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打胰岛素吗

合集下载

胰岛素可以停吗

胰岛素可以停吗

胰岛素可以停吗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可以停吗1. 注射胰岛素可以停吗2. 什么是胰岛素3. 什么情况下可以停用胰岛素*二、怎样正确停用胰岛素*三、用胰岛素要注意什么胰岛素可以停吗1、注射胰岛素可以停吗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停用的关键在于病情。

专家说,2型糖尿病患者就不是需要一直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把血糖控制下来。

待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后,且口服降糖药可以较好控制血糖时,可以向主治医师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停用胰岛素。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治疗有顾虑,以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担心发生药物依赖。

所以干脆拒绝注射,或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

也有的患者以为胰岛素打上后自己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说什么也不打。

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部分恢复早时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能或分泌极少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危险。

2、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人体正常分泌的生理激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

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了,即使摄入等量的食物,糖尿病人的血糖也比正常人高。

通常我们胰岛β细胞(生产胰岛素的细胞)功能衰减百分之五十才会发生糖尿病。

我们使用胰岛素的目的是降糖,缺多少,补多少,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可以解除高糖的“毒性”,更好地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及早注射胰岛素,还有望使患者恢复到口服降血糖药阶段,胰岛素注射是不会成瘾和产生依赖性的。

医学解释: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不够用了。

1型糖尿病是因为制造胰岛素的“工厂”被破坏了;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效率严重下降,原先一个胰岛素分子干的活现在要一百个胰岛素分子才能完成,超出了“工厂”的生产能力,于是胰岛素也不够用了。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糖尿病1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1型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并管理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首先,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1型的基础。

患者通常每天需要注射多次胰岛素,以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情况。

胰岛素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的种类包括快速作用型(即短效)、中效型和长效型,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糖控制情况来调整剂量和注射时间。

其次,饮食管理在糖尿病1型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者来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优先选择低GI(血糖指数)食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患者还应该平衡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另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糖尿病1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通常需要每天检测血糖多次,特别是在餐前和餐后。

通过监测血糖,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同时,体育锻炼也对糖尿病1型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血糖波动。

此外,教育和支持也是糖尿病1型患者治疗的关键。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巧的培训,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的指导,以及心理支持和信息交流。

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糖尿病1型的基本知识,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寻求支持和援助。

最后,糖尿病1型患者还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监测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来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应接受眼科、肾脏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定期检查,以及接种疫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糖尿病1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文章目录*一、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二、治疗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作用*三、使用胰岛素注意的要点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一型糖尿病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型糖尿病,另一种是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

正常人自身可以分泌胰岛素,能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但是一型糖尿病的患者自身不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就需要借助外援,进行人工注射胰岛素。

虽说这类患者多为年轻人,但依然无法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环节病情,必须用药,而且要终生注射胰岛素。

2、一型糖尿病患者自己如何打胰岛素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之前,需要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完全的消毒,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碘伏消毒。

另外,还要注意不能总在一个部位打胰岛素,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这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增生,可以轮换着部位来注射胰岛素。

这样就避免出现脂肪肉瘤和硬结的现象。

一型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要注意注射时间与部位的统一,可在早上在腹部打胰岛素,中午在手臂打胰岛素,晚上在臀部打胰岛素。

介绍的最后一点就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时要根据药效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举例来说:打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与上臂部位。

打中长效胰岛素时适宜选在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和大腿。

3、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标准使用方法胰岛素都是往皮肤上直接注射的,除了皮肤还有一种叫做胰岛素泵的,都是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的。

但是胰岛素是不能采取静脉注射的,这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确定自己的血糖是不是已经平稳了,还有如果是初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先采用饮食的控制疗法,一定不要盲目的注射胰岛素。

每次使用胰岛素一定要调整胰岛素的量。

以能控制血糖上升为标准,还有千万不要过于多的注射胰岛素。

并且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不要只选择一个地方,只要是肚子。

胳膊都是能扎的。

如果只是往一个地方是会造成皮肤部分萎缩的。

1型胰岛功能恢复案例

1型胰岛功能恢复案例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即使经过正规的治疗也是无法恢复的,但是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功能是指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功能。

胰岛中央聚集着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其周围覆盖着杂居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

1型糖尿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环境、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该过程是不可逆的,没有药物可以修护受损的胰岛。

由此可见,该病无法治愈,更无法自愈,胰岛功能是无法恢复的,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若患者能够遵医嘱进行规律、规范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一般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存期限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若血糖控制不佳,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预后不良。

有时若血糖升高严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检查,对临床分型、糖尿病的评估、用药选择和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检查胰岛功能时,一般会让被检者喝75g葡萄糖水,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胰岛素、C肽等数值,来判断胰岛功能。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介绍1型糖尿病的病因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1型糖尿病的症状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 声等检查,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预防心血管疾
病。
患者日常自我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记录 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以便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运动记录 记录每日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以便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同时,也应注意观察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视力下降、足部感觉异常等,以便及时就医诊治。
心理干预措施选择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认知,改 变消极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
对方式。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进 行干预,改善家庭氛围,提高
家庭支持。
团体心理治疗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心理治疗活 动,增进病友间的相互理解和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 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抑郁 、抗焦虑等药物,缓解症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 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确定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偏好,确定每日 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制定碳水化合物计划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每日可摄入 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分配。
设计餐次和食谱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设计每日三餐 及加餐的食谱,确保营养均衡。
药物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治疗,通常选择长效、中效或短效胰 岛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 调整。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1、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原因在于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Ⅱ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

3、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

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就餐。

比如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饮食就要适当地调整,减少能量摄入;春季气温回升,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就可能会适当地增加。

这样才能维持能量的平衡。

2、讲究营养素的分配,合理选择食物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即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

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变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有些食物虽然病人很喜欢吃,但由于血糖指数或血糖负荷很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要加以限制。

1型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概述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龄发病。

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当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大量分解脂肪以供能量需求。

脂肪分解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后转化为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酮体过多时会导致血液酸化,称为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1.恶心、呕吐:由于酮体蓄积,刺激胃肠道引起2.腹痛:可能伴有呕吐,常误诊为急腹症3.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的过度通气,常表现为库斯毛尔大呼吸4.意识障碍:酮体和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5.脱水:呕吐、多尿和高渗状态导致6.酮味: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的诊断1.血糖:通常>16.7mmol/L2.血气分析:pH<7.3,碳酸氢盐<15mmol/L3.尿酮体:尿液试纸检测阳性4.血清电解质:低钠、低钾、低氯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1.补充胰岛素:静脉输注胰岛素,纠正胰岛素缺乏2.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3.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并发症处理:预防和治疗低血钾、脑水肿等并发症5.查找诱因:寻找并纠正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应激等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措施1.加强血糖监测:定期自我血糖监测,尤其在病情变化时2.正确使用胰岛素: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3.饮食控制:避免暴饮暴食,生病时适当调整饮食4.定期复查:定期检查HBA1C、眼底、肾功能等,早期发现并发症5.加强教育:深入了解1型糖尿病的特点和自我管理知识结语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随访,能够有效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型糖尿病小诡

型糖尿病小诡

患糖尿病时,除碳水化合物外, 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 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 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 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 竭。 病情严重或应时可发生急性代谢 紊乱。
第5页/共29页
第6页/共29页
糖尿病的分型
• 1型: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包括:自身免疫性,特发性。
(一)遗传因素 (Genetic
Factors) ❖ 人白细胞抗原相关基 因 ❖ 免疫球蛋白基因 ❖ T Nhomakorabea胞受体基因等
第13页/共29页
1.HLA相关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复合体 )
DR3和DR4 基因
易感基 因DQ 基因
2.第6对短臂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
第15页/共29页
(三) 环境因素
1. 饮食因素
❖牛奶:BSA与胰岛细胞ICA69具有同源性酪 蛋白A1 坏机制:分子模拟,牛乳产生抗体参与β细胞破
❖高热量饮食:胰岛素分泌持续升高使胰 岛细胞抗原逐渐增多
第16页/共29页
2、病毒
• 与T1DM有关病毒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 • 作用机制: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迅速大量破坏细胞;也可损伤胰岛β细胞,暴露其抗原成分,
第20页/共29页
三、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和诊断线索 • 实验室诊断标准
第21页/共29页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1
多尿
多饮多饮
多食
疲乏
体重减轻
第22页/共29页
视物模糊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2
临床表现
1.原有症状加重,极度口渴、无力。 2.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痛。 3.呼吸道症状:呼吸深速,烂苹果味 4.脱水征: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退,眼眶凹 陷, BP下降,肢冷无尿。 S症状:嗜睡、昏迷 6.诱发病症状。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一、类型
高中生物中提到的两种糖尿病分别是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肥胖程度和胰岛素分泌的情况:
1. 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缺乏或完全消失所导致的,患者体重偏轻,并且无论怎么发展都会失去胰岛素分泌,而且一般情况下无法自我控制。

2. 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由于肥胖或代谢紊乱引起的,患者的体重通常偏重,可以通过以正确的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有时还需要用药治疗。

二、发病原因
1. 一型糖尿病:一般情况下,一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或完全消失所导致的,具体原因包括:某些遗传病变、免疫原因、病毒感染、胰岛素分泌不全等。

2. 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起因于胰岛素抵抗、细胞和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肥胖、慢性炎症反应、代谢性紊乱等。

三、治疗方法
1. 一型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并要求患者注意饮食调控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

2. 二型糖尿病:尽量保持理想体重,积极跟随医嘱采取正确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以缓解病情。

1型糖尿病护理经验总结

1型糖尿病护理经验总结

1型糖尿病护理经验总结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以下是一些
1型糖尿病的护理经验:
1. 定期监测血糖:每天监测血糖,包括空腹、餐后和睡前血糖,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2. 饮食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同时,应适量摄入蛋白质、蔬菜和水果。

3.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5次左右。

4. 合理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胰岛素,避免剂量不足或过量。

5.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和皮肤破损。

定期更换内衣和床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 心理支持: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家人和社会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7. 避免危险因素:避免疲劳、寒冷、创伤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总之,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运动和胰岛素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同时,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一、引言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全球范围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详细介绍1型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诊断1、临床表现: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

2、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还应检查尿常规、血酮体、血电解质等以排除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3、胰岛功能检查: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可了解胰岛功能,协助诊断1型糖尿病。

三、治疗1、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胰岛素剂量、注射次数、时间等。

2、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控制1型糖尿病的基础。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3、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强体质。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病情。

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

5、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四、总结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诊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1型糖尿病。

通过合理的胰岛素治疗、饮食和运动调整以及血糖监测,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密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建议和展望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胰岛功能检查和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1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常见于青少年,大量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时间在35岁以前,占据糖尿病患者不到5%。

医生在确诊患者为1型糖尿病的时候,需要告诫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需要终身治疗的原因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遭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细胞已经不能进行正常胰岛素分泌以及产生。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1型糖尿病只要保证终身接受胰岛素的治疗,有很大的几率可以获得正常人相同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素分泌减少为特征,通常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在35岁之后,占据着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机体内的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没有完全丧失正常的功能作用,还有着最为基础的功能作用,甚至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产生过多,但是体内胰岛素的数量并不代表胰岛素的功能使用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机体生产的胰岛素往往没有实际的功能效果,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现象。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仅仅是一种相对功能缺乏的状态,在临床上,往往会选择对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刺激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实现治疗作用。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分不清自身糖尿病的类型。

针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着5个区别:(1)年龄的区别: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会在自身40岁以下的年龄出现发病,尤其是20岁以下的患者,有很大几率为1型糖尿病患者,仅仅存在很少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在20岁以下发病。

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在50岁以上才发病。

总的来说,2型糖尿病是年纪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是年纪越小的患者越容易发病。

(2)起病时体重的区别: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伴随着自身的体重减低以及日渐消瘦的症状。

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伴随着自身的明显超重或者出现肥胖现象。

胰岛素使用14问

胰岛素使用14问

编辑/杨春霞*****************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一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药物,自问世近百年来,被其挽救生命的患者数量难以计数,可谓功莫大焉。

然而,就是这么“神奇”的药物,在其应用的道路上,至今还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像一只只拦路虎,令许多需要胰岛素治疗但尚未开始应用的患者朋友望而却步,甚至一些已开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朋友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据统计目前国外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而国内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仅约15%左右,许多患者该用胰岛素而未及时使用,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本期专家评药,就来谈一谈胰岛素使用的问题,希望能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更好地应用现有抗糖尿病药物中历史最长、降低血糖最有效的药物——胰岛素。

指导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乔 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燕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任 伟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 孙勤国整 理:杨春霞胰岛素使用14问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可以说胰岛素是现有的抗糖尿病药物中历史最长、降低血糖最有效的药物,它可以降低升高到任何高度的血糖水平,且没有达不到疗效的最高剂量。

那么,哪些人需要用胰岛素?如何用?它是不是也有不良反应?如何避免不良反应呢?请看下文————患者篇——问1:1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用胰岛素?答:1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该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完全破坏,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患者体内就要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

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首要的是用来救命,然后才是用它来治病,即通过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

血糖高一定要打胰岛素吗

血糖高一定要打胰岛素吗

血糖高一定要打胰岛素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血糖高一定要打胰岛素吗”是一个常常困扰患者的问题。

其实,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我们要明白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胰岛素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时候打胰岛素是必需的,而且是终身的。

然而,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情况就较为复杂了。

在 2 型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只是部分受损,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此时并不一定需要打胰岛素。

那什么情况下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打胰岛素呢?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比如出现了急性并发症,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这时候为了迅速纠正代谢紊乱,挽救生命,就需要使用胰岛素。

另外,如果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持续高于目标值,或者出现了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医生也会考虑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患者进行手术、遭受严重创伤或者发生严重感染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糖会急剧升高,这时候也往往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除了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是否需要打胰岛素。

例如,一些患者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这会影响口服降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此时胰岛素可能是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年龄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他们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更加谨慎,并且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再来说说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有多种剂型和注射方式。

常见的剂型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

注射方式一般是通过胰岛素笔或者胰岛素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

久用无效,胰岛素是否需调整

久用无效,胰岛素是否需调整

编辑/李宇杰****************久用无效,胰岛素是否需调整□ 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许岚/凌冰玉胰岛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所谓内源性,即人体自身合成的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机体内最重要的降血糖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一旦确诊,需终身使用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则不必一上来就用胰岛素。

应首先考虑改善生活方式和选择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如在此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药物很难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医学术语,通俗地讲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和逆转β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说到耐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抗生素,其实,胰岛素也有类似现象。

胰岛素的降糖效果虽然是很不错的,但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要达到差不多的控糖效果,胰岛素每日剂量会越用越多,即使这样,血糖控制情况仍然不甚理想。

但不同的是,抗生素的耐药有相当一部分是滥用造成的;而胰岛素的“耐药”恰恰相反,常常是患者不敢用、不会用引起的。

也就是说,发现胰岛素作用下降,先别忙着下结论,排除以下原因再说。

原因1:了解不深入部分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对注射胰岛素有恐惧心理;有些患者则认为胰岛素像毒品一样,注射后会成瘾,于是不能坚持使用,血糖一旦稳定,他们便不告诉医生护士自行停药;有些患者对不同品种胰岛素的应用、起效、高峰持续时间缺乏了解,自行选用或调换不同剂型和规格的胰岛素;或者由于储存不当或放置过久使胰岛素效价降低或失效。

一型糖尿病的治疗

一型糖尿病的治疗

一型糖尿病的治疗
一、一型糖尿病的治疗二、一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三、一型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型糖尿病的治疗1、胰岛素治疗一型糖尿病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每个人体内都需要胰岛素维持机体功能正常。

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内释放胰岛素,因此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通常是利用注射器通过皮下注入体内。

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胰岛素泵,它可以连续将胰岛素输注进患者体内。

胰岛素不是做成药片形式,而是液态制剂。

2、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一型糖尿病
医生会给患者开些预防眼病、肾病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药物,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病机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或治疗高血压和有肾病症状者的常用推荐药物。

3、干细胞技术治疗一型糖尿病
由于注射胰岛素并不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所以医学专家尝试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据有关文献表明,现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长已经有15个月未注射胰岛素,最早是在巴西的医生移植15例,最长也有30个月。

4、一型糖尿病的病因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一种激素,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一旦诊断出糖尿病,医生会建议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间点应由临床医生决定。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开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申请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常见情况:
1. 对于需要迅速降低血糖水平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需要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

2.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尝试其他治疗措施如口服药物未见效果时。

3.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是其必需的治疗方法。

当糖尿病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通常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胰岛素用量的调整。

下面是胰岛素的调整方案:
1. 初次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通常较小,以避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2. 胰岛素注射的时间通常是在饭前,以帮助血糖水平在进食后不会过高上升。

胰岛素注射后,患者应该在饭前准确测量血糖水平,并根据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遵循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调整胰岛素用量的需要。

4. 同时,患者也应该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低血糖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进行调整。

总之,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剂量的调整。

糖尿病患者和医生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的沟通,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打胰岛素吗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健康和寿命。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达80%以上,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

导致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b细胞。

因为胰岛β细胞绝大部分被破坏,任何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都不能促使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最恰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高血糖及注射一次(有时需要两次)长效胰岛素以维持餐间及夜间的血糖水平。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一直被描述成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没有胰岛素身体就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存活。

2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起先可用药物促进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终因长期药物刺激使人体胰岛功能衰竭而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

(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