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上南二村小学周国鸣周剑

记得有一天踏进教室,看见我班的燕卿同学呆呆的坐在位子上,两眼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上课时也魂不守慑的。课后,我便找她谈了一次心。她没说些什么只是哭。从那天起,往日活泼可爱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时不愿举手发言,下课后不愿与同学一起活动。这个异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马上打电话与她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得知这段时间燕卿同学的父母,整天争吵,感情破裂导致离婚。父母的离异给燕卿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搁下电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随着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和离异家庭学生日益增多,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所谓的单亲家庭是指父或母一方单独领养、照顾自己的孩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往往是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而其中离异家庭占了很大比例。单亲家庭中,无论父母有多少人格优点,孩子只接受一个事实:他的家庭是个不完整的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更会认为:爸爸、妈妈是“自私”的,他们为了自己而忽视了我的存在,他们的幸福是以我一生的不幸为代价的。这样的孩子头脑中充满了对父母的轻视甚至憎恨,他们看不到父(母)亲一人抚养他,既做父亲、又做母亲多不容易。由于怕人歧视,这些单亲子女在小朋友、同学中不愿提起父母,不愿谈起家庭。据统计一百名学生中,总有十多个单亲子女,他们的性格大体相同:内向、孤僻、沉默寡言,听讲不够专心,喜欢低头做事,不愿与

人交流,即使是身体不适也不说,不求表扬,只求别挨批评。显而易见,父母的离异,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

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我们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群体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以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我校专门对在校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了次普查.(见附表一) 据统计结果表明,我校现共有学生1180名,其中单亲家庭的学生61名,占全校总人数的5.17 %。以我班为例,共有学生43名,其中离异单亲家庭学生6名,占全班总人数的14%。

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实质上是对青少年情感需要的剥夺。美国心理学家马林洛曾指出:“父或母空缺是导致低成就和个人失调的重要因素。”因为失去父或母而导致的家庭破损会给青少年尚未健全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打击,而因为失去配偶的父或母的心理创伤,必然加重了这种打击。使他们一时无法适应,从而造成心理失调,影响心理健康。我们分别给全校61名单亲家庭学生和从全校各年级各班抽选的61名一般家庭学生做了一个心理测试.(见附表二)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往往有以下心理特征:

第一,自卑心理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在自卑心理测试中的平均分明显比一般家庭学生低。(见附表三)父母离异或因为丧失其中一方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孩子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健全而感到自卑,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如:我们班一女生父母离异前学

习成绩优秀,但父母离异后情绪不稳定,成绩忽高忽低,极不愿意和别人谈及家庭情况。有一次,她对母亲说:“同学每天都由父母接送,我真怕同学问我,‘你爸爸怎么不来接你呢?’”他们中的许多人只要与人谈及家庭情况,便觉得难堪。怕与别人交往,远离了集体和小伙伴。长此以往,长大后容易患社交恐惧症。

第二,攻击心理

根据统计,单亲家庭学生在这类题中的平均分为16分,一般家庭学生的平均分则为23分。可见单亲家庭学生具有较强的攻击心理。在离异之前,年轻的父母往往是争斗型的,常常动用武力,偶尔也往子女身上撒气,使其子女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压抑,父母离异后这种压抑容易转变成攻击心理。学生一旦遇上某种场合或某种条件便会发泄,影响了与小伙伴的友好交往。

第三,嫉妒心理

从附表三中的统计上可看出,单亲家庭学生的嫉妒心理明显比一般家庭学生强。这是他们在自己社会尊重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其目的在于主观上缩小和消除自己与完整家庭学生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差距,以实现原有关系的平衡。看到自己的同学的父母对孩子关爱、同学的行为得到大家赞扬、同学之间伙伴友爱等,便会产生嫉妒,于是与人相处总不那么热情。

第四,猜忌和孤独心理

在这类的测试题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平均分比完整家庭学生整整低了16分。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学生具有较明显的猜忌和孤独心理。

在小学生看来,父母离异是一种很不光彩的事。他们害怕同学知道,对此极为敏感,他们往往误以为别人小声说话就是在谈论自己,甚至怀疑老师不信任自己,同学看不起自己,缺乏积极交往的勇气,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不愿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远离群体,孤守在自己的小天地。

第五,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是形成离异家庭学生群体适应性差的最危险的因素。可从附表三中的数据看出,单亲家庭学生的得分明显比完整家庭学生低。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破损而形成的心灵创伤,再加上由此引起别人对他们的议论、嘲讽和歧视。他们常常显得心灰意冷,对同学无动于衷,甚至会对人怀有敌对情绪。因此他们不容易被理解和接纳,同时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同情。

今天的青少年是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做父母的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活泼,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这一新概念表明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重要,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为了改善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矫治异常心理活动与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的小脸重新绽放灿烂的笑容,我们给全校的单亲家庭

学生做了一个“你喜欢怎么样的生活?”的心理测试.针对学生们在问卷上所希望的,以及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目标,我们尝试了以下这些做法: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单亲家庭学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交往环境,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一交往环境,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精神没有压力,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他们才会有安全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单亲家庭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和冷漠心理。对他们取得的每个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自信心。在群体活动中,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不要让他们觉得与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让他们自然地融入群体。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嫉妒、猜疑和攻击心理,增强对同学的信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个别心理辅导,建立师生间的亲密信任关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必须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单亲家庭学生喜欢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不想让别人了解。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可使他们逐步感受到他们在老师心中是有地位的,教师要用自己更多的爱和他们经常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们说出心里的想法。这样就可以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