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美的种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美的种子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
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70年前提出教学美育的要求,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课,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美育
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一、教师课堂语言的美化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可以说,每个语文教师能在语
文课堂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首先就要从锤炼自己的语言做起。

(一)教学语言要有情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
注入真情实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

那些特级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如此。

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到了他们的手里,都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而且能根据教材中不同教学内
容的情感因素作不同的处理。

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或热烈奔放,或含蓄深沉,充满迷人魅力,如涓涓溪流浇灌学生心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得到美的陶冶。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将作者
的思想感情变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去感受美。

如讲读《一夜的
工作》时,教师课前反复诵读课文并查找许多相关资料,一次次被总理鞠躬尽瘁感人的事迹
感动得流泪。

于是授课时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对学生们满怀深情讲述了总理的故事,课堂小结
时又饱含热泪用一首自创小诗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在教师深情的诉说中孩子们也走进了课
文产生了情感共鸣,因为那一刻在孩子们眼中也看到闪烁的泪花。

(二)教学语言要有趣
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师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改善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
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讲读《我们家的猫》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读自悟后
谈感受。

由于是一节公开课,学生们都不敢大胆发言,正好教师发现电教教室墙壁上有一条
名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于是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思想有多远就走多远吧。

”一言既出,全场顿时活跃起来,后来课堂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教师的风趣幽
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美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
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
独立的艺术品。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利用汉字的结构、凭借课文的情境,让学生领
略中国文字的魅力。

例如教学“绿”时,教师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用眼睛看“绿”,
清新一片;用耳朵听“绿”,鸟儿呢喃;用鼻子嗅“绿”,花香弥漫;用手摸“绿”,柔柔软软……
让学生充分去感受汉字非凡灵动的美。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

西方艺术家曾说:中国的书法、罗马的雕塑和大自然的日出,是世界
的三大奇观。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写字教学,上好每一节写字课。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
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感受汉字的字形、字距所构成的优美章法布局;其次
课堂上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学会认真工整书写,最后还要注重学生相互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去欣赏美、创造美。

三、阅读教学中欣赏美
小学语文课文是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
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所以说,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十分注重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
感动。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
见解,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与领悟,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之中,这样才能发
现美、感受美。

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是教
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正如教育家冷冉所说:“有无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笔者设计如下情境: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得,简要介绍九寨沟的方位及名字的由来。

随后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教师
声情并茂的讲述,课件展示出九寨沟的美妙风光:高耸的雪峰、斑斓的湖泊、茂密的森林、
飞泻的瀑布、机灵的金丝猴、奔跑的羚羊、敏捷的小熊猫……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这时,让几个学生敞开心扉说说刚才的所见所感。

这样借助动画情境导入新课。

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

(二)品读课文体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师教学《杨氏之子》中,巧妙地抓住“甚聪慧”一词,由浅入深地品味文本。

学生在品读过程中通过思考,明白了之所以称赞“杨氏子甚聪慧”是因为他听得明,答得妙,答得快,回答委婉。

通过“甚聪慧”一词的感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
乐趣,也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学生在随后的朗读中才能把课文读出了情,读出了味。

四、作文教学中展示美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美育的任务。

它是学生理想、
愿望、情感流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其间,不乏反映了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选
择和评价的审美倾向。

审美观决定了文章的思想,而材料搜集,技巧的选择,则受到审美能
力的制约。

(一)学会观察,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直接受感知周围事物的思维过程,是整个作文教学中前提。

观察
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要做到“会看”。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师可以通过命题
导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使向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事物成
为颇受学生注意的审美对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结合中年
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妈妈的手”为观察对象,设计了一份观察表格。

观察项目观察结果
妈妈的手是什么颜色的?
妈妈的手有多大?
摸摸她的手柔软吗?粗糙吗?
妈妈的手平时都干些什么?
什么时候她的手抚摸你最舒服?
观察后妈妈的手后你有什么感受?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这份表格由浅入深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妈妈的辛劳,最后表达对妈妈的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平时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对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多一份感受、多一份分析、多一份评价。

长期的训练,学生会学到有效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审美感受力也会逐渐提高。

(二)注重品评,提高审美鉴赏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在评价中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的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改过去老师批改,老师讲评的做法。

采取师生共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体。

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精神,每个学生都迫切希望成为一个好的作者和评论者,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阅读、欣赏一些文学名篇,从中汲取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华和谋篇布局的精妙,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旨趣、提高审美鉴赏力。

发展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而语文又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语文教学中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美育的情境性,因此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