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儿童更是如此。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很多情况下,他们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反复的成功体验,不禁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养成。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人格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孩子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一、创造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才最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尖子生之所以成为尖子生,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兴趣”的良性循环;“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但其实,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的自身,是存在着巨大的潜能的,只要每个人都能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能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作为教师,只要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保护每一个

孩子的独创精神,那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做得很出色。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多思善问。很多时候,孩子有表达愿望,可是禁不住说错时候老师的讽刺和挖苦而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我们的课堂,要允许学生犯错,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这样,课堂才会生动,孩子才能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英国公给予肯定的,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得出结论的。只有做到的这一点,每个孩子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化难为易,让孩子体验成功。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艰难性,而这种艰难性,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挫败感、失败感。长期的失败经验的积累,只能导致孩子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在教授新知时,能找

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就能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业,使孩子在原有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掌握新知识,并逐步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得到成功的体验。

如“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其基础是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关键是让孩子理解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常见商品的单价、商品的简单买卖等。为此,教学这一知识点时,可先让孩子到超市调查有关商品的单价,并帮妈妈买两样日用品。上课时,在复习了小数的意义及整数加减法法则后,让孩子报出帮妈妈买的日用品的名称、单价及应付的钱。然后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共应付的钱?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大部分孩子都能从元、角、分的角度表述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最后让学生观察,找出所列竖式的共同点(小数点对齐)从而归纳出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减,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了。这样巧妙地以旧引新,同时吧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孩子

学起来有真实感,兴趣高,体验深。

三、提供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孩子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

皮亚杰认为:“数学的抽象乃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把学生的外动和内动有机结合。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的活动分外动和内动。教师应把导行与导思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表述总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过程,教师就可以设计学生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见到的物体中哪些是三角形?然后出示一组图

形让学生辨别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通过说为什么,使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安排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活动,亲身感受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再通过用3根小棒搭成三角形并讨论能不能搭成其他形状的活动,证实三角形具有不变形的稳定性;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他们的特征;通过给一组三角形起名以及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几个锐角的讨论,解决三角形按角分类。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成功的体验。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孩子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并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