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 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象,并引出课文标题《春》。

2. 教师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并概括段落大意。

4. 教师提出思考题:本文主要写了春天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6. 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7.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强调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强调语音、语调和感情的表达。

2. 教师提出思考题: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话?为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想: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师生玩游戏。

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五篇篇一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祥案教学目标: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2)新词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教材及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要求一、独立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二、根据课后习题朗读古诗。

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句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昼、耘”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的诗句,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

设计想法引导与童趣相关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2、打开课题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诗歌的花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强调“园”“公园”的“园”,“杂”字下面是带勾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勾、撇、点。

3、介绍作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其诗语言清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齐名,合称“中兴四大家”二、初学古诗、整体认知。

1.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

教师相机点拨:《1》“昼”“稚”都是翘舌音。

《2》“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3》“漪”字的三点水是形旁,“漪”指水中的波纹,可结合词语“涟漪”理解“漪”的字义,注意不要读成“qi”(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指导“晓”字不要多点,少撇“昼”“桑”是上下结构,各部分需要写得紧凑一些。

(3)指导学生多学习多音字“供”《1》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养、供职;供给、提提、供应。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三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三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三篇篇一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诗题)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

“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跳水》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能够理解、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掌握生词:跳跃、轻盈、瞬间等的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场景。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重和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拼搏精神。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以及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跳水》的内容。

•掌握生词及短语的意义。

•进行口语表达,描述跳水的动作和感受。

2. 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来描述出跳水这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描写词语,增强语感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跳水》的课本或教材。

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生字卡片和课文词汇表。

4.教学PPT或投影仪。

5.手绘或打印跳水动作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跳水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跳水的好奇和兴趣。

2.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跳水,了解跳水运动的一些基本信息,让学生猜测《跳水》这篇文章可能讨论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班内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跳水》,要求学生注意理解文章大意及核心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生字词和词组。

3.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学习重点知识(15分钟)1.教师使用图片展示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跳水动作。

2.结合图片进行口语练习,描述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和感受。

第四步:语言拓展(10分钟)1.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描写词语,自己编写一段关于跳水的描述文章。

2.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和同学分享寒假里的喜怒哀乐以及新发现、新收获。

2.交流展览寒假作业,对寒假生活做个总结。

3.了解高年级语文课本的结构、每个单元的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4.对本学期的语文成绩拟定目标,制订计划,并交流怎样落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特色,明确学习方向。

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轻松入课。

1.师:愉快的寒假结束了,恭喜同学们长大了,现在老师就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曲《童年在长大》。

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后谈感受哟!2.课件出示:我长大了。

配背景音乐《童年在长大》。

3.师: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引导学生谈出又长大一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二、重温寒假,其乐融融。

1.师:这个春节,大家一定过得很开心。

你们能将最想说的话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大家畅所欲言吧!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作业展览,取长补短。

1.大显身手。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你们的寒假过得愉快而有意义。

现在,又到了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把最能代表你寒假成长的、你认为最有创新精神和意义重大的作业摆到桌子上,我们来个“作业大比拼”。

2.互动交流。

现在请每位同学携带自己的笔、本,走出自己的座位,去欣赏其他同学的作业,对于有深刻印象和感受的,及时记录下来。

3.学生参观。

4.全班交流。

(1)指名谈谈自己认为最出色的作业,并说出其出色在哪里。

①优秀对联的集锦。

②优秀书法的心得。

③出色的手工制作。

……(2)优秀学生谈自己的经验。

(3)以不点名的形式给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提个醒儿:不能一放假就忘记自己学生的身份。

5.教师小结:凡是被选作“黑马”的同学,一定是怀揣着伟大的理想,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人。

四、语文课本,新的朋友。

五下第一课手写教案

五下第一课手写教案

五下第一课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2)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书写规范;(3)通过练习提高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细致和耐心。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认真态度;(3)锻炼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2)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书写规范。

2. 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练习提高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汉字,让学生猜测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并引导学生讨论汉字的书写规范。

2. 学习(1)教师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汉字;(2)教师示范一些常用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跟读;(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练习簿上反复练习这些汉字的书写。

3. 操练(1)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认真书写练习;(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进行了训练,通过示范、操练和总结,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存在书写不规范、不认真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和耐心,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进行训练,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

《村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2.难点是;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理解词语【陂】【寒漪】【腔】【信口】二、品读释疑1、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

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不好。

因为“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

“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4、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5、讨论交流: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三、结构主旨课文结构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横牛背信口吹四、课文主旨《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小伙伴们!欢迎来到五年级下册语文的奇妙世界,咱们今天要开启第一课的学习之旅啦!这第一课啊,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冒险开篇,充满了新奇和趣味,大家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哟!一、教学目标。

咱这节课的目标呢,就好比是一场小比赛的终点线,得让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冲刺。

首先啊,要让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一下,当你把课文读得绘声绘色的时候,就好像把课文里的故事变成了一场生动的电影,让大家都能沉浸其中。

其次呢,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就好比是要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咱们得通过仔细阅读,找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宝贝”,知道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最后呀,还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像要去猜一猜作者心里的小秘密,看看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开心、难过还是有其他的感受,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和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啦!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呢,就像是爬山的时候必须要经过的陡峭路段,得格外小心。

咱们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那些比较难懂的词句。

比如说,有些词语可能在平时很少见,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躲在角落里等着咱们去发现它的奥秘。

难点嘛,就像是一道高难度的谜题,需要咱们绞尽脑汁去解开。

这节课的难点就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作者不会直接把他的想法告诉我们,而是像变魔术一样,把它们藏在字里行间。

咱们得像聪明的侦探一样,通过各种线索去找到这个“魔法密码”。

三、教学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场“学习冒险”,老师准备了几种有趣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朗读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咱们就像一群小歌唱家,把课文大声地读出来,一边读一边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啦。

第二种是讨论法。

大家可以分成小组,就像一群小探险家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

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讨论,说不定在讨论的过程中,灵感的火花就会“噼里啪啦”地冒出来呢!第三种是问题引导法。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底蕴,体会诗歌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诗句的意义及诗歌韵律、意境的感悟。

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王之涣、李白、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诗句的停顿。

接着,让学生背诵诗句,检查背诵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听,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洒着花样年华……。

这游戏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或描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作钲的场景,或描绘优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2课时1古诗三首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的感受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一组
1草原
新盛小学张少贵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
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4)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5)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6)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7)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8)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