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7/3
9
孟子时代的社会现实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这是一幅活脱脱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凄凉景象。“庖有肥肉, 廊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 而食人也。”这是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社 会状况的大概。君主自己过着奢靡的生活, 消耗了大量的财富,不知道体恤百姓的痛 苦,和野兽们差不多,都在吞食老百姓的 血肉啊!
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
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
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 2019/7/3
7
道德伦理
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 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
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
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
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
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
2019/7/3
2
“为往圣继绝学” ——私淑弟子
? 孟子虽然没能倾听孔子教诲,却凭借“舍我其谁”的担
当精神,以私淑弟子的身份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大师,有“亚圣”之称,与
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
各国推行仁义之道。当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
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迅速
5
?性善说:
? 人性本善,成为“仁政说”的基础。
? 《孟子·公孙丑上》: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 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7、《尽心》上下。
孟子的学说以“性善论”为出发点,核心是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其文章说理 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2019/7/3
4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 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 权推翻政权。
2019/7/3
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
最为重要。“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
也。”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
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2019/7/3
8
孟子人生三乐
?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也,父母俱在,兄弟 无故,一乐也”,父母亲都健在,兄弟都 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一种快乐。“仰不 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抬头不 愧于天,低头不愧于地,我心无愧于天地, 这是人生的第二乐。“得天下英才而教授 之,人生三乐也”,能够得到天下英才来 教育,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快乐。
? 孟子认为:四端与生俱来,人人都是相同的,未能 成为善人,不是人性本质有什么差别,而是由于不 去培养扩充这些善端,以致逐渐失去本性。如《三 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0因19/7此/3 ,“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 6 舜”。
仁政说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 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
‘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
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
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
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
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
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
孟 子 见 梁 惠 王
2019/7/3
中 国 文 化 经 典 研 读
山东省莱芜一中语文组 毕玉俊
1
孟子
(前 372年 —前289年),山 东邹城人,汉族。名轲, 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 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 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 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 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 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 迁”、“孟母断织”等故 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 世母教之典范。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 取千焉,
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
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 后其君者
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019/7/3
11
?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
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
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
? 责任:“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2019/7/3
10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
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他后来也如孔子一样退隐,并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以
德性和言论安身立命。
2019/7/3
3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1、《梁惠王》上下;2、《公孙丑》上下;
3、《滕文公》上下;4、《离娄》;
5、《万章》上下; 6、《告子》上下;
确立霸主地位,在大部分人都在追求“霸道”时,孟子
却独树一帜,举起了“王道”大旗,虽然二者都能达到
一统天下的目的,但毕竟“霸道”的效果来得快且明显,
而“王道”却要贯彻仁义精神等很长时间。所以,从某
种角度可以这样说:孟子有点儿不识时务。与孔子当年
游学各国的命运一样,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但他从不
怨天尤人,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