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抗肿瘤的药理分析
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

红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
结构与分类
红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没食子酸、间苯三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等 ,它们大多具有酚羟基和羧基的结构特点。
药理活性
红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 菌等。其中,没食子酸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 抑制脂质过氧化。
红花中的其他化学成分
• 红花中含有多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脂肪酸、甾醇、挥发 油、色素等。这些化合物在红花中含量较高,并可能具有一 些药理活性,如甾醇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03
红花药理作用研究
红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血管
红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 成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
血压,改善心肌缺血。
抗心律失常
红花中的一些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可以抑制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 ,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023
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 红花简介 •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 红花药理作用研究 • 红花临床应用研究 • 红花研究展望
01
红花简介
红花的历史背景
红花作为中药在我 国有着悠久的应用 历史,最早可以追 溯到汉代。
红花在古代就被用 于治疗多种疾病, 如痛经、产后淤血 、跌打损伤等。
古代医书如《神农 本草经》和《伤寒 杂病论》中均有对 红花的记载。
抗病毒
红花醇提物具有抑制流感 病毒复制的作用,可用于 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冒。
红花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红花逍遥颗粒
由红花、当归、白芍、柴胡等 组成,可用于调节女性月经周 期,缓解乳腺增生、卵巢囊肿
等症状。
红花养心丸
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p香豆酰)色胺OβD吡喃葡萄糖苷 (55)、4[N (p香豆酰)色 胺4″基]N阿 魏 酰 色 胺 (58)等 化 合 物。红花中生物碱类化合物见图 2、表 2 。 [12,1416]
13 聚炔类
红花中的聚炔类成分主要以十碳和十三碳为主。 聚炔类化合物苷元多是油状物形态,置于空气中易 发生聚变,不稳定,形成糖苷之后多以粉末状态存 在,可增加稳定性[7]。红花中聚炔类化合物结构见 图 3、表 3[12]。
2021年 5月 第 23卷 第 5期
·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ModChinMed
May2021 Vol23 No5
红花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李响1,俱蓉1,李硕1,2,3,4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关键词] 红花;黄酮类;药理作用;质量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890(2021)05092812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200321001
ResearchProgresson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 EffectsofCarthamustinctoriusandPredictiveAnalysisonQualityMarkers
14 亚精胺类
红花中的亚精胺类化合物大多为含 3个香豆酰基 的亚精胺衍生物。Yue等[17]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得到 了 1种新的神经酰胺相对(3S,4S,5S)3[(2S)2 羟基苯 基 二 十 烷 基 氨 基]4羟 基5[(4Z)十 四 烷4 烯]2,3,4,5四 氢 呋 喃 {rel(3S,4S,5S)3 [(2S)2hydroxyheneicosanoylamino]4hydroxy5 [(4Z)tetradecan4ene]2,3,4,5tetrahydrofuran, 103}。目 前 红 花 中 已 分 离 得 到 的 亚 精 胺 类 结 构 见 图 4、表 4[12,17]。
红花主要成分

红花主要成分摘要:一、红花概述二、红花的主要成分三、红花成分的药理作用四、成分应用注意事项正文:红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来源于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红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红花主要成分为黄色素、红色素、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C、生物碱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红花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红花概述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阻络等症状。
二、红花的主要成分1.黄色素:红花中的黄色素主要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2.红色素:红花红色素主要为红花苷,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3.挥发油:红花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4.氨基酸:红花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具有营养补充作用。
5.维生素C:红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6.生物碱:红花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三、红花成分的药理作用1.活血化瘀:红花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缓解疼痛。
2.抗炎作用:红花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组织炎症。
3.抗氧化:红花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4.抗肿瘤:红花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5.抗菌、抗病毒:红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四、成分应用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孕妇使用可能导致流产,故孕妇慎用。
2.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红花成分可能加重出血症状,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3.剂量适量:红花的使用剂量应适当,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4.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红花成分过敏,使用前宜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总之,红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在使用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及剂量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红花的治疗作用。
红花组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红花组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宋浩然,白咸勇(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3)【摘要】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
传统化疗、放疗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容易复发等,因此从天然物质中寻找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中药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其抗肿瘤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红花多糖等,本文就红花组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多糖;抗肿瘤作用doi:10. 3969/j.issn. 1672-0369.2016. 24. 023中图分类号:R979.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69(2016)24-0043-03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tum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afflowerSONG Haoran,BAI Xianyong(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264003, China)【Abstract】The malignant tum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However,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side effects are strong,and the operation is easy to relapse and generate other defects. Therefore,it has been a hot topic to find safer,more effective and less side effects anticancer drugs from natural substances 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found that safflower could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remove blood stasis and relieve pain,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anti-tumor were safflower yellow pigment,hydroxysafflor yellow A and safflower polysaccharide.In this paper,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safflower were reviewd.【Keywords】Safflower yellow;Hydroxysafflor yellow A;Safflower polysaccharide;Anti-tumor effect1红花的主要成分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 1 ~2 年 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顶生,花初开时黄色后变暗红 色。
红花抗肿瘤的药理分析

红花抗肿瘤的药理分析作者:张荣锦摘要目的:研究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方法:通过研究红花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肿瘤的中医病因分析和活血化瘀类中草药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导出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结果:(1)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2)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肿瘤患者血液循环系统,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从而使机体免疫细胞进入病变部位,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3)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从而产生了抗肿瘤的作用。
关键词红花抗肿瘤羟基红花黄色素抗血小板聚集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d part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anti-tumor. Methods: By studying the safflow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umor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f TCM etiology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anti-tumor, safflower derived som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anti-tumor. Results: (1)Safflower yellow pigment can reduce blood viscosity, blood vessels, improve the body's microcirculation, so as to regulate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a variety of immune cells, enhance the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 (2) The red flowers and the effect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e ingredient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an reduce platelet aggregation, increase blood flow,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umor and to improve the clotting of blood, so that the body's immune cells into the lesion site, control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3) In A certain range of doses, 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pigment A generated by inhibiting tumor angiogenesis, tumor growth needed nutrients and exclusion of metabolites, result in antitumor effect.Key words:Red flowers; Antitumor; 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pigment; Platelet aggregation1.引言1.1目的研究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红花,又称西红花或藏红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综述了藏红花对肿瘤、炎症、疼痛及心血管、肝、肾、神经系统保护的影响,本文就红花的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应用前景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一定综述,希望为传统中药材——红花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中药;红花;药理研究;临床应用Advances in Modern Research on SafflowerAbstract: saffron, also known as saffron or saffron, contains many active ingredients. The effects of saffron on tumor, inflammation, pain and cardiovascular, liver, kidney and nervous system protection a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affron's drug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afflower.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fflower;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Clinical application目录前言 (1)一、中药材红花的相关概述 (1)(一)简介 (1)(二)红花的栽培与禁忌 (1)(三)红花的化学成分解析 (1)二、红花的药理研究 (2)(一)红花生物活性的已知医疗效果 (2)1.对血管系统的改善 (2)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3.对血液系统循环的药理 (2)(二)红花生物活性的新近研究 (3)1.抗氧化效果 (3)2.抗肿瘤效果 (3)三、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5)(一)红花在中医妇科上的治疗效果 (5)1.功能主治 (5)2妇科养生 (5)(二)红花药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5)总结与展望 (6)参考文献 (6)致谢 (7)前言红花是药学界一直倾向于发现价值的热门传统中药类植物。
红花有效成分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 2 9 ] H. W. Z h a o , H. c .G u o . H e a t a n d m a s s t r a n s f e r d u 6 n g l o w i n t e n s i t y c o n v e c t i o n d r y i n g[ J] .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S c i e n c e . 1 9 9 9, 5 4
类色素、 黄酮 类 、 多 糖类 、 酚 酸类 、 甾体 类 、 脂肪 酸
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 。目前国内外对红花抗肿
右 旆 汪 杜 的 宓 土B; 首幺 V l - l qV A qPq
者 的抗 肿瘤 机制基 本是 通过 干预 体外 培养 细胞 以及 干预荷 瘤 鼠及 裸 鼠体 内瘤 的作用 来探讨 。
[ 2 8 ] C . L . H u a n g .M u l t i — p h a s e m o i s t u r e t r a n s f e r i n p o r o u s m e d i a s u b - j e e t e d t o t e m p e r a t u r e g r a d i e n t[ J ] . I n t .J .H e a t M a s s T r a n s f e r ,
( 1 7 ): 3 8 9 9—3 9 0 8 .
[ 3 4 ] 刘相东 , 杨彬彬. 多孔介 质干燥理论 的 回顾与展 望 [ J ] . 中国农
业大学学报 , 2 0 0 5 , 1 0( 4 ): 8 1— 9 2 .
[ 3 O ] P .P a t r i c k ,I .T u ne r r .A 3一D v e r s i o n o f T r a n s P o r e : a c o m p r e h e n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孔令瑞曹晓霞红花的化学成分较复杂,不同的部位成分不尽相同,主要成分为酮类物质、脂肪酸、酚酸、挥发油、色素等,还含有微量的微量元素等成分,成分受品种、生长周期、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红花黄色素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硬化、脑组织保护、抗炎、抗肿瘤、抗紫外线损伤等作用。
红花为草本植物红花的管状干燥物,属于菊科红花属植物,是传统中药,社会大众认识程度高。
中医认为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主要适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现代制药技术以红花为原料,制作的药物种类较多,如舒胸片、丹红注射液、注射用当丹红冻粉针剂、丹红滴丸、丹红崩解片等,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可治疗跌倒损伤、妇科疾病,还被开始用于心脑血管病、器官移植、肾损伤疾病治疗。
红花还作为保健品、畜牧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重要原料。
本次研究试就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概述。
1 红花的临床应用红花制剂种类繁多,正红花油为代表的药物主要用于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等皮肤疾病,口服液主要用于妇科疾病治疗。
近年来,红花为主要原料的药物还被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如红花黄注射液可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脑血栓。
一项meta分析显示,红花黄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等药物治疗血栓性疾病,可增进疗效,PLT 等指标更优,优于香丹注射液。
一项13项RCT研究的meta 分析显示,红花黄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OR=2.69,95%CI(1.95,3.70)],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OR=2.73,95%CI(2.20,3.38)],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OR=1.72,95%CI(1.31,2.25)。
循证研究显示,红花黄注射液用于直肠癌手术,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红花黄注射液还被用于移植术、肾脏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保护缺血器官。
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康 丽1,颜晓燕2△Ξ,辛志伟2(成都医学院,1104级临床医学本科班;21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83) 【关键词】 红花;药理 【中图分类号】 R28217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193(2008)0620136203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1)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浙江、四川、云南、新疆等地。
历代医书及《本草纲目》中均有详细记载,是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 ,SY ),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 2droxysafflor yellow A ,HSY A )、红花苷、红花醌及新红花苷等,各国学者对其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就2000年以来对红花的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1 抗凝作用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platelet avtivating factor )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激活剂,在血液循环疾病中起重要介导作用,红花中的水溶性成分红花黄色素主要含查尔酮类成分,金铭,陈文梅等人的研究发现红花总黄色素抑制PAF 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内游离Ca 2+浓度的增加[1],红花黄色素(SY P ,safflower yel 2low pigment )在体外对氘标记的PAF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离体条件下,红花黄色素能抑制PAF 与受体的结合,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夏雨叶等人研究发现[2]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 A )1~4mg ・kg -1静脉注射对血栓形成和AA(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由于AA 的释放可能导致的脑缺血后低灌注、血小板微血栓形成及脑循环障碍。
SY P 还能明显降低特发性水肿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加快微血流,改善微循环。
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红花作为传统中药材,广泛用于治疗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症。
红花中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红花黄色素A(SYA)、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红花多糖(SPS)等。
其有效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的作用,还具有抗肿瘤、抗高血压等功效,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对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红花;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草红花、杜红花、刺红花。
因其花红色,叶颇似蓝靛色又名红蓝花,又因其花中掺杂黄色而称黄蓝花[1]。
红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花。
具有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剌痛,跌扑损伤,疮伤肿痛的功效[2]。
近年来,国内外对红花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发现其对神经系统、肝脏、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也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本文就红花及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旨在为红花在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红花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2.1对心脑血管的作用2.1.1抗心肌缺血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以及抗氧化防御活性的降低是影响心肌细胞受损的三项重要因素,可用几种强效抗氧化剂介导酶对因氧自由基而受损伤的心肌细胞进行防御,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乳酸脱氢酶(LD)和肌酸激酶(CK)无法穿过细胞质膜,然而当心肌细胞受损或死亡时,LD和CK可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因此,LD活性和CK活性可代表在缺氧/复氧(A / R)状态下细胞的损伤程度。
心肌细胞在A / R状态下培养会降低其活性,增加LD和CK的释放,促进细胞凋亡。
红花黄色素A (SYA)可提高过氧化氢酶、GSH-Px和SOD的活性以及上调GSH的水平来显示抗氧化活性,并抑制LDH和CK的释放来表达其抑制细胞凋亡能力,达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3]。
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表时间:2011-11-17T09:30:31.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7期供稿作者:刘仁俊[导读] 红花的临床作用非常广泛,化学成分复杂,本文主要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刘仁俊(吉林省中医院 130021)【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419-02 【摘要】红花的临床作用非常广泛,化学成分复杂,本文主要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红花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中药红花,性辛、温,入心、肝二经,具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效,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症,是中医常用中药之一。
中药红花已有4000多后的历史,分布较广,在很多国家均有栽培,原产于埃及,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新疆、河南、浙江、四川、云南等地〔1〕。
1 化学成分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花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其研究已有很多,红花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从红花中分离得到多种黄酮化合物。
红花中的色素成分以红色素和黄色素为主,它们是醌式查耳酮类化合物,在其它植物中很少见。
黄色素(SY)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水溶性红花黄色素(SY),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红花醌苷,新红花苷,山奈酚-懈皮素,芦丁等组成。
脂肪酸:亚油酸、棕搁酸、月桂酸、甘油脂等不饱和脂肪酸。
挥发油:低脂肪酸,少量芳香脂,烷烃。
红花多糖: 红花多糖的基本组成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
红花中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中乳糖以链连接的一种多糖体。
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2〕,红花富含铬、锰、锌、铜。
红花的生物活性很可能与这些微量元素有关。
2 红花的药理作用2.1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红花煎剂中含有增强心肌收缩的成分,能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流量的作用[3]。
【推荐下载】红花的药理作用分析

红花的药理作用分析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红花的药理作用分析 【关键词】红花药理作用研究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 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 朴永哲等[1]研究发现,SY可减少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缓解心室肌组织ATP含量下降及其超微结构的损伤;亦可缓解大鼠心肌线粒体混悬液中线粒体的肿胀及膜流动性下降,表明SY可缓解大鼠心肌缺氧性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腹腔注射SY可明显降低大鼠心率, 且显著改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所致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同时可缓解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冠状动脉流量的下降,提示SY具缓解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1.2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刘发等[2]报道红花黄色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给予大鼠灌服红花黄色素1~2 g/(kgd),给药3~5 d后开始降压,2~3周作用最强,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有明显下降,认为SY的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加压反射、激动H1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和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有关。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Y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抑制PAF factor,PAF)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升高;诱发的人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3]放射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SY可竞争性抑制氚标记的PAF与兔洗涤血小板(washed rabbit platelets,WRP)、兔血小板膜及膜蛋白上PAF受体特异性结合,从整体细胞及分子不同层次观察到了SY的PAF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臧宝霞等[4]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可明显抑制[3H]PAF与WRP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PAF介导的WRP及兔多型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PMNs)的聚集,且均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HSYA为PAF受体拮抗剂,为红花抗PAF的有效成分之一。
红花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之王

红花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之王红花,是被誉为中草药界的"活血化瘀之王",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中,用以治疗各种血液循环障碍及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红花的植物特征、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以探讨红花作为中草药之王的原因。
一、植物特征红花,又名郁金、红盖花、丹红等,是菊科植物的一种。
其花蕊鲜红鲜亮,花朵小巧而美丽。
植物通常高度为20-60厘米,具有直立的茎和对生的叶子。
叶子狭长而羽状分裂,有光泽。
红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主要产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
二、主要药理作用红花具有许多重要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化瘀:红花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种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抗炎镇痛: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3. 抗菌消炎:红花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
4. 降脂降压:红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脂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5. 抗肿瘤:红花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临床应用红花作为中草药之王,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以下是红花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1. 心血管疾病:红花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2. 痛经:红花具有舒缓痛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经痛症状,改善女性生理周期。
3. 外伤瘀血:红花可以加速淤血的吸收,减轻外伤瘀血引起的肿痛不适,促进伤口愈合。
4. 风热感冒:红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5. 肝病:红花可以保护肝脏细胞,改善肝功能,对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应用该药物提供思路和参考。
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文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收集中药红花功效的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报道,对其现代发展及新用提出研究思路与见解。
结果红花的主要药理作用体现在改善循环系统、镇痛、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兴奋子宫平滑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抗炎等方面,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静脉炎、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方面均有较好建树。
结论中药红花的药理作用广泛,在临床治疗中有着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中药材;红花;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红花为菊科植物,5~6月摘取管状花晒干成药,全国多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地为河南、新疆等。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主要功用为活血通络、祛瘀止痛[1]。
红花在现代临床主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肌肉劳损、外伤所致的皮下充血、肿胀等,红花能够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兴奋心肌细胞,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供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平衡,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对于红花的药理、应用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
1红花的药理作用1.1心血管系统徐如英等人[2]的研究显示,红花黄色素静脉注射大鼠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发现红花黄色素具有降血脂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红花能够延长全血凝固时间,提高血浆覆盖,这说明红花对于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及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着十分明显的抑制效果。
张宏宇等人[3]的研究发现,红花总黄色素能够控制血小板激活,拮抗钙离子内流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同时有着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的缓解冠脉缺血现象。
张前等人[4]的研究发现,小剂量的红花煎剂有着轻微的心脏兴奋作用,能够使蟾蜍的心跳振幅增大,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但大剂量应用却出现了抑制作用;而在犬冠脉窦插管法的试验中,10mg/kg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能够增加犬的冠脉流量60%。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红花,又称番红花、藏红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是常见的调味品、药材、化妆品成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西医、食品和化妆品行业。
红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长期以来一直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一、红花的功效与作用1.抗氧化作用:红花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多酚、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对细胞的损害,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的作用。
2.抗炎作用:红花中的香豆素和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有助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炎症性疾病。
3.保护肝脏:红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红花还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对肝胆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降血脂作用:红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含量,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5.促进血液循环:红花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供血,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6.镇静安神:红花中的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安神,缓解焦虑、失眠、紧张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
7.抗癌作用:红花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癌症。
8.调理气血:红花在中医中被视为很好的调理气血的药物。
它可以活血化瘀,消散气机,调节气血平衡的作用。
对于痛经、经闭、血气不通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红花的禁忌症1.孕妇禁用:红花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孕妇在怀孕期间不宜使用红花,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止血药物:红花具有较强的活血作用,和一些止血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对止血效果产生影响,不建议同时使用。
红花多糖抗肿瘤的现代医学研究及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探索_Modern_Medical_Research_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2, 11(1), 45-50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2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2.111009红花多糖抗肿瘤的现代医学研究及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探索鲍以嘉,秦悦农,郝 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科,上海收稿日期:2021年12月1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4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13日摘要 红花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入血分,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SPS)是从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血管生成等途经达到抗肿瘤的功效。
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在治疗乳腺癌的应用中,红花多糖能够通过调控基因表达、阻断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可以成为从中药中开发抗肿瘤药物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红花多糖,肿瘤,乳腺癌Modern Medical Research on 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Antitumor and Its Exploration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Yijia Bao, Yuenong Qin, Wei Hao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Dec. 1st , 2021; accepted: Jan. 4th , 2022; published: Jan. 13th , 2022AbstractSafflower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t鲍以嘉等has a pungent taste and warm nature. It can return to the heart and the liver meridian and enter the blood. 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SPS) is an effective active component extracted from Saf-flower. It has anti-tumor effects mainly by inhibit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improving body immunity and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Breast cancer is one of the fast-est rising incidences of malignant tumors in our country,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mong women in the world.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tumor cells and promote their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and blocking signaling pathways. It can be a new exploration direction to develop anti-tumor drug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words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Tumour, Breast Cancer Array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称草红花,为1~2年生菊科管状花亚科菜蓟族红花属植物的干燥花,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红花为药食兼用原料,在食品和药用上具有重要地位[1]。
红花注射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注射的功效与作用红花注射是一种中药注射剂,由红花提取物制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花注射的功效与作用,包括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肿瘤、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还将讨论红花注射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首先,红花注射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红花注射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增加红细胞的弹性和聚血酶活性,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红花注射还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心脑血管组织的血氧供应,减少心绞痛和脑缺血等症状的发作。
其次,红花注射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红花注射能够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改善组织氧供需平衡,缓解疼痛和红肿等炎症症状。
此外,红花注射还能够抑制白细胞浸润和坏死组织的排出,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严重化,促进创面的愈合和修复。
再次,红花注射对抗肿瘤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红花注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轻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红花注射还能够改善免疫功能。
红花注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红花注射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红花注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红花注射能够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和释放,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脑血管组织的血氧供应。
3.抗炎作用:红花注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红肿等炎症症状。
4.抗肿瘤作用:红花注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
红花的药理分析

红花的药理分析摘要红花,又名草红花,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收种只需4个月的时间,适应力强,适合在中国西北等地区广泛栽种。
到目前研究为止,红花已开发出多种用途:从红花提取出来的红花素可用作染料;因红花油含有十分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可用作炼油;炼油后的渣可用作饲料;红花还可作为药用等。
红花种子油中含有高达80%的亚油酸,适用于降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脑缺血损伤、抗心肌损伤等。
中医药用于治疗肿瘤已逐渐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
为了更加清晰明确红花的药用价值,本文在详细分析红花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为活血化瘀类的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红花药理分析羟基红花黄色素抗血小板聚集1.活血化瘀类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现状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近年来肿瘤死亡率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进行肿瘤防治已成为当今医药界的热门话题。
目前,化疗、放疗、外科手术是当今治疗肿瘤的基本手段,但疗效甚低,远没有预期的好。
随着医药界学者对活血化瘀类中医药用于治疗肿瘤的不断深入探讨实践,活血化瘀类中医药有效地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肿块、出血、疼痛等是肿瘤的具体表征,在中医药学者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疗肿瘤的基本规律:活血化瘀调节机体微循环、清热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2.红花主要化学成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红花中草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
目前,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红花主要含有:黄酮类、脂肪酸、维生素、多糖、色素、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多种物质。
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起药理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分,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红花中的黄铜类化合物包括:红花黄色素(safflow yellow)、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等,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较高。
下面将对红花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阐述。
红花药成分

红花药成分(最新版)目录1.红花药的概述2.红花药的主要成分3.红花药的药理作用4.红花药的临床应用5.红花药的注意事项正文【概述】红花药,又称红花、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红花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它既具有药用价值,也具有观赏价值。
红花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被用于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瘀血肿痛等症状。
【主要成分】红花药的主要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红花苷、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其中,红花苷是红花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红花药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2.抗肿瘤作用:红花药中的红花苷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3.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红花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4.镇痛作用:红花药中的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缓解疼痛症状。
【临床应用】红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瘀血肿痛等症状。
此外,红花药还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等疾病。
【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红花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孕妇使用可能导致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
2.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红花药具有抗凝血作用,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可能导致出血加重。
3.个体差异:红花药可能对个别人群产生过敏反应,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红花药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1. 红花的组成成分红花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芳香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甲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芳醛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非氨基酸类化合物、非糖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质。
2. 红花的化学性质研究红花的化学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组成及其特性上。
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有机物质具有营养价值,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此外,红花中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物质,如磷、钙、铁等,这些无机物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营养。
此外,红花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谷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可以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红花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3. 红花的营养成分分析红花的营养成分分析显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磷、钾、锌、锰等多种营养成分。
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眼睛,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钙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铁有助于血液的形成,磷可以帮助肌肉发育,钾可以帮助调节体液,锌可以帮助新陈代谢,锰有助于激素的分泌。
此外,红花还含有多种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4. 红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红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其中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黄酮、花青素等。
研究发现,红花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防止脂质过氧化,从而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红花中的多酚和黄酮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自由基的形成,防止细胞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红花中的花青素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形成,阻止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细胞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抗肿瘤的药理分析作者:张荣锦摘要目的:研究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方法:通过研究红花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肿瘤的中医病因分析和活血化瘀类中草药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导出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结果:(1)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2)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肿瘤患者血液循环系统,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从而使机体免疫细胞进入病变部位,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3)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从而产生了抗肿瘤的作用。
关键词红花抗肿瘤羟基红花黄色素抗血小板聚集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d part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anti-tumor. Methods: By studying the safflow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umor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f TCM etiology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anti-tumor, safflower derived som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anti-tumor. Results: (1)Safflower yellow pigment can reduce blood viscosity, blood vessels, improve the body's microcirculation, so as to regulate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a variety of immune cells, enhance the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 (2) The red flowers and the effect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e ingredient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an reduce platelet aggregation, increase blood flow,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umor and to improve the clotting of blood, so that the body's immune cells into the lesion site, control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3) In A certain range of doses, 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pigment A generated by inhibiting tumor angiogenesis, tumor growth needed nutrients and exclusion of metabolites, result in antitumor effect.Key words:Red flowers; Antitumor; 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pigment; Platelet aggregation1.引言1.1目的研究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1.2活血化瘀类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现状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近年来肿瘤死亡率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进行肿瘤防治已成为当今医药界的热门话题。
目前,化疗、放疗、外科手术是当今治疗肿瘤的基本手段,但疗效甚低,远没有预期中好。
随着医药界学者对活血化瘀类中医药用于治疗肿瘤的不断深入探讨分析实践,活血化瘀类中医药有效地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肿块、出血、疼痛等是肿瘤的具体表征,在中医药学者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疗肿瘤的基本规律:活血化瘀调节机体微循环、清热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2.资料与方法2.1资料范莉[1]等经过实验证明:羟基红花黄色素A表现出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作用。
岳海涛[2]等人建立了实验鼠血瘀模型,并通过复制实验鼠体外血栓的形成观察红花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叶等[3]用电凝法烧灼凝结实验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实验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用闭塞法将实验鼠大脑四动脉全阻断,复制实验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吴伟等[4]通过荧光偏振法测量心肌线粒体膜的流动情况,用比浊法检测心肌线粒体的肿胀程度,并用比色法仔细观察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的高低,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缓解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作用。
张前等[7]应用RT-PCR等技术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进行研究。
2.2方法通过研究红花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肿瘤的中医病因分析和活血化瘀类中草药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导出红花抗肿瘤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3.结果(1)红花黄色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2)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肿瘤患者血液循环系统,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从而使机体免疫细胞进入病变部位,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3)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从而产生了抗肿瘤的作用。
4.讨论4.1肿瘤的中医病因分析从中医理论出发,肿瘤的引起发生是因为机体免疫细胞活性偏低,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障碍或者活性较低等不能及时杀灭新入侵机体的肿瘤细胞。
入侵机体后的肿瘤细胞会引起机体血液粘稠度增高,瘤细胞会释放出其凝血因子,增加血液蛋白的数量,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血压血脂升高,同时也阻碍了免疫细胞的进入,因此肿瘤疾病患者经常会处于肿块血瘀疼痛状态。
4.2红花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4.2.1抗血小板聚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红花中草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
中医中的血瘀,与血小板聚集、出现凝血、形成血栓密切相关。
红花活血化瘀的功效即是红花能起到改善血液循环障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防止形成血栓的作用。
而红花黄色素是红花起药理活性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据大量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十分显著地抑制作用,并对二磷酸腺苷(ADP)已经聚集的血小板也有十分明显的解聚作用。
其中范莉[1]等经过实验证明:羟基红花黄色素A表现出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作用。
当红花黄色素的剂量增加,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增强。
当红花黄色素剂量达到0.22g/ml时,聚集抑制率甚至达到85.9%,而解聚的百分率也达到了78.9%。
岳海涛[2]等人为了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建立了实验鼠血瘀模型,并通过复制实验鼠体外血栓的形成观察红花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从实验鼠血瘀模型可看出:当实验鼠的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多,给实验鼠注射红花注射液后,血液粘稠度下降,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或者已经聚集的血小板受到解聚。
因此,红花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latelet avtivating factor)的活性,延长凝血酶原和凝血的时间,表现出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4.2.2抗脑缺血损伤在临床上,红花注射液常常用于治疗急性的脑梗死病。
脑梗死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区域出现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发生病变或者坏死,在临床上,表现出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其中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形成脑血栓,约占脑梗死的60%。
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防止形成脑血栓,治疗脑缺血损伤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
夏玉叶等[3]用电凝法烧灼凝结实验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实验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用闭塞法将实验鼠大脑四动脉全阻断,复制实验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通过给予不同的剂量,考察分析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低(1mg/kg)、中(2mg/kg)和高剂量(4mg/kg)下,对实验鼠大脑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对实验鼠脑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出的行为症状的改善作用。
同时实验采用了尼莫地平组和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各剂量组的脑坏死区重量都要比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和生理盐水组)的要明显降低。
对实验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而言,在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剂量组下,实验鼠缺血后电图消失时间要比在对照组的要长,而且恢复灌注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剂量组的实验鼠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要比对照组的时间要短,并能十分明显地改善因脑缺血而引起的脑水肿情况。
4.2.3抗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出现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出现损伤心肌的情况。
心肌细胞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提供,一旦出现心肌受损缺血,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酶活性降低,随之,线粒体会逐渐出现肿胀、体膜流动性下降等变化。
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红花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心肌损伤功效。
吴伟等[4]通过研究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缓解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作用。
红花黄色素通过抑制异丙肾上腺素的诱导作用,从而降低实验鼠因心肌缺血出现的最大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等,缓解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线粒体量的减少。
在进行实验前,先制备实验鼠的心肌线粒体,然后通过荧光偏振法测量心肌线粒体膜的流动情况,用比浊法检测心肌线粒体的肿胀程度,并用比色法仔细观察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的高低。
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十分明显地减轻实验鼠心肌线粒体的肿胀,缓解心肌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的情况,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发生的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增加心肌营养性血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