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多菌灵的危害与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多菌灵的危害与现状分析
张光辉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123班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菌灵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和毒理机制进行探讨,找出多菌灵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分析食品中多菌灵危害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遏制这种现象。
关键词:多菌灵农药;检测;使用现状;对策;预防
The harm of carbendazim and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in food
GuangHui Zhang
Class 3,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ranslation,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carbendazim pesticide residues on the harm to human body health effect and toxicology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and find the carbendazim huge harm to human body, the analysis of carbendazim in food hazards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urb this phenomenon.
前言
农药残留是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药投入农业生产活动,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1]。对于农药残留,人们往往重点关注对环境或者农产品的影响,而忽略对于农产品加工产品对人的危害,尤其是主要面向儿童消费群体的各种果汁和果酱等[2],这使得农药残留问题对人们生活造成更多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加工产品农药残留进行研究。多菌灵,化学名为N‐2‐苯并吡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防治效
1
果,广泛用于果树、蔬菜、粮棉和林木病害的防治,但它的残留期比较长,对哺乳动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3]。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人、畜、鱼类、蜜蜂等低毒。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经口中毒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虽说多菌灵属低毒农药,但对人体也存在着长远影响,一般多菌灵对人的危害分三个途径,一方面是通过肠胃吸收,吃进去后会对肝脏、肾脏造成破坏[4]。这种破坏有急性的,比如说呕吐,腹泻,甚至导致死亡的急性中毒;还有慢性的,就是当时可能不表现出来,几年以后才表现出来,也有的会表现在对子女的影响上。本文就食品中多菌灵的危害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预防的可行性意见。
1多菌灵简介
1.1 多菌灵的基本概况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中文商品名称:苯并米唑44号、贝芬替[台]、枯萎立克、棉萎灵;中文化学名称: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5]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英文商品名称:Carbendazime、Carbendazol、MBC、BMC、BAS346F、Bavistin[巴斯夫]、Delsene[杜邦]、Derosal[艾格福]、[6]Hoe1;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英文化学名称:methyl 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分子式:C9H9N3O2;分子量:191.2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它在植物和土壤中分解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物质,该产品环境相容性好,对环境污染轻微[7]。
多菌灵原是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杀菌剂苯菌灵的中间体,1969年美国G.P.克莱蒙斯、C.A.彼德森和J.J.西姆斯等分别报道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1973年英国的H.汉佩尔和F.劳契尔发表了多菌灵杀菌活性的报道,随后由联邦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始生产推广。
1970年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等也独立发现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在70年代中期,中国和联邦德国已先后实现工业生产。到80年代,多菌灵在中国已发展成产量最大的内吸杀菌剂品种。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吸收并经传导转移到其他部位,干扰病菌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其生长。多菌灵杀菌谱较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原真菌有效,对鞭毛菌亚门真菌和细菌无抑制活性。广泛用于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用于防治粮、棉、油、果、蔬菜、花奔的多种真菌病害,还可用于水果的保鲜。此外,它可在纺织、纸张、皮
革、制鞋、涂料工业中作防霉剂[8]。
多菌灵通常加工成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制剂主要有25%、40%、50%、80%可湿性粉剂,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增效悬浮剂、40%悬浮剂、15%烟剂等等。
1.2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
多菌灵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粉末,原药(工业品)为浅棕色粉末。215~217℃时开始升华,熔点307~312℃工业品290℃分解,蒸气压1.3.33μPa,相对密度1.45±0.05g/cm320℃,难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微溶于丙酮、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9]可溶于硫酸、盐酸和醋酸等有机酸,并生成相应的盐。对热较稳定,对酸碱不稳定。原药在阴惊、干燥处贮存2~3年,有效成份不变。[10]
多菌灵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也低。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特别是与核苷的生成受阻有关。在病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多菌灵还可同纺锤丝的微管蛋白质相结合而干扰有丝分裂。[11]但纺锤丝微管蛋白质的轻微改变,可使多菌灵同微管蛋白质的结合力降低,因而容易引起抗药性。甲基托布津、苯菌灵等在生物体内外降解或代谢也可转化为多菌灵而起杀菌作用。
1.3 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使用范围
多菌灵,化学名称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酯。该药剂系1960年由Hamp
发现其杀菌活性,中国于1973年进行研制并投放市场。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216~217℃开始升华,熔点307~312℃,工业原料为浅棕色粉末。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12]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干扰细胞分裂,对植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水稻纹枯病、棉苗立枯病及甘薯黄斑病,以及由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引起的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13]。
1.4 毒性分析
多菌灵对人、畜低毒,但是若长期摄入,在体内积累仍会导致慢性或急性毒性而影响人体健康。据文献报导,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大于15000mg/kg;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大于2000mg/kg,对大鼠腹腔注射LD50大于
15000mg/kg.[14]未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鲤鱼TLm(24h)为40μg/mL以上,[15]对蜜蜂无毒。另据报道,多菌灵还对鼠类及鸟类有生殖毒性作用,可导致鼠类精子数量减少及精液浓度降低;短期接触多菌灵的鸟类可引起睾丸重量下降。多菌灵可通过食道引起兴奋、抽搐、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头昏头疼、胸闷、上腹压痛等中毒症状,ADI 为0.03mg/kg体重[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