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练习题(一)
小学生文言文练习题
1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黔驴技穷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孟母戒子(《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1)[诵]背诵。
少:小时候。
③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辍:中止。
④諠:因为分心而遗忘。
⑤裂其织:割断她自己织的布。
织:这里指织的布。
⑥戒:警告。
⑦自是:从此。
4螳螂捕蝉(《说苑》)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训练题1:《静夜思》题目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并回答下列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3. 请解释“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静坐时,看到床前的明月光,联想到故乡的景象,引发了思乡之情。
3. “疑”字在这里表示“怀疑”或“以为是”,作者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训练题2:《春晓》题目阅读孟浩然的《春晓》,并回答下列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3.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是什么意思?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2.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 “春眠”指的是春天的睡意,表示春天人们容易困倦。
---训练题3:《登鹳雀楼》题目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回答下列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3.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夕阳落在山的那一边,黄河流入大海的景象。
3. “欲”字在这里表示“想要”,表示作者想要看得更远,所以要再往高处走。
---以上是前三篇训练题的答案,如果您需要更多训练题的答案,请告诉我。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XXX文言文练题(一)(一)《郑人买履》XXX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度”字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3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5、《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原理?(二)《为学》节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XXX?”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加点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
(三)《与恶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加点字义。
(1)与恶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如入鲍鱼之肆。
()3、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4、根据文意,正人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5、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篇综合练习题.docx
文言文阅读(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公欣然曰().....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 )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公欣然..曰( ) 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
(2)其人自护其短.短: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
4、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
(二)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必考重点题型练习16篇含答案-全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必考重点题型练习16篇含答案-全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节选[注释]甚:非常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 乃: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 曰: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案:1、(1)诣:拜见乃:于是,就(2)示:给……看曰:说(3)未:没有闻:听见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注释]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峨:高洋:广大1、成语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人物是的知音,从(课文句子)“”这两句可以看出。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三十篇 )
文言文练习姓名:(一)华佗巧治有一郡守①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④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⑤使勿逐,守嗔(chēn)恚(huì)⑥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①郡守:古时候的官名。
②差:同“瘥”,病愈。
③货:财物。
④无何:不多久。
⑤属:同“嘱”,嘱咐。
⑥嗔恚:愤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留书.骂之 (2)属使勿逐. (3)吐黑血数升而愈.2.用现代汉语写出画“”句子的意思。
(2分)3.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1)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2)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4.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3分)(二)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词义]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志: (2)善哉:(3)巍巍: (4)少选:2.[句子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3.[内容理解]因为伯牙、锺子期这段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高山流水”比喻。
4.[内容理解]锺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5.[仿写]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太山巍巍,流水汤汤,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两句。
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6.锺子期和伯牙的故事千古流传,下列与他们友情有关的诗句是( )。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①,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②,名其庵③曰:“绿天。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供学生参考。
题目一: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家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恶人。
”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学习道德修养的同时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而小人学习道德修养的结果却会对他人产生恶意。
题目二: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史记·平准书》曰:“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请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人生观,即无论富贵贫贱、威武屈服与否,人生都应该保持正直、坚定不移的品质。
题目三: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论语·述而》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人民,既不偏袒特定的人,也不排斥任何人,而是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人,遵循道义的原则。
题目四: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思考,只顾眼前的利益和快乐,那么必然会遭受到近处的困扰和忧虑。
题目五: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庄子·逍遥游》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君子之道,岂可以一人之力行之哉?”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其规律和主宰,君子之道不是一个人单独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众人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文言文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小学文言文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 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___ A.和B.结交C.给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__ 引”: A.延续B.伸长C.举D.导引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4 .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 1 )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学生古文练习题
小学生古文练习题题目一:《春日游园》内容:春日游园,花开满径,蝴蝶飞舞,鸟鸣枝头。
童子嬉戏,老翁垂钓,游人络绎不绝。
园中桃李争春,柳絮轻飘,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题目二:《夏日泛舟》内容:夏日炎炎,泛舟湖上,水波不兴,清风徐来。
荷花盛开,蜻蜓点水,鱼儿跃出水面。
舟中人影,或谈笑风生,或静坐沉思,好不惬意。
题目三:《秋夜观星》内容:秋夜凉风习习,仰望星空,银河璀璨,星辰闪烁。
月挂中天,清辉洒满大地。
儿童仰首,指认星座,老人讲述古时星宿故事,共赏天象之美。
题目四:《冬晨踏雪》内容:冬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阳光照耀,雪光闪烁。
童子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
老翁踏雪寻梅,梅花傲雪绽放,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题目五:《月下思乡》内容:月圆之夜,游子独坐窗前,仰望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月光如水,洒在屋檐,映照着游子的孤影。
心中默念家乡的山水,亲人的笑语,不禁泪湿衣襟。
题目六:《山中访友》内容:山中访友,曲径通幽,鸟语花香。
友人居于山中,以松为邻,以泉为伴。
二人对坐,品茗论道,谈笑风生。
山风徐来,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题目七:《书斋夜读》内容:书斋夜读,灯火通明,书卷堆满案头。
学子专心致志,孜孜不倦。
窗外月色朦胧,虫鸣阵阵,更添读书之乐。
书中智慧,如甘泉滋润心田。
题目八:《江边送别》内容:江边送别,友人即将远行,船帆已挂,江水悠悠。
二人依依不舍,握手言别。
江风拂面,柳絮飘飞,送别之情,如江水绵绵不绝。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 、拼音 (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雪骤()..柳絮因风起()(2 )俄而(3)撒盐空中差可拟..曰()...()(4)公欣然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完整word版)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文言文阅读(一)废弈向学(选自明·何良俊《何氏语林》)魏甄琛①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②执烛,或时③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④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⑤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⑥,假书研习,闻见⑦日优.【注释】①甄琛:北魏人,字伯思。
文中“赤彪”也是北魏人。
②苍头:仆役,仆人。
③或时:有时。
④即:那就。
⑤向京:来京。
⑥许:处所,地方. ⑦闻见:原指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举秀才入都________ 至通夜不止________令苍头执烛________ 则杖之________ 假书研习________ 闻见日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①颇以弈棋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理解与表达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希望做官的人认真读书,不要弈棋废日。
B. 赞扬甄琛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C。
称赞甄琛能虚心听取下人的意见,没有官架子。
D。
讽刺那些做官的人贪图玩乐,不务正业。
文言文阅读(二)古人铸鉴①(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 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②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③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④所以伤知音也。
【注释】①鉴:镜子。
②纳:获得。
③比:一旦。
④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古人铸鉴________ 鉴大则平________ 故令微凸________故令微凸________ 皆刮磨令平________ 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①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练习题一:题目:请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1.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2.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练习题二:题目:根据所给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原文:“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1. 这段文言文中“孟母”是谁的母亲?2. “断机杼”是什么意思?答案:1.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
2. “断机杼”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以示不学无术的严重性。
练习题三:题目:请根据以下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文言文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 这句话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 “青青子衿”是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
答案:1. 正确。
这句话是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2. 错误。
“青青子衿”在这里是借代用法,指的是朋友。
练习题四:题目:请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解释出来。
1. 井底之蛙2. 画蛇添足答案:1. “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的人。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练习题五:题目: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这句话可以用在哪些场合?答案:1.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否则反复拖延会使事情越来越难完成。
2. 这句话可以用在鼓励人们做事要果断,不要拖延的场合。
通过这些练习题,小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对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雪骤()..柳絮因风起()(2)俄而(3)撒盐空中差可拟...()(4)公欣然..曰()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小学小古文(文言文)练习题
小学小古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未若柳絮因风起___在一个寒冷的___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___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___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太傅大笑着很高兴。
1、解释加点字:俄而雪骤(突然下雪)(骤:突然)白雪纷纷何所似(类似于什么)(何所似:相似于什么)2、翻译:未如柳絮因风而起:二、翠鸟移巢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1、解释加点字: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为了避免祸患,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恐坠(它害怕小鸟从树上掉下来)2、翠鸟移巢的原因(用文中语句回答):因为它爱小鸟,想要保护它们。
3、“翠鸟移巢”的结果(用自己话回答):最终翠鸟们被人们捉住了。
4、这个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时候过___某个人或事物,反而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三、___买履从前有一个___,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释加点字:1、先自度其足(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吾忘持度(忘了带尺码)而置之其坐(把尺码放在座位上)反归取之(返回家中拿尺码)2、翻译下列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四、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去别人家里吃饭,主人觉得饭菜淡无味道,就加了更多的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
练习题(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陋室铭①(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②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④是陋室,惟⑤吾德馨⑥。
苔痕上⑦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⑧,往来无白丁⑨。
可以调素琴⑩,阅金经⑪。
无丝竹之乱耳⑫,无案牍⑬之劳形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②在:在于,动词。
③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④斯:指示代词,此,这。
⑤惟:只。
⑥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
(品德)高尚。
⑦上:长到。
⑧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⑨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⑩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⑪金经: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⑫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⑬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⑭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练习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3.此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