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教科书使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教科书的使用初探摘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必须着眼于“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
“用教科书”,就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围绕教科书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并根据教科书提供的可能性去创生教科书的意义。
关键词:教科书、教教科书、用教科书、教科书内容
农村初中的现状:设备差、师资薄、生源少、学生数学基础差。
一方面要搞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老百姓关心的“考上了几个重点中学”。
为此要搞好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使用教科书上做文章。
近几年来我在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初步赏识是:变过去的“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
一、以教科书为“中介”,创设情景,呈现教科书内容
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教学活动就是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学,首先要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呈现教科书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而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
”为此我的做法是:
1、以数学教科书提供的素材来创设情境呈现教科书内容,如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引导学生按教科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p95)上的“做一做”操作,结果学生有很多的发现,从而概括出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2、自创情境呈现教科书内容。
“情境学习”的理论正在风靡,要想所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有使学生产生“惊异感”、“认知冲突”、“悬念”、“自动卷入”的效果。
如我在教函数时,一开始就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整数、分数(小数)、无理数,你还想知道函数是什么性质的数吗?”同学们齐答“想”,那就“请听本课分解”。
这节课大家的积极性高涨,待得出结论后,我又问:“同学们现在该知道函数是什么性质的数了吗?”大多数同学都说:“不是数吧”我就顺势指出:“函数不是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3、利用多媒体呈现教科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践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视图”、“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平移”、“旋转”及概率统计等内容时,都借助多媒体呈现教科书内容,使学生直观易懂。
二、以教材为“范例”,精心设计,布置多样化作业
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十分强调“主动性作业”的特殊重要性。
为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针对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多样化
的作业。
1、基础型。
源于教科书上的基础题和自己设计的基础题,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挑战型。
源于教科书上有难度的题和自己设计的题(大多是依教科书上的例习题变化而来),目的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更好地发展。
3、实践型。
源于教科书上及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如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后,我把学生带到校外去测山高、树高、河宽。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活型。
通过调查、收集资料、设计方案来进行的作业,大都需要合作完成。
如学了统计后,出示作业:“调查我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有人说今年下年物价上涨,你有何看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是学的有用的数学。
三、以教科书为“载体”,综合实践,加强与各科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利用数学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
搞好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好教科书提供的数学与其它学科联系的素材,并适当扩展,如学了函数后,我引导学生探究了一个数学与物理联系的题:分小组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摆的初始高度对它的周期有何影响?单摆中重物的重量呢?系重物的绳子的长度呢?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通过自己做的实验收集数据,将数据用表格展示出来,通过数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
论。
以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规律,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又如学了乘方后,我叫学生探讨了一个数学与生物相联系的题“一种细菌在某种条件下,每3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细菌分列24小时与两个细菌分裂12小时,细菌数目相等吗?”
四、以教科书为“基点”,张扬个性,发展再生教科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便于教师发挥创造性。
”一个班中,使用的教科书是相同的,而每一位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为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
1、对学困生,在问题的情境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上都降低要求,尽可能地让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看法。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科书的内容上适当增加,如分解因式可增加“分组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可增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练习题方面,可做一些挑战性很强的题,如中考压轴题,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