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小麦生物学基础

合集下载

产品知识培训(小麦)课件

产品知识培训(小麦)课件

扁蓄 猪殃殃
种子 种子
牛繁缕
种子
婆婆纳 刺儿菜 苣荬菜
泽漆 佛座
种子 种子、根茎 根茎、种子
种子 种子
0-4 0-3 0-3(0-1) 0-3 0-5
0-3 1-3
9-11(11中最多) 9-11(10下-11上最
多) 10-11 7-10少量发生
10-11 9-11(10下最多)
春天出苗期 (第二出苗高峰)
5.4.2本品对棉花、大豆、瓜类和蔬菜等阔叶作物影响很大,溅到药 液后会枯死,因此喷药时要注意风向,要留隔离区。施药器械必须 用热碱水彻底清洗,然后才能供其他农药使用,否则会产生药害。 发生药害后,应尽快施用草木灰或喷稀碱水,可减轻药害。
五、小麦田常用的除草剂及其特点
5.6苯磺隆:
本品属磺酰脲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适用于小麦、 大麦,防除绝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的阔叶杂草,如繁缕、 猪殃殃、地肤等。用药量为10.05-19.5g有效成分/ha,小 麦3叶期至拔节前均可施药,以杂草生稀薄旺盛期(3-4叶 期)施用,防效最佳。施药方法为茎叶喷雾。施药时应避 免药雾飘移危害周围油菜、豆类敏感的阔叶作物;以天气 温暖、潮湿和土壤水分充足情况下施药的防效最佳;用药 后的药械应彻底清洗。
四、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
4.1麦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黄淮海冬麦区,90%以上的杂草为种子繁殖,少数为根茎繁殖; 种子出苗深度一般为0-3cm,个别杂草出苗深度达5-10cm;杂 草多以冬前出苗,4-5月份开花结实,其生育周期与小麦相似, 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麦田杂草在田间萌芽出土的高峰期一般均以冬前为多,只有个 别种类在次年返青期还可以出现一次小高峰。麦田杂草的发生 规律见下表。大多数杂草出苗高峰期都在小麦播种后15-20天 内出苗,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是麦田杂草出苗的高峰期,此 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95%,部分杂草在次年的3 月 间还可能出现一次小的出苗高峰期。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科技加入时间:2007-12-18小麦一生的概述:小麦从萌发形成新种子称为小麦的一生。

生产上,通常以播种到成熟称为小麦的生育期。

我省的小麦生育期一般为240天左右,在整个生育周期中,小麦以一定顺序形成各种器官,使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株体内外形态特征,常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十二个生育时期,1、播种期2、出苗期3、分蘖期4、越冬期5、返青期6、起身期7、拔节期8、挑旗期9、抽穗期10、开花期11、灌浆期12、成熟期;同时在小麦种子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质变阶段,才能抽穗开花、结实。

根据其生长发育进程可划分为二个发育阶段。

1、春化阶段2、光照阶段。

生产上,人们为了栽培管理上的方便,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中心的变化,将其一生划分三个生长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3、生殖生长阶段。

小麦通过以上生长发育过程,逐渐形成根、茎、叶、穗和籽粒等器官,构成自身完善躯体,从而完成其生活周期。

小麦的一生生长阶段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小麦的一生营养生长(萌发、出苗、三叶、分蘖),主要决定穗数(争穗期)→并进生长(穗的分化形成和根茎叶的生长),主要决定穗粒数(壮秆大穗期)→生殖生长(抽穗、开花、授精子粒形成灌浆成熟),主要决定粒重为主(增粒重期)(一)小麦十二个生育时期的特征、特性1、播种期:播种后,如果墒情适宜,种子很快会萌动发芽,因此,计算小麦全生育期的天数,一般从播种期算起,咱们这里播种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

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10—20日。

2、出苗期:田间有半数麦苗露出地面2—3厘米的时候,即为出苗期,如果墒情好温度适宜,1周左右就能出苗。

3、分蘖期:一般麦田在出苗后约15天左右,当主茎长出3片叶,第四片叶刚开始出现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的第一个分蘖。

当田间有一半麦田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时,即为分蘖期,一般11月上旬进入分蘖期。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019年12月31日
10
2 感光阶段(光照阶段)
• 温度在20℃左右时通过光照阶段最快,<10℃或>25℃ 时通过缓慢,4℃时基本停止。在光照阶段,冬性品 种对低温的反应比春性品种敏感,所以尽管在越冬期 间通过了春化阶段,但由于气温低,不能转入光照阶 段,以保证一定的抗寒性。
2019年12月31日
– 李雁鸣:作物生态生理。本校教材,1994
– 作物栽培学各论,1995
2019年12月31日
12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温光反应是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因此品种 温光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进 程有密切关系。
• 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育前 中期,约占总生育期的50%~70%,且越是冬性 强的品种,前期经历日数的比重越大。
– (1)冬性:通过春化的适宜温度是0~3℃,35天以 上;
– (2)半冬性:春化的适宜温度是0~7℃,15~35天;
2–019(年12月33)1日 春性:春化的适宜温度是0~12℃,5~15天9。
2 感光阶段(光照阶段)
• 光照阶段是在春化阶段完成后的一个以一定时间的长 日照为主导因素的发育阶段。也分为3种类型: – (1)反应迟钝型:每天8~12小时日照,经16天以 上,均能通过光照阶段。一般南方春性品种属之。 – (2)反应中等型:每天8小时日照不能通过光照阶 段,但在12小时日照下经24天可以通过光照阶段。 一般弱冬性品种属之。 – (3)反应敏感型:每天12小时日照下,经30~40天 才能通过光照阶段。一般冬性品种属之。
• 3 根据品种冬春性确定播期。
– 冬性品种在春化阶段,可以耐-20℃~-30℃的
• 这说明,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 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 小麦的一生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 小麦的一生

主茎总叶片数
茎生叶
近根叶
近根叶
茎生叶
近根叶
合计
5
1
0~4
5
1~5
6~10
5
2
0~6
5
2~8
7~13
5
3
0~8
5
3~11
8~16
51
根据叶片出生早晚、着生部位及功能上的差异,把 小麦叶片分为3组,即近根叶组、穗叶组、粒叶组。
Fig. 02-14
52
53
4.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1)品种 (2)温度 (3)光照 (4)栽培技术措施
小麦在完成其阶段发育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质 变的阶段,即称为小麦的发育阶段。
13
(一)春化阶段(感温阶段) 在适宜的光、水、养、气等综合外界环境条件下, 小麦萌动的胚或幼苗幼嫩的茎生长点必须经过一定时间 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正常抽穗、结实,如果一直处在 较高温度条件下,则不能形成结实器官。小麦这种以低 温为主导因素的发育阶段就称为春化阶段或感温阶段。 1.冬性品种 2.半冬性品种 3.春性品种
决定穗数为主…………决定穗粒数为主…………………决定粒重为主
(奠基争穗期)
(壮秆大穗期)
(增粒重期)
12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萌发到结实,除了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养分
和适宜的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保证其正常发育的其 他条件。在这些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在发生一系 列质的变化后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些循序 渐进的阶段性质变过程就叫小麦的阶段发育。
2
二、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栽培学上,把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至新种子成熟
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天数称做小麦的生育期或全生育期。 生产上为方便起见,把小麦播种至收获这一过程所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X页).doc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X页).doc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一、小麦的一生1、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

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2、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篥、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3、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儿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K阶段。

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篥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乂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

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1、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

胚根也I叫做种子根、初生根。

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

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

当第一I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

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

小麦的分疑多,节根也比较多。

根系一般人士100 — 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 米。

根系人士越深,抗早能力就越强。

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火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2、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儿个侧茎(也叫分篥)。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菜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惠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例子。

课件——第二章 小麦栽培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栽培学各论)

课件——第二章 小麦栽培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栽培学各论)

• 2 根据品种温光特性合理用种。——
– 若走稀播高产途径以选用冬性偏强、分蘖成穗偏 多的品种;晚播密植则要选用春性较强的大穗型 品种。
2018年9月6日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 3 根据品种冬春性确定播期。
– 冬性品种在春化阶段,可以耐-20℃~-30℃ 的低温。春化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后,抗寒性便降 低。冬性品种多在越冬期间完成春化,春季才进 入光照阶段,因此在冬季的抗寒力仍较强。而春 性品种完成春化快,可能在冬季进入光照阶段, 使抗寒性降低。
化的影响,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 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 区域间的过渡带更为明显。如冬性与春性, 强冬性与冬性品种在同一区域都可能交叉分 布。
2018年9月6日
15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 1 根据区域生态特性与品种特性引种。——
– 凡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地区引种容易成功。
2018年9月6日 11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温光反应是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因此品种
温光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进 程有密切关系。 • 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育前 中期,约占总生育期的50%~70%,且越是 冬性强的品种,前期经历日数的比重越大。 • 这说明,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 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2018年9月6日
6
(一)感温性和感光性——两个发育阶段
• 典型冬小麦秋播,翌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但如
不经任何处理在春季播种,会延迟或不能抽穗开 花。
• 这表明,在小麦一生要经过一些以某种外界或内

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

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

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小麦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

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提高。

但穗数过多,每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产量亦因之降低。

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特别强调任一成产因素都是偏颇的;只有在三因素相互协调时,才能获得高产。

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合理解决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协调发展穗数、粒数、粒重,是达到高产的根本途径。

一、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及群体结构调节(一)个体与群体的概念作物单一群落中的1个单株称为个体(individual)。

需要说明,群体中的个体与一般定义上的个体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后者是指单独占有周围环境的、孤单生活的生物体。

除非人为主创造,自然界不存在这种个体,通常存在的一般是群体中的个体。

一定(BTW:不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个体的总和或集合称为群体(population)。

虽然作物群体由个体所组成,但它不是单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个体组成的1个具有自身新的特点的有机整体。

这些新特点之一是群体的自动调节功能:其他条件完全一致条件下,禾本科作物密度较大群体的分蘖数目较早达到高峰,分蘖高峰维持较短时间;相反,密度较小群体的分蘖数目较迟达到高峰期,高峰维持较长时间。

总之,群体调节着分蘖的发生,使之能够趋于某一水平。

这说明群体分蘖的消长已不是个体特性,不能为个体特性的简单相加所表达,而是产生了新的特点。

此外,当群体某处缺苗断垄时,其周围的个体通过旺盛生长以弥补空缺。

(二)群体结构的内容及指标所谓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和动态变化等。

1.群体组成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同一作物组成的群体叫单一群体,不同种或品种组成的群体,叫做复合群体,如间作、套作、混作的群体。

如麦棉套作群体在其共生期内,群体的组成包括小麦和棉花两种作物,两种作物的比例与群体内的透光情况、个体发育的优劣都有密切的关系。

第十二讲小麦生物学基础

第十二讲小麦生物学基础

3、影响小麦萌发出苗的条件 种子质量: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易获得壮苗 水分:适宜于发芽的田间持水量为70-80%,<50%时出苗困难 氧气: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空气中含氧20.8%时,发芽率可达100%,而当土壤中氧含
量为5.2%时,发芽率降至87%。
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oC,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oC,最高温度为30-35oC。在10oC以下时发芽 不齐,出苗率低;超过24oC时发芽率下降。
播种期 冬性品种的耐寒性强,可适当早播,宜安排在早茬地上。 春性品种抗寒性弱,可适当晚播,宜安排在晚茬地上。 春性品种如播种过早,可能在年前就完成光照阶段的发育而拔节,易受冬春冻害死亡。
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的分蘖在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中进行,分蘖期长,分蘖力强,播种密度可适当降低。
春性品种的春化阶段短,分蘖在光照阶段中进行,此时幼穗分化已开始,因而分蘖力较弱,播种量 适当大些,才能达到增穗、增产。
般不能抽穗。
3、光照阶段 ➢ 小麦通过春化作用后即开始进入光照阶段。 ➢ 此期除要求一定的水分、温度养分等条件外,光周期是主导因素。 ➢ 延长日照促进发育,缩短日照则延缓发育。 ➢ 光照阶段开始于二棱期,结束于雌雄蕊分化期。 ➢ 接受光照反应的器官是叶片。
小麦对日照的反应可分为三类: 反应迟钝型:每日8-12时日照即可通过光照阶段,南方冬麦区的春性品种属此类。 反应中等型:8时的日照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12时可正常通过,半冬性品种多属此类。 反应敏感型:在12时以上日照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一般冬性品种和北方春麦区品种多属此类。
三、小麦的器官建成与调控
种子萌发与出苗 根的生长 叶的生长 分蘖的发生与消长
茎的生长 穗的分化和形成 抽穗、开花、结实

小麦生产基本知识PPT课件

小麦生产基本知识PPT课件
小麦主要栽培技术体系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小麦晚播“四补一促”栽培技术体系 小麦综合防倒栽培技术体系 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
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 问题与应对
推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实施全年两季秸秆细粉碎还田,有机质提升地力培肥、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实行3年免1年深耕种植耕作模式。 问题与应对: 土壤塇松问题与保全苗技术; 体制问题 大农机 大植保→ →农机服务组织的兴起
小麦的一生
定义:小麦的一生就是其从种子到新种子的整个生活周期。 小麦一生经历的生育时期: 播种期→出苗期 →分蘖期→(越冬期) →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孕穗期) →抽穗期→开花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营养生长阶段:从播种到拔节只生长根茎叶器官。 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开花到成熟为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抽穗。
品种的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 许多描述品种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状: 如:芒的有无、叶耳颜色等 2、生物学特性 从生物学角度观察评价品种差异的性状; 如:阶段发育特性、抗逆性、抗病性等; 3、生理特性 从生理角度观察评价品种差异的性状: 如:光和特性 光补偿点、饱和点; CO的饱和点与补偿点;三基点温度等 3、遗传学特性 从遗传学角度观察评价品种差异的性状: 如:配合力,染色体,基因差异等; 了解掌握这些知识,便于辨别区分及评价品种。
基本知识
小麦的基本生命活动
1、光和作用→(略) 向光要粮、向光要产量! 栽培措施---后期光和面积大、光和能力强。 2、呼吸作用→(略)为一切活动提供能量; 有生命就一定存在呼吸作用; 3、生长发育 生长----器官或植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 发育----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质变过程, 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够正常发育。 阶段发育特性:春化特性-----需要一定低温才能发育。 光照特性-----需要一定时期长光照才发育。 根据对低温与长光照反映(需求)不同→ 将小麦区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及冬性不同的小麦。 4、新陈代谢(略)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0
31
(2)主茎与分蘖穗分化进程的差异 (Table 02-10) (3)同一穗上小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差异 不同小穗的分化顺序是中下部→中部→中上部→ 基部→顶部 同一小穗内小花从基部向顶部顺序分化 不同小穗位的同位小花分化顺序是中部→中上部 →中下部→顶部→基部
32
33
(三)小穗与小花的退化现象 1.小穗与小花退化的时间 从小花原始体出现到四 分体形成。其退化高峰出现在开花前20 d,即从药隔形 成到四分体形成期间。 2.小穗与小花退化的位置 晚形成的上位小花容易 退化。同一小穗上,上部小花退化多;同一穗子上,基 部和顶部的小花退化多。
34
3.小花退化的原因 (1)小花退化是小麦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2)发育时间不足是小花退化的内在因素之一 (3)有机物质供应不足是小花退化的主要内在 因素: Fischer (1985);Hanif和Langer。 (4)不良环境条件
35
(四)影响穗分化的因素及促进穗大粒多的途径 1.影响穗分化的因素 (1)光照 (2)温度 (3)土壤水分 (4)矿质营养 (5)有机营养
15
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 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 f.整地质量 g.镇压、深中耕及培土 (3)气象条件
16
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1)蘖级、蘖位 (2)分蘖发生早晚 (3)分蘖叶片数 (4)播期早晚 (5)群体大小 (6)单株营养面积
17
3.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 (1)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 (2)培肥地力 (3)培育冬前壮苗 (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
从二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ⅠP-1,Ⅰ11,Ⅱ2-1……表示。
Fig. 02-15
4
5
3.叶蘖同伸规律及应用 当主茎出现第3叶(3/O)时,部分植 株从胚芽鞘中发生C蘖

小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小麦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小麦基础知识小麦概述: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谷则排名第三。

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各种食品;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品种分类:1. 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

2. 按皮色的不同:白皮小麦(白麦)、红皮小麦(红麦)、混合麦。

3. 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硬质小麦、软质小麦。

4. 按制定标准不同:普通麦、优质麦。

5. 国内品种、国外品种。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夏季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

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白麦:白麦为小麦的一种,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

子实含大量淀粉,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之一。

子实呈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

白麦较普通小麦相比,分蘖力较强,抽穗快,且穗层整齐,熟相较好;植株茎杆粗壮,抗倒性强。

红麦:白小麦与红小麦的种皮颜色不同,白小麦种皮颜色较浅近白色,故名。

红小麦种皮颜色较深,近红色。

除此之外,白小麦种皮相对较薄,出粉率也相对较高,红小麦种皮相对较厚,出粉率也相对低一点。

硬质小麦: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

第十二讲小麦生物学基础详解

第十二讲小麦生物学基础详解

三、小麦的器官建成与调控
种子萌发与出苗 根的生长 茎的生长 穗的分化和形成 抽穗、开花、结实
叶的生长
分蘖的发生与消长
(一)种子萌发和出苗
1、种子构造 胚 胚乳 皮层
种子
2、种子萌发与出苗 小麦种子萌发必须经历三个过程: 吸水膨胀过程(物理过程) 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纤 维素)在水分较多时,由凝胶状态 转变为溶胶状态,体积不断增大。 当吸水过麦粒干重的42-45%时吸胀 过程结束。
播种期 冬性品种的耐寒性强,可适当早播,宜安 排在早茬地上。 春性品种抗寒性弱,可适当晚播,宜安排 在晚茬地上。 春性品种如播种过早,可能在年前就完成 光照阶段的发育而拔节,易受冬春冻害死 亡。
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的分蘖在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中 进行,分蘖期长,分蘖力强,播种密度可 适当降低。 春性品种的春化阶段短,分蘖在光照阶段 中进行,此时幼穗分化已开始,因而分蘖 力较弱,播种量适当大些,才能达到增穗、 增产。
每一次质变过程即为一个发育阶段,小 麦的一生是由若干个发育阶段组成。 每一个发育阶段的进行,除要求综合环 境外,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如 果缺少这个条件或不能满足要求,则这 个发育阶段就不能顺利进行或中途停止, 待条件适宜时,再在原先发育的阶段上 继续进行。 小麦必须有顺序地通过各个发育阶段, 生殖器官才能正常分化形成和抽穗结实。 研究认为,小麦属低温长日照作物,有 春化和光照两个发育阶段。
物质转化过程(生化过程) 随种子膨胀,呼吸作用加强,各 种酶活性加强,将胚乳中贮藏物质 转化为易被胚吸收利用的简单物质 (可溶性含氮化合物)。
发芽过程(生物学过程) 当种子吸水达自身干重的45-50%时开 始萌发,胚根鞘首先突破皮层,称为露 白,也称萌发。 胚根鞘长约1mm时,主胚根伸出根鞘, 接着从胚轴两侧生出第一对侧根。当芽 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小 麦种子发芽后,芽鞘向上伸长顶出地面 为出土。胚芽鞘见光后停止伸长,接着 第一片真叶从芽鞘顶端伸出。当第一片 真叶伸出芽鞘2-3cm时,为出苗;田间有 50%的苗达到出苗标准为出苗期。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

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

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

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

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

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

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

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

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

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

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

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冬性品种。

【K12学习】小麦栽培学教案

【K12学习】小麦栽培学教案

小麦栽培学教案小麦栽培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第六节安徽省小麦生产小贴士第一节概述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一)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营养价值高;碳水化合物60%~80%,蛋白质8%~15%脂肪 %~2%,矿物质 %~2%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趁热贮藏,贮藏时间长,便于备战备荒(二)小麦全身皆宝麦麸是良好的精饲料;麦秸可以造纸、作为编织原料,建筑原料,新型砖的加工原料、多胃动物的饲料;麦皮可作无土培养的基质等。

(三)小麦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1.在作物种植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2.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3.易取得稳产4.适于机械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重要的轻工业加工原料可以加工成各种商品、食品面粉、面条、方便面、面包、蛋糕等。

是酿造原料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20XX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亿hm2 。

总产为亿吨。

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

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2980075 hm2(占世界的%,第三位)。

总产万吨 (世界第一)。

单产47806kg/ hm2 (在世界占中等水平)世界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 1.选用良种 2.自然条件优越3.畜牧业发达,土地肥沃4.扩大灌溉面积5.机械化程度高三、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及种植区划(一)我国小麦栽培历史悠久 (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三)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概况1.生产基本情况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玉米而居第3位。

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与1949年相比,20XX 年面积增加%,单产增加558%,总产增加%;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在1991年.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

单产较高的有西藏、山东、北京、河南、河北。

2.生产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不平衡(2)种植区域曾经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减少 (3)高产典型不断涌现(4)各地发展不平衡优质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20XX年仍有10多个省单产低于3000kg/hm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茎的生长
1、茎的形态结构 茎杆由节和节间组成,具有支 持、输导、光合和贮藏作用。按位 置和形态,可分为地上、地下两部 分,地下节不伸长构成了分蘖节, 地上节伸长,数目较稳定,一般为 4-6个,多为5个。
2、茎的形成和伸长 小麦茎原始体在茎生长锥伸长时 形成,当分蘖基本停止时,节间开 始伸长。基部节间伸长至离地面 1.5-2.0cm时为拔节。节间伸长自下 而上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重叠性。 当基部第一节间迅速伸长时,第二 节间开始伸长;第一节间伸长减慢 时,第二节间开始迅速伸长,依此 类推,株高到开花时定型。
上部叶组:指剑叶、倒2叶和倒3 叶,其光合产物在抽穗前主要供 小花分化和中上部节间的伸长、 充实,抽穗后的光合产物主要供 给子粒灌浆,有少量供给根系。
4、影响叶片分化的因素 品种特性:主茎叶数是小麦冬春性 的重要外部指标,一般春性品种主 茎叶少,冬性品种主茎叶多。 气候环境:叶片受不同纬度所造成 的温光条件影响,一般随纬度增高 叶数变少,反之则增多。 栽培技术:播期早,主茎总叶数多, 播期晚,主茎叶数少。
4、影响分蘖的主要因素 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一般冬性品种春化 阶段长,分化的叶原基及蘖芽多,而春性 品种分蘖力较弱。 温度:分蘖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3-18oC, 低于3oC或高于18oC,都不利于分蘖的发 生。 光照:日照充足,营养面积大,分蘖力高。 土壤水分:70-80%,水分不足,分蘖力下 降 肥料:增加土壤中氮素营养,可促进分蘖 早发,提高单株成穗。
(三)叶的生长
1、叶的构造(看图)
叶片
叶鞘

叶耳
叶舌
2、叶的分化与形成 叶原基分化期:叶原基是由生长锥 基部的分生细胞分化而来,分化数 的多少,因品种生长发育类型、播 期及栽培密度和肥水条件不同而异。 一般冬性品种较多,春性品种较少。 南方春性品种:9-11叶;半冬性: 12-13叶。
细胞分裂期:已分化出的叶原基 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增生,当叶片 长度达7-8mm时,叶片细胞分裂结 束,进入细胞伸长与体积增大期。 (控制和促进叶面积,主要在此 期)
3、影响根系生长的条件 温度:麦根在2oC开始生长,16-20oC 生长最快,超过30oC生长显著受抑。 水分:土壤水分在60-70%时,根系 生长最为有利,超过70%,就会受影 响。 光照:光照越弱,根的生长越少。 养分:氮、磷、钾配合施用,能促 进根系生长;但N过多,叶生长旺盛, 消耗大量糖分,削弱根系的发育。
每一次质变过程即为一个发育阶段,小 麦的一生是由若干个发育阶段组成。 每一个发育阶段的进行,除要求综合环 境外,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如 果缺少这个条件或不能满足要求,则这 个发育阶段就不能顺利进行或中途停止, 待条件适宜时,再在原先发育的阶段上 继续进行。 小麦必须有顺序地通过各个发育阶段, 生殖器官才能正常分化形成和抽穗结实。 研究认为,小麦属低温长日照作物,有 春化和光照两个发育阶段。
一级分蘖:从主茎上发生的分蘖 二级分蘖: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小麦主茎不同叶龄期的单株茎蘖数,如 不计算芽鞘蘖,则可表示为: 主茎叶龄: 3 4 5 6 7 8 9 10 单株茎蘖: 1 2 3 5 8 13 21 34
3、分蘖消长规律 小麦进入分蘖期后,分蘖数不断 增加,群体随之增大,一般临近 拔节期,分蘖数达最高峰,此后 由于营养与生长中心的转移,分 蘖向两极分化。群体总茎数下降, 直到抽穗前后穗数才稳定。
3、影响小麦萌发出苗的条件 种子质量: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易 获得壮苗 水分:适宜于发芽的田间持水量为 70-80%,<50%时出苗困难 氧气: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 空气中含氧20.8%时,发芽率可达 100%,而当土壤中氧含量为5.2%时, 发芽率降至87%。
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oC,最
南方麦区冬季温暖,小麦不停 止生长,故分蘖是单峰曲线。 北方麦区有稳定的封冻期,分 蘖停止,在年前及春季各形成 一个最高峰,分蘖动态呈双峰 曲线。
有效分蘖:拔节后具有3叶以上 的分蘖,由于具有自身的根系能 独立营养,可继续生长抽穗结实。 无效分蘖:拔节后具有3叶以下 的小蘖。 动摇分蘖:拔节后具有2叶一心 的分蘖,条件好可发展为有效分 蘖,条件不好则成为无效分蘖。
3、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作用后即开始进入光照阶段。 此期除要求一定的水分、温度养分等条件 外,光周期是主导因素。 延长日照促进发育,缩短日照则延缓发育。 光照阶段开始于二棱期,结束于雌雄蕊分 化期。 接受光照反应的器官是叶片。
小麦对日照的反应可分为三类: 反应迟钝型:每日8-12时日照即可通过光照 阶段,南方冬麦区的春性品种属此类。 反应中等型:8时的日照下不能通过光照阶 段。12时可正常通过,半冬性品种多属此类。 反应敏感型:在12时以上日照下,才能通过 光照阶段。一般冬性品种和北方春麦区品种 多属此类。
物质转化过程(生化过程) 随种子膨胀,呼吸作用加强,各 种酶活性加强,将胚乳中贮藏物质 转化为易被胚吸收利用的简单物质 (可溶性含氮化合物)。
发芽过程(生物学过程) 当种子吸水达自身干重的45-50%时开 始萌发,胚根鞘首先突破皮层,称为露 白,也称萌发。 胚根鞘长约1mm时,主胚根伸出根鞘, 接着从胚轴两侧生出第一对侧根。当芽 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小 麦种子发芽后,芽鞘向上伸长顶出地面 为出土。胚芽鞘见光后停止伸长,接着 第一片真叶从芽鞘顶端伸出。当第一片 真叶伸出芽鞘2-3cm时,为出苗;田间有 50%的苗达到出苗标准为出苗期。
小麦的各生育时期
出苗期 三叶期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出苗期
分蘖期
分蘖期
孕穗期
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3、小麦的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幼穗分化) 此期主要长根、叶等营养器官,主 要指苗期。在叶期前幼苗较小,靠胚 乳供应营养物质,到三叶期时,整个 胚乳中养分已耗尽,幼苗开始由胚乳 营养转向独立营养,此时称为“断奶 期”。 从出苗到三叶期,一般经历12-15 天。
(二)根的生长
1、根系的形成: 胚根 根系 次生根 根系的形成和伸长在小麦一生中延 续时间较长,从胚根开始直至抽穗时 才基本结束。(旱地小麦由于干旱影 响次生根的发生,初生根的作用更重 要)

次生根的形成是在植株开始分蘖 的同时或稍后从分蘖节上发生。一 般每长一个分蘖,在分蘖节上长出 1-2条次生根,当分蘖本身具有3片 叶后,在分蘖鞘和分蘖第一叶基部 也长出次生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 立的次生根系。
作物栽培学
小麦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
邹薇制作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本章重点:小麦的阶段
发育特性及产量形成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发育特性
小麦的器官建成 小麦的产量形成
一、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从种子萌发——长 成幼苗——产生新的种子的整个 周期,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时期, 陆续形成小麦的根、叶、茎、分 蘖、穗、小花、子粒等器官。
细胞伸长期: 此期又分为伸长期和功能期 伸长期:从叶露尖到叶全展开,长 宽达定型。 功能期:叶定型到衰老枯黄。
3、叶层分工 近根叶组: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 所有叶片。其制造的光合产物主 要供根系、分蘖和新生叶片的生 长。(壮苗、安全越冬)
中部叶组:指包围在茎基部第1、2、 3节间的抱茎叶。其光合产物主要供 给春季发根分蘖、新生叶、基部第1、 2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及幼穗进一 步分化发育用,与培养壮秆大穗关 系密切。
1、小麦的生育期 生育期—小麦从播种到种子 成熟。(生育期的长短由品 种特性、种植区的生态条件 及播期决定) 一般说来,冬小麦为230天 左右;春小麦为100天左右。
2、小麦生育时期 小麦随着生长发育在内部和外部 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 征可划分为不同的生育时期,作为 生长发育程度的判别和指导农业生 产的依据。
营养生殖生长阶段(幼穗分化-抽穗) 一方面进行穗的分化和发育,另一 方面继续长根、叶及分蘖,完成茎秆 伸长、长粗和充实,营养生长和生殖 生长同时进行。 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开花-籽粒成熟) 从开花授精经籽粒形成到灌浆成熟, 籽粒成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 熟期。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
1、阶段发育的概念 生长: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积的 增大。 发育:指生长过程中导致性器官形 成的内在质变。 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指小麦完成 其生活周期,必须在内部发生一系 列质变基础上,才能使小麦由营养 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四)分蘖的发生与消长
1、分蘖节的作用 发生分蘖、节根和叶片 是麦苗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输的枢 纽 贮藏养分,使细胞液浓度提高, 增强抗寒力。
2、分蘖的发生 适期播种条件下,出苗后15-20 天,主茎出现第三叶(3/0)时, 可长出胚芽鞘分蘖(P);主茎第 四叶伸出(4/0)时,第一叶分蘖 伸出;主茎第五叶伸出第二叶分 蘖长出,分蘖发生与主茎叶片出 现保持n-3的同伸关系,称之为叶 蘖同伸关系。
2、小麦的春化阶段 定义:小麦种子萌动后,除正常的 生长条件外,还必须经过一定的低 温,才能抽穗结实的现象。 接受低温反映的器官是萌动种子胚 的生长点或幼苗茎生长点。一般以 茎生长锥伸长(二棱期)为通过春 化阶段的形态指标。
依据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高 低及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
春性品种:在5-20oC下,经历5-15天即可 完成春化。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夏播 种均能抽穗。 半冬性品种:在3-15oC下经15-35天可完成 春化阶段。未经处理的种子,春播时抽穗 延迟或不能正常抽穗。 冬性品种;春化要求温度低,时间长,在 0-8oC下,一般需35天以上才能完成春化。 未经处理的种子,春播一般不能抽穗。
4、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引种 在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 北方冬性品种南移,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 时数较短,春化及光照阶段发育延缓,表现为 迟熟,甚至不能抽穗。 南方的春性品种北移,表现为早熟,冻害严重。 如同纬度地区引种一般较易成功,但必须注意 各地的海拔高度及有关生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