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窖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七月》 湛湛露斯,匪阳不睎。――《诗经·小雅·湛露》
同 “



-
10
概念发展
春,陨石于宋,陨星也。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 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 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候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 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1)确定治疗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2)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温热寒凉 五味:酸甘苦辛咸 四气:温热寒凉
-
34
盛则泻之
(1)阴阳 偏盛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阴盛则寒) 阳虚(阴盛则阳病) 实热证(阳盛则热) 阴虚(阳盛则阴病)
寒者热之 补阳 热者寒之 滋阴
--《左传·僖公十六年》
阳 地至震而者阴,,阳阴伏至而而不阳能;出日,困阴而迫还而,不月能盈蒸而,匡阴。阳古相之击善故用震兵者,因
天地之常,与之俱行。
---《《武备国语志·》越卷语1下68》
-
11
哲学阴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
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庄子·知北游》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 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
1、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有形之质
无形之气
-
8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阳,高明也,与阴相对也”
-
9
滋 润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诗经·小雅·黍苗》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诗经·七月》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1
学习目标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及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了解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
2
概述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
-
3
气一元论
-
Leabharlann Baidu
4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 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阴阳属性划分时 事物发展变化--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相互转化
正常--物质与功能之内与之间的互根互用 失常--阴阳互损、阴阳离决
-
22
(三)阴阳的消长--动态平衡
1、含义 2、阴阳消长原因 3、阴阳消长变化形式 4、中医相关
-
23
阴阳消长变化形式


















-
24
(四)阴阳相互转化
-
5
元气论与原子论
比较项 世界本原 自然观 分合 动力源泉 发生机制
元气论 元气 有机论 无限可分 阴与阳 分化 关系 宏观
-
原子论 原子 机械论 最终物质 原子 组合 实体 微观
6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一)气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本原
气本为一,分为阴阳 无形而动,有形而静
散则为气,聚则为形
-
7
(二)气具运动与变化的特性
29
阴阳盛衰图


阳阳
阴阴
盛偏
盛偏
则盛
则盛










-
30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阴虚 虚损至一定程度 阳损及阴:阳虚 虚损至一定程度
阳虚 阴虚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
31
(4)阴阳转化与格拒
阴证转阳 阳证转阴
-
32
4、指导临床诊断 (1)分析四诊的资料 (2)概括疾病证候
-
33
5、指导临床治疗
--《管子·形势解》
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庄子·知北游》
-
12
事物阴阳属性
阳:火、热、明、上、高、动、腑、背、表、天、男、左 阴:水、寒、暗、下、低、静、脏、腹、里、地、女、右
-
13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是比较而言的 阴阳可以相互转化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1、含义 2、理解 3、中医相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
25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体内、下部、腹部、筋骨、五脏、肝肾 阳:体表、上部、背部、皮肤、六腑、心肺
-
26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阴阳,则背为阳,腹 为阴。言人身中之藏腑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 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
35
虚则
(2)阴阳 偏衰
阴虚 阳虚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虚热证(阴虚则热) 虚寒证(阳虚则寒)
滋阴 补阳
《素问· 至真要大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36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否 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
19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传·系 辞下》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 而变由生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
-
20
(二)阴阳对立制约--排斥、斗争、制约
对立是绝对的 既对立又统一
促进发展 保持稳定
-
21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资生、促进、助长
阳化气,阴成形。
体阴而用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阴平阳泌,精神乃治”
-
28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
阴盛
(1)阴阳 偏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阴盛则寒) 阳虚(阴盛则阳病) 实热证(阳盛则热) 阴虚(阳盛则阴病)
(2)阴阳 偏衰
阴虚 阳虚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
虚热证(阴虚则热) 虚寒证(阳虚则寒)
-
14
太极、两仪
-
15
四象
-
16
八卦图
-
1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交感
-
18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
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

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 消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 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 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
--《素问·金匮真言论》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
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
阴,脾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
为阴,数者为阳。
--《素问·阴阳别论》
-
27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健康? 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