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合集下载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项目或组织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或组织的成功实施,同时还要为决策者提供对项目或组织的有效掌控的手段。

控制指标是用来监测和评估项目或组织进展的关键指标。

下面是几点关于确定控制指标的建议:1.明确目标和目的:控制指标应该与项目或组织的目标和目的紧密相连。

在确定控制指标之前,需要明确项目或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途径。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目的,才能确定出与之相关的控制指标。

2.量化关键业绩指标:控制指标应该是可以量化的,以便于进行衡量和比较。

关键业绩指标可以是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项目进展可以以进度完成率、关键里程碑完成率等来衡量;质量可以以错误率、用户满意度等来衡量;成本可以以预算执行情况、资源利用效率等来衡量。

3.参考过去经验和最佳实践:确定控制指标时,可以参考过去类似项目或组织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这些经验和实践可以帮助确定哪些指标是关键指标,以及如何计算和衡量这些指标。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和踩坑。

4.与相关方沟通:相关方是控制指标的使用者,他们了解项目或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确定控制指标之前,应该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样可以确保控制指标的制定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并且可以得到相关方的支持和认可。

5.关注与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会:目标的实现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控制指标时,也要考虑与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风险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实现的困难程度和潜在的威胁,而机会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实现的机会和潜在的收益。

6.定期评估和调整:控制指标是动态的,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在项目或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追踪和监测控制指标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如果一些控制指标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确保项目或组织的顺利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1.确定关键目标和绩效指标:在制定详细规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关键目标和绩效指标。

关键目标是指实现计划所需达到的目标,而绩效指标是衡量目标实现情况的标准。

确保这些目标和指标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后续的控制工作能够准确进行。

2.参考相关指标和标准: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指标和标准。

这些指标和标准可以来自行业的最佳实践、相似项目的经验教训,或者是政府法规等。

通过借鉴已有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提高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制定合理的时间框架:控制指标的制定应该基于合理的时间框架。

时间框架是指确定指标的起止时间和监控频率。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工作内容,可以确定不同的时间框架。

例如,对于长期项目,可以使用年度或季度为时间框架;对于短期项目,可以使用周或日为时间框架。

4.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应该考虑到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于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来进行监控和评估。

例如,在项目进展方面可以制定控制指标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延误风险。

5.保持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调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控制指标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因此,应该保持控制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调整性。

定期评估和审查控制指标的适用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控制指标能够持续有效地监控和评估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6.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控制指标的确定应该是一个共同协商的过程。

与相关的执行人员、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确保控制指标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这样可以提高控制指标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

7.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最后,确定控制指标之后,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报告和反馈机制,及时获取项目进展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可以了解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论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论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学科整体框架: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作用与地位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容积率与哪些参数相关,如何确定)三、法定图则产生背景、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控规中如何加强法制化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1)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占据了极其特殊的地位.在它之上有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在它之下有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两者之间有效的过渡与衔接,起到深化前者和控制后者的作用,确保规划体系的完善和连续。

(2)管理的依据,建设的引导。

城市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中相脱节给城市发展事业带来了很大困难。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健全规划管理法制化制度,提高规划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即提供事先确定的、公开的、适当的城市规划作为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指导。

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层次、深度适宜,同时又是采用规划管理语言表述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它是规划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城市建设的有效指导。

控制什么,怎么控制都有章可循,避免了主观性和盲目性;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法律效力及其相应的规划法规,也使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得到了充分保证。

它提供的依据和指导将保证公平的长期实行,使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能够获得理想和协调的整体框架,从而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

(3)城市政策的载体。

城市政策是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城市发展的某种目标而采取的特别措施,相对于城市规划原则来说,城市政策的针对性更强。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包含储如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城市环境保护,鼓励开发建设等方面广泛的城市政策的内容。

例如,适当放宽规划地区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可以更多的吸引开发者的投资意向,从而带动地区发展;而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多种选择,则可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地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地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地几点建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在一个项目或计划中确定一系列具体而详细的控制指标,用于衡量和评估项目的进展和绩效。

这些控制指标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有效地管理项目,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偏差和风险。

下面是几点关于确定控制指标的建议:1.设置明确的目标:在制定控制指标之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和可达成的,明确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项目的方向和重要性。

根据目标,可以确定相关的控制指标。

举个例子,如果目标是提高销售额,那么相关的控制指标可以包括每月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

2.设计有效的指标:控制指标应该与项目目标直接相关,并且能够提供有关项目进展和绩效的有用信息。

指标应该能够量化项目的关键方面,例如质量、时间、成本或风险。

为了设计有效的指标,可以参考以下原则:-具体性:指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和信息。

-可度量性:指标应该是可以被测量的,以便能够定量地评估项目的进展和绩效。

-可比性:指标应该能够用于比较不同时间点或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

-有效性:指标应该能够帮助团队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

3.设定合理的目标值:确定控制指标时,还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值。

目标值应该是可达成的,并且与项目目标相符。

设定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值都可能会导致不真实的报告和管理行动。

为了确定合理的目标值,可以参考以下因素:-历史数据:回顾过去的项目经验和数据,了解过去的绩效和进展情况,以便设定目标值时能够参考历史数据。

-外部标准:参考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了解当前行业的表现水平。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考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将其纳入目标值的考虑范围。

4.监控和报告:一旦确定了控制指标和目标值,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

监控和报告要能够及时反映项目的进展和绩效情况,并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决策和采取行动。

监控和报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定期会议:定期召开项目团队会议,讨论和评估项目的进展和绩效。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因此,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

目前进行的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与实践,都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的确立放在重要的地位。

1、控制指标的内容构成)地块划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应从城市的一个完整地域结构出发,其第一步是根据建设用地的区位、土地使用性质、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的要求,综合空间环境结构设想及开发的可行性,划分基本地块,编排地块号码。

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地块的用地面积和各项控制指标。

一般规定最小地块面积和宽度、深度,防止过小尺度的开发活动。

地块边界线要具备可识别性。

地块大小与用地特点有关,用地集中、性质单一的,地块可大一点,用地零碎分散,地块要小一点。

地块的大小还与开发建设的方式有关,统一开发,地块划分可大一点,多渠道开发的用地,地块划分小一点。

一般而言划分地块应注意以下几点:? 旧城区和沿街地段分块宜小,新建居住区分块宜大;? 至少与一条道路相邻;? 用地性质尽量单纯;? 同类用地控制要求大致相同;? 保护地段单独划出。

(2)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一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标准》(GBJ137-90)将土地划分至小类。

具体的类别划分与所在城市的规模、城市特征、所处区位等有关。

一般的规律是大城市分类多、小城市分类少;老城区分类多、新开发区分类少;中心区分类多、边缘区分类少等等。

由于国标制定较早,有些分类已不适应使用要求,可结合实际要求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对它进行补充和发展。

土地的分类还应考虑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即以某一类土地使用性质为主,兼容其它性质,如在居住用地(R)中,可兼容小型的办公用地(C)。

近年来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土地使用功能概念,以混合土地使用最为常见,它以某一类土地使用性质为主,与其它性质的土地相混合,如商住用地(C2/R)等。

确定适量的土地使用兼容范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翁樟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模式基本固定,控规在城镇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举足轻重。

正是由于控规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故控规制定的时候也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但纵观当前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控规的单调僵化与城镇发展的复杂多变冲突,往往“控则死、变则乱”,管理之被动显而易见,也对城镇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管理、技术等,而本文仅对控制编制中的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制定,提出些许粗浅想法。

一、当前开发强度指标体系利弊《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第十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二项是主要对控制指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控规当中,一般确定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的上限和绿地率的下线,不发达地区则可能相反。

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建筑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确定两项指标便可推演出另一项指标。

经个人分析,认为当前指标体系有以下利弊:1、控制指标体系简单方便规划操作管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规划控制指标简单、通用、易懂,方便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相关部门及企业、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沟通协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通过多年实践表明,该指标体系对城镇土地开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断完善。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安排,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然而,就因其在规划体系中的关键位次,决定了我们在编制和实施这一层次规划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了便于我们详细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情况,施海涛博士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2、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目标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3、人口分布现状;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5、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三、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建筑限高)、绿地率、允许居住人口等。

1、容积率的控制容积率即单位地块用地面积上所获得的建筑面积,或用地面积与地块上建筑总面积之比。

容积率是定量控制指标的核心,也是规划管理部门与房地产开发部门之间矛盾的焦点,因此确定容积率时,应审慎研究,一般考虑以下方面:1)、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宏观要求,合理划定容积率分布区,保证城市中建筑的合理分布。

2)、根据用地性质不同要求来确定。

不同用地性质,容积率取值有较大差别,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同,商业居住用地与行政办公用地不同,居住用地内中、小学、托幼与住宅用地的容积率不同。

3)、根据土地区位差来确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摘要】简要回顾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的历程,提出了控制指标的确定是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简单介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指标体系组成,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控制指标的一般确定方法,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几项调整要求较多的控制指标(如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配置停车泊位等),最后就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配置停车泊位四项控制指标的确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分析建筑高度控制指标集中绿地率上限与下限控制1.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城市规划层次,其技术框架参考了美国的“区划”。

它近2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形体示意阶段、控制指标抽象阶段和目前相对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强度为重点,它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指标体系体现规划意图,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重要依据,是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建设目标的最直接手段。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控规仅仅是规划管理的一个参考,未能起到应有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大部分内容在管理审批实践中均有所调整。

在工作中,甚至出现规划刚刚编制完成,有关指标就面临更改的强烈要求。

而且,当前控规编制中的突出矛盾是控制有余,引导不足。

过分强调控制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和形势瞬息万变的实际,显得缺乏灵活性。

如何合理的确定控制指标以引导和控制城市合理建设发展,已成为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大难题。

2.控制指标的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核心是在准确的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具体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两项控制,制定定性、定量的控制要求。

其具体工作是:确定各项用地使用强度、人口密度、建筑的建造量、高度等,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都由控制指标来表达。

浅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浅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浅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1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1.1、规划控制指标体系(1)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同等方面作出规定。

其控制内容为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的相容性、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良好的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

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等。

(2)设施配套。

包括公共设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公共设施配套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业等配置要求。

市政设施配套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及市政公用设施容量规定,如给水量、排水量、用电量、通讯等。

(3)建筑建造。

包括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

建筑建造控制内容为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等,还包括消防、抗震、卫生、安全防护、防洪及其他方面的专业要求。

城市设计引导是依照美学和空间艺术处理原则,从建筑单体环境和建筑群体环境两个层面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建造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

(4)行为活动控制。

行为活动控制是从外部环境要求小发,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规定。

交通活动控制内容为交通出入口方位、数量、规定允许人口方向和数量、交通运行组织规定地块内允许通过的车辆类型以及地块内停车泊位数量和交通组织、装卸场地规定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环境保护控制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2、规划控制方式指标量化: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建设用地进行定量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条文规定:通过一系列控制要素和实施细则对建设用地进行定性控制,对规划地块需作使用性质规定或提出其他特殊要求时采用。

图则标定:用一系列控制线和控制点对用地和设施进行定位控制,当需要对规划地块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作标示时采用。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实例:3.宝山石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3.1.宝山石头城旅游区概况宝山石头城旅游区距丽江市区132km,交通极不发达。

整个旅游区以宝山石头城为核心景点,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旅游价值极高的综合旅游区。

宝山石头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金沙江边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三面均是悬崖绝壁,一面紧临金沙江,整个石头城只有南门和东门可供出入。

宝山石头城是纳西族发展的重要节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宝山石头城旅游区用地分类主要从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活动开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四方面进行思考,以河流、山谷、山脊线、陡坎等自然特征为地块分隔线对旅游区的全部土地进行划分。

共分为四大类、九中类用地,详见图1:3.1.1.旅游资源保护用地宝山石头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景点。

为切实保护石头城及控制其旅游开发建设,划定石头城为核心保护区,其中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①一级保护用地。

包括石头城内城及其城墙外延50m范围内环境协调用地。

②二级保护用地。

包括石头城外城及其外延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1.2.旅游设施建设用地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除了现状村落外,还包括新建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①旅游村落用地。

包括现状村落用地和现状村落周围的非耕地、坡度在25%以下,与现状村落呈自然生长的合理规模用地。

②旅游新建用地。

根据旅游开发需求而修建的旅游开发建设用地。

③道路广场用地:为满足旅游开发需要的停车场、广场、码头等用地。

3.1.3.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是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供游客参观体验的旅游景点及游线周围的用地。

①旅游景点用地。

包括古岩画、元革囊渡江遗址、旅游参观体验用地。

②旅游观光体验用地。

包括旅游线路及旅游活动周围50m的区域,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特征,灵活调整旅游活动开展用地的边界。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 建筑用地面积。
(七)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八)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九)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车泊位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车位数。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
(四)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五)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即建筑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六)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规,控规)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为以下各项:
(一)用地性质:规划用地的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三)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它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人口容量: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
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
其他环境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旦编制好并通过相应的法定程序审批后,即形成为法定文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即开展修建性详规和单体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由于整个开发和建设的过程较长,一定要进行跟踪管理,不允许任意修改规划,避免改变使用性质、加建、加层等违章现象出现。建设项目完成后要进行规划验收,不仅要核对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还要对配套建设、绿化环境、停车位、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达标后才能予以验收投入使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针对某个项目或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对预期结果进行控制的计划。

以下是一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示例,内容包括计划目标、制定控制指标、确定控制频率、制定控制手段和制定控制措施。

一、计划目标: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项目在进展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的结果。

二、制定控制指标:根据项目的任务和要求,确定合适的控制指标,用于衡量项目的进展和绩效,例如进度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指标和成本控制指标等。

三、确定控制频率: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时间要求,确定控制的频率,即进行控制的时间间隔。

可以根据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重要节点来确定控制的频率。

四、制定控制手段: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控制指标的具体要求,确定合适的控制手段。

可以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项目的控制。

五、制定控制措施:根据控制指标和控制手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如果进度偏离计划,可以通过增加工作时间、加强资源投入或调整工作安排等方式进行控制。

六、监控和评估:根据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以通过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例如甘特图、里程碑计划和进度表等,对项目的进展进行监控和评估。

七、调整和改进:根据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项目存在问题或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达成。

八、报告和沟通:根据控制的结果和调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相关的报告,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共享。

可以通过开会、汇报、会议纪要等形式,与项目团队、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

九、总结和复盘:项目结束后,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总结和复盘。

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总结和分析项目的控制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今后的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和经验。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修改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修改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修改本文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的技术体系和修改等方面论述了新时期的控规的编制和修改方面常见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为提高控规的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标签: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改一、新时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体系1.以“单元控制+地块控制”的形式实现规划衔接。

“单元控制”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控规全覆盖”的要求,重点是落实总體规划的要求,起到承上启下、分解落实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主导功能、人口容量、重大设施、道路系统、城市设计指引、地下空间控制等。

“地块控制”则包括了开发强度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所有指标内容,作为地块出让规划条件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

基于以上理论,现阶段很多城市编制了大量的“单元规划”以达到“控规全覆盖”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单元控制+地块控制”的形式对于上海、北京、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是有必要的,但对于人口规模在100万及以内的城市而言,这种编制形式是否适合有待商榷。

大城市的用地规模过大,在总体规划编制时难免在某些方面存在疏漏,但在人口和用地规模不大的城市,如果在总规编制阶段经过规划主管部门和当地规划院的认真研究、审核,其总体规划完全有可能达到“单元控制”中所要求的内容和深度,至少大部分内容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单元规划”对于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及以内的城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政府可以根据发展情况,出台详细的编制计划,直接分年度滚动编制地块层面的控规,以达到引导控制和管理城市开发建设的目的。

2.以“强制性+指导性”区分刚性和弹性。

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如下明确表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控规编制区域的不同,灵活划分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通常来说,对于城市新区及开发区等地区,除了主导功能、主干路网和“四线”作为最基本的“强制性内容”通过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外,其他更细节的控制内容其实是很难准确把握的,暂且作为“指导性内容”,待发展前景明朗后再逐步明确和深化、细化。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摘要简要回顾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的历程,提出了控制指标的确定是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简单介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指标体系组成,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控制指标的一般确定方法,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几项调整要求较多的控制指标如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配置停车泊位等,最后就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配置停车泊位四项控制指标的确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分析建筑高度控制指标集中绿地率上限与下限控制1.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城市规划层次,其技术框架参考了美国的“区划”;它近2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形体示意阶段、控制指标抽象阶段和目前相对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强度为重点,它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指标体系体现规划意图,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重要依据,是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建设目标的最直接手段;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控规仅仅是规划管理的一个参考,未能起到应有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大部分内容在管理审批实践中均有所调整;在工作中,甚至出现规划刚刚编制完成,有关指标就面临更改的强烈要求;而且,当前控规编制中的突出矛盾是控制有余,引导不足;过分强调控制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和形势瞬息万变的实际,显得缺乏灵活性;如何合理的确定控制指标以引导和控制城市合理建设发展,已成为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大难题;2.控制指标的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核心是在准确的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具体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两项控制,制定定性、定量的控制要求;其具体工作是:确定各项用地使用强度、人口密度、建筑的建造量、高度等,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都由控制指标来表达; 目前,常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指标体系可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种;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一般有反馈法、比较法、经济法、标准法和容量法五种;其中,标准法主要适用于以居住生活区为主的规划地段,而容量法则只适用于旧城改造与居住区规划;由于这些方法均有长短,且侧重点不同,故较为科学的做法是结合上述方法综合考虑,通过比较验算后,制定出适宜的控制指标数值,该数值应该是个范围值; 3.几点建议依据有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在规划管理部门已经受理的控规调整案例中,集中在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建筑密度和停车泊位这六项指标的调整需求较多,且就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这三项指标的调整幅度较大;下列就顺德实际工作中,调整需求较多的几项控制指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引入“区域分析”,合理进行用地“定位”和“定性”在很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的地块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阶段一般都已明确其用地性质、道路交通等条件,所以规划师往往直接将规划的重点就放到地块内部的用地布局、交通组织以及形态控制上,从而缺乏对上一层次规划针对本地块所做出的规定性的要求做深入分析;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指导思想和规划理念上就缺乏准确的方向,各项规划要素也难以有切实的依据和科学的定位;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引入“区域分析”,结合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将要规划的用地及其周边用地的现状情况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才能保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正确把握规划用地的“定位”和“定性”,才能更加合理布设规划区内的用地结构和配置配套设施,明确规划区在城市整体景观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角色;通过高度控制分级和高度分类,进行建筑高度综合控制管理;高度控制分级“高度控制分级”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体现城市建筑高度管理中的刚性影响因素与弹性影响因素,在规划管理中需要不同的力度;仔细分析在影响建筑控制高度的各项因素中,刚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特色风貌和肌理保护因素;文物保护、上层次城市景观控制要求;技术控制因素,如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针对刚性影响因素在规划管理中要求能够也必须以真实、直观的技术手段加以描述和限制,要求以客观标识反映其刚性特征,以真实、客观、精确的技术平台,对建设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对不符合限定条件和技术要求的方案实行一票否决,并可以指导和支持方案调整;弹性影响因素包括:城市轮廓线、街道比例和尺度、城市重点景观视廊等;对于弹性影响因素,确定指标的基本技术手段为城市设计;完成城市设计的区域可以将成果作为控制依据,没有进行城市设计区域的个案不宜进行限制;建议对城市重点区域进行城市设计研究,以弥补此项不足;对一般区域可不做硬性要求;根据刚性影响因素与弹性影响因素的控制的不同,提出建筑高度控制分级划分标准表1;其中一级A针对的是刚性影响因素的控制;二级B和三级C针对的是弹性影响因素的控制管理,并根据所处区域对城市景观控制的重要性不同,划分为两级不同高度控制分级,采取不同的规划管理措施;表1:建筑高度控制分级注:本分类以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4.3.1条建筑高度的控制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科学合理划定“高度分类”通过研究总结各种建筑规范可以明确,建筑设计标准的划分与建筑的使用性质联系密切;各类建筑由于使用性质、使用要求不同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即使在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设计标准也不同;因此,在划分建筑高度分类时,可以依据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分别按民用建筑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农业建筑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各种建筑设计规范可以发现,很多影响建筑设计标准的重要因素都与高度指标密切相关;由于建筑高度的不同,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建筑防火规范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之分;所以,在划分建筑控制高度分类时,应与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各种要求紧密衔接,这样就可以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节约能源、节约材料的设计理念,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因此,在充分研究和总结各项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建筑控制高度管理分类办法:与建筑规范相结合,增加了建筑层数的控制要求,将原有的11项分类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划分为3-5类,每级的划分都以一定的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依据,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加建筑控制高度分类的科学性,即每一级别的划分都有“法”可依;表2:民用建筑高度分类注:①: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中对建筑控制地带的相关要求为依据进行划分;②:以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3.1.2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为依据进行划分;③:6 0m高度按 1 8层居住建筑每层 5m计算取整获得;④:以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3.1.1条民用建筑的分类为依据进行划分确定;⑤: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三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中对高层建筑的防火分类的划分为依据;⑥:以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3.1.2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中对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为依据进行划分;⑦: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1.0.5条中的特殊要求为依据划分;表3:工业建筑高度分类注① :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要求为依据;综合控制管理明确了建筑控制分级与高度分类后,为达到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目标,在编制指标和管理中拟采取控制分级、高度分类与详细控制数值综合控制管理办法;如:其中,“控制分级”是首要控制条件,列在数据的首位,即某一用地的建筑高度的主导影响因素是属于刚性因素,还是不同控制级别的弹性因素;“高度分类”是次要控制条件,即某一用地的建筑高度具体分类控制范围;“详细控制数值”为“高度分类”的具体说明性条件,即某一用地的建筑高度具体控制高度值;增设“集中绿地率”作为绿地率的补充控制指标目前,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绿地率的提法是一种泛绿色用地概念;只要是建筑基底规定距离以外,除去道路、停车用地的绿色空间,均算作绿地面积纳入绿地率的计算;它与建筑密度成了直接对应的数据,在指标规定中并没有较大控制意义;因此,建议将集中绿地率纳入控制指标之中;集中绿地率是指地块内集中建设的绿地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以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这是对原绿地率指标的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更大建设指导意义;停车位配建指标的上限与下限控制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停车位控制的办法是基于功能配置优先的原则之上的,这是城市进入机动化时代初期,为应对城市停车空问的绝对不足而普遍采用的手段,因此是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负荷不断加重,城市道路交通的状况不断恶化,城市交通进入资源约束阶段,停车位控制原则也逐步转向资源限制优先, 即不仅要考虑建筑使用的基本需求,还要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的限度,自觉地把停车位控制纳入对交通需求管理TOM的系统中,保证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从功能配置优先到资源限制优先,是停车位控制理念的重要转变;在资源限制优先原则指导下,停车位控制强调下限管理,即某种类型的建筑物一定要按照某种比例,配建与其规模相当的停车位,以满足小汽车的使用要求;在资源限制优先的原则指导下,停车位控制更强调上限管理,即一定区域内所能容纳的小汽车停车位必须与本地道路承载能力相协调,以保留充分的道路空间,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地区的广义可达性;资源限制优先并不意味着要控制小汽车的拥有,而是强调对使用小汽车行为的控制;落实到规划指标控制方面,不应过分控制住宅配建停车,而应将重点放在控制就业岗位、公共建筑的停车方面;对于居住建筑而言,停车位是车辆的家,是所有出行的基本出发地;控制指标应以下限管理为主,上限管理为辅,尽量做到车有其位,这对于保障居住区正常的停车秩序非常重要;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停车位是所有车辆的目的地;为控制汽车的过度使用,控制指标应以上限管理为主,下限管理为辅,以道路通行能力来限制和校核停车位配置的总量;对于工业建筑而言,停车位是货运车辆的中转地;控制指标应以下限管理为主,上限管理为辅,充分考虑车辆的集散及货物转运的问题,以保障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4.结语“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控规不管编制得多么完善,仅仅是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只有通过实施管理才能变成现实,任何规划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都可能使控规的设计意图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只有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控规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有关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有关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有关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探讨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土地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以便从微观上对各规划地块提出具体控制内容和要求,从而强化规划与管理的衔接。

本文揭示了控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从城市实体空间、环境质量控制、建筑风格和交通组织四个层面指标进行阐述城市规划设计思想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控制手段。

关键词:城市实体空间;环境质量控制;技术指标控制一、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践中控规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较多。

由于当前控规编制缺乏城市设计研究,造成了控制指标制定不尽科学、控制手段执行不力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失控的危机。

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控规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城市空间环境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体现城市设计内容的引导性控规指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众多规划的一个层面,直接作用于市场,对其科学性和完善, 程度应该在时间中予以提炼。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关系1. 控规中的城市设计因素。

控规中的几乎所有控制指标都与城市设计有关,所以控规与城市设计两者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性,深入的城市设计研究,能对控制指标做出有效指导和起到完善作用。

2. 城市设计中的控制性因素。

城市设计成果不仅包括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内容,同时更加强调制订城市设计准则、指导纲要等管理控制性要求。

控制引导越来越成为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策略制定、信息反馈、控制调整的重要手段。

控规为各规划地块的综合管理和对控规的顺利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3. 控规与城市设计在内容上的密切联系。

控规所采用的规定性指标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联系;控规中形成建筑外观特征的引导性指标与建筑体型环境紧密联系。

城市设计研究内容与控规内容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控规内容的科学性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城市设计研究是控规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促进控规的完善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1.明确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必须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以及在每个阶段应该实现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数量化的,如完成时间、成本和质量等,也可以是非数量化的,比如改进客户满意度。

这些目标将成为你确定控制指标的依据。

2.选择关键绩效指标:从项目目标中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项目的进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绩效指标应该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状况,例如项目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控制和客户满意度等。

确保所选择的指标与项目目标密切相关,并能够提供有关项目进展的全面信息。

3.量化指标:最好选择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项目进展。

将指标数字化可以更好地跟踪和分析项目的实际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量化指标还可以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有关项目进展的客观数据,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决策。

4.制定具体的控制指标: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应尽量具体和明确,以便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例如,代替使用“提高成本效益”这样的模糊概念,可以使用“减少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10%”这样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成本效益。

5.设定合理的目标值:控制指标的设定应该既有挑战性又合理可行。

目标值应该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努力和资源投入实现的,而不是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的。

同时,目标值也应该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符,以便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评估。

6.明确责任和时间框架:为了保证控制指标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每个指标的责任人和时间框架。

每个责任人应该清楚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值,并且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来提交相关数据和报告。

这样可以确保项目的控制指标能够按时得到更新和评估。

7.定期监测和评估:一旦控制指标确定并开始实施,就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设立定期的报告和审查机制来实现,以便掌握项目的实际状况,并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监测和评估也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指标的确定需要仔细的计划和分析。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或特定空间进行的细化规划,其中控制指标是对规划目标的具体量化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首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因此控制指标应该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进行设置的。

例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总体容积率,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则需要对各个分区的容积率进行具体规定。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应考虑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控制指标可以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等进行具体规定,以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针对一些特定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对土地利用进行划分,规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建筑密度,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控制指标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可以设置绿地率指标,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留一定的绿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控制指标也需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一些特定区域的详细规划中可以设置商业用地比例指标,以促进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后,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

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和提高城市质量,因此控制指标的制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这就要求控制指标要具体明确,能够量化和衡量。

同时,控制指标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规划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

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与控制指标体系的

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与控制指标体系的

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与控制指标体系的研究摘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土地使用,控制和引导开发建设等方面内容。

本文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开始引入,逐步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中的控制要素及其控制指标,为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控制指标abstract: urba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needs to solve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o protect the land resources, land use plan as a whole, control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so on contents. this paper, from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role start introducing, and gradually introduc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ntrol elements and their control target for city analyzing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reference.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elements control index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1.1控制作用合理保护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明确公共用地的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严格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设施,并通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来保障城市整体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公共利益和生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翁樟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模式基本固定,控规在城镇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举足轻重。

正是由于控规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故控规制定的时候也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但纵观当前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控规的单调僵化与城镇发展的复杂多变冲突,往往“控则死、变则乱”,管理之被动显而易见,也对城镇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管理、技术等,而本文仅对控制编制中的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制定,提出些许粗浅想法。

一、当前开发强度指标体系利弊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第十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二项是主要对控制指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控规当中,一般确定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的上限和绿地率的下线,不发达地区则可能相反。

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建筑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确定两项指标便可推演出另一项指标。

经个人分析,认为当前指标体系有以下利弊:
1、控制指标体系简单方便规划操作管理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规划控制指标简单、通用、易懂,方便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相关部门及企业、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沟通协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通过多年实践表明,该指标体系对城镇土地开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断完善。

在对盈利性房地产开发方面,该指标也起到了很大的调控作用,遏制了城镇空间过度开发,有利于保护公共空间和留出更多的开敞空间。

也正由于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加快了规划编制的普及和规划管理的规范,使城镇土地开发建设有依有据。

2、指标常数控制难以应付现实复杂多变
不管是美国的区划、德
国的空间规划、英国的结构
规划还是香港的图则,每一
种规划体系或者技术都有一
定的科学性,也同时存在缺
陷。

我国的控规体系虽然历
经而多年的不断完善,具有
比较成熟稳定的运作模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功能、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等趋向多元化,控规往往难以对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而没有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凭着经验或者理论,制定了一套表面合理控制指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难以避免的挫败,其结果便是频繁的调整控规。

如右图,a代表容积率,w代表建筑密度,假设某商业地块的建筑密度上限w=60%,容积率上限=3.0,若该商业用地的价值高,开发主体一般追求利益最大化,虽会同意建筑密度上限,但认为容积率偏低,申请提出a=4.0,经过一番调整,可能最终容积率上限确定为4.0。

总之,规划控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3、指标制定草率规划调整修改过程曲折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制单位往往缺乏规划管理经历,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演化历程了解不够,对规划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不清楚,对规划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研究不深,因此在制定指标时,主要依据上层次的规划、国家和地方的技术管理规定和一些实际经验,没有对土地价值、产业结构、征地补偿、利益主体等动态变化因素足够重视,导致了规划指标制定有一定程度的草率。

但是作为控规的法定地位很高,一旦通过审批的控规便不能随意调整,确实需要调整必须经原审批程序。

控规调整实际上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只是把数值调到需要的目标而已,但需要花费了一年半载的时间。

4、指标数值简单导致城镇空间缺乏特色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通常相同的用地性质其指标相近,这样基本框定了城市的空间形态。

如某片区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容积率上限2.0,建筑密度上限30%,建筑限高24米,则该片区的住宅多为6层。

如某工业区主要为二类工业用地,其容积率上限为1.8,建筑密度大于35%,建筑限高24米,则该片
区建筑多为6层或24米高。

在固定常数规定性指标的控制下,片区内的建筑呈现同质化,从而各个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都相似。

二、克服开发强度指标体系弊端的试探
由上述,当前控规指标体系有其方便通
用的优点,但其控制效果却未尽人意。

应当
回到原点,控规的初衷是有效控制城镇空间
的开发利用,创造宜人的在城镇环境。

在这
个过程中,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
地理、水文、气候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等各种
因素均可能导致空间利用的多样化,但应当
明确政府鼓励和禁止什么,市场主导和造成什么,规划平衡和协调什么。

政府鼓励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而禁止浪费土地,市场最大化效益使用土地而造成各种城市病,规划平衡公共利益而协调其他不同利益。

城镇空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长期以来控规控制的对象是建设部分,即在哪里建什么和建多少了,由于其复杂性困扰了控规效能。

假若从另一个方面来控制,即不能建什么和空多少,是否会增加控制指标合理性呢。

下面将尝试引用一个空地率指标,空地率=空地面积÷建筑总面积=空地面积÷(容积率×用地面积),空地面积是指非建筑占地面积,包括道路、绿化、停车等用地。

由上推导出建筑密度(w)=1-容积率(a)×空地率(r),其函数图象如下。

有上公式函数关系可以看出,建筑密度成反比关系,高容积率要求预留更多
的开敞空间,表面向空中要地,则应腾出地面,其符合集约用地和环境效益兼顾的政策导向。

与常用的控制指标体系有所不同的是,该引用空地率指标后,土地的开发强度控制指标是一个变量,在空地率固定的情况下,开发强度便有上限和下限,建设单位可以从中选取符合自己需求的一组数据,如下表,表中a 所在灰色行为容积率变化,r 所在蓝色列代表空地率变化,表中数值代表w 建筑密度。

当空地率r 为40%以上时候,对应用地主要用于广场、公园等城镇开敞空间;当空地率r 为30%~40%时,对应用地可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工业区等;当空地率r 为20%~30%时候,对应用地可开发为高层居住小区、商业区;当空地率r 为10%~20%时候,对应用地应该是中心商务区。

规划部门通过把控空地率指标,相应的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给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一定的动态调整空间,使得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通过对当前控规指标在实际规划管理中存在不足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空地率指标来弥补其缺陷,对于空地率r 确定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抛砖引玉,探讨从不同角度探讨控规。

2011年9月13日
a
8 7 6 5 4 3 2 1 r 50%
- - - - - - - 50% 40%
- - - - - - 20% 60% 30%
- - - - - 10% 40% 70% 20%
- - - - 20% 40% 60% 8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蓝色表示合理数值,灰色表示不合理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