晶研究的热点集中到了对高分子结晶早期过程(晶体形成之前的诱导期)和受限空间内高分子的结晶行为与形态的研究[2]。
对高分子结晶早期过程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实验现象:(1)在特定条件下,某些高分子结晶过程可能是一个结晶部分与无定形部分发生旋节线相分离的过程;(2)高分子在形成晶体之前,经历了预有序的阶段,即存在一个中间相;(3)在均匀的片晶形成之前,先形成小晶块。
四、传统高分子结晶模型高分子结晶过程是将缠结的大分子熔体转变成片晶的过程,与小分子结晶不同,高分子结晶不能得到100%的晶体,而只能得到具有亚稳定结构的折迭链片晶,片晶之间由无定形组成。
结晶温度增高,晶片厚度增大,但相应的结晶生长速率减慢。
关于高分子是怎样结晶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争论的热点,相继提出了许多结晶生长模型,如表面成核模型、分子成核模型、连续生长模型、成核与连续生长模型,最为成功的是成核与生长模型[3]。
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结晶时间随结晶温度变化的指数关系,认为结晶温度愈高,需要克服的活化能的位垒愈大。
因而二次成核在决定生长速率时起关键作用,片晶的厚度也由核的横向增长而固定下来,图1是晶体从熔体中生长的示意图。
图二聚合物从熔体中结晶,晶面生长沿箭头方向为了能在链段尺寸上研究片晶的生长和成核形成过程,李林等。
通过改变高聚物的链结构,合成了可在室温下缓慢结晶的高聚物。
其室温下的结晶速度与AFM (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速度相匹配,同时利用AFM的相位成像方法,第一次在链段尺寸上(~10nm)直接观察到球晶形成的全过程,如成核、二次成核、片晶生长和球晶生长的形成过程,提出因母体片晶中剩余的链段导致形成二次核,造成片晶的分叉,而不是杂质的嵌入所致;片晶间的相交不一定导致片晶生长的终止,但能使生长中的片晶弯曲[4]。
首次用实验的方式证实了热力学所预期的晶种的出现和消失,为传统的结晶成核与生长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图3 为中外教科书中所使用的有关高聚物结晶生长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通过原位研究获得的成核片晶生长的实验结果。
图三经典理论中的球晶生长过程图四树叶状片晶生长过程a-单核生长片晶 b-片晶扩散生成更多片晶 c-树叶状片晶的形成相对于小分子而言,高分子很难得到完美的结晶,只能得到部分结晶的结构,因此通常称之为半结晶高分子。
高分子结晶一直是高分子物理领域内具有挑战性的基础问题之一。
高度缠绕并互相贯通的高分子链段以及高分子的拓扑连通性质,变成一个有序结晶的过程似乎永远也不会完成。
然而,这样的高分子不但完成了结晶过程,而且与那些非聚合物系统相比高分子晶体由于分子链的排列和堆积不同拥有众多的形态结构和与众不同的结晶过程[5]。
小分子结晶由成核和生长过程控制。
第一步骤是成核过程,当新的胚核尺寸增大到临界值越过成核自由能位垒后,便可以稳定存在并能继续生长。
人们把这种尺寸大于某一临界值的胚核称为新相的核心或晶核.下一步骤就是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位垒。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高分子结晶主导理论由Lauritzen和Hoffman提出,即LH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小分子结晶的成核与生长理论基础上的,但是长期以来被用来解释高分子的结晶过程。
LH理论描述高分子的结晶行为时有一个假设:就是认为作为结晶初始态的非晶态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组分组成的均相体系。
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组成高分子的亚结构单元是折叠链片晶。
Hoffman等将折叠链片晶的形成认为是高聚物分子以链序列的方式从各向同性的熔体中直接附在生长面上的过程,是一个一步过程,并且每个序列长度和片层厚度相当[6]。
首先,以上一次形成的光滑晶面为基底先结晶上去一段高分子链段,这一过程类似成核过程,为了区别成核过程称之为次级成核,速率为i,该过程是决定晶体生长速率的决定性步骤;然后,沿此所谓的“晶核”向两侧迅速地铺展,速率为g。
在这个模型中,一个主要结论就是得到了稳定的最小片层厚度2σ/ΔF,σ为折叠链表面能,ΔF为自由能密度(与过冷度ΔT成比例)。
另一个主要结论就是给出一个简单的生长速率方程G—exp(-K/TΔT),在这里参数K和温度没有关系。
经典的成核生长理论认为结晶必须经历先成核而后生长的过程。
Hoffman进一步提出Regime Transition模型,如图1所示。
在Regime I,高温段为成核控制过程(g>i),Regime Ⅱ,中温段为成核与生长同时控制的过程,Regime Ⅲ,低温段为生长控制过程,3个Regime区的生长速率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
图五 Hoffman的Regime转变理论示意图a—Regime I,成核控制过程;b—Regime Ⅱ,成核与生长同时控制过程;c—Regime Ⅲ,生长控制过程;五、通过中间相、小晶块形成片晶的高分子结晶新模型德国著名的高分子物理学家Strobl教授提出了高分子结晶过程是从熔体到中间相,由中间相形成小晶块,小晶块融和而形成片晶的新模型(图六)。
Strobl 认为结晶过程是先形成含有活动中间相的层状结构,伸展的分子链有序排列在层内,由于链伸展不完全,含有许多构象缺陷,因而层体的各向异性非常小,层的厚度必须大于一临界尺寸才能在周围熔体中稳定存在,层的横向生长是通过并入所需长度的伸展链得以实现[7]。
由于中间相的高度活动性,层厚随时间而进一步增加,当厚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发生由一维中间相到三维晶体结构的相转变,而使层体“固化”,增厚停止,即得到小晶块[8]。
随后小晶块融和晶体进一步完善而得到均匀的片晶。
该模型不同于传统的成核与生长模型,有两个主要特点:(1)高分子结晶不是直接从熔体到片晶的过程,而是借助于中间相和小晶块;(2)晶体的形成不需要成核,从一维有序的中间相到三维有序晶体是通过协同作用进行的(cooperative structure transition)。
[9-10]图六 Strobl提出的晶体生长模型六、结论近年来关于高分子结晶机理的争论成为热点,逐渐出现了传统的成核和生长模型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Strobl借助于一些新的仪器和手段,得到了有关高分子结晶的一些新结果,并且提出了高分子结晶的新模型.虽然Strobl所提出的中介相的高分子结晶模型还没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但是其对于传统高分子结晶理论的挑战有目共睹.目前,Strobl提出的中介相模型引起了新的热点和讨论,对高分子结晶理论和现代高分子物理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目前高分子结晶的研究阶段,认为高分子结晶是一个存在中介亚稳定性相的多步骤过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高分子结晶过程.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继续,有关高分子是怎样结晶的新的实验结果和新模型的讨论,必将对高分子结晶理论和现代高分子物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结晶理论已经不能用于解释新的实验现象,对高分子结晶的研究要有突破就必须有新思想、新概念。
参考文献[1] 朱诚身.聚合物结构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范仲勇,王一任,卜海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10):1996~1999.[3] 杨玉良,胡汉杰主编.高分子物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14~131.[4] Tashiro K,Sosaki S,Gose N,Kobayashi M.Polymer J.1998,30:485—491[5] 朱平平,杨海洋,何平笙.高分子通报,2003,(3):80~82.[6] ukao K,Miyamoto Y.Phys Rev Lett,1997,79,4613—4616[7] 冯新德,唐敖庆,钱人元,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论.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84.[8] An H N,Zhao B J,Ma Z,Shao C G,Wang X,Fang Y P,Li L B,Li Z M.Macromolecules,2007,40:4740—4743[9] 官青,申开智,朱居木,等.动态应力场中成型的自增强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学报,1996,(3):378—381[10] 张竹青.杨小震单分子链穿插进入双链凝聚线团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