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则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欲望,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并最终总结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还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3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情况,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包括:1. 研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探索其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2. 分析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和优势,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供参考;3. 探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4. 研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评价,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和建议。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探索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与挑战,提出改进和展望,以及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研究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 正文2.1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定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问题制定和解决的过程,使他们能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而不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提升。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

教师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正文到此结束】2.2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特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实际问题: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用性。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

以往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由于不能与时俱进,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必须结合数学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本文就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总结出了几点经验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探讨。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模式正文:一、设置问题情境巧用提问模式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实现师生交流、沟通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一是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

设置问题要有的放矢,设计启发式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合理设置问题,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再者,提问的问题要从锻炼学生思维出发,要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不能过于简单容易。

设计的问题太简单,无法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失去回答的兴趣。

反过来说,问题难度太大,学生也无法回答和解决,因此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要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正确回答。

二是提问要目的明确,注重学生反馈。

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老师要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提问思路,注重问题的思考价值和学习价值,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问中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在引导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时,老师不能轻易说出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步骤,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避免对老师自问自答的依赖。

三是注意控制提问的频率。

掌握好课堂提问的“度”,课堂提问不能过于频繁,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绝不能“以问代讲”。

控制好课堂提问频率,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多设计一些形式新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愈发重视,使得教学的模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这个时代。

因此,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即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和探究性进行数学问题的处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引言:在2022年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变革,很多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转化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高中数学老师可以以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感,老师可以将设计好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任务,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的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树立自信心。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当前数学教育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问题驱动式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好对于课本知识的充分了解,并且要调查好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和具体的情况,之后可以灵活地运用教学素材,并提出适宜的问题,帮助高中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二、课堂导入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老师首先可以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来给学生做好一定的教学引导,以此让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并且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好数学教学的引导课程,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引导课程也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初期建立好一个完成的学习框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依据这个学习框架有秩序的去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可以更为系统,将学习到的知识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串联。

因此,这种利用引导课程去促进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也被称为“黄金教学时问”。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通过引入问题驱动学习,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生自主性较弱等。

在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启示、价值和推广建议。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建议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广和运用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探索,实践,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局限性,未来发展,启示,价值,推广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数学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有必要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实践。

中的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通过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法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成为了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通过对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具体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一、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概念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和导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

问题驱动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以问题为出发点和导向,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为中心: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可操作性强: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设计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优势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强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注重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作用的能力。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引言一、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进行教学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问题解决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理论,提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知识和技能。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理论为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入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探究、以问题为引导训练技能、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巩固与拓展等。

以问题导入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或者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鼓励他们通过尝试、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然后,以问题为引导训练技能,教师可以将某个数学技能的训练与一个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并运用该技能。

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巩固与拓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这些知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我们选择了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求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她经常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内容时,她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买了一块蛋糕,他先吃了1/3,然后又吃了1/5,最后剩下了多少。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分数的概念,还学会了用分数进行运算。

在这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讨论,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任务和问题驱动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任务和问题驱动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2年5月第20期May 2022No.20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任务和问题驱动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刘志华(海军工程大学 舰船与海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3)[摘 要] 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是后续开展科研创新和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挑战度,教学目标具有高阶性,教学过程关键是要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体性。

任务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教师设计任务和问题实现对课程教学的主导,研究生的学习形式转变成在全课程周期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习资源自主钻研解决任务和探索问题。

任务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夯实研究专业基础,锻炼研究生解决专业任务的能力,激发研究生探索未知问题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研究生专业课程;任务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海军工程大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任务驱动’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20年度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问题驱动耦合提升学员多层次获得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作者简介] 刘志华(1981—),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海军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于船舶水动力力学及舰船航行性能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169-04 [收稿日期] 2022-01-28引言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和高等教育的神经中枢,担负着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育高水平创新成果的重要任务[1]。

研究生从入学开始,一般都有尽快融入科研团队、尽快开展科研攻关、尽快产出创新成果的强烈愿望,这也是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期盼。

然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完整的学历教育,科学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是研究生系统学习、理解、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主渠道,也是研究生后续开展科研攻关、创新研究和论文写作的重要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改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如何在问题驱动下设计新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话题。

本文从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一、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问题和疑惑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问题驱动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问题驱动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1. 基于任务型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

而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数学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引入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跨学科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通过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 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高中数学教学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数学学习更具趣味和挑战性。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问题驱动式授课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方法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概念与特点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是指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针对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驱动式授课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强调问题导向。

问题驱动式授课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是问题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

2.强调学生参与。

问题驱动式授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调跨学科整合。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能够促使学生跨学科思维,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调实践应用。

问题驱动式授课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实施方法1.设定问题。

教师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

2.组织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会、实验探究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

3.引导思考。

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提供指导。

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总结反思。

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从中得出启示和收获,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071-2022年第3期(总第307期)课堂引 言对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提问就是源头活水,数学课堂教学也因为有了问题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精彩。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性特点和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有较高的难度,如果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数学教师的讲解,学生则很难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而教师通过将合理的问题融入教学过程,能有效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进学生主动学习及探究能力的提高。

因此,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高中数学教学环节进行结合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个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再创造的十分重要的途径。

从高中数学教学自身的角度来讲,问题驱动教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中所蕴含的质疑因素进行全面挖掘,保证所提出问题的适宜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启迪,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得到有效提升[1]。

问题驱动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结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制造学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真正得到有效强化,促进数学教学综合目标的完成。

另外,结合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合理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价值,要在课堂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变以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整体教学流程过于枯燥的问题,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状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策略(一)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进而产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自主意愿。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2021年04期20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课题研究引 言问题驱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处理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进行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1]。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紧扣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和开展,以互动性教学反馈,推进教学进程;另一方面是凸显学生自身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起点,推进深度学习。

一、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授者转向引导者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的角色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储备者。

教师就像搬运工一样,把自己储备的知识搬运到学生的脑海中,但学生的认知意识、思维意识尚不成熟,只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2]。

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反对“说教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自然本性,反对教师强加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理论,提倡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索。

因此,教师角色需要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新探索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者转向主动探究者任何知识的形成,都要经历认知、判断、结论、质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施艳青1 余秀丽2(1.福建省古田县第二小学,福建宁德 352200;2.福建宁德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宁德 352200)摘 要:问题驱动型教学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体现,具有启发性、创新性和探究性的特征。

小学数学问题循环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者变成主动探究者。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问题循环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

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们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和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问题驱动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它强调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启发式教学理论则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它以问题为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不仅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践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确定问题驱动的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2. 提出问题3.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布置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仲㊀明㊀王㊀园(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江苏㊀泰州㊀225500)ʌ摘要ɔ当前,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㊁提升思维能力等挑战.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接着深入探讨了五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即 明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驱动问题 设计趣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问题探究,驱动学生数学思维 理清知识规律,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进行学习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旨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ʌ关键词ɔ问题驱动;高中数学;应用价值;教学策略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展现出了独特的教育价值.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思考.因此,探究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一㊁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育领域,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正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模式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深度学习和理解.(一)促进数学教育的再创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实现数学教育再创造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核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设计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深层次含义.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向探索式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应用意识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突出问题的重要性.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应用,而是变成了一种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过程.二㊁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一)明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驱动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内容的重要性.教材不仅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关键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牢牢把握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合理设置驱动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将问题设置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这意味着从课程一开始,教师就需要围绕核心问题,通过将其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 圆锥曲线方程 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就提出问题: 圆锥曲线方程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还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和分析这个问题,通过共同努力来探求答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探索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将逐步了解圆锥曲线方程的内涵,掌握曲线方程的数学表达方式,深刻理解曲线方程的应用规律.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方程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绘制圆锥曲线,观察其形状变化,从而更直观地理解83方程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 不同参数值是如何影响圆锥曲线形状的? 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作用,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将宏观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微观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在细节中把握知识的精髓,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 圆锥曲线方程 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圆锥曲线(如椭圆㊁双曲线㊁抛物线)的方程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归纳,深入理解方程的多样性和应用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二)设计趣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设计趣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引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和探究.以 集合 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如果你的朋友圈是一个集合,那么这个集合包含哪些元素?这个集合和其他人的朋友圈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将集合的概念与学生们熟悉的社交网络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际应用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被引导去思考集合的各个方面:首先,通过识别朋友圈中的元素(朋友),学生可以学习到集合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接着,通过讨论不同朋友圈之间的共同朋友和独特朋友,学生可以了解集合中的子集以及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如交集和并集;进一步地,当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 朋友圈集合 时,他们不仅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集合理论的理解,而且通过团队合作锻炼了沟通和协作能力.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从同伴那里学习到了不同的观点,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的后期,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讨论和发现与数学理论相结合.通过对比 朋友圈集合 的日常例子和集合的数学定义,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以及如何将集合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集合的交集来描述两个朋友圈共有的朋友,或者使用并集来表示合并两个朋友圈后的总朋友数.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集合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使用集合理论来分析不同社交媒体用户群体的重叠情况,或者在组织活动时确定参与者的最优组合.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集合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探索㊁讨论和应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集合的数学概念,同时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三)借助问题探究,驱动学生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探究的方式驱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 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 如何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直线的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 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联课程的核心概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记忆和理解方式转向更加主动和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模式.接下来,在学生探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来独立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直线斜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然后指导他们探讨斜率与直线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参与课堂上的实际演示,如利用坐标纸和直尺来绘制不同斜率的直线,并观察这些直线与x轴的夹角.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斜率增大意味着倾斜角度的增大,斜率减小则意味着倾斜角度的减小,从而深化对斜率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系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从一座山的山脚走到山顶,不同的路线斜率会怎样影响我们的攀登难度? 这种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理解道路坡度对行走难度的影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斜率和倾斜角概念的理解,还能学会如何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小组讨论可以围绕如何将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应用于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或者探讨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可以从同伴的思考中获得新的启发,也能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93(四)理清知识规律,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理清知识的内在规律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逻辑性和规律.例如,在教学 等差数列的概念 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 等差数列中各项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这些规律有何数学意义? 这样的问题直接指向等差数列的核心特征,即等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这种探究性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数列的内在规律.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其数学本质,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识别和应用等差数列.在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他们使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如1,3,5,7,9,并探讨这些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公式来描述这种数列.这种实际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接下来,为了深化学生对等差数列规律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和应用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何使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时间点? 这种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将等差数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从而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理解深度.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教学的后期,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等差数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新的认识.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还激发了他们的思维碰撞.(五)进行学习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学习反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促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定期进行学习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可以通过布置作业㊁进行小测验或组织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实现.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布置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此来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估不限于书面作业,也包括项目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科和学习内容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同时,教师应提供具体而及时的反馈,包括对学生作业的批改㊁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以及对课堂表现的评价.在提供反馈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具体错误,给予准确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原因,并指导他们如何改正.如果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计算错误,教师可以指出错误发生的具体环节,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步骤.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这可以通过自我评估表㊁学习日记等形式实现,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反馈.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和消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互相解答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同伴的不同解题方法或学习策略,从而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普遍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练习,或者用不同的方式再次讲解该知识点.结 语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合理设置的驱动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同时,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和借助问题探究的方式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理清知识规律和进行有效的学习反馈对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总的来说,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ʌ参考文献ɔ[1]吴银仙.问题导向下的数学实验教学探析:以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6):19-21.[2]赵传松,赵蕊.问题驱动导向下导游业务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2022,11(31):105-107,111.[3]李勇.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2(7):39-41.[4]凌春,卢家宽,周志东.问题驱动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观察,2021,10(35):95-97,111.[5]梁伟.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22-223.04。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驱动式授课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驱动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和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驱动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基础1.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驱动式授课模式基于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强调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它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驱动式授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进行验证,这种探索式的学习过程能够促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驱动式授课模式下,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意识。

三、驱动式授课模式的实施路径1.设定课程目标在实施驱动式授课模式时,首先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技能。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设计学习任务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些学习任务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

同时,学习任务还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3.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在驱动式授课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包括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基础1.认知建构主义理论: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契合了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通过解决问题、探索研究,学习者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2.学习者的主体性:问题驱动式教学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结构。

3.启发式教学策略: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强调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和学习动机。

以上是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以上理论基础,灵活地设计问题驱动式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

二、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实施策略1.确定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驱动式的授课活动时,首先要确定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通常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学科特色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组织活动:根据确定的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如提出情境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验或观察、展开调查研究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3.引导思考: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表面现象,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原理和规律,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讨论结果,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展示成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完成了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解决,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展示成果,分享思考、交流心得,激发学生的自信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知识传授和机械式的练习为主,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习数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将问题置于教学的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备受关注,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通过分析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问题驱动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揭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还将探讨问题驱动教学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多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而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新型教学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如何有效地引入问题驱动元素,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和成绩。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中儿童问题驱动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幼儿园中儿童问题驱动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幼儿园中儿童问题驱动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教育也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儿童为中心、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儿童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旨在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儿童问题驱动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一、问题驱动教学的内涵与意义问题驱动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和学习。

在幼儿园教育中,问题驱动教学意味着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和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中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这些问题情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个实物或一个故事情节,旨在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儿童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现象的解释、原因的探究或解决方案的设想等。

通过提出问题,儿童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合作探究与解决问题:在儿童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儿童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想法、分享资源,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儿童能够顺利地进行探究和学习。

展示与交流成果:在合作探究后,儿童需要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这可以是口头报告、图片展示、实物模型等形式。

通过展示和交流,儿童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三、问题驱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探索结合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儿童创设虚拟问题情境,让他们在其中进行探究和学习。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探索与实践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查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体验和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一些思考。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问题。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够充分展现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问题还应该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是闭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验。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实践。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实践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

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中来。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发挥主动性,通过调查、实验、讨论等方式积极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实践还需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学科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问题驱动式授课模式的实践还需要注重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个别访谈、小组展示、学生作品等形式,既能够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又能够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通过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和倡导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当我国教育体系和方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问题驱动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

本文将问题驱动式教学和研究能力与研究态度培养相结合,提出探索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给出了“问题引导”和“问题驱动研究”的设计方法和示例,指出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问题驱动研究型教学 pbl 构建主义一、引言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和倡导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教育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勇于对未知领域的进行探索的精神,传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方法。

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质疑权威,质疑书本,质疑现有结论[1]。

无论哪种形式的创新都始于对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有两种方式[2]:一个是识别出已有理论或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弱点;另一个是对新对象的观察。

问题驱动是通过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渐次追问和探究,逐步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其中的渐次追问就是对所研究的事务或现象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具有启发性的科学问题。

问题驱动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领域毫无例外地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

好的科学问题能够启发人们探索去未知的世界。

探索过程就可能产生创新,探索过程也需要创新去推进。

张奠宙教授和张荫南教授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所谓新概念教学理念[3,4]。

论文中,他们以数学教学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概念教育方法,即问题驱动式教育方法,认为新概念教育的目标是:把教科书上的数学学术形态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

但是,张奠宙教授和张荫南教授的这种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数学教学这样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那些工程背景较强的课程如何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并将工程研究和科学研究态度与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构成一种问题驱动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和摸索。

研究型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的核心是如何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始于问题、基于发现、凸显创造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5]。

鉴于我国目前探索创新型教育模式的迫切需要,根据以上论述,结合多年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实际感受和认识,笔者认为:针对那些工程背景较强的课程,将工程研究和科学研究态度与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将问题驱动式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结合,构成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育模式。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理论基础。

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法。

在pbl实施过程需要注意:“学科知识的构建;问题与学科的平衡点的把握;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师生角色的转变;监控系统和评价体系的建立”[2]。

当然,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离不开对问题系统的设计,因为问题是驱动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因素。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并非就是普通的习题或某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能够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思维模式发生变化或者产生适当跳跃,帮助学生从新构建知识结构,对原来的问题能够进行从新认识的那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尝尝又具有原始、简单和朴素的特性。

另外,最近发展区理论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在1931年到1932年间提出的,用于阐明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2]。

维果茨基认为[6],儿童的发展水平至少要确定两种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

第二种水平是指在他人的帮助下,依靠指导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

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于以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间,也就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最近发展区中,存在着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先前提到的教学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是在这里发生——“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

在教学的作用下,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得以成熟,成为现有发展水平的一部分,而新的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同时出现,整个最近发展区向前跨越一步[2]。

2.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7]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以及智力的发展,最终都要依赖于主体的活动”。

儿童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感知活动的认识与了解,使所学知识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仅仅起促进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借助于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即“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也就是“已知—未知—新的已知”模式,来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以及情景性。

研究型教学正是在建构主义认知结构理论框架下,于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的本质特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意识、态度和能力。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的设计如何设计出合理和操作性强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是问题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关键。

所设计的问题显然要包含两大特点:其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能够顺利推进教学内容的继续进行,能够很好地起到知识转承、衔接和导引的作用。

仅具有这一特点的这类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可能起研究价值很小。

其二是所设计的“驱动问题”应尽可能具有研究引导作用,即能够引导学习者通过多角度思考或实验验证、理论推导,才能更全面、更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往往要多堂课,多种论证、演算和实验,甚至多门课程才能够解决。

将符合第一个特征的问题称为“问题引导”,将符合第二个特征的问题称为“问题驱动研究”。

因此,在具体实施时,我们会分别设计这两类问题。

(1)“问题引导”的设计严格区分“问题引导”和“问题驱动研究”这两类问题比较困难,因为两者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和渐次过渡性。

一般来说,将那些从学习者了解的知识出发,在一节课之内,或者一个作业、一个实验、一个小型教学段落(如,某一小节或某一段落)可以解决的,能够起到转承和引导作用的问题,归结到“问题引导”类中。

而“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往往比“问题引导”中的问题要复杂和深入,是使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广的原动力。

这类问题往往具有如下某一个或几个特征:①是学习者已有的某个知识点在某个方面的反问题;②是学习者已有的某个知识点的简单扩展性问题;③是一理想工程问题的数学描述或解释的相关问题;④是某直观现象的理想化描述和解释的相关问题;⑤是学习者已有的某项知识在某个特定或特殊情况下的描述和分析的问题;⑥通常是为单目标和单参数研究设计的一个或一系列问题等等。

下面以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

例1:在讲解了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静态误差系数和系统类型的概念以后,为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和工程意识,可以设计提出这样的反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减少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促进学习者的反思能力,还可以追加“为什么?”等问题。

例2:在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般情况下的劳斯判据(没有出现第一列有元素为零,以及某一行元素全为零)以后,针对劳斯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上一行第一个元素作为分母的情况,提出需要面对的两个特殊情况的问题:如果这个元素为零怎么办?如果某一很元素全为零又怎么办?这两个问题都是针对一般情况不包括的特殊情况,所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并容易理解。

但是一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就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思考,加强对劳斯判据的全面把握。

例3:在清楚交代幅值条件、相角条件以及1800根轨迹绘制规则的基础上,先提出一个简单的扩展性问题——有没有其他角度条件的根轨迹绘制规则?然后再给出一系列带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询问,是什么角度条件?这个角度条件代表了什么含义?这个角度条件代表的含义与1800根轨迹代表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这种含义的不同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怎样的?在实际工程上的含义是怎样的?从这些不同以及1800根轨迹绘制规则中可以总结出这种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吗?这个角度的根轨迹绘制规则与1800根轨迹绘制规则有什么异同?看起来问题有些多,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引导性和启发性的,基本上都是数句话之内就可以解释清楚的。

例如,在例3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00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规则提出的。

以这样的方式讲授0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只需要半节课,而且学生们接受起来很快,还能够加深对180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和根轨迹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概念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设计这类引导问题,通常所提出的引导问题在一节课或一道题之内就可以解决。

(2)“问题驱动研究”的设计相比较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好的驱动研究的问题是一个更难的课题。

问题设计的太深太难,学生难于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自我解答或得到解答,就可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对课程失去学习信心。

太简单了,则退化为“问题引导”。

通常在设计“问题驱动研究”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的简单问题的综合研究问题。

例如上面例3,可以设计成这样的研究型问题——有没有00根轨迹?它的绘制规则和工程应用是怎样的?②是一个涵盖了某个方面,需要学生通过实验、理论推导或者反复计算比较才能获得结果的综合研究问题。

例如,能否总结归纳出最小相位系统的bode图绘制的大致规则?③是一个有工程实际应用背景的研究型问题。

例如,请研究并总结出pid参数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特性的影响。

④类似于一个专题的问题。

例如,“如何利用根轨迹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与设计?”和“如何利用bode图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与设计?”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